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時間4月1日,韓國前總統朴槿惠(Park Geun-hye)已經被羈押收監。至此,韓國自2016年11月下旬開始的政治鬥爭現暫告一段落。伴隨著總統大選臨近,似乎韓國的政治風氣即將因朴槿惠入獄而隨之一變。但情況真的如此嗎?
的確,根據韓國檢方、法院提供的證據,朴槿惠此番被羈押后恐怕凶多吉少,極有可能因其受賄金額遭遇10年以上徒刑。但是,考慮到扳倒朴槿惠的行為更多來自於黨爭,而為朴槿惠陣營定罪的關鍵證據也來自於財團。這就預示著朴槿惠即便被判刑,它也將再一次說明韓國的選舉和政黨政治不足以支持現代民主政治:首爾必須承認不足,啟動改革。即便這一行為在財閥控制韓國命脈的當下頗為困難,但這終究是迎接現代民主的某種必由之路。
朴槿惠收監並非民主勝利
朴槿惠在3月31日晚的突然被羈押不是偶然,自從韓國憲法法院3月10日宣布彈劾朴槿惠最終通過,韓國各界早就有希望將其收押的呼聲。伴隨著朴槿惠成了韓國歷史上第一位被成功彈劾的總統,首爾各地都聚集了歡呼雀躍,施放煙花爆竹的民眾。很多從2016年11月開始參加「燭光遊行」倒朴示威的活動人士更直接將其視為「韓國民主的勝利」。
但是,就算朴槿惠因為確鑿證據進了監獄,韓國的體制就真的發生改變了嗎?這點恐怕是要大打折扣的。「特檢組」為彈劾朴槿惠時定下且被法院接受的罪名固然揭示了韓國「政商分肥」的現狀。但是,調查人員舉證並指控三星財閥首腦李在鎔(Lee Jae-yong )涉嫌向朴槿惠行賄達433億韓元(約合3,776萬美元)的目的並不是打擊財閥,而是直指朴槿惠本人。
在三星已經做好了進一步分割財閥的當下,一個朴槿惠或者再多一個崔順實(Cho Soon-sil)的入獄恐怕對於大局並沒所有什麼影響。值得諷刺的是,本次扳倒朴槿惠政府的「親信干政」弊案恰恰與民間的各種示威活動無關。儘管相關線索在數年前就已經存在,但直到有著三星財閥背景的「中央東洋廣播公司」(JTBC)干預報道后,這一事件才最終引爆。
很顯然,這個現象揭示了韓國民意對於時局的無助和無用。更顯示出2016年下半年韓國的風波可能只是財閥勢力針對韓國政治生態的一種有限干預。但出乎意料的是,韓國政界的內部鬥爭使之恐怕經不起這種折騰,以至於讓看似程序正義且動輒呼籲「社會轉型」的左翼陣營佔了上風。首爾時間4月1日,韓國前總統朴槿惠(Park Geun-hye)已經被羈押收監。至此,韓國自2016年11月下旬開始的政治鬥爭現暫告一段落。伴隨著總統大選臨近,似乎韓國的政治風氣即將因朴槿惠入獄而隨之一變。但情況真的如此嗎?
的確,根據韓國檢方、法院提供的證據,朴槿惠此番被羈押后恐怕凶多吉少,極有可能因其受賄金額遭遇10年以上徒刑。但是,考慮到扳倒朴槿惠的行為更多來自於黨爭,而為朴槿惠陣營定罪的關鍵證據也來自於財團。這就預示著朴槿惠即便被判刑,它也將再一次說明韓國的選舉和政黨政治不足以支持現代民主政治:首爾必須承認不足,啟動改革。即便這一行為在財閥控制韓國命脈的當下頗為困難,但這終究是迎接現代民主的某種必由之路。
朴槿惠收監並非民主勝利
朴槿惠在3月31日晚的突然被羈押不是偶然,自從韓國憲法法院3月10日宣布彈劾朴槿惠最終通過,韓國各界早就有希望將其收押的呼聲。伴隨著朴槿惠成了韓國歷史上第一位被成功彈劾的總統,首爾各地都聚集了歡呼雀躍,施放煙花爆竹的民眾。很多從2016年11月開始參加「燭光遊行」倒朴示威的活動人士更直接將其視為「韓國民主的勝利」。
但是,就算朴槿惠因為確鑿證據進了監獄,韓國的體制就真的發生改變了嗎?這點恐怕是要大打折扣的。「特檢組」為彈劾朴槿惠時定下且被法院接受的罪名固然揭示了韓國「政商分肥」的現狀。但是,調查人員舉證並指控三星財閥首腦李在鎔(Lee Jae-yong )涉嫌向朴槿惠行賄達433億韓元(約合3,776萬美元)的目的並不是打擊財閥,而是直指朴槿惠本人。
在三星已經做好了進一步分割財閥的當下,一個朴槿惠或者再多一個崔順實(Cho Soon-sil)的入獄恐怕對於大局並沒所有什麼影響。值得諷刺的是,本次扳倒朴槿惠政府的「親信干政」弊案恰恰與民間的各種示威活動無關。儘管相關線索在數年前就已經存在,但直到有著三星財閥背景的「中央東洋廣播公司」(JTBC)干預報道后,這一事件才最終引爆。
很顯然,這個現象揭示了韓國民意對於時局的無助和無用。更顯示出2016年下半年韓國的風波可能只是財閥勢力針對韓國政治生態的一種有限干預。但出乎意料的是,韓國政界的內部鬥爭使之恐怕經不起這種折騰,以至於讓看似程序正義且動輒呼籲「社會轉型」的左翼陣營佔了上風。

朴槿惠的下台並非必然會帶來韓國政治風氣的改變
左翼上台 接班右翼
不可否認,就韓國目前的局面來說,韓國「政商分肥」的局面應該有所改善,因為韓國財閥可能正在選擇與保守集團拉開距離。但是,上位的左翼集團很快就接了右翼保守集團的班,開始和財閥甚至軍人勢力接觸,這一點在韓國各界公認為「下屆總統」的文在寅(Moon Jae-in)的競選陣營中就極為突出。
對熟悉韓國政治的一般觀察家來說,文在寅是以「光州事件」后呼籲轉型正義,為殉難者辯護而起家的。但是,此人也同樣以其陸軍空降特種部隊的從軍經歷為榮,更多次在參與電視節目時吹噓自己得到親自鎮壓「光州事件」軍民的前總統全斗煥(Chun Doo-Hwan)嘉獎的經歷。
就在2017年2月,文在寅還一度將前特種部隊司令全仁釩(Chun In-bum)中將請進助選團。儘管全氏此後因為其維護全斗煥的言論而不得不暫時退出。但這已經顯示出文在寅的政治光譜顯然並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樣「左」。
事實上,對於習慣於「改朝換代」的韓國政要來說,朴槿惠的失勢僅僅意味著他們需要換一個發餉的首腦,而非要面臨政治改革。根據韓國媒體報道,自朴槿惠被彈劾后,大批青瓦台經濟、民政幕僚已經轉投文在寅麾下,甚至還有被韓國媒體稱為「朴槿惠經濟教師」的幾名經濟學家也在近期加入。這或許意味著對韓國政治界人士來說,在大環境並未發生明顯變動之際,所要做的事情可能只剩下「良禽擇木而棲」。
於是,伴隨著朴槿惠被羈押,這或許只能證明一件事:財閥們拋棄了朴槿惠集團。他們更期待在大選后與新政府合流。如何應對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局面,正是所有選舉制政權要面對的體制挑戰。對韓國來說,這不是要否定民主,而是要發展民主,有了選舉不是完成了民主建設,只是開始,一旦不繼續發展,就會發生問題。而如何解決這種問題,恐怕就不是本屆政府能夠解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