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國際社會評十八屆五中全會創新理念

作者:beibeicun  於 2015-11-3 07:4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關鍵詞:創新, 國際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對創新的重視達到空前的高度。國際輿論普遍認為,創新發展將成為「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結構實現戰略性調整的關鍵驅動因素,中國已走上全面創新發展之路。

 

  創新是發展全局的核心和基點

 

  中國經濟正處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現實坐標上,正經歷新舊動能轉化。從全球範圍看,一方面,世界經濟復甦仍存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另一方面,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勢不可擋。面對複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中國只有依靠創新發展,才能有效破解產能嚴重過剩、資源環境約束等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系列難題。

 

  聯合國貿發會議經濟事務官員梁國勇認為,將創新置於五大發展理念之首,是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發展將從要素投入驅動轉向科技創新驅動的必然,對下一階段相關政策的制定和改革的推進具有指導意義。而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也離不開科技和制度創新的支撐。創新理所當然地成為發展的基點和發展理念的核心。

 

  只有通過創新驅動,中國經濟才能實現由大到強。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陳剛說:「一個高端經濟體的比較優勢一定建立在創新基礎之上。」他認為,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創新置於五大發展理念之首,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創新。堅持創新發展有利於中國經濟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有利於提高國家競爭力。

 

  全面創新引領經濟長遠發展

 

  創新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在創新問題上,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創新的觀點,指出要「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重視創新體系的建設,無疑對創新的本質有了更高層面的認知。

 

  韓國檀國大學政治外交系主任金珍鎬認為,縱觀中國和整個世界的發展,科技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推動作用。科技創新的實現離不開環境、體制和機制的支持,是一個系統工程。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創新的觀點,是科學的論斷。技術和制度領域的創新是中國經濟轉型和升級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也是中國經濟長遠發展的核心要件。

 

  梁國勇說,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500美元,從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過程中,中國經濟將經歷一系列的轉型和升級。從中國國內看,這涉及經濟體系、發展模式、增長動力、產業結構、新經濟部門、可持續性和包容性等諸多領域,其核心是經濟活動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和價值鏈高端的提升。從國際上看,這涉及對外貿易、引進外資、海外投資、人才和知識流動、治理結構調整等很多方面,其關鍵在於各層面、各領域國際競爭力的提升。這些轉型和升級過程將決定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路徑和效果。

 

  貫徹創新發展理念,就要做到引導各要素圍繞創新發展優化配置,引導創新資源向創新活動集聚,建立有利於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創新潛能充分釋放的體制環境。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說,重視創新體系的建設,無疑對創新的本質有了更高層面的認知。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等將是中國未來發展的核心推動力。「十二五」期間中國創新的力度不斷加大,對產業升級已經起到了非常積極的帶動作用,中國已具備成為創新國家的基礎。

 

  中國創新能力已脫穎而出

 

  在剛剛結束的世界經濟論壇全球議程第八屆峰會上,中國經濟新常態以及如何在「十三五」期間實現創新驅動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一大焦點。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主席克勞斯·施瓦布在會上說了這樣一番話:當今世界各種變化來勢洶洶,需要以靈活敏捷的創新精神制定出能夠適應發展變化的規則和標準。中國經濟改革正在這方面進行積極而有益的嘗試。

 

  英士國際商學院布魯諾·朗萬教授認為,有三種因素決定著一個國家創新能力是否能夠提高。首先是重視創新,釋放政府大力支持創新的信號。讓整個社會知道創新是國家計劃的重要部分,創新經常出現在國家領導人的講話當中,經常採取一些支持創新的舉措,在財政預算上給予相當程度的傾斜等等。其次,支持創新要有政策連續性。創新不能只是一屆政府的重要議題,要讓創新成為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固定思維。第三,堅持不懈。政府支持創新不能走走停停,如果稍有懈怠,市場對創新的投資節奏就會慢下來。

 

  事實證明,中國在這三個方面做得卓有成效。「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來,中國創新步伐持續加快,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不斷提升。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今年9月份發布的「2015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的創新質量在發展中國家當中脫穎而出,不斷拉開與其他中等收入國家的距離。特別是在「知識與技術的產出」上,中國排名第三,表現搶眼。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高銳說,創新對經濟增長具有積極影響,但必須找到最佳的政策組合,以調動經濟內在的創新和創造潛力,中國在這方面表現出眾。

 

  創新帶來生機,創新產生動力。和全面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目標相比,當前中國的創新水平依然有較大發展空間,但創新這一發展的強大驅動力,必將引領中國經濟進入新境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0:5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