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挑燈閑譚》之三:論詩三答師力斌(1)

作者:蘇小白  於 2016-10-4 23:5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挑燈閑譚|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8評論

論詩三答師力斌

 

之一

 

(註:師力斌 北京大學博士,詩評家,《北京文學》副主編)

 

力斌,話多說一點,也說得更直捷一些,若不能沉浸在西方生活里二三十年的經歷或者ABC,真正要摸透西方文學,是不大可能的事情。我們理解日本人韓國人印度人,時間可能需要短些(這,也是為什麼翻譯出的日本文學(如豐子愷翻的《源氏物語》)印度文學如老泰的詩,普通讀者讀來頗喜愛的原因),因為我們與這些人族的氣質比較接近。學德國人的哲學精密,學英國人的紳士風度,學美國人的什麼我至今不知道總之是複雜又單一,總有些邯鄲學步。我不反對學西方,相反鼓勵大家多向西方學習。但學什麼?跟誰學?是個大問題。——這個是媒介人,比如跟胡適學,跟林語堂學,跟梁實秋學,跟宋家娣妹學,跟孫中山學,不管文學與政治都能學到好東西真東西。向當下國內那些翻譯家學,體制內派出去的人、或在國外混不好跑回國內充海歸的人學,就要小心了。

 

就詩而論,西方詩人里的那一些堅硬無比的意象,引用到中國漢詩里,我總覺得怪異。我的想法是,我們可以學習西方的做詩的技巧,而意象還是多用中國傳統一些的比較好。另外,西方詩人那些浸到工業文明之中所產生的性格變異,還有那些對宇宙與人生古怪的看法,說實話,中國人文化的基因里不大會有吧。

不成熟的看法:東方人是感性的,西方人是理性的。
打個通俗無比的比方。比如做愛吧。西方人將它看作是一項肉體運動的多;而中國人就特別重視,必要加入感情之中,方覺完美與享受。西方人大概皆很獨立,或者叫孤立,必要用一個固定的秩序將大家連結在一起,如機器的零件,要組裝;東方人不大獨立,對父母親人友情依賴性較強,也即重視人的感情,必要有情感來聯結在一起,如是一個個細脆,組成完整一個活生生的生命。所以,我有一比,東方人是水生植物,西方人是沙漠灌木。他們長於思考,我們長於抒情。我們活在內心,他們活在外部。西方人內心沒多少東西,有的多是規則。他們的內心問題,就是思考外部與人的問題;而我們的內心問題,就是感受人與人的問題。說白了,我們的一生多是在跟人打交道;西方人的一生多是跟物即物質世界打交道。因此,在精神層面上,西方人有不舒服了,就去教堂禮拜上帝,上帝在人的外邊,在上邊,人要向上帝禱告;中國人通道儒,有心理問題了,道講煉心儒講修心,都是在跟自我內心較勁。

 

2012-5-26,洛杉磯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8 個評論)

回復 sousuo 2016-10-5 00:25
這論述太表面。

西方人作為人和我們一樣,不一樣的是世世代代的生活環境造成的文化性格。

人家認為要免予恐懼,我們認為人還是要有人管。


教堂是外在的,神可是在內心的。
回復 十路 2016-10-5 00:41
「我們活在內心,他們活在外部。西方人內心沒多少東西,有的多是規則。他們的內心問題,就是思考外部與人的問題;而我們的內心問題,就是感受人與人的問題。」

西方人善於從感性中尋找(因果)規律的部分,即理性的成分,所以才可能形成細緻的心理學,而不是「心裡學」。 感性多於主觀,理性依據於客觀。 因此,有一種分開感性理性層面的知識和能力,再從感性和理性兩個層面去深入,比如 empathy 就是感性深層的體驗,而 empathy 與多重效果之連就是深層的理性思考。缺乏客觀性的感性泛濫會產生不希望看到的效果,難以處理好個性與群性的關係。

「向上帝禱告」; 的目的之一是從思考和理會上帝的話語開始並結合反思個人的言行以求得更好的效果,這正是內心的作用。 當然您說的求得安慰也是讓內心平靜冷靜的方式之一。
回復 蘇小白 2016-10-5 01:19
sousuo: 這論述太表面。

西方人作為人和我們一樣,不一樣的是世世代代的生活環境造成的文化性格。

人家認為要免予恐懼,我們認為人還是要有人管。


教堂是外在的,神
謝謝雅回。

這只是一個針對一首詩歌評論時的回復。我與師同學就輪番爭論了幾下子。
回復 蘇小白 2016-10-5 01:24
十路: 「我們活在內心,他們活在外部。西方人內心沒多少東西,有的多是規則。他們的內心問題,就是思考外部與人的問題;而我們的內心問題,就是感受人與人的問題。」

感謝雅評,您的心裡學與心理學的提法頗好。得閑展開討論一下
回復 sissycampbell 2016-10-5 03:21
中國文學一般是內涵深刻,含蓄。語言豐富。思想禁錮。西方文學大多數是感情奔放,對人類的追求,生活及思想大膽表露。尤其是在性和死亡上,更是毫無顧忌的描述。小白的總結我支持。因題目太大,只敢蜻蜓點水說上幾句,不必當真。
回復 sousuo 2016-10-5 03:30
詩界只有穆旦是個異數,其詩作完全不受古詩韻律的影響,應該更接近外詩。

而其他即使是新詩人,總擺脫不掉舊體詩韻律的痕迹,有時很容易看出這種為擺脫而擺脫的做作。
回復 蘇小白 2016-10-5 04:11
sissycampbell: 中國文學一般是內涵深刻,含蓄。語言豐富。思想禁錮。西方文學大多數是感情奔放,對人類的追求,生活及思想大膽表露。尤其是在性和死亡上,更是毫無顧忌的描述。
您那幾句中西文學作品的對比很倒位,大讚!學習了。
回復 蘇小白 2016-10-5 04:15
sousuo: 詩界只有穆旦是個異數,其詩作完全不受古詩韻律的影響,應該更接近外詩。

而其他即使是新詩人,總擺脫不掉舊體詩韻律的痕迹,有時很容易看出這種為擺脫而擺脫的
自朦朧詩以降,一度中國大陸的新詩走向了一個極端,當然這是我個人的一點淺見。

我倒是主張詩還是回歸於傳統較好些。

其實,在大陸文學界已經興起重回古典之風。我個人的意思是,中國文學大不必仿效西方,不論詩,就連小說諸多寫法,比如拉美所謂的魔幻現實,也早已在中國古典小說中找到端倪的。

十分感謝您參與討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2 13:0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