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專業人士闡述「三個不會變」深刻內涵

作者:hengda  於 2015-12-11 07:0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關鍵詞:專業

  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

 

  堅持利用外資不動搖

 

  趙晉平

 

  近幾年,在世界經濟復甦緩慢、全球跨境投資持續下降的背景下,中國吸引外資逆勢上漲。2014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285億美元,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吸收跨境投資最多的國家;2015110月,我國利用外資實際增長8.6%。跨國公司對向中國投資有信心,除了看好中國經濟增長前景,中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和鼓勵跨國公司來華投資的政策利好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習近平同志關於「三個不會變」的重要論述表明,我國堅持利用外資不動搖,利用外資政策走向將繼續向好並長期向好。

 

  中國利用外資的領域和規模持續擴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把積極引進外資置於重要戰略地位,相關法律制度和政策促進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開放領域持續擴大,投資環境明顯改善,引資競爭力顯著增強,為利用外資長期持續增長提供了重要支撐和保障。三資企業已成為我國市場主體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從其主要經濟指標佔全國的比重來看,工業增加值達到1/4左右,進出口額接近1/2,其研發和技術投入活動也成為國內創新的重要源泉。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未來發展對資本、技術、管理經驗和人才等各種生產要素投入將會提出更高要求,吸收利用外資顯然是中國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外資准入的制度安排不斷完善。外國投資者更加看重符合國際規範、公平、公正、穩定、透明和可預期的市場競爭與營商環境。這實際上也是我國市場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所追求的目標之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快了中國建立符合國際規範的市場經濟法制和政策體系的進程,對外開放水平在多邊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框架下大幅度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迎來了新一輪改革開放大潮。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探索對外商投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2015年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正式發布,大幅度削減了限制性措施。今年1月,《外國投資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將有望實現外資「三法」合一。中國的營商環境正在快速改善,外資准入的制度安排和利用外資政策朝著更加積極的方向不斷完善。

 

  統一稅負和規範企業市場行為有利於維護公平競爭環境。2008年「兩稅合一」改革,在整體下調內資企業所得稅水平的基礎上,取消了三資企業的所得稅特殊優惠政策,表面上降低了外資企業的收益預期,但實際上實現了內外資企業在同一稅負水平上的公平競爭,是市場化改革進步的表現,受到熟悉市場競爭規則的外國投資者歡迎。近幾年,針對國內市場價格壟斷行為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現象,我國行政執法部門加大了反壟斷調查和懲處力度,個別大型跨國公司在華企業也受到查處。這些案件都是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的,受到處罰外資企業的數量僅分別占國家發改委、工商總局查處價格壟斷涉案企業數的10%5%,不存在針對外資企業的選擇性執法,而且涉案外資企業對中國反壟斷機構的查處是認賬的。統一稅負和規範企業市場行為,體現了中國政府職能轉變取得成效、公共服務水平日益提高、營商環境持續改善。

 

  未來我國利用外資政策仍將向好。中共中央關於「十三五」規劃的建議對我國今後利用外資政策走向的部署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一是擴大開放領域,放寬准入限制,積極有效引進境外資金和先進技術。二是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促進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三是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健全有利於合作共贏並同國際貿易投資規則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四是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擴大銀行、保險、證券、養老等市場准入。五是推動同更多國家簽署高標準雙邊投資協定。顯而易見,中國利用外資政策將繼續向好並長期向好。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

 

  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

 

  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張 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利用外資取得長足進展,外資企業成為我國經濟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國對外資企業發展總體上持開放和支持態度,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始終不變。近年來對外資政策進行調整,不是要限制或束縛外資企業發展,而是要為其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優質營商環境。

 

  擴大對外開放領域,給予外資企業更大發展空間的態度不會變。近年來,我國正在進行擴大開放領域的探索和嘗試。在繼續擴大製造業領域開放的同時,加快服務業領域擴大開放的步伐。一方面,我國以協議開放方式,逐步將服務貿易納入雙邊、多邊談判範圍,在推動貨物貿易自由化的同時,促進服務貿易自由化;另一方面,我國以自主開放方式,在上海、天津、廣東、福建四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大了航運、文化、商貿、專業服務、融資租賃等多個領域的開放。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放開育幼養老、建築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目前各項部署正在落實。我國2015年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對外商投資的限制大幅減少。這些繼續擴大開放領域、提升開放水平的舉措,不僅為未來更多外資企業來華髮展提供了可能,而且有利於實現產業間的融合和互促共進,為外資企業在華髮展拓展空間。

 

  規範外資企業待遇,接軌國際、促進便利發展的方向不會變。長期以來,我國對外資企業實行的是「正面清單加准入后國民待遇」的管理方式。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后,開始嘗試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也就是將國民待遇延伸至投資准入階段,在企業設立及發展的不同階段給予外國投資者及其投資不低於本國投資者及其投資的待遇,大大縮短了准入審批時間。負面清單「法無禁止即可為」的管理模式使外資准入審批的規則性更強,即清單中未明確的領域外資企業均可進入,開放領域更加明確清晰,市場透明度顯著提高。這不僅有利於增強外商投資信心,也將大大提高外資企業在華經營發展的決策和運營效率,有利於其更好地響應市場變化、把握市場機遇。未來隨著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驗效果逐步顯現、管理體制日趨完善,這種模式將在全國範圍推廣。這是我國順應國際投資規則變化趨勢、主動接軌國際、改善外商投資環境的積極舉措。同時也表明,未來我國外資管理體制將向更有利於外資企業在華公平發展、便利發展的方向前進。

 

  加強法治化建設,創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發展環境的路徑不會變。國際經驗表明,法治環境是影響一國投資吸引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法治思維是構建公平市場機制的基礎。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依法治國的理念深入到各個領域。政府行為法治化、經濟行為市場化進程加快,外資企業在華髮展的制度性保障大大增強。在加強制度建設的同時,我國先後對商事登記制度等多個領域的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今年又出台了《關於實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的意見》。政府簡政放權速度加快,審批事項和範圍大幅收縮,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和邊界更加清晰,明確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成為完善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這為便利企業投資創造了更好條件。未來,我國為外資企業提供服務的理念將更加成熟,對外資企業的服務將從提供優惠政策為主轉變為通過採取「法治+簡政」的手段保護外資企業的合法權益,為其提供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及時解決外資企業的關切。

 

  總體上看,無論當前還是未來,不管措施和方式如何變化,我國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的目標不會變,為外資企業在華投資興業創造更好條件、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也不會變。我國依然是全球最有吸引力的投資東道國。

 

  (作者為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產業國際化戰略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護不會變

 

  全方位保障外資企業合法權益

 

  冼國明

 

  改革開放以來,堅定不移地保護外商投資企業的合法權益一直是我國吸引外資政策的重要內容。步入2015年,世界經濟復甦依然緩慢,國際貿易和投資持續低迷。在此背景下,習近平同志重申了中國對外開放的「三個不會變」,其中就包括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護不會變。這一重要宣示,為我國新時期改革開放工作指明了方向。面對國際經濟秩序重組、國際經貿規則重構以及國內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形勢,做好外資企業合法權益保護工作,不能僅停留在維護外資企業現有權益上,而且要建立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外資企業營造符合國際非歧視規則的營商環境。因此,堅持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護不會變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前提。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正在推進一系列對外開放新舉措。在對外層面,加快推進雙邊和多邊自由貿易投資安排,既有助於區域經濟發展和價值鏈整合,也有助於完善以開放和共贏為宗旨的多邊貿易體系。在國內,設立高規格的自由貿易區,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這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新舉措不僅吸引外資企業積極來華投資,也為它們在華投資經營活動提供更大空間、更多便利。這是保障外資企業合法權益的重要前提。

 

  營造公開透明、高效平等的市場環境是基礎。對外開放的新舉措必然要求完善現代市場體系,改革現有的投資和經濟管理體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實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的意見》,明確中國將從2018年起正式實行全國統一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這一制度是適用於境內外所有投資者的一致性管理措施,意味著中國境內的所有企業「法無禁止即可為」。以此為指引,我國將加快推進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做到負面清單以外的事項由市場主體依法決定,建立非歧視性的國際營商環境,保障外資企業的經營自主權以及同國內企業相同的市場准入權。我國還將在競爭政策、政府採購政策等外資企業十分關心的領域實施改革,為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所有市場主體營造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使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發展前景更為廣闊。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重點。知識產權是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投資經營、獲得經濟利益的核心競爭資源。隨著大量擁有技術優勢的外資企業在我國開展經營活動,知識產權保護在維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新形勢下,我國將加強執法部門與企業的合作,建立保護知識產權協調機構,構建符合國際慣例和中國發展實際的知識產權保護長效機制,完善保護知識產權的政策法規體系,提高全社會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增強外資企業投資中國的信心。

 

  完善外商投資法律法規是保障。做好外資企業合法權益保護工作,必須以健全完善的外商投資法律法規作保障。我國的外資立法堅持與時俱進,在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國情,完善立法模式,逐步實現內外資立法的統一,減少法律適用中的矛盾和衝突。同時,外資企業在中國境內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不得損害中國的社會公共利益,這是我們堅持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保護不會變的內在要求和重要內容。

 

  (作者為南開大學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0:1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