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松江印象

作者:曉田  於 2021-9-13 01:5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生活經歷|通用分類:前塵往事|已有11評論

松江印象
曉田
    最近,我大姐給我發來一則視頻-《一架飛機從松江區飛過,把松江區拍了個遍!》看完整個視頻,只覺得這已經完全不是三十多年前我曾經工作生活超過十年的那個雖然建築破舊但卻淳樸、雖然街道分佈斑駁陸離但卻飽浸悠悠古韻的松江古鎮了,就像我從來就不曾去過那個地方。
https://mp.weixin.qq.com/s/srHqmOcsfCs37vX6cmfCaA
    我大姐一家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上半葉,作為人才交流從安徽淮北固鎮遷入松江的,那時候松江還只是一個並不被上海市民待見的遠郊縣城。記得大姐剛搬來時是租住在我單位小錢家新造的農民房二樓的一間屋,當時的城鎮居民還在為爭一小間婚房打開了頭,而農民已經造起了自帶院落寬敞的二層小樓,尤其像小錢那種亦工亦農的家庭更是旱澇保收,無後顧之憂。

這是我在松江時熟悉的鎮上街景

    我大姐自來到松江后一直沒有離開過,雖然她不是松江本地人,但卻也見證了松江這座歷史古鎮的整個變遷過程。我的一位松江本土的老同事曾對我說:「現今的松江堪比美國的洛杉磯。」這是毋庸置疑的,不用說堪比,就是說超越也不為過。
    每次去上海都會到松江我大姐家探望,多年前的一次去松江,那時還沒有地鐵,是我外甥開車帶我們去的,高速公路已經通了。從上海市區開到松江僅二十分鐘,和我當年在松江工作時的交通狀況完全不能同日而語。那時我們一星期回市區家一次,乘廠車一路顛簸,單程至少也要花一個半小時。我外甥那天還特地帶我們到剛建成的泰晤士小鎮兜一圈,令我驚訝的是這完全是將英格蘭泰晤士河畔古樸典雅的美麗小鎮複製下來的一個小區。如果把我空降在這個小區,真會讓我有一種「此時不知此身在何處,便思脫遺人世同飛仙」的感覺。

將英格蘭泰晤士河畔古樸典雅的美麗小鎮複製下來

連「泰晤士小鎮」的街名也是泊萊貨

可以把歐洲百年前小鎮複製得如此逼真

    我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下半葉至八十年代底,除了有幾年在外讀書外,差不多在松江工作生活了十年。到現在還記得單位的地址是北內路32號,如果從徐家匯長途汽車站乘公交車去松江(車票是5角),在我廠門口有一個站叫襪子弄。我特地去查了一下,原來襪子弄就是後來的北內路,而且歷史悠久,在明朝華亭人范濂所著的《雲間據目抄》上就有記載。襪子弄的確是賣襪子的,而且規模不小,一條街上就開了百餘家,成為當時松江暑襪的集散地。
    我們廠門前對街沿馬路就是一條河,記得在下班后的傍晚常會坐在河旁岸邊,看著過往的木船,船夫搖著櫓,船槳在船尾的河水裡帶出有節奏的漩渦,推動著船身朝前行進。船上裝的或是化肥,或是煤炭,或是磚瓦,或是稻穀······,這樣的場景現在大概已經看不到了。

今日襪子新弄

尚存在襪子弄的松江老城巷

老街上這樣的場景可能很難看到

    出廠門沿大路朝北走不遠處有一條已經記不得路名的老街,路面很窄是卵石彈格路,汽車是開不進去的。老街的兩邊是一些店鋪,店門外一旁堆著一疊排門板。店鋪不多,路上行人也很少,有一家小百貨店,貨品倒蠻齊全的。進店左邊有一個文具櫃檯,還兼賣書,有些在市區的緊俏書,在這裡能買到。那時我在午飯後常會去那裡,那是一條短短的充滿著江南氣味的老街,都是一層平房,魚鱗青瓦覆蓋著斜頂,灰土的外牆,進店還需抬腳跨過門檻,十足淳樸的鄉土,現在一定已經不在了。

這樣的小街太熟悉了,青石板路、店鋪外的排門板,裡面有一個書櫃

    建於宋代的國家級文物興聖教寺塔,俗稱「方塔」, 位於松江城廂鎮東南,距我廠並不遠。記得當年和我的室友殷偉德去過,還照了像。那時方塔正在修復中,還沒有建公園,隨便進出,方塔四周雜草叢生。但9層塔的四角塔檐翹角處系有四條鐵索,稱「浪風索」。翹角處有銅鈴,名曰「驚鳥」,上下計有36隻。風吹銅鈴叮噹響,聲傳方圓數里,煞是悅耳動聽。

建於明代的興聖教寺塔,也就是著名的方塔,我在時還沒建公園

修復后的興聖教寺塔(方塔)

曾經散落在荒郊野外的五人峰石雕已被收集在方塔園內

四十年前和室友殷偉德在方塔留影

室友殷偉德的父母家就是在松江泗涇水鄉

    在與方塔園同一方向有一所中學是最讓松江人津津樂道的,那就是建於清光緒30年(1904年)、舉國聞名的松江二中,如果要說發祥之端,那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最霸氣的就是它的校門,也是上海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城門,已有近1300年歷史。城門上的匾額是松江籍著名國畫家程十發老先生題寫的「雲間第一樓」。

具有近120年歷史的全國著名重點中學-松江二中,入口兩旁是上海唯一保存的老城牆

松江二中的霸氣門樓,也是上海的城門

    那時有時會在工余時間獨自到單位附近的河邊竹林里席地而坐,靠著竹身讀幾頁刊物雜誌,聽竹尖上擁簇的枝葉在微風中搖晃發出竹葉相互摩擦的嗦嗦聲響,還伴隨著鳥兒的唧唧喳喳,也抖落了枝葉上殘留的晨露在臉上。    有時出廠門往南走不遠就是中山路橋頭,這條街就是當時松江縣城最熱鬧的一條商業街了,松江縣政府機關也在這條街上。沿中山路往西走,沿途都是商店飯莊,其模樣可能也只有在老照片里才能看到。我們廠里從前包場看電影,常常是在松江劇場,地點就在中山路的岳廟邊上。

位於松江舊城谷陽門外大街的松江岳廟,西至莫家弄(很熟悉的弄字)

昔日的莫家弄可能已經不復存在

    岳廟這個名字早就是一個地標了,但我從來就沒有看到過那裡有廟,好像那塊地方是一個農民的集市地。現在才知道,岳廟早在1964年就因白蟻侵蝕,大殿有傾塌之危而被拆除,而且岳廟始建年代也無從考證,原址僅存兩棵四百年五爪銀杏樹,岳廟也就徒有虛名。現在人們看到的岳廟是2003年根據一些老照片和附近老人的記憶重新建造的,所幸兩棵原汁原味的五爪銀杏老樹還在。

今日的松江岳廟

松江岳廟前的五爪銀杏老樹

    沿中山路繼續往西走,在西塔弄內大約二十米處的弄中央有一座十分破敗的塔,既沒有圍欄,也沒有標識,塔的入口已用水泥封死了,完全就是一座廢棄物。原來這就是建於南宋咸淳年間的圓應塔,也叫西林塔或崇恩塔,距今已超過750年。

建於南宋咸淳年間的圓應塔,俗從西林塔,這是我見到的模樣

    1993年在修繕工程中,從寶瓶內發現金銀佛像、玉雕人物等50餘件文物。在塔剎覆盆下磚砌之「天宮」內,發現藏有金、銀、銅佛像,玉壁、玉環等;在地宮中又出土文物500餘件,有金銀銅質佛像、銀塔模型,以及玉、水晶、瑪瑙、珊瑚等擺件、飾件,具有相當的文物價值,圓應塔后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對照現在圓應塔的照片和我印象中被廢棄的圓應塔作比對,今天人們所看到的幾乎是一座新建的圓應塔。

1994年修復后的圓應塔(西林塔),那時我已去了美國

    在圓應塔的不遠處就是聞名遐邇的醉白池,現在已改為公園,是上海五大最著名的古典園林之一。這裡也是我當年常去的一個地方,不記得是否要買門票,即使要買最多也只是三分錢。那時我們大多把這裡當作一個安靜的茶館,二角五分錢泡一壺綠茶,倚著窗沿,喝著茶,抽著煙,讀幾行書,轉眼看著荷花池發獃,有時下著雨,雨點落在水面由點變圈,漸漸擴散至消失,倒也別有一番趣味。

我所看到的醉白池公園的日入口處

當年常來醉白池茶館喝茶發獃
    對醉白池這個名字的探究倒還是後來的事。很多人會以為醉白池曾是李白醉酒吟詩之地,其實不然,醉白池的前身是宋代松江進士朱之純的私家宅園,名叫 「谷陽園」,距今也有九百多年的歷史。說起「谷陽」這個名字倒並不陌生,在松江鎮上有谷陽路、谷陽街道,還有谷陽新村,可見這個名稱應該就是源自「谷陽園」。明朝末年松江著名書畫家、禮部尚書董其昌在此建造了「四面廳」、「疑航」等建築。到了清朝康熙年間,著名畫家顧大申將此處列為私人園林,修建了荷花池,由於他醉迷於白居易的詩,故將此池命名為「醉白池」,漸漸地「醉白池」就替代了「谷陽園」。

今日醉白池入口已經煥然一新

今日醉白池,曾經喝茶的地方

    有時下班后也會穿進像莫家弄那樣小巷,有的小巷更窄,如果迎面兩人相遇必須側身而過,去到小巷深處的松江本地同事的家裡,跨過古老的門洞,在昏暗的天井裡,我們坐著吱呀作響的竹椅,圍著小方桌,喝茶聊天,此時遠離了塵囂。

昔日在松江老街,這樣的小巷比比皆是

那時候在松江鎮上的小巷深處隨處都見到這樣的門洞,不少松江本地同事就住在這裡邊

    所有這些就是松江古城刻在我記憶中無法褪去的印象。有人說,「十年上海看浦東,百年上海看浦西,千年上海看松江。」松江是多麼的古老,多麼的厚重,她的文化底蘊足以托起整個上海。
    今日松江古城所發生的巨變無疑是驚人的,使故鄉人不識了回家的路。無論是把松江攀比為美國洛杉磯,還是把英倫泰晤士小鎮複製到松江,從中不難窺視出松江人心中對生活的崇尚和理念的嚮往。如果哪一天,松江的人文教育、醫療制度、養老保險等民生福利也能攀比上洛杉磯、複製成泰晤士小鎮,那才是我們松江人真正揚眉吐氣、引以為豪的時候。至於那座城市真的像不像洛杉磯、像不像泰晤士小鎮,那時候已經沒人在乎了。就像一幅名畫,你把它臨摹得再像,也只能叫作贗品。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7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1 個評論)

回復 8288 2021-9-13 03:57
今非昔比啦.各種基建比美加好太多了
回復 fanlaifuqu 2021-9-13 04:39
不知道,淳樸有淳樸的味道!
回復 虎山寨主 2021-9-13 08:33
我才注意到,上海大門口的獅子和北京的不一樣。
回復 tea2011 2021-9-13 11:15
醉白池印象最深,也是和同學四十年前去的一曰游。
回復 scripting 2021-9-13 18:08
想沒有想過,為什麼外國不去不去複製中國的街道和文化,儘管我們都認為中國的古典文化很美?為什麼外國沒有孔子大街,孟子大街,而中國卻有維克多利亞大街?為什麼華為堂堂中國公司的總部要按照外國的布局設置?如果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怎麼讓別人看得起你?!
回復 曉田 2021-9-13 21:32
8288: 今非昔比啦.各種基建比美加好太多了
軟體建設更重要‼️
回復 曉田 2021-9-13 21:34
fanlaifuqu: 不知道,淳樸有淳樸的味道!
古鎮特色被覆蓋了
回復 曉田 2021-9-13 21:49
虎山寨主: 我才注意到,上海大門口的獅子和北京的不一樣。
沒注意有何不一樣?
回復 曉田 2021-9-13 21:58
tea2011: 醉白池印象最深,也是和同學四十年前去的一曰游。
四十年不可同日而語
回復 曉田 2021-9-13 21:59
s**ting: 想沒有想過,為什麼外國不去不去複製中國的街道和文化,儘管我們都認為中國的古典文化很美?為什麼外國沒有孔子大街,孟子大街,而中國卻有維克多利亞大街?為什
完全同意!
回復 虎山寨主 2021-9-13 22:00
曉田: 沒注意有何不一樣?
腿太長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14:3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