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為上海的年輕一代點個贊

作者:曉田  於 2018-5-3 10:0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旅遊|通用分類:旅遊歸來|已有30評論

          原來總以為,改革開放後幾十年的中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市政規劃、交通運輸、科技開發、軍事國防等硬體建設已經毫無疑問地傲立於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而其國民的行為和心理文明、秩序和自由認知、 法律和道德意識等涉足提高整個民族文明素養的軟體建設,可能還有待於幾代中國人的自我完善,才能躋身於世界文明國家行列。        

           但是,最近我從海外回上海探親,所見所聞,顛覆了我原來比較消極的看法,我們的年輕一代在一個看不見的領域裡,正自覺地塑造起一個通往文明社會的大家庭。

         到上海的第二天,一覺醒來,天已大白,但窗外依然十分寧靜。 以往,天才蒙蒙亮,我就被大街上此起彼伏的汽車喇叭聲吵醒。 一打聽,原來上海已成為無喇叭聲城市,我在上海二十天里,特別留意,確實沒有聽到過一聲喇叭,這對一個擁有二千四百多萬市民、超過三百萬輛汽車的國際大都市來說,簡直就是一個難以置信的奇迹。

         一次,我路過一條小馬路,因人行道被共享單車佔據,只能走在馬路上,忽然下意識地感覺有一小汽車正默默地跟在我後面,原來他是在等我發現他,我立刻讓到路邊,駕車的年輕人向我招下手致意,然後通過。 我似乎覺得表示歉意的應該是我。

         還有一次在公交車上,當公交車要進站時,有一輛小車可能臨時停在站上,使公交車無法靠站,駕駛員就停在小車後面等待,小車司機發現后很快就駛離車站,車上的乘客也表現得十分耐心,社會就是在相互忍讓中得到和諧的。

         開車族絕大多數都是年輕人,他們已經把禁按喇叭的法律約束化為法律意識的自覺行為,從而換取了全市居民享有無喇叭噪音生活的自由,這就社會文明的一大進步。

          「人湊齊了一起闖紅燈過馬路」的法不責眾現象也不再出現,即使有,也是極少數,而且大多不是年輕人。 人們都會自覺地站在人行道邊等待紅綠燈變換后才行走。 在地鐵站里,雖然人多,但卻井然有序。 年輕人都會在車門兩旁的黃在線排隊上車,車上年輕人給需要的乘客讓座也屢見不鮮。 一次我太太因手拿著東西顯得有些不便,在離她不遠處的一位年輕女生主動站起,示意將座位讓給她,表情相當友好自然。

          這次在上海接觸到眾多的年輕人,他們大多都陽光熱情、舉止得體、談吐禮貌、盡職盡業,給人以信得過感覺。 我在老同學聚會時講起我的感受,他們都表示贊同。

          一位老同學還振振有詞地接著說:「而且,現在凡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沒有禮貌、大聲喧嘩、爭先恐後、蠻不講理的,大多都是我們這輩六、七十歲的白髮族。 」我還真碰到過幾次此類事情。 剛到上海的第二天去辦手機事宜,年輕的女服務員正認真地為我們操作,這時一位大爺跑上來,招呼也不打,直接大聲詢問自己手機的問題,該服務員十分禮貌地對他說:「等我這裡做完了就來幫你。 」他一臉的不高興,也不離開,就看著你們辦事。 我忍不住對他說:「你可以到那裡坐著,我結束了就叫你。 」他好像根本不知道,有些場合是需要迴避的。

          還有一次在地鐵站候車,我排在一位年輕女生後面,當列車進站時,一位大媽迫不及待地擠到那女生前面,車門一開,不等下客就搶進車廂,先往右邊搶座,一看沒有,急忙向左邊轉進,神情十分慌張,那時有個空位離我很近,這位大媽從我身後把我撞開,一屁股搶佔了這個座位,還一臉的怒氣,好像在怪我擋了她的道。 而坐在她邊上的一位年輕人卻掀了下身子,示意要將座位讓給我,我說:「不用,我就一站,謝謝! 在並不擁擠的車廂里,大叔大媽恐慌地爭搶座位的情景並不少見。

          有時在公交車的終點站上車等候時,我多次看到一些上了年紀的大媽,乘駕駛員還沒上崗,上車即不刷卡,也不投幣,而且一臉的無所謂,毫無羞恥感。 這種讓我作為同齡旁人都覺得顏汗的事,卻沒有看到一次是發生在年輕人身上。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的下一代年輕人正在為建設一個文明社會處處作出表率,他們的文明舉止完全看不出是一種刻意的行為改造,而是文明意識的使然。 在為我們下一代年輕人點贊的同時,應該可以很自信地預測,我們的祖國走進世界文明社會的行列,已經不需要等待幾代人,她就將出現在我們的下一代。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0 個評論)

回復 BANGZI 2018-5-3 23:20
同感。不過禁止鳴笛是靠監控罰款來執行的,攝像頭能定位鳴笛車輛直接寄罰單。很多上年紀的人改不掉急吃白咧的習慣。
回復 ShitDuyunlunzi 2018-5-4 00:54
BANGZI: 同感。不過禁止鳴笛是靠監控罰款來執行的,攝像頭能定位鳴笛車輛直接寄罰單。很多上年紀的人改不掉急吃白咧的習慣。
中國汽車真正普遍進入家庭的時間,才不過15年吧。鳴笛罰款是必要的措施
回復 越界築路 2018-5-4 00:56
年輕人代表未來, 希望一代勝一代。
回復 qxw66 2018-5-4 01:17
溫哥華很多人,甚至有年輕人上車,完全無視駕駛員而不刷卡,駕駛員也完全無視他們。

以前根本沒有那種大媽。但國人素質比老外還是強很多。
回復 總裁判 2018-5-4 01:25
東南沿海與其他各地的社會發展差異懸殊,這是中國不穩定的主要原因之一。
回復 BANGZI 2018-5-4 01:42
ShitDuyunlunzi: 中國汽車真正普遍進入家庭的時間,才不過15年吧。鳴笛罰款是必要的措施
什麼規矩都要靠罰款才能得到有效的實施
回復 海外思華 2018-5-4 02:10
我上次回國,也碰到很不錯的年輕人!
回復 徐福男兒 2018-5-4 04:33
社會風氣有好轉有目共睹,希望文革不要再來,當年社會風氣之敗壞就始於文革。
回復 SAGFS 2018-5-4 06:38
===抬高年輕人, 貶低境內外五六十歲以上的上海白相人...                                                                      那些年紀輕的上海人被西方國家關了放關了放, 幾次下來再放回上海, 自然好多了......

抬高年輕人, 貶低境內外五六十歲以上的上海白相人...                                                                      那些年紀輕的上海人被西方國家關了放關了放, 幾次下來再放回上海, 自然好多了......
回復 曉田 2018-5-4 07:14
BANGZI: 同感。不過禁止鳴笛是靠監控罰款來執行的,攝像頭能定位鳴笛車輛直接寄罰單。很多上年紀的人改不掉急吃白咧的習慣。
確實如此。
回復 曉田 2018-5-4 07:15
ShitDuyunlunzi: 中國汽車真正普遍進入家庭的時間,才不過15年吧。鳴笛罰款是必要的措施
罰款之後成為習慣就好,
回復 曉田 2018-5-4 07:16
越界築路: 年輕人代表未來, 希望一代勝一代。
應該看到希望,謝謝!
回復 曉田 2018-5-4 07:19
qxw66: 溫哥華很多人,甚至有年輕人上車,完全無視駕駛員而不刷卡,駕駛員也完全無視他們。

以前根本沒有那種大媽。但國人素質比老外還是強很多。
駕駛員怕被打吧?不過中國大媽也確實不敢恭維。
回復 曉田 2018-5-4 07:20
總裁判: 東南沿海與其他各地的社會發展差異懸殊,這是中國不穩定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能沿海地區進步得快一點。
回復 曉田 2018-5-4 07:23
BANGZI: 什麼規矩都要靠罰款才能得到有效的實施
從執法從嚴到自覺行為,這是一個過程,每個國家都一樣。
回復 qxw66 2018-5-4 07:23
曉田: 駕駛員怕被打吧?不過中國大媽也確實不敢恭維。
駕駛員怕被打? 偶碰到有次駕駛員被打了一下,拒絕開車。。。浪費了乘客許多時間。。。但原因不是有人不買票,而是有歹徒沒能下站,所以遷怒司機。。。不買票駕駛員完全不管的
回復 曉田 2018-5-4 07:24
海外思華: 我上次回國,也碰到很不錯的年輕人!
讓人高興的是看到光明。
回復 曉田 2018-5-4 07:28
徐福男兒: 社會風氣有好轉有目共睹,希望文革不要再來,當年社會風氣之敗壞就始於文革。
應該不會再來吧?!現在的白髮族就是「文革」遺害的一代。問候徐福兄!
回復 曉田 2018-5-4 07:30
SAGFS: ===抬高年輕人, 貶低境內外五六十歲以上的上海白相人...                                                                      那些年紀輕的上海人被西方國家
什麼意思?
回復 正中 2018-5-4 09:41
喜歡年輕人,朝氣蓬勃積極向上。這些年回國看到年輕人確實越來越文明禮貌,排隊,不大聲喧嘩,守規則。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17:5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