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黨確定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決勝階段,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五年。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全國上下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砥礪前行。本台《新聞聯播》從今天起推出系列報道《開局「十三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新春伊始,各地正以創新為引領,培育新產業,積聚新動能,以新節奏跑進「十三五」。 春節剛過,年味未消,安徽繁昌的3D列印產業園就一片忙碌。來自山東、江蘇的多家企業帶著各自的核心技術和專利,希望在新擴建的園區里占上一席之地,國內最大的3D製造平台已經開始挑選辦公室,讓技術服務團隊能儘早入駐。 繁昌隸屬於蕪湖,是安徽第一個工業在經濟中佔比超過50%的縣,但過去以水泥、冶鍊等重工業為主,增長空間有限。在轉型過程中,當地發現,長三角對3D列印模具和零部件有著巨大需求,而繁昌距離南京、上海高鐵不過兩小時,區位優勢明顯,加上安徽高校眾多,科技人才儲備充足。短短兩年,這裡已經聚集起華東最大的3D列印產業群。 今年,安徽經濟增速目標比去年調低了0.2個百分點,但是新興產業產值要增長12%。 從追求速度到創新引領,安徽省一增一減的背後,正是中國經濟發展新舊動能的切換。不僅是安徽,在全國各地剛剛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個省份增加了創新的具體指標。在四川成都,一棟面向海外創客們推出的「矽谷樓」,就吸引了十多家來自美國矽谷的科技企業。 吸引大量創新型企業的,除了廣闊的市場,更是四川成為「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之後,推出的各項制度突破,設立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基地,鼓勵科技人員保留待遇到企業開展創新,一項項新政策正在解放著人的創造力。 正是創新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在剛剛過去的「十二五」,中國科研人數、科技經費投入、發明專利擁有量分別位於世界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科技進步對經濟的貢獻率提高了將近5個百分點,20%的技術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載人深潛深度、超級計算機速度頻頻打破世界紀錄,衛星遙感、大客機、高鐵等重大產業空白得以填補。 進入「十三五」,創新被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開局之年,中央關於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未來五年,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不斷推進理論、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