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文化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力量

作者:luneng  於 2015-11-27 07:4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一帶一路」建設立足亞洲、歐洲、非洲經濟貿易和人文交流的歷史通道,堅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時代潮流,致力於發展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其中,人文精神烘托的經濟合作和開放發展彰顯了文化的力量。習近平同志指出:「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文化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力量。

 

  「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包括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習近平同志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關鍵基礎。」「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土壤,就是充滿文化活力的民間交往和交流。民心相通在於文化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歷史、語言、宗教、風俗等社會生活的民間認知和交流是民心相通最廣泛的領域。「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歷史文化的現代交集和共識,正在成為民心相通的重要支點之一。

 

  舉例來說,在「一帶一路」建設包含的「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中,「萬里茶路」的歷史文化傳統正成為中國、蒙古、俄羅斯三國重振「草原絲路」的文化共識。這條古代商道在三個國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節點城市,如俄羅斯的伊爾庫茨克、恰克圖,蒙古的烏蘭巴托,中國的呼和浩特、張家口、北京等。這條商道向北延伸到莫斯科和歐洲其他地區,向南通達福建等茶葉產地。這條「萬里茶路」帶動了沿途城鎮、商業、加工業、服務業的發展和文化交流。當年,形形色色的駝隊商旅操著不同語言,信仰不同宗教,承載不同文化,共同推動了這條商路的繁盛。這是歷史留給中國、蒙古、俄羅斯的一份重要文化遺產,是有利於建設現代「中蒙俄經濟走廊」的人文資源。

 

  從歷史文化遺產的視角推進現代國家之間的互利合作,這是一種新的歷史文化觀,也是開創新歷史、發展新文化、造就新繁榮的重要立足點。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各個國家不僅需要立足本國實際,而且需要具有相互關照的全局視野。中國倡導和諧包容、文明寬容的理念,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選擇,主張求同存異、兼容並蓄、和平共處、共生共榮,這是一種高尚的文明觀、包容的文化觀、和諧的社會觀。將其付諸實踐,既需要實體經濟的支撐,也需要科學闡釋人文精神、推動文化傳承、提供智力支持,更需要植根民間社會的文化和承載這些文化的人民去精耕細作。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我國西部地區、邊疆地區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區位變化,古代社會的「邊緣」、現代國家的「邊疆」正在轉變為開放發展的前沿、內外聯通的中心。在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省、市、自治區中,內蒙古、新疆、西藏、廣西、寧夏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以及雲南、甘肅、青海、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多民族省份和邊疆地區,都有「核心區」「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國際通道」「戰略支點」「新高地」「輻射中心」等新的發展定位。「一帶一路」建設對邊疆地區無疑是一大利好,而且從長遠來看,西部地區、邊疆地區將成為支撐國家發展的「新空間」。

 

  西部地區、邊疆地區雖然發生了區位的戰略性轉變,但與東南沿海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差距依然顯著,加快發展、擴大開放、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仍需付出艱苦努力。面對「一帶一路」建設展開的中國改革開放「新空間」,這些地區需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努力實現「大利好」。同時應意識到,邊疆地區不僅是文化多樣性資源最豐富的區域,而且與鄰國共享著許多歷史文化資源,在語言文化、風俗習慣、經濟生活等方面具有相互融通的優勢。作為中華文化有機組成部分的少數民族文化,可以在開放發展中發揮民心相通的重要作用。「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心相通就能使國際關係「親、誠、惠、容」準則滲透於各國人民的生活和心田。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8:1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