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日本間諜的問題一直備受關注。9月底,中國安全局逮捕兩名日本間諜事件餘溫未了,近日,又一名日本女間諜信息被披露。近期,有日本右翼媒體對此進行狡辯。
據日本《產經新聞》10月11日報道稱,日本學者津上俊哉10月11日在推特上這樣寫道,「近年來,日本警察一直在抓捕在日本的中國疑似間諜,這次中國逮捕日本疑似間諜,是不是中國對日本上述行動的反擊呢?」中國人在日本從事間諜活動的報道,幾乎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
報道稱,大阪警方2015年初曾逮捕了一名62歲中國人,他是一家貿易公司的社長,被懷疑定期和中國解放軍有聯繫,竊取可應用于軍工的技術情報。這名中國人被以違反「外國人登錄法」被逮捕。
而且,日本右翼媒體《保守速報》不久前也刊登聳動標題稱,中國在日本的大約8萬名留學生都是中國間諜。
據《朝日周刊》報道稱,日本官方否認向中國派間諜的說法只會讓人笑話。日本政府近年設立了「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以強化對外情報活動。
報道稱,由於中國接連抓日本間諜,安倍政權現在可能將面臨中日關係上新的難題。
不久前,有澳大利亞媒體披露,日本政府從2008年起向澳大利亞秘密情報局(ASIS)派遣了眾多人員進行間諜培訓。ASIS是澳大利亞保密程度最高的情報機構,該機構專門開闢了一個島嶼作為間諜培訓基地。報道稱,此次中國拘捕日本人的幾個地方都是各國進行諜報戰的舞台。遼寧省丹東市是朝鮮、美國等展開諜報活動有名的場所。浙江省則有眾多「以日本為目標的多個導彈基地」。所以事後辯解稱「被拘留的人都是普通人」等,多少有點說不通。
據日本NHK電視台報道稱,中斷3年之久的日中韓三國首腦峰會將會在10月底在韓國首爾恢復舉行。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10月11日在電視台的討論節目中表示,日中韓三國首腦峰會正在積極籌備中,目前處於最終的調整階段。
清華大學教授劉江永表示,日本近年頻繁派遣間諜到中國,從根本上說與日本政府對華政策的定位有關。自2012年以來,日本推行的一系列對華政策都呈現出一種傾向,就是「把中國當作假想敵」。在這種背景下,日本對中國的防範心理非常強,一方面他們在嚴格做本國國民的情報保密工作,開展針對中國人的反間諜活動,另一方面在中國展開間諜活動,獲取所需要的情報。
《日本時報》則擔心這些日本人在中國可能被判重刑。報道引述日本拓殖大學學者的話稱,關鍵的問題是他們是否將被起訴,如果會被起訴,那麼在起訴前日本政府或許能夠與中國政府進行談判,促成他們釋放。但是一旦他們被起訴,那麼就很難干預了。中國在類似事件上均採取了嚴厲立場,審判結果在日本人看來會十分嚴厲。
報道稱,2014年11月,中國頒布了《反間諜法》,對間諜罪判處的最高刑是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