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十幾天時間,敘利亞局勢就急轉直下,似乎已成為一場全球大國與間較量的盛筵——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全部出席。
9月30日以來,俄羅斯戰機持續的轟炸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派武裝;10月2日,英國也出動狂風戰機打擊「伊斯蘭國」目標,8日,法國陣風戰機夜間空襲了敘利亞外國武裝人員訓練營,10日,美軍兩架F-16在敘利亞炸毀了兩座發電站。
雖然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基本是保持了超脫的地位,但只要細心觀察,你就會發現中國的影響力在敘利亞的博弈中無處不在。

10月12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會見了敘利亞總統政治與新聞顧問布塔伊娜·夏班。這是三年來中國接待的第一位敘利亞高官。王毅在夏班會談中,具體闡述了中國對當前敘利亞形勢的三點主張。他表示,中方支持遵守國際法並徵得當事國同意的反恐行動。同時,中方希望各方加強溝通協調,相互配合,形成反恐合力。
在敘利亞局勢發生變化時,中國政府接待敘利亞總統顧問,體現的是一種姿態。換句話說,這是中國政府對巴沙爾政權支持的表現形式。 之前,王毅以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在多個場合,對敘利亞問題表過態。特別是9月底,王毅在出席聯合國會議時曾提出倡議,要儘快的重啟第三次關於敘利亞問題的日內瓦會議,其中包括以制度性的安排讓各個衝突方都可以參與進來。
敘利亞衝突自爆發至今已持續了四年半,期間,涉事各方一直處於膠著狀態。不過,由於「伊斯蘭國」的意外崛起,以及反對派不斷蠶食地盤,巴沙爾政權已處於崩潰的邊緣。俄羅斯的強力介入,並對敘境內「伊斯蘭國」的打擊,從根本上改變了這場戰爭的局面。通過俄軍戰機空襲和從裏海俄軍艦發射巡航導彈轟炸敘利亞境內目標,俄羅斯把賭注押在了已被削弱的巴沙爾政權上。
俄羅斯用自己軍事行動,創造了一個新的政治現實,包括西方在內的其他國家都要適應的現實。現在,當俄羅斯和中國在對打擊「伊斯蘭國」一起行動時,雖然中國暫時不能向敘利亞出動一兵一卒,但仍然會引起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高度關注,因為西方國家不得不重視中俄這兩個玩家。
四年前,敘利亞衝突惡化,2013年中國與俄羅斯聯手,連續三次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否定了涉及敘利亞局勢以及要巴沙爾下台的決議。除此以外,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幾乎發揮不了什麼作用。這從一個側面幾乎暴露了中國不干涉政策背後的一個尷尬事實:即使願意,中國對事態也沒多大影響力。
更重要的是,中國軍隊不夠強大且未經過實戰歷練,尚不能向敘利亞以及中東地區投送兵力。 再說,由於中國在中東沒有軍事基地,也沒有地面部隊,因此,中國不可能像其他四個大國那樣,對敘利亞進行軍事介入。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在一個對其能源安全至關重要的中東地區,只能充當次要的角色,其話語權也十分有限。
不過,中國承認差距並不等於喪失信心,應該看到,中國最能夠發揮影響力的亞太地區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區域,水漲船高,在這裡擁有獨到的影響力是中國的一種優勢。就目前而言,中國的戰略實力還無法達到敘利亞或中東地區,但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必須對中東局勢有所作為,在聯合國架構內解決敘利亞問題,是最好的選擇。
事實上,中國藉助聯合國這個平台,已經幫過敘利亞政府很多次大忙,今後,中國應該會繼續支持敘利亞政府,積極尋求其他願與中國保持密切關係的國家,並與俄羅斯協調聯動,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方法阻止美歐國家搞亂中東局勢。
俄羅斯戰機打擊「伊斯蘭國」,對扭轉敘政府敗局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雖然中國沒有軍隊參占,但給予俄羅斯和敘利亞的支持,使美、英、法幾個大國也不得不有所顧及。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完全可以像參與「伊核問題5+1談判機制」那樣,大大方方在幾個大國以及敘利亞等相關國家中斡旋,促成大家坐下來認真談判,而這樣做的前提是,敘利亞戰後利益不能少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