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由朝鮮局勢再談「抗美援朝」戰爭的意義

作者:文化視角  於 2017-5-5 00:2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3評論


當前朝鮮半島的局勢撲朔迷離,朝鮮繼續進行核試驗的行動一度看似箭在弦上,而美國此次真的派出航母艦隊來到日本海,嚴陣以待,戰爭大有一觸即發的態勢。與此同時,儘管中國提出的「雙暫停」倡議沒有得到對立雙方的認同,但中國對此事態的立場仍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受到有關各方的認真對待。例如,美國特朗普總統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后,兩人又接連就朝鮮局勢進行了兩次電話熱線交談,顯示出兩大國的分量。

實事求是地講,中國今天在朝鮮問題上的發言權和當年的「抗美援朝」一戰是不可分割的,它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當年「抗美援朝」戰爭的重要意義。那麼這場戰爭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我們都知道,在這個問題上的爭論很激烈。一方認為,這場戰爭換來了中國至今有六十多年的和平,使得西方不敢輕易在中國的周邊鬧事。而另一方則認為,這場戰爭造成雙方人員的大量傷亡,尤其中國的傷亡人數遠高於由美國帶頭的聯合國部隊。這麼大的代價換來的是朝鮮獨裁政權的統治,所以說是完全不值得的。

但是坦率的說,這兩種說法都只是著眼於地緣政治,所談論的意義和影響也都僅局限於東亞這一帶,局限於中國的周邊局勢。然而,如果人們在一,二百年後再回頭看這場戰爭,那時人們就不會僅局限於這場戰爭所涉及的地緣政治因素,相反會更加重視這場戰爭的歷史意義。而這種歷史意義很有可能是今天的人們所沒有看到和意識到的。

這場戰爭的歷史意義是什麼?人們是否得等一、二百年之後方能看出它的歷史意義呢?其實,如果我們把視線拉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歷史,重溫那段時間發生的一些歷史事件,就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到「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意義。

回顧十九世紀(1800-1900)那段時間,大英帝國可謂是威震八方,同時也是大殺四方。無論是在印度,在非洲,在中東,甚至包括在中國,可謂是所向披靡,勢不可擋,在全球範圍內建立了很多殖民地和勢力範圍。十九世紀後期,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如法國,德國,義大利和俄國也都紛紛效仿,到處尋找和建立自己的殖民地,開闢了一個「新帝國主義」時代。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歐洲軍隊創造了「不可戰勝」的奇迹。

十九世紀後期,日本也開啟了對外侵略戰爭,和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爭奪利益。由於利益衝突,在二十世紀初的1904年,日本和俄國在遠東一帶大打出手,最終以日本的勝利而告終。日本的這場勝利有著深遠的影響,在西方引起震撼,因為這昭示出歐洲列強再也不是不可戰勝的了。在過去一百多年的時間裡,歐洲列強在全球各地雖然在局部戰場也曾失過手,包括在非洲戰場幾次失利,但這都可以解釋成對當地土族重視不夠,準備不足的結果。一旦歐洲國家吸取教訓,召集重兵,捲土重來,他們還從未在大型戰役中失過手。但這次日俄兩國卯足了勁,拼盡全力大打一場,結果卻是東方人的日本取得勝利,這對西方人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西方歷史學家坦誠,一百多年來歐洲國家戰無不勝的歷史走向就此被終結了。說到這裡,同為東方人,我們要給予日本以客觀的評價。是他們開始讓西方意識到東方人的厲害。

這一戰的勝利也讓日本的信心爆棚,就此開始了對亞洲的侵略,並自認是戰無不勝的,直至突襲美國,造成了珍珠港事件,導致美國加入二戰,逼迫日本開始戰略後退。在太平洋上的塞班島一戰標誌著日本戰敗已成不可逆轉的趨勢,美國戰機開始從這裡的機場起飛去轟炸日本本土。儘管各方都已知日本必敗,但考慮到直接出兵攻佔日本會造成太大的傷亡,因而才決定使用原子彈。所以原子彈只是畫龍點睛的那最後一筆。日本的戰敗使得西方的自信又重新得以恢復。美國在日本的駐軍使得日本成為了美國的附庸國,這讓西方感到,你東方的日本再強,我們西方仍有人能制服你,那就是美國。

但是,在朝鮮戰爭中中國軍隊在戰場上的表現卻給了美國這個西方領袖一副清醒劑。除了沒有使用原子彈,在常規戰場上美國在武器裝備上佔盡優勢。而先進的武器優勢一直是西方縱橫全球的不二法寶。但是中國軍隊的出其不意的戰略戰術卻是西方以前從未見過的。在朝鮮戰場上,中國軍隊多次對美軍形成全殲態勢的合圍,只是由於美軍強大的空軍前來救援,方使得美軍得以突圍。中國軍隊將美軍從鴨綠江邊一直推回到三八線,並讓美國在那裡簽下了第一份沒有軍事勝利的停戰協議,東方人讓西方再一次感到震撼。此後,中國軍隊在中印邊境對印度軍隊摧枯拉朽的一戰,以及和蘇聯在珍寶島上的衝突都在西方引起重視。也因此,至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和中國的陸軍較量。

軍事實力和軍事思想是一個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孫子兵法至今仍受到各強國的研究和重視。多年後人們再回頭看「抗美援朝」戰爭,各種意識形態上的紛爭,地緣政治上的算計會是歷史描述的一部分,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就如同日本戰勝俄國一戰的意義一樣,人們真正總結出來的是,這場戰爭再次體現出東方人在戰場上和西方完全可以做到平起平坐,並在戰場上真正地贏得了西方的尊重。這就是這場戰爭的歷史意義。而這個歷史意義在現實中的體現就是,朝鮮半島的有關各國需要認真對待中國的立場。

讀者可在本智庫網站 wenhuashijiao. 閱讀更多的相關評論和文章。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7-5-5 14:18
分析的很好,但有一點錯了: 那就是把現在的中國 當成上世紀抗美援朝時的中國了。
回復 西部華人 2017-5-6 11:02
文革前的China是鵝國人的屬國,毛太祖是奉俄國人的令出兵,文革后的China是個依賴米國保護和市場的獨立國家。
回復 它鄉異客 2017-5-7 10:38
一場已過去了近七十年的戰爭,至今人們還在研讀和討論它,這本是就說明了其意義的所在。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7 03:2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