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經方與兵法》序

作者:蘇小白  於 2017-1-18 08:1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經方與兵法|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經方與兵法》(序)

 

孫非

 

 

華夏文明,悠悠五千年矣。能以枝繁葉茂,綿綿不絕,子孫興旺者,蓋醫藥之功也。東漢大醫張機仲景,熔理法方葯於一爐,成《傷寒雜病論》 一書,令醫經落地,《內》《難》有實。其理法如日月經天,其方葯如江河瀉地,澤被蒼生,垂範千古。故人尊醫聖,法奉經方。經者,經典之謂,常、法、徑之義也。三世不易其說謂之常,醫界共遵其軌謂之法,依之可復生生之道謂之徑。

 

魏晉以降,精研《傷寒》,發揮經方者,何止千家之眾。或復簡重編,鋪排章序,以修其貌;或方證同條,比類相附,以發其旨;或從經脈,辨位定性,拾遺補缺;或經論互參,辨證明理,以彰體用。林林總總,精彩紛呈,此皆以醫研醫之法也。

 

然則百家思想,源流交錯,相互激蕩,競燦先秦,而醫家自居其一也。其哲學思想,理論方法,汲自各家。陰陽五行,天人同構,源於陰陽家;因天之序,養氣持滿,趨利避害,取自道家,臟腑官能,君臣佐使,得於儒家;而因勢利導,固本驅邪,則援自兵家。故梳理源流,比類旁通,亦問學之一法也。惜乎乏人問津。

 

夫兵法究敵我攻守之勢,克敵致勝之法;醫學明正邪虛實之際,扶正驅邪之道。

自古以兵法喻醫道者,代有其人,遠如《靈樞順逆篇》「兵法曰:無迎逢逢之氣,無擊堂堂之陣。刺法曰:無刺熇熇之熱,無刺漉漉之汗」之論,近如吳鞠通「治外感如將,兵貴神速,機圓法活,祛邪務盡,善後務細 ...」之說,尤在涇「兵無嚮導則不達賊境,葯無引使則不通病所」之言,徐靈胎《用藥如用兵論》之篇,然則,前賢皆淺嘗輒止,少有潛心著墨,而系統比較經方與兵法,相互發明,條分縷析,完璧鉤沉,深入探究者,蘇小白堪稱古今第一人也。

 

蘇小白者,河南葯鄉禹州人士也。

幼染藥草之香,家承醫易之道,無論身居東土或美西,順境或逆境,皆能勤于思考,筆耕不綴,乃至厚積薄發,著作等身。更於不惑之年,鍾情國醫之道,潛心經方之旨,博覽群書,慧心獨運,專攻經方與兵法之比較研究,發前人所未發,碩果累累,自成一格。今大作行將付梓,囑余作文以序之。

 

余研覽小白之文,洋洋洒洒,一氣貫通。兵法典故,了如指掌;《傷寒》、《金》,信手拈來;更妙在不死於句下,而既能出乎其外,以觀其貌,又能入於其內,以窺其幽,自由自在,遊刃有餘。引後學入勝,啟先進省思。

 

此書尤以 「經方中的孫子兵法」一章最為精彩。

以正邪虛實、因敵變化解梔子豉湯類之變通,以兵勢正奇釋白虎加參湯之奧妙、以窮寇勿迫喻陰陽自和者病自愈之淡定,以九變機利闡八綱陰陽之要旨,以兵非益多論麻桂承氣之悍力,以并力取人析相須相使之功倍,以用間之妙體悟黃連湯寒熱同用之殊絕 …… 凡此種種,使兵法與傷寒互參互證,水乳交融。讀來頗有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之感。

 

夫學問之道,貴能獨闢蹊徑,推陳出新,而不必高深宏大,求全責備。但有新知新解,且能言之成理,發矇解惑,饒毅同道,則縱無足赤之色,紙貴之期,亦可成一家之言而傳於後世。

 

20171月,歲次丙申,於洛杉磯。

 

 

(孫非  曾用筆名海哲  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洛杉磯東國大學博士班指導教授;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內科分會常務理事;洛杉磯東國大學前董事、附屬醫院院長、博士研究生院院長。)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5 10:1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