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為什麼美國名校要限制亞裔學生名額?

作者:文化視角  於 2015-9-16 12:2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子女教育|已有19評論

關鍵詞:美國名校, 哈佛大學, 錄取率

去年十一月六十多個亞裔團體聯合向美國教育部和司法部投訴哈佛大學,指責哈佛在招生過程中歧視亞裔學生,以各種手段來限制亞裔學生的名額。研究顯示各名校對亞裔學生的名額限制是實際存在的。無論是美國的主要媒體還是華人社區都有這樣的共識,即二十世紀上半葉出現的針對猶太裔學生歧視性的名額限制今天在亞裔身上重現了。一種被普遍接受的觀點是平權政策的存在導致華() 裔的名額受到了限制。也因此,2014年加州旨在尋求提高拉美裔和非洲裔入學比例的SCA5提案遭到了亞裔族群的強烈關注和極力反對。


根據2012年的數據,亞裔人口是猶太裔的三倍以上。據今年最新的統計,亞裔在哈佛新生中的比例是21.3%,耶魯的比例是20%。而根據查到的的數據,在哈佛猶太裔占學生總數的25%,耶魯是27%。如果按人口比例來看,猶太裔的錄取率是亞裔的三倍以上。更值得一提是,越來越多的學校積極提高猶太裔學生的人數,使其能達到長春藤名校的比例。這些事實反映出平權政策在今天並沒有影響到猶太裔學生在名校的錄取。問題是猶太裔是如何打破名校在錄取過程中對他們的歧視?為什麼過去對猶太裔的歧視今天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能從猶太裔身上學到什麼可以幫助我們衝破所面臨的困境?在尋找這些問題答案的過程中我們或許可以從名校自身的特質得到啟發。即我們需要了解名校之所以成為名校的原因是什麼。


一所大學成為名校可以有很多的原因。但在名校中有兩項特質是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一項是名校都有著雄厚的資金,其保證了名校可以招徠最優秀的學者來校任教,保證了名校在教學和學術研究領域中領先的地位。同時也保證了名校有條件招收最優秀的學生,即使他們無法繳納昂貴的學費。另一項就是名校的畢業生中不斷地湧現出在政治,經濟,文化及其他領域中出類拔萃的傑出人士。這些人士在社會中給名校帶來了極大的聲譽,使人們意識到名校在培養人才方面超群的實力。這使得名校成為社會中最優秀的人才和學生所嚮往的聖地。因此,有了上述這兩項特質,名校就可以可持續性地享受著名校的地位。


既然名校需要有雄厚的資金,那麼這些資金的來源自然是名校極為重視和關注的。以哈佛為例。據2012年發表的一篇文章顯示,哈佛的學費從1990年的一萬三千美元($13,000)增長到2012年的三萬七千美元($37,000)。在這二十幾年的時間裡每年的學費總收入由一億五千萬($150 million)增長到兩億五千萬($250 million)。其間哈佛每年還需要為經濟上並不富裕的學生提供大量的資金補助。然而在同一時期,哈佛自己的捐贈資金(Endowment Funds)每一年的投資回報卻是學費收入的五至十倍,有時甚至高達二十倍。相比之下,學費的收入就顯得微不足道了。目前哈佛的捐贈基金已超過三百億美元(over $30 billion)。按照規定,每年其5%必須拿出用於教育等慈善活動。這樣哈佛每年就有十五億($1.5 billion)的資金可用,遠遠超出了每年的學費收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哈佛決定減免當年所有新生的學費,或是增加新生學費的一倍所導致的資金上的變化完全不影響整個學校的運作 。我們再進一步看,以哈佛自身的核心部門,藝術和科學學院(Division of Arts and Science)為例。每一年哈佛付給該學院450名教授的工資大約是八千五百萬美元($85 million)。這使得這些教授的平均工資(近十九萬美元/年)成為全美各大學中最高的。但在2004年,哈佛付給管理其捐贈基金的頭五位基金經理的總金額達到七千八百萬美元($78 million)。所以捐贈基金在哈佛運行機制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既然捐贈基金在名校中具有如此決定性的作用,我們再進一步看一下捐贈基金的資金來源。根據公布的數據,在1967年至2015年間,長春藤大學加上麻省理工學院(MIT)和斯坦福大學(Stanford)所收到的五千萬美元(50 million)以上的捐款的總額超過了一百億美元(over $10 billion)。其中白人捐款比例為63%,猶太裔為29%,而亞裔的比例則為6.8%。如果剔除海外印度公司(Tata Group)及香港企業家的捐款(有些人甚至沒在美國上過學),則在美的亞裔只有雅虎的楊致遠(Jerry yang)一人捐款($75 million 。這樣在美亞裔真正的捐款比例則降到0.7%。另外捐款的總人次為79人次。其中白人占54%,猶太裔占33%,在美的亞裔則只佔近1.3%。由此可見,無論是捐款額還是捐款人數,亞裔對事關美國名校生存的捐贈基金的貢獻可以是忽略不記的,和亞裔學生占學生總數20%的比例是不相稱的。由於絕大多數的捐款都是校友對母校的捐贈,如果按現狀發展下去,任何由於增加亞裔學生而導致白人和猶太裔學生比例的下降都只能造成未來名校捐贈基金來源的萎縮,以至其名校的地位將因此而動搖。


我們再來看傑出校友為名校所帶來的巨大聲譽方面的貢獻。我們常常說亞裔在學術領域貢獻是比較突出的。如果查看一下美國科學院數理化三個學科的院士情況,亞裔院士所佔的比例僅占5%。從諾貝爾獎的角度來看,諾獎獲獎者共有889人。其中在美華裔只有7人獲獎,佔總人數的0.79%。而猶太裔共有114人獲獎(其中包括愛因斯坦),是華人的16倍之多。


除了愛因斯坦,相比於學者,社會上的傑出人士對母校聲譽的貢獻則是更加深遠和廣泛的。比如哈佛和耶魯都貢獻出不少總統和副總統,參議員,眾議員及其他重要的政界人士更是不計其數。其中著名的猶太裔政治家就有哈佛畢業的原紐約市市長Michael Bloomberg,耶魯畢業的曾竟選副總統的參議員Joe Lieberman,哈佛畢業的著名的民主党參議員Chuck Schumer, 等等。 其他著名人士包括哈佛畢業的著名演員Natalie Portman (猶太裔), Matt Damon,   耶魯畢業的Meryl Streep, James Franco, 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Jake Gyllenhaal (猶太裔)。還有來自哈佛的微軟的Bill GatesFacebookZuckerberg, 以及高盛證券總裁Lloyd Blankfein 及一大批活躍在華爾街的猶太裔投資家們。總之,白人及猶太裔的校友在捐款回饋母校的同時,也為母校帶來了巨大的宣傳效果和聲譽。


而亞裔,尤其是華裔在美國則缺少影響廣泛的傑出人士。駱家輝,趙小蘭,以及擔任過能源部長的諾獎得主朱棣文雖都曾位居高位,但他們的社會影響力還無法和上述人士相比。真正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華裔是曾在NBA打球的姚明,但現已回國。接下來有廣泛知名度的就是曾掀起「林旋風」的林書豪。林書豪讓全世界都知道哈佛也可以培養出優秀的NBA球員,而這才是哈佛真正想要的人才,真正渴望的校友。即使如此,總體來看華裔校友對各名校在聲譽上的貢獻和白人及猶太裔相比仍是微不足道的。


既然名校的捐贈基金和社會聲譽對維持其名校地位是如此的重要,那麼用我們現在常用的語言來描述,這兩項就是各名校的核心利益。按照我們上面的分析,任何要壓縮白人和猶太裔學生在校比例的後果就是造成未來捐贈基金來源的萎縮及校友在社會上聲譽的下降,這都是對其核心利益的侵犯。我們今天看到的數據及分析的結果相信各名校的管理層早就瞭然於胸,他們應該早就有更詳細和更全面的分析結果。也因此,維護他們自身的核心利益,維持白人和猶太裔學生的比例事關學校作為名校的生存大計,從某種角度來講是一場生死之戰,所以校方是不可能後退半步的。


回顧歷史,名校在錄取過程中以課外活動,領導力,創造力等主觀因素來考查學生從一開始就是為了控制猶太裔學生入學比例的權宜之計。當猶太裔不斷地湧現出社會中的傑出人士后 ,這種限制或歧視就顯得不必要了。而今天,這些主觀因素則被用來控制亞裔學生的比例,因為校方可以用來冠冕堂皇地為自己進行辯護。所以,當華裔學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最多的課外活動時,其結果只是和其他亞裔學生競爭,因為白人和猶太裔的地盤我們目前還沒有實力去觸動。


當亞裔團體指控哈佛歧視亞裔學生,控制亞裔名額,我們強調的是教育上的公平性,強調的是亞裔必須比白人在SAT上要高出140分的不合理性,強調的是亞裔的人權應該受到保護,我們想到是要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利益。但是與此同時,校方也要盡其所能地維護他們自己的利益,因為在亞裔學生身上名校的錄取和產出實在是不成比例。所以亞裔團體的這次抗爭註定是很艱難的。


我們從猶太裔身上學到的經驗就是,亞裔必須要有很多傑出的人士出現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歧視的問題。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但註定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因為華人在職場上的情況也不容樂觀。這涉及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族裔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作者將在後續的文章中進行討論。

網友可到智庫網站

閱讀其他相關的文章。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1

難過

拍磚
2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7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9 個評論)

回復 法道濟 2015-9-16 22:51
中國人賺錢偷著樂,哪裡有心支持教育。少數幾個捐也是別有用心。而大部分錢來路不正,遮掩尚不遺餘力,哪能捐款
回復 十路 2015-9-16 23:02
不管學校為何自身利益,啟動法律程序就表示學校不願意自動調整。 那麼,主要看 1964 Civil Rights Act 中要求接受聯邦政府基金的院校不得有種族歧視的細則,哈佛約 $600 million 資金來自於 federal government。
回復 文化視角 2015-9-16 23:15
十路: 不管學校為何自身利益,啟動法律程序就表示學校不願意自動調整。 那麼,主要看 1964 Civil Rights Act 中要求接受聯邦政府基金的院校不得有種族歧視的細則,哈佛
我同意你說的。我這裡主要是解釋名校的利益之所在和他們的動機。他們的做法自然無法公開說出,就如當年歧視猶太人一樣。只是我們要做到知己知彼,方能有效的對應。僅僅依賴於法律上的公平性,我們的目標很難達到。
回復 十路 2015-9-16 23:45
文化視角: 我同意你說的。我這裡主要是解釋名校的利益之所在和他們的動機。他們的做法自然無法公開說出,就如當年歧視猶太人一樣。只是我們要做到知己知彼,方能有效的對應
這裡有個 dilemma。

如果從社會影響的角度,亞裔這次起訴不知自身是否可以被視為之一;
如果從學術貢獻的角度,進入一流學校有一定優越條件,不是全部,是否與亞裔這次的努力目標也有關;
如果從捐贈角度,少量大概改變不了多少比例,亞裔入學有這種分數上的不公平待遇,是否能夠更大度地去改變現狀?

你說的都對,是長遠與短期的關係,知己知彼之後是否應該起訴,會有什麼結果是短期要考慮的問題。

換句話說,積极參与為社會公正,為公益的各項活動;即使進不了名校也努力從學術等多方面作出貢獻;多回饋母校,參與設立基金這些方面都是有道理的,值得提倡的。
回復 文化視角 2015-9-16 23:51
十路: 這裡有個 dilemma。

如果從社會影響的角度,亞裔這次起訴不知自身是否可以被視為之一;
如果從學術貢獻的角度,進入一流學校有一定優越條件,不是全部,是否與
很欣賞你的討論和觀點。確如你所說,這是一個長遠和短期的關係。短期內我們勢必要做一些努力的。長期看,要徹底消除歧視,文中提到的兩項,即捐款和社會影響力,是需要解決的。
回復 十路 2015-9-17 00:13
文化視角: 很欣賞你的討論和觀點。確如你所說,這是一個長遠和短期的關係。短期內我們勢必要做一些努力的。長期看,要徹底消除歧視,文中提到的兩項,即捐款和社會影響力,
謝謝,向您學習。  

我倒是感覺華裔可以設立多方面的基金,支持優秀的華裔子女在學業(特別是社會學方面,law,political science,social science,psychology,gerontology  等領域),學術研究,社會活動等多方面,提升弱勢之處。

比如,美國有很多 grants 是為了 women in science, under represented group in research 等等。可以學習這些基金的建立和管理方式。

要與社會的共同利益相結合,擴大視線和境界,基金的建立和操作要嚴格遵守法律規定,also inline with core values。
回復 文化視角 2015-9-17 00:16
十路: 謝謝,向您學習。  

我倒是感覺華裔可以設立多方面的基金,支持優秀的華裔子女在學業(特別是社會學方面,law,political science,social science,psychology
「要與社會的共同利益相結合」。說到點子上了。謝謝。
回復 qxw66 2015-9-17 01:59
不上藤校,不會死吧?
回復 穿鞋的蜻蜓 2015-9-17 03:52
真相是,哈佛等名校限制所有族群,每年就招那一兩千人,就算華人本身同樣「優秀」的就不止那個數了,能上的只能說是「幸運」,不管那個族群。給亞裔的配額完全是根據其本身學術素質表現決定而「破格」,其實他們上了名校的對本族裔和社會影響力除了給家人「臉上爭光有面子自己工作起點高些」到底怎樣?就華裔本身來說,因為種種原因融入社會程度浮潛低落,這些華裔學子多被「主流」同化或邊緣化,再多,任何學校一個族群(非膚色)超過30%都是不可思議的。要求增加亞華裔名校錄取比例者之前的論點是因為我們優秀,這個很牽強, 本文的意思是那(分數得獎什麼的)是不夠的,要在社會貢獻和學校貢獻方面令人刮目相看,這是看到了了短處,問題的實質就是,華人用抄近道的方法要影響力從數量上受限是必然的,因為這個生源背景(政治),生源本身(能力),生源發展潛力(影響)導致的的綜合質量也是難以令人信服的。華人和黑人把各自某些多餘的特殊素質交流均勻一下可能對國家社會更有利。笑話放一邊,看到了問題,卻基本無解,
回復 文化視角 2015-9-17 04:15
穿鞋的蜻蜓: 真相是,哈佛等名校限制所有族群,每年就招那一兩千人,就算華人本身同樣「優秀」的就不止那個數了,能上的只能說是「幸運」,不管那個族群。給亞裔的配額完全是
我的想法不是從道德的角度來看待對社會和學校的貢獻。相反,是從利益的角度來看。就是說你對學校繼續維持名校地位有何貢獻。因為這個地位的維持是從錢和聲譽兩個方面來要求的。亞裔至少要在其中一個方面有貢獻才行。
回復 ymliu 2015-9-17 04:49
法道濟: 中國人賺錢偷著樂,哪裡有心支持教育。少數幾個捐也是別有用心。而大部分錢來路不正,遮掩尚不遺餘力,哪能捐款
熊貓這幾句話有點負面啊哈哈
回復 陳營 2015-9-17 05:09
博主的分析很到位,這是無奈的的事情。民主政治口號遇到最實際的金錢問題,還是要錢更合算。誰給錢,誰給的錢多就聽誰的,Trump說的很明白。
回復 真言 2015-9-17 05:24
文化視角: 我的想法不是從道德的角度來看待對社會和學校的貢獻。相反,是從利益的角度來看。就是說你對學校繼續維持名校地位有何貢獻。因為這個地位的維持是從錢和聲譽兩個
中國人的利益/榮譽基本都是滿足個人及家族的。華人大錢的來路與猶太/西人完全不一樣,不要指望會捐。華人中產階級平均工資高於本地人,也沒聽說過華人有樂善好施的美名(領養中國孤兒這事情上基本為西人)。問題出在自己的文化上。華人帶有世世代代貧窮和被封建社會奴役的印記,怎麼指望這些人在美國成功後會影響別人。你去畫餅,別人不上當的。
回復 cy60 2015-9-17 05:35
真言: 中國人的利益/榮譽基本都是滿足個人及家族的。華人大錢的來路與猶太/西人完全不一樣,不要指望會捐。華人中產階級平均工資高於本地人,也沒聽說過華人有樂善好施
Yes!
It will take time!
回復 穿鞋的蜻蜓 2015-9-17 06:11
文化視角: 我的想法不是從道德的角度來看待對社會和學校的貢獻。相反,是從利益的角度來看。就是說你對學校繼續維持名校地位有何貢獻。因為這個地位的維持是從錢和聲譽兩個
同意,但不管怎樣,單一族群錄取達到或接近30%很難想象。猶太人對美國的影響力與人口不成比例,而且也遭到過多年歧視打壓。華人在美人口約是猶太人的一半多(380萬對650萬2012年數字)。感覺印度裔隨著實質影響力大漲會有類似的提升。也很難,黑人等「落後者」也在進步。
回復 mwmblinds 2015-9-17 08:55
依族裔比例,這些名校沒有歧視亞裔,依入取分數,亞裔看似受到了歧視,但難度是沒有任何一所學校有成文的入取標準,加之樓主說的「核心價值」,華人的這種訴求很難體現出正當性,客服這個難題的唯一方法便是提升華人整體的社會地位,當然這是要幾代人的努力方可成功,捫自之問,我們華人有這種毅力和為他人奮鬥的精神嗎?我自己就做不到,至少做的沒有大部分西人那麼自然和出自真心,儘管我能認知自身的弱點。
回復 hysonchen 2015-9-17 11:35
有時就這樣,在中國覺得高考殘酷,閹割創造力,培養不出傑出人才;到美到又希望哈佛耶魯也能象北大清華那樣以搶到考試狀元為榮。
回復 真言 2015-9-17 12:28
cy60: Yes!
It will take time!
上下5000年了,時間已經證明了一切。。。。。。
回復 前兆 2015-9-17 14:04
名校又怎麼樣?有哪一個名校的教授或者名校的畢業生能夠達到呂大炯教授在38年前已經實現了的地震預報水平?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2 09:0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