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讀書賞畫》之十八:閑讀穆時英

作者:蘇小白  於 2016-10-4 23:4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讀書賞畫|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閑讀穆時英

 

 

穆時英(19121940)現代小說家。筆名伐揚、匿名子。浙江慈溪人。1929年開始小說創作。小說《南北極》經施蟄存推薦發表成名。1932年在《現代》雜誌創刊號發表小說《公墓》,為創刊首篇作品,成為現代派健將,因其年少多產而風格獨特,時人稱為「鬼才」。

 

穆時英是「都市文學」的先驅作家,他的作品,表現了二、三十年代中國大都市畸形病態的社會生活,寫出了那些被生活壓扁、扭曲、變態的靈魂,重點寫了那些戴著快樂面具而在苦痛悲哀中掙扎的人們。寫他們在瘋狂的、紙醉金迷的生活同時,刻畫出他們的辛酸與傷感。在藝術表現手法上,作家採取了色彩、音律、高節奏的表達,用意識流,心理分析的種種方法,使小說顯得光怪陸離。

 

他的第一本小說集《南北極》,反映上流社會和下層社會的兩極對立。第二本小說集《公墓》,轉而描寫光怪陸離的都市生活。在小說技巧上著意學習和運用日本新感覺派橫光利一等人的現代派手法,與劉吶鷗、施蟄存等形成中國文壇上的「新感覺派」。被時人稱為「新感覺派聖手」。

 

周末無事,選讀了他的四個短篇小說《咱們的世界》、《南北極》、《公墓》和《上海的狐步舞》。
 

《咱們的世界》與《南北極》同屬反映底層人對上層生活的一種衝擊與反叛。《公墓》寫初戀的美好與愛情的聖潔美。《上海》則是作家新感覺派的有力之作。前三個小說的共同之處是,皆是通過「我」的自述,而《咱》和《南》中,語言節奏、變化多,整篇似一氣呵成之作;而《墓》作者的描寫更加詩意,色彩、聲音的運用奇妙獨特。《上海》一作卻象一首大詩。整篇運用了通感、排比等手法,大類勾勒白描,在顯現生活原貌的同時,能使讀者聽到那裡面一群人的呻吟與喘息。

 

下面摘錄幾段作者小說中的精彩之筆——

一、「兄弟,你還沒明白事兒哩,這世界嗎,本是沒理兒的,有錢才能活,可是有力氣的也能活----他們有錢,咱們憑這一身和銅皮鐵骨就不能搶他們的嗎?」
 
「做好百姓就不能活----媽的,做強盜去,人家搶咱們的,咱們也搶人家的!」
 
「從眼犄角兒上溜了我一下,就小眼皮兒一搭拉,小嘴兒一撇,那小臉兒綳的就比貼緊了的笛膜兒還緊,仰著頭兒往旁邊看。」-----《咱們的世界》
 

二、「啊,上海真是天堂!這兒的東西我全沒見過,就是這兒的人也有點兒兩樣。全又矮又小,哈著背兒,眼珠兒骨錄骨錄的成天在算計別人,腿像蜘蛛腿。出窩兒老!這兒的娘們也怪,穿著衣服就像沒穿,走道兒飛快,只見那寸多高的高跟皮鞋兒一跺一跺的,好像是一對小白鴿在地上踩,怎麼也摔一交。那印度鬼子,他媽的,頂叫我納罕,都是一模一樣黑太歲似的,就像是一娘養的哥兒們。」------《南北極》
 

三、「上了白漆的街樹的腿,電桿木的腿,一切靜物的腿。。。。。REVUE似的,把擦滿了粉的大腿交叉地伸出來的姑娘們。。。。。。白漆的腿的行列。沿著那條靜悄悄的大路,從住宅的窗里,都會的眼珠子似地,透過了窗紗,偷溜了出來淡紅的,紫的,綠的,處處的燈光。」
 

四、「跑馬廳屋頂上,風針上的金馬向著紅月亮撒開了四蹄。」-----《上海的狐步舞》

 

其中小說《公墓》寫很跟童話一般,將一段初戀的故事,演繹得比端木康成的《伊豆的舞女》還要美。

 

2003 放鶴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3: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