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最新一期)11月刊報道稱,俄聯合宇宙開發集團高層在接受漢和採訪時稱,俄中從2015年5月開始進行了多次接觸,討論把俄方「格洛納斯」和中國的北斗導航衛星聯合為一體的可能性。據稱,「這個中俄聯合導航衛星系統的衛星數量將會超過50顆,成為比美國GPS系統涵蓋密度、精度更高的導航衛星系統。第一階段,準備在中國和俄羅斯境內各建設一個接收站,隨後在兩國和其他亞太國家逐步增加更多的接收站。
漢和認為,兩國整合統一的衛星定位系統,其軍事意義重大,意味著事實上的俄中軍事同盟邁出第一步,漢和稱,因為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是現代聯合信息化戰爭(Joint Information War)所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現代信息化戰爭的多種武器平台都需要衛星制導和定位系統來確定位置和授時。據了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空間段由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目前,「北斗」系統已經覆蓋亞太地區並可以提供定位、導航和授時以及短報文通信服務能力,2020年左右覆蓋全球。目前,中國正在實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第三階段建設,已成功發射17顆北斗導航衛星。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認為,從中俄談判把北斗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和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定位導航系統聯網(標準化和統一化)之後,2013年,中國向巴基斯坦和泰國就提供了北斗導航定位服務,同時還向兩國推銷大量武器系統,包括各種衛星制導的火箭彈和潛艇等。諸多動向都可以看出,北斗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已經不單純是一個全球導航系統,而是改變區域軍事力量色彩、加速推銷中國軍事裝備、甚至建立准軍事聯盟的重要工具。
漢和稱,值得注意地是,中國和巴基斯坦的戰略導彈部隊,甚至包括火箭炮部隊等等裝備都不使用美國的GPS,自從北斗導航定位系統2012年在巴基斯坦開通以來,巴基斯坦的戰略武器實際上和中國軍隊一樣,都只使用中國的北斗系統。此外,民用版的北斗系統在2013年向泰國、緬甸和寮國提供了服務,2012年,北斗系統還在泰國建立了地基增強接收站,並計劃在2020年前在東盟十國內建立1000座地基增強接收站,號稱要撼動美製GPS系統在該地區的統治地位,並佔據該地區三分之一的衛星定位市場。
軍事專家雷澤先生稱,衛星定位系統即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簡單地說,這是一個由覆蓋全球的多顆衛星組成的衛星系統。這個系統可以保證在任意時刻,地球上任意一點都可以同時觀測到4顆衛星,以保證衛星可以採集到該觀測點的經緯度和高度,以便實現導航、定位、授時等功能。
現代軍事行動對衛星的依賴已達到空前的程度,從偵察、預警、遙感、監視到天氣預報、指揮通信、精確制導,都與衛星密不可分。除大量使用偵察衛星、預警衛星和通信衛星外,導航定位衛星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甚至有」美軍沒有衛星定位系統就不會打仗「的說法。建立衛星導航系統,就是織造一張覆蓋全球的「天眼」網路,對於提升大國國防實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