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下17: 1-41】【猶大王亞哈斯十二年,以拉的兒子何細亞在撒馬利亞登基作以色列王九年……。】在列王紀下第十七章中記載了,以色列最後一個王何細亞,以及以色列亡國、百姓被擄。本章首先說到:【猶大王亞哈斯十二年,以拉的兒子何細亞在撒馬利亞登基作以色列王九年。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只是不像在他以前的以色列諸王。亞述王撒縵以色上來攻擊何細亞,何細亞就服事他,給他進貢。】「猶大王亞哈斯十二年,以拉的兒子何細亞在撒瑪利亞登基作以色列王九年」。「以拉的兒子何細亞」,是北國以色列第十九位王,也是最後一位王,他「作以色列王九年」。「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就是不順從神的旨意行事。「只是不像在他以前的以色列諸王」,就是不像以前的以色列王一樣在國中積極推行拜金牛犢。因為何細亞作以色列王的時候,北方的加利利和河東的基列都已經淪為亞述的行省,剩下的部分也成為亞述的藩屬國。因此何細亞不需要倚靠敬拜金牛犢來鞏固自己的國位,他只需要順服亞述王可以保住權力。「亞述王撒縵以色上來攻擊何細亞,何細亞就服事他,給他進貢」。這就是說,以色列也成了亞述的附庸國。【何細亞背叛,差人去見埃及王梭,不照往年所行的與亞述王進貢。亞述王知道了,就把他鎖禁,囚在監里。亞述王上來攻擊以色列遍地,上到撒馬利亞,圍困三年。何細亞第九年亞述王攻取了撒馬利亞,將以色列人擄到亞述,把他們安置在哈臘與歌散的哈博河邊,並瑪代人的城邑。】「何細亞背叛,差人去見埃及王梭,不照往年所行的與亞述王進貢」。因亞述王需索太多,何細亞不想再被壓制,但他不是去尋求耶和華的幫助,而是「背叛」亞述,他「差人去見埃及王梭,不照往年所行的與亞述王進貢」。沒有想到埃及發生了內部的分裂,自顧不暇,根本不能幫助以色列。「亞述王知道了,就把他鎖禁,囚在監里」。因何細亞背叛,亞述王就把他「囚禁」。「亞述王上來攻擊以色列遍地,上到撒瑪利亞,圍困三年」。「圍困三年」表示撒馬利亞城非常堅固,雖然失去了君王,但還是在亞述大軍的圍攻下堅持了三年。「何細亞第九年,亞述王攻取了撒瑪利亞,將以色列人擄到亞述」。「何細亞第九年」,就是北國以色列亡國之年。「亞述王攻取了撒瑪利亞,將以色列人擄到亞述」。亞述王將以色列中那些有能力反叛的富貴階層擄到亞述,「把他們安置在哈臘與歌散的哈博河邊,並瑪代人的城邑」。「哈臘」位於尼尼微東北。「歌散」在哈博河上游,「哈博河」就是幼發拉底河的支流哈布河。「瑪代」位於亞述的東方、波斯的西北。以色列人被擄到亞述,離開應許之地,他們不再住在神所賜給他們的土地上。他們本來有國有家,但因著悖逆神,離棄神,神就讓他們離開應許之地,這是很悲慘的下場,北國以色列就滅亡了。
【這是因以色列人得罪那領他們出埃及地、脫離埃及王法老手的耶和華他們的神,去敬畏別神,隨從耶和華在他們面前所趕出外邦人的風俗和以色列諸王所立的條規。以色列人暗中行不正的事,違背耶和華他們的神,在他們所有的城邑,從瞭望樓直到堅固城,建築邱壇;在各高岡上、各青翠樹下立柱像和木偶;在邱壇上燒香,效法耶和華在他們面前趕出的外邦人所行的,又行惡事惹動耶和華的怒氣;且事奉偶像,就是耶和華警戒他們不可行的。】「這是因以色列人得罪那領他們出埃及地、脫離埃及王法老手的耶和華他們的神,去敬畏別神」。神把以色列人從被埃及王法老壓制與擄役的環境中拯救出來,以色列人不僅沒有感謝神和事奉神,反而去「去敬畏別神」,就是去敬拜事奉偶像。「隨從耶和華在他們面前所趕出外邦人的風俗和以色列諸王所立的條規」。「外邦人的風俗」指外邦偶像假神,例如巴力等;「以色列諸王所立的條規」,是指北國以色列第一位王耶羅波安鑄造的兩個金牛犢(王上13:28-30),以及其後歷代諸王所敬拜金牛犢的條規。「以色列人暗中行不正的事,違背耶和華他們的神,在他們所有的城邑,從瞭望樓直到堅固城,建築邱壇」。「從瞭望樓直到堅固城」,表示各城中無論大小地方,遍地都是「邱壇」,就是拜偶像假神的祭壇。「在各高岡上、各青翠樹下立柱像和木偶;在邱壇上燒香,效法耶和華在他們面前趕出的外邦人所行的,又行惡事惹動耶和華的怒氣」。「柱像」指代表男神的石柱,「木偶」是指代表女神亞舍拉的木柱。「在邱壇上燒香」就是向偶像祈福。「耶和華在他們面前所趕出外邦人的風俗」,就是敬拜外邦偶像。「行惡事」就是行邪淫的事。「且事奉偶像,就是耶和華警戒他們不可行的」。「事奉偶像」就是將偶像當作真神那樣的敬奉它。這些就是北國以色列被擄的原因。
【但耶和華借眾先知、先見勸戒以色列人和猶大人說:『當離開你們的惡行,謹守我的誡命律例,遵行我吩咐你們列祖,並借我僕人眾先知所傳給你們的律法。』他們卻不聽從,竟硬著頸項,效法他們列祖,不信服耶和華他們的神。厭棄祂的律例和祂與他們列祖所立的約,並勸戒他們的話,隨從虛無的神,自己成為虛妄,效法周圍的外邦人,就是耶和華囑咐他們不可效法的;離棄耶和華他們神的一切誡命,為自己鑄了兩個牛犢的像,立了亞舍拉,敬拜天上的萬象,事奉巴力,又使他們的兒女經火,用占卜,行法術賣了自己,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惹動祂的怒氣。所以耶和華向以色列人大大發怒,從自己面前趕出他們,只剩下猶大一個支派。】「但耶和華借眾先知、先見勸戒以色列人和猶大人說:『當離開你們的惡行,謹守我的誡命律例,遵行我吩咐你們列祖,並借我僕人眾先知所傳給你們的律法」。神一再差遣先知來警告以色列人,希望他們能夠迴轉,離開罪惡,免得受到神的刑罰。可是「他們卻不聽從,竟硬著頸項,效法他們列祖,不信服耶和華他們的神」。「他們卻不聽從,竟硬著頸項」,就是悖逆神律法上的話。「效法他們列祖,不信服耶和華他們的神」。是指百姓「不信服耶和華他們的神」,和當年在西奈山與神立約、又在曠野中倒斃的列祖一樣。「厭棄祂的律例和祂與他們列祖所立的約,並勸戒他們的話」。這裡的「律例…約…話」,是表明神對以色列人的心意,可是卻被以色列人「厭棄」。「隨從虛無的神,自己成為虛妄,效法周圍的外邦人,就是耶和華囑咐他們不可效法的」。以色列人不但「效法」他們的列祖,不信服真神,還「效法」周圍的列邦,隨從偶像假神。他們「離棄耶和華他們神的一切誡命,為自己鑄了兩個牛犢的像,立了亞舍拉,敬拜天上的萬象,事奉巴力」。「為自己鑄了兩個牛犢的像」,其動機是為保住自己的利益。「亞舍拉」是迦南司生育之女神名(王上16:33);「天上的萬象」是指星象(申4:19);「巴力」是迦南地原住民所敬拜的偶像假神。「又使他們的兒女經火,用占卜、行法術賣了自己」。「經火」就是使兒女成為火祭的祭物(利18:21);「占卜」指借搖簽拈鬮以求得神意的一種邪術(申18:10)。「法術」指借邪靈行超自然的現象(出8:19);他們事奉偶像行邪術,在神看來就是「賣了自己」,所以仇敵就可以攻打併擄走他們。「惹動祂的怒氣」,表明神對祂子民敬拜偶像假神的行為深惡痛絕、極感忿怒。「所以耶和華向以色列人大大發怒,從自己面前趕出他們」。「從自己面前趕出」,就是從聖殿所在的迦南地趕出。「只剩下猶大一個支派」,意思是只剩下南國猶大。
【猶大人也不遵守耶和華他們神的誡命,隨從以色列人所立的條規。耶和華就厭棄以色列全族,使他們受苦,把他們交在搶奪他們的人手中,以致趕出他們離開自己面前,將以色列國從大衛家奪回;他們就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作王。耶羅波安引誘以色列人不隨從耶和華,陷在大罪里。以色列人犯耶羅波安所犯的一切罪,總不離開,以致耶和華從自己面前趕出他們,正如借祂僕人眾先知所說的。這樣,以色列人從本地被擄到亞述,直到今日。】「猶大人也不遵守耶和華他們神的誡命」,「猶大人」包括整個猶大支派、半個便雅憫支派、零星利未支派和其他十個支派中極少數的人。「隨從以色列人所立的條規」,就是隨從以色列人敬拜偶像假神的條規。「耶和華就厭棄以色列全族,使他們受苦」。「以色列全族」包括南國猶大和北國以色列,北國以色列率先敬拜偶像,南國猶大也隨後跟隨。「受苦」就是受異族的擄掠和欺壓之苦。「把他們交在搶奪他們的人手中,以致趕出他們離開自己面前」。「搶奪他們的人」,南國指巴比倫人,北國指亞述人;「離開自己面前」就是離開聖殿所在的迦南地。「將以色列國從大衛家奪回,他們就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作王」。「以色列國」指北國以色列;「大衛家」指大衛王朝;以色列國從大衛家分裂的時候,他們就立耶羅波安作王。「耶羅波安引誘以列人不隨從耶和華,陷在大罪里」,「不隨從耶和華」,就是使以色列人不到耶路撒冷過節,不在聖殿中獻祭;「大罪」特指祭拜金牛犢的罪。「以色列人犯耶羅波安所犯的一切罪,總不離開」。「所犯的一切罪」,就是不到耶路撒冷過節,不在聖殿中獻祭,祭拜金牛犢的罪。「總不離開」是指整個北國以色列約210年歷史。「以致耶和華從自己面前趕出他們,正如借祂僕人眾先知所說的」。「祂僕人眾先知」,就如先知何西阿、阿摩司等先知。「這樣,以色列人從本地被擄到亞述,直到今日」。「直到今日」是指《列王紀上下》成書之日。過去神趕出迦南人,【因那些國民行這可憎惡的事,所以耶和華你的神將他們從你面前趕出】(申18:12)。現在百姓既然「效法耶和華在他們面前趕出的外邦人所行的」,公義的神也像當年趕出那些迦南人一樣,「從自己面前趕出他們」,讓他們被「擄到亞述」。北國以色列率先「不遵守耶和華他們神的誡命」,去敬拜偶像,南國猶大也隨後跟隨,所以他們與以色列一樣,都是離棄神導致神將他們任人擄去。
【亞述王從巴比倫、古他、亞瓦、哈馬,和西法瓦音遷移人來,安置在撒馬利亞的城邑,代替以色列人;他們就得了撒馬利亞,住在其中。他們才住那裡的時候,不敬畏耶和華,所以耶和華叫獅子進入他們中間,咬死了些人。有人告訴亞述王,說:『你所遷移安置在撒馬利亞各城的那些民,不知道那地之神的規矩,所以那神叫獅子進入他們中間,咬死他們。』亞述王就吩咐說:『叫所擄來的祭司回去一個,使他住在那裡,將那地之神的規矩指教那些民。』於是有一個從撒馬利亞擄去的祭司回來,住在伯特利,指教他們怎樣敬畏耶和華。然而,各族之人在所住的城裡各為自己製造神像,安置在撒馬利亞人所造有邱壇的殿中。巴比倫人造疏割·比訥像;古他人造匿甲像;哈馬人造亞示瑪像;亞瓦人造匿哈和他珥他像;西法瓦音人用火焚燒兒女,獻給西法瓦音的神亞得米勒和亞拿米勒。他們懼怕耶和華,也從他們中間立邱壇的祭司,為他們在有邱壇的殿中獻祭。他們又懼怕耶和華,又事奉自己的神,從何邦遷移,就隨何邦的風俗。】「亞述王從巴比倫、古他、亞瓦、哈馬,和西法瓦音遷移人來」,「巴比倫」在亞述的東方。「古他」位於巴比倫附近。「亞瓦、哈馬,和西法瓦音」都在亞蘭。亞述王把這些人「安置在撒瑪利亞的城邑,代替以色列人,他們就得了撒瑪利亞,住在其中」。亞述王用一種遷徙的政策,把這些人安置在撒瑪利亞,用這些人代替以色列人,來防止被滅的以色列重新復國。「他們才住那裡的時候,不敬畏耶和華」,亞述王將外邦人遷移安置在撒馬利亞的城邑中,代替以色列人,他們是不敬畏耶和華的民族,就在在言語和舉動上冒犯真神。「所以耶和華叫獅子進入他們中間,咬死了些人」。神特意讓獅子咬死遷往撒馬利亞的人,證明以色列國滅亡不是因為亞述國有能力,而是因為以色列人背叛神。「有人告訴亞述王,說:『你所遷移安置在撒瑪利亞各城的那些民,不知道那地之神的規矩」。「那地之神」指耶和華神,「所以那神叫獅子進入他們中間,咬死他們『」。他們認為超越尋常的多發野獸噬人的事,是出於神的懲罰。「亞述王就吩咐說:』叫所擄來的祭司回去一個,使他住在那裡,將那地之神的規矩指教那些民」。使祭司「他住在那裡」,就是使他長期居住在撒瑪利亞。「指教那些民」就是教導新移民。「於是有一個從撒瑪利亞擄去的祭司回來,住在伯特利,指教他們怎樣敬畏耶和華」。「伯特利」是耶羅波安設立金牛犢的地方之一,這位祭司很可能是教導外邦人用敬拜金牛犢的方法去「敬畏耶和華」。「然而,各族之人在所住的城裡,各為自己製造神像」,「神像」是指各族人所拜神明的偶像。「安置在撒瑪利亞人所造有邱壇的殿中」,以色列人就與遷移來的外邦人通婚,所生下的人便稱為「撒馬利亞人」,是指混雜之民;因北國在被擄之前就建了許多「有邱壇的殿」,現在外邦人就直接利用這些廟宇來安置自己的偶像。「巴比倫人造疏割比訥像;古他人造匿甲像;哈馬人造亞示瑪像;亞瓦人造匿哈和他珥他像;西法瓦音人用火焚燒兒女,獻給西法瓦音的神亞得米勒和亞拿米勒」。各族的人一面把自己的偶像「安置在撒馬利亞人所造有邱壇的殿中」,一面因為「他們懼怕耶和華,也從他們中間立邱壇的祭司,為他們在有邱壇的殿中獻祭。他們又懼怕耶和華,又侍奉自己的神」,他們一面害怕得罪耶和華,一面仍舊信奉他們原先所信的神。其實在耶和華之外心中另有別神的,早就得罪了耶和華。「從何邦遷移,就隨何邦的風俗」。就是固守他們本族的宗教信仰傳統習俗。這群外邦人按著當時的風俗去操作,以為以色列的神也只是以色列當地的神,卻不知道,耶和華神是掌管全地的神,耶和華神是獨一的真神!
【他們直到如今仍照先前的風俗去行,不專心敬畏耶和華,不全守自己的規矩、典章,也不遵守耶和華吩咐雅各後裔的律法、誡命。(雅各,就是從前耶和華起名叫以色列的。)耶和華曾與他們立約,囑咐他們說:『不可敬畏別神,不可跪拜事奉他,也不可向他獻祭。但那用大能和伸出來的膀臂領你們出埃及地的耶和華,你們當敬畏,跪拜,向祂獻祭。祂給你們寫的律例、典章、律法、誡命,你們應當永遠謹守遵行,不可敬畏別神。我耶和華與你們所立的約你們不可忘記,也不可敬畏別神。但要敬畏耶和華你們的神,祂必救你們脫離一切仇敵的手。』他們卻不聽從,仍照先前的風俗去行。如此這些民又懼怕耶和華,又事奉他們的偶像。他們子子孫孫也都照樣行,效法他們的祖宗,直到今日。】「他們直到如今仍照先前的風俗去行,不專心敬畏耶和華,不全守自己的規矩、典章,也不遵守耶和華吩咐雅各後裔的律法、誡命。(雅各,就是從前耶和華起名叫以色列的。)」。可見他們「照先前的風俗去行,不專心敬畏耶和華」,還持續了好一段時間!「(雅各,就是從前耶和華起名叫以色列的。)耶和華曾與他們立約,囑咐他們說:「不可敬畏別神,不可跪拜事奉他,也不可向他獻祭」。神特別提到雅各,又提及祂與以色列先祖所立的約,但是百姓背約。神也給他們律例典章,他們應該永遠遵行,不可敬畏別神,但是他們背約。「不可敬畏別神,不可跪拜事奉牠,也不可向牠獻祭」。這是十誡中的第一和第二誡(出20:3~5)。「但那用大能和伸出來的膀臂領你們出埃及地的耶和華,你們當敬畏、跪拜,向祂獻祭」,神的「大能」,是指神的所作,「伸出來的膀臂」特指神的拯救。「祂給你們寫的律例、典章、律法、誡命,你們應當永遠謹守遵行,不可敬畏別神。我耶和華與你們所立的約你們不可忘記,也不可敬畏別神」。這裡三次強調「不可敬畏別神」,這是神與以色列人立約時的要求(出20:5)。「但要敬畏耶和華你們的神,祂必救你們脫離一切仇敵的手『」。這裡的「你們」不僅指以色列人,也可應用在撒瑪利亞人身上。以色列人把金牛犢當作了領他們出埃及地的神,所以一面敬拜金牛犢,一面還以為自己是在「敬畏耶和華」,結果還是不能承受救恩。而撒瑪利亞人「卻不聽從,仍照先前的風俗去行。如此這些民又懼怕耶和華,又事奉他們的偶像。他們子子孫孫也都照樣行,效法他們的祖宗,直到今日」。而以色列人硬著頸項不肯悔改,犯罪到底,惹神的怒氣,神就把他們交給亞述人,使他們分散到亞述地,致終北國以色列國走向滅亡,這真是一個極沉重的教訓。今天如果我們不看重以色列亡國原因,我們就得不到有益的警醒和教誨。為此,願每一個讀到以色列亡國原因的人,都能得著警醒與鑒戒!阿們!
www.biblestudy-xbss.com 聖經分卷分章註解 霞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