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卡拉時間11月26日,土耳其官媒已稱「俄羅斯炸彈」落到土耳其穿越敘利亞邊界的「救援車隊」頭上。在俄羅斯已經於25日在敘利亞境內部署包括「S-400」導彈在內的大批重型裝備后,伴隨著埃爾多安在24日、25日間先後稱擊落俄機是「捍衛土耳其的主權和安全」的行為,更表示此舉是「保衛自己的安全和我們兄弟夥伴的權利」。這位驚動全北約,也引發了普京震怒的元首贏得了前所未有的存在感,也讓土耳其落入了中東衝突的漩渦中央。不具備相應實力的土耳其能應對俄羅斯的政治、軍事挑戰嗎?
土耳其身處美俄爭奪中東的夾縫中,他的存在感正隨「反恐戰爭」的深入而變得越發稀薄。對埃爾多安為首的安卡拉當局來說,這一現狀顯然是與他的「建國百年發展規劃」極不相稱。埃爾多安希望莫斯科和華盛頓能多給一些關注,讓安卡拉在反恐陣營中享受一點讓利和「大國待遇」,以至於在美俄無動於衷后竟出下策:用打擊敘利亞政府軍的方式襲擊俄軍。伴隨著埃爾多安政府得到北約「不冷靜」的評價,迎來俄羅斯的強力反制。逞了一時之快的土耳其恐將輸掉在敘利亞經營多年的成果,吞下危機爆發后孕育的三枚苦果。
土耳其訴求的瘋狂賭注
11月24日註定將成為一個不尋常的日子,土耳其空軍在媒體和敘利亞境內反政府武裝的協同下,對俄羅斯開赴敘利亞反恐的部隊展開了突然襲擊,造成了俄軍反恐以來的最大規模損失。全球頓時驚愕於土耳其竟敢捋俄羅斯虎鬚。一時間,從倫敦到華盛頓,北約國家為這「嚴重事件」展開緊急會商,莫斯科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也召開特別會議,一夜未眠。在全球政要爭相表態之際,卻沒幾個人注意到土耳其的這一「瘋狂」行為其實有他自身的專門訴求。
首先,土耳其太希望俄羅斯能夠在分割敘利亞這一問題上傾聽土耳其的聲音。環顧2011年敘利亞內戰後的局面,就可以發現土耳其是敘利亞內戰介入國中最為直接的參與者,包括敘利亞「自由軍」在內的不少反政府武裝更直接將基地設置在土耳其邊境城市哈塔伊一帶。在此基礎上,土耳其在敘利亞還利用種族相近的土庫曼人武裝甚至「伊斯蘭國」等反政府組織建立了自己的利益網。俄羅斯以「打擊極端組織和恐怖組織」為名出兵敘利亞,就不免「損害」了土耳其的國家利益。對此,土耳其總理達烏特奧盧就在10月27日接受採訪時一面稱「不採納土耳其的建議,能夠在敘利亞實施一個方案嗎」,一面又說土方已向美俄轉達了相關訴求。但遺憾的是,莫斯科並沒有根據土耳其的訴求調整空襲計劃。

土耳其總統示弱 稱無意加劇與俄緊張關係
其次,土耳其在「反恐戰爭」期間的存在感正被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庫爾德人搶佔。隨著「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從2015年初開始被敘利亞庫爾德武裝「羅賈瓦」政權分割包圍,土耳其南部和東南部庫爾德人聚居區已經形成了策應之勢。這對於剛剛加入「反恐聯盟」,只想打擊與「庫爾德工人黨」關係密切的敘利亞庫爾德武裝目標的安卡拉來說,無疑是災難性的結果。埃爾多安希望能夠維持住各方在敘利亞北部邊境地區的平衡,達烏特奧盧也威脅庫爾德武裝不得越過幼發拉底河打擊「伊斯蘭國」,更在2015年內兩次越境發動襲擊。為了確保自身在敘利亞北部的存在感,埃爾多安便鋌而走險了。
再次,內外交困的埃爾多安還需要為土耳其的「帝國夢」和正發黨政府的未來賭一把。在贏得11月2日的選舉后,埃爾多安又有足夠的精力與時間考慮對敘利亞的外交政策。在國內,儘管正發黨繼續佔有國會多數席位,但比例卻是2003年以來第一次跌至50%以下,國內不滿的聲音日漸高漲,而且共和人民黨等在野黨對埃爾多安敘利亞政策的批評從未間斷。在國外,正發黨上台後的周邊「零問題」外交政策如今也四面楚歌。更不用說土耳其雖尋求在2023年前後成為有影響力的地區大國,可安卡拉苦心孤詣,反而先後在利比亞、埃及和敘利亞押錯寶。為了土耳其「帝國夢」,或許最好的方法就是給風頭正勁的俄羅斯以打擊,藉此換來西方的支撐,進而阻礙俄、法在巴黎恐襲事件后推動的反恐聯盟的形成,讓土耳其在中東遭遇進一步的身份滑落。
安卡拉不得不吞下苦果
不可否認,就土耳其在24日後收到的國際反饋來看,北約內部的迴音相對樂觀,奧巴馬在聽取了事件簡報,並與埃爾多安電話交談后就稱「美國和北約支持土耳其捍衛其主權的權利」。根據路透社等媒體報道,有接受採訪的「北約特使」更強調「俄羅斯戰機曾進入土耳其領空」是實,但北約方面隨即也在採訪中抱怨土耳其軍方本應更好化解此事,比如驅逐俄羅斯戰機,而不是直接擊落,更強調「現在的做法不太冷靜」。伴隨著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強調俄羅斯戰機當天被擊落一事「只涉及俄羅斯和土耳其雙方,與美方無關」,撇清了北約和美國在此案的角色。
土耳其在襲擊俄羅斯戰機前是有自己考量的:他以應對敘利亞的慣常方式應對俄羅斯后就希望第一時間得到北約的庇護,並利用北約的政治、軍事壓力,加上土耳其在「人道主義救援」上的砝碼分進合擊,以此向莫斯科發難,在敘利亞北部土耳其影響減弱之際尋得均衡。但是,北約一開始對於土耳其就只有尋求支點的基本需要,北約在烏克蘭等問題上沒有出兵,在土耳其問題上更不會與俄羅斯交惡。在巴黎恐怖襲擊之後,國際社會要在打擊ISIS問題上合作已是大勢所趨,美歐等北約成員國並不願在道義上輸掉一局。面對北約並不肯展開庇護的局面,埃爾多安和土耳其將不得不獨自咽下這一激情之後的一系列苦果。
擊落俄機之後,土耳其最先收穫的苦果莫過於短時間內難以挽回的道義損失。普京24日發表聲明,指責土耳其「背後捅刀」后,他又在同日與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會面時宣布了土耳其「資恐」的罪證,宣布「俄羅斯早就發現敘利亞恐怖分子從其佔領區向土耳其運輸大量的石油和石油產品,使得大量資金流入到恐怖分子手中」。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也指出,土耳其既然「用自己的行動表明他們支持伊斯蘭國的本質」,加之根據俄方握有卻尚未公布的證據,土耳其某些官員和恐怖分子在石油貿易方面「有直接的利益關係」。這一系列言論短時間內就讓懷疑土耳其身份不幹凈的西方觀察家迅速讓自己的觀點得到佐證,埃爾多安及其政府也陷入灰頭土臉之中。
對埃爾多安政府來說,輿論環境的惡化還只是開始,土耳其在敘利亞「利益」的喪失將是安卡拉咽下的第二枚苦果。儘管在土軍和敘利亞反對派武裝配合偷襲下,俄軍損失一架轟炸機和一架搜救直升機,遭遇人員傷亡。但11月25日後,俄軍就在戰鬥機編隊配合下對前日空襲地區展開變本加厲的報復行動。此前自稱「射殺」俄羅斯飛行員的「自由軍」武裝由此首當其衝的成了俄軍優先獵殺的目標,就在26日,土耳其越境向反政府勢力運送物資的車隊也被俄軍炸毀。可以想象,一旦土軍越境,也將遭遇俄軍格殺勿論的反擊。對此,被北約指責「不冷靜」的土耳其在面對所謂「同胞」被大批消滅時,就難以第一時間展開干預行動。在敘利亞北部的反政府武裝暫時喪失了土耳其支援之際,面對俄、敘兩軍的空地協同,以及庫爾德人武裝的蠶食行動,土耳其2011年後苦心經營的敘利亞反政府武裝有可能會因此面臨毀滅性打擊。
當土耳其在敘利亞北部扶植的力量遭遇頓挫后,面對著庫爾德人勢力的增長,埃爾多安更不得不吞下第三枚苦果。此前,土耳其就對敘利亞北部幾乎連成一片的庫爾德人武裝政權大為不安。安卡拉不僅威脅敘利亞境內的庫爾德人不得輕舉妄動,以兩次越境打擊作為懲罰。更在庫軍南下打擊「伊斯蘭國」,對其中心拉卡形成戰略優勢時從土耳其方向發動襲擊,試圖抄其後路。在土耳其因此暫時喪失干預敘利亞境內的能力后,埃爾多安政府對敘利亞境內展開打擊的威脅也將暫時減弱。伴隨著敘利亞政府軍在俄軍加大力度的空襲后加緊對阿勒頗的攻勢,「伊斯蘭國」也將在2016年春迎來庫爾德武裝整合北敘利亞進步勢力,建成「民主聯軍」后的致命一擊。加之大馬士革在莫斯科斡旋下與庫爾德人暫時達成和解,這就意味著土耳其不得不直面其邊境又出現一個庫爾德人自治區的事實。這也將是埃爾多安當局最不願接受的局面。
於是,伴隨著土耳其在土敘邊境贏得了一場規模有限的戰術勝利,埃爾多安政府將面臨2011年後最慘重的失敗。事實上,這一敗相在三年前就已顯現。土耳其在2012年後的確在埃及倒下后擁有稱霸中東的機會,可埃爾多安、達烏特奧盧為首的土耳其政要在面對巴以等核心問題時卻僅能以出位言行吸引媒體關注,埃爾多安更因其「以色列種族清洗巴勒斯坦人」等講話遭美國的訓斥。這一點便顯示出土耳其雖然具備稱霸的實力,可領導人就沒有相應的器量。此番鋌而走險擊落俄機更深入證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