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感悟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 感悟第六

作者:蘇小白  於 2016-12-23 11: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感悟<黃帝內經>》|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4評論

關鍵詞:黃帝內經

四氣調神大論  感悟第六

 

 

經曰: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這一節,是說四時陰陽是決定人生命健康的根本原因,順之則生,逆之則害,並且道出了中醫診治的一個基本思想,那就是治未病,以日常保健為主。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

 

「四時」者,四季也,人生活的時間也;「陰陽」者,天地也,人生活的空間也。憑誰,只要是一個人,皆是在生活在一定時間,一定空間之內的,那麼他的生命就要受所處時空影響與制約。只有順應其時空要求,這個生命才得以存活、健康成長;否則,生命無從談起。所以,有人說時間為生命之父,空間為生命之母。這,是萬物生存生長之根本。

 

「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養陽」者何?「養」者,《說文解字》云:「供養」也。「陽」者,此處為陽氣,陽物質。春夏怎樣才能供養陽氣(陽物質)?中醫陰陽理論,有陽者根於陰、陰者根於陽,陰中求陽、陽中求陰,方得萬全。春夏者,陽也。若春夏二季多吃溫熱食物,則二陽相搏,必損於陽;若適當吃寒涼食物,則陰陽相吸,以養於陽。日常居室也是如此。若春夏常住溫熱房間,則損陽;適當住在涼寒之處,則養陽。當然,這一切,衣食住行,都是因人而異,不可拘泥。

 

「秋冬養陰」,道理同上。也就是說,秋冬為陰,秋冬二季就要注意保暖,以養其陰。

 

「以從其根」。「以」者,作「用來」講;「從」者,順從,適應;「根」者,陰陽二氣。這句話意思承接上句,也就是說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些做法,是用於適應自身陰陽變化,其目的為何?下邊有回答——

 

「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沉浮」者,盛衰、消長、榮枯;「生長」者,生機,滋長也。這句意思是說,(倘若能做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跟隨季節變化,而改變衣食住行以此調節自身陰陽平衡),所以就能與萬物一樣自自然然榮枯變化,新陳代謝,從而使生命充滿生機與滋養成長壯大起來。簡而言之,就是保持生命活力,身體健康。

 

「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逆」,倒行逆施;「根」指陰陽;「伐」,砍倒,破壞;「本」本質,體質;「壞」,毀壞;「真」,元氣,真氣。總之,這一句意為,如果倒行逆施,就會破壞身體之根本,毀壞生命之元氣,也就是大不利於健康。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這一句是總結語。總結了前邊所說的,得出了一個「道理」,就是:陰陽四時,是決定萬物育化始終的,是決定生命生死的重要因素。背逆了,就生災害;順從了,就疾病不生。這,就是「養生之道」。

 

「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養生之道,作為聖人來講,是踐行之;作為愚者來講,則是佩戴之,只是裝潢門面而已。

 

「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

 

「從」,順從,適應;「生」,活力、生機;「逆」,反也,倒也;「死」,沒有活力,沒有生機。「治」,太平,安寧,平安;「亂」,混亂,不安,不定。這句意為,順從適應陰陽變化,生命就充滿生機活力;倒行逆施生命就缺乏生機甚至死掉;順從陰陽變化,則太平;倒行逆施,就混亂,不太平。

 

「反順為逆,是謂內格。」「反」者,翻轉,顛倒,與原來的不一樣。「順」,順和,不違背。「反順」,就是與順和的不一樣,「為逆」,就是倒行逆施,違背陰陽變化。「內格」,「內」者,內在也,「格」者,格拒也,抵觸也。這一句的意思為,如果不順從陰陽變化而變化,反而倒行逆施相違背的話,這就形成一個內在的性格與自然變化不相諧和。試想,具有這樣一個總與客觀環境或者自然變化相抵觸的性格,其生命健康與事業發展,當然不會太順利。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這一句,是承接上句——「反順為逆,是謂內格」來說的,意思是,如果一個人總是不順從陰陽變化而變化,而是倒行逆施,那麼就形成了他內在的與「天道」的不和諧,性情處事,處處彆扭,自身小五行與客觀大五行相違和,當然是要不順的,是要生病的。懂得了這些道理,就要在不順、生病之前調理、調節之。下邊,才是到這一節的意思——所以,聖不不治已經得了病的,要治未病時,不治已經混亂不堪的,要治理調整其未混亂不定時,「此之謂也」,這才是要說的(道理)啊。為什麼呢?下一句,還是對此的進一步解釋。

 

「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這一句是用比類比、比喻之方法,來進一步說明,治未病、治未亂的合理性與必要性。具體來談,其意為,病已經得了而後用藥治療,天下大亂了而後才去治理,就比如渴了才知道去打井,戰鬥了才要去鑄造利器,不都是晚了嗎!

 

總之,《四氣調神大論》這一篇是告誡世人,要隨著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氣候氣溫與萬物變化特點,及時調整衣食住行,從而適應這種變化,如此則無病無災害,反之易得病得災害。由此,提出了防病於未然,治未病的養生保健與治療理念。這是中醫的另一重大特色,其思想理論基礎,就是陰陽四時變化。陰陽四時變化,通俗具體來講,就是生活的時空變化。時空變化了,若不順從適應,就會得病;若順從適應,就不會得病。「反順為逆,是謂內格」。內外諧調一致,則得平安,得和順;反之則病,則亂。

 

2016/12/22,磨硯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秋收冬藏 2016-12-23 23:37
小白兄節日快樂!
回復 蘇小白 2016-12-24 01:27
秋收冬藏: 小白兄節日快樂!
節日快樂,問全家吉祥!
回復 小皮狗 2016-12-24 15:06
happy holiday !
回復 蘇小白 2016-12-25 04:51
小皮狗: happy holiday !
老師聖誕快樂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5:2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