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說趣味

作者:蘇小白  於 2015-11-15 10: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原創文學|已有1評論

說趣味

 

 

其實每個人都有趣味。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便是趣味各異。在飲食上,川人愛辣、杭人嗜甜、豫人喝湯、秦人吃面,各有偏好,無可厚非;在穿戴上,南人著絲、北人穿棉、國人唐裝、洋人西服,各有鍾情,也是自然。農家俗語:「五根手指頭伸出來還不一般齊」呢,做人或做文的趣味,何必非要整齊劃一?

 

當然,一個時代會有一個時代的「主流趣味」。

比若美人,漢唐以天足為美,明清以小腳為秀;比若衣裳,宋代男子著羅衫,元朝男人穿比甲;比若顏色,滿清皇帝著黃袍,共和國旗是紅色,各個不同,自有倚重。不同的趣味,反映出不同的價值觀。不同價值觀,造就不同的社會。漢唐女人,天足來去,所受禁忌便少,女人可自由戀愛,也可入朝做官,婦女地位相對較高;明清女人纏上小腳,行動就不便,拘束嚴緊,養在深宅,地位自然可嘆。宋男子穿著羅衫,自是風流儒雅,所以宋時文章詩詞與書畫藝術便發展得好;元代男人穿上皮比甲,長於騎馬射箭,自然威武勇猛,因此元人崇武力、善征戰。滿清以黃色為尊貴,是因黃為土,土在五行居中,因此封建社會是中央集權制;當下以紅為國旗,烈士血染成,工農當家作主人。

 

常言說:「聞香識女人」。

不同的女人,趣味不一,當然喜歡的香氣就不同;而不同的香氣,就會有不一樣的女子。喜歡富貴的女人,愛熱鬧,喜交際,牡丹花香是她愛。清雅的女子,喜歡蓮,一股清氣在心田,出沒的就不俗。其實,男子何嘗不也如此?愛酒肉香的,一定是名利之輩;愛筆墨香的,一定是清雅之流。趣味不同,人定各異。成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是脾氣與趣味使然。魯迅有話:「焦大是不愛林妹妹」的,也是這意思。農家婦女笑言:「狗皮襪子沒反正」可見「臭味相投」的厲害。趣味,反映在人生上,是不同的作派;反映在文學上,是不同的流派;反映在政治上,是不同的黨派。不一樣的趣味,一定會有不一樣的處事風格。雷厲風行者,趣味在豪氣上,看不得那些婆婆媽媽;輾轉思慮者,趣味在縝密上,看不得那些馬馬虎虎。不一樣的趣味,定會有不一樣的文學。柳永偎紅依翠,詞句就婉約;東坡驚濤駭浪,詞章就豪放。「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直見李白飄逸;「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可想杜甫沉鬱。不一樣的趣味,便有不一樣嗜好;不一樣的嗜好,便有不一樣志向;不一樣志向的人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不一樣的黨派。大社會,就是小案板,油鹽醬醋茶,五味雜陳。「治大國如烹小鮮」,此言信然。

 

一個成熟的社會,與性格健全的人,定是要容得下不同趣味的。

反之,便不成熟或者叫偏執。偏執社會如十年浩劫的文革時期,堅決消滅「資產階級的低級趣味」,割盡資本主義尾巴,「不愛紅妝愛武裝」、「全國上下一盤棋」,將社會與社會中的人,單一化,甚至要做到模糊性別起來,危害是有目共睹的。一個性格偏執的人,比如尼采,最後發了瘋;比如梵高,割下耳朵並自殺,雖然留下了哲學與藝術,但也不能不說是慘痛。真正的和諧社會,與和諧人,一定是人間至美。不是么?莊子是和諧的,看得慣萬物,與萬物共生,便得逍遙自在。與大自然和諧共處,不破壞自然,便得自然庇護;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中國古代的杞人憂天,決不是一個淺簡的笑話!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曾經以為的凝視 2016-4-27 06:11
哲學上的東西,很難說清。總體我是很同意你的觀點。但事物好像總是在兩極之間搖擺。從和諧,到中庸,到激烈,又反回去。周而復始。歷史如此、經濟如此、社會如此。可以期望,卻不由人控制。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19:4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