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18: 1-46】【過了許久,到第三年,耶和華的話臨到以利亞說:』你去,使亞哈得見你;我要降雨在地上『……。】在列王紀上第十八章中記載了,在旱災持續了三年後,神命以利亞使亞哈王得以見到他;以利亞就叫俄巴底帶亞哈來見他;以利亞叫亞哈招聚百姓和巴力眾先知上迦密山,在迦密山上以利亞與巴力眾先知對決,之後以利亞就殺了他們;以利亞就禱告使天降大雨。本章首先說到:【過了許久,到第三年,耶和華的話臨到以利亞說:『你去,使亞哈得見你;我要降雨在地上。』以利亞就去,要使亞哈得見他。那時,撒馬利亞有大飢荒;】「過了許久,到第三年」,這次旱災總共長達三年半(路4:25)。到「第三年」,神主動讓亞哈能得見以利亞,並不是因為先知的禱告、或百姓的認罪悔改,而是因為神要顯明自己的時候到了。「耶和華的話臨到以利亞說:『你去,使亞哈得見你,我要降雨在地上。『以利亞就去,要使亞哈得見他」。神吩咐以利亞去見亞哈,要冒著生命的危險,但神說「你去」,「以利亞就去」,神話語的權柄繼續通行在他的身上。每一個做神話語出口的人,都要自己首先順服神的話語,才能活出神話語的見證。「那時,撒瑪利亞有大飢荒」。「撒瑪利亞」是北國以色列的代稱。「大飢荒」是因連年乾旱所引起的飢荒。【亞哈將他的家宰俄巴底召了來。(俄巴底甚是敬畏耶和華,耶洗別殺耶和華眾先知的時候,俄巴底將一百個先知藏了,每五十人藏在一個洞里,拿餅和水供養他們。)亞哈對俄巴底說:『我們走遍這地,到一切水泉旁和一切溪邊,或者找得著青草,可以救活騾馬,免得絕了牲畜。』於是二人分地遊行,亞哈獨走一路,俄巴底獨走一路。】「亞哈將他的家宰俄巴底召了來。俄巴底甚是敬畏耶和華」,「家宰」是掌管宮廷事務的官,權力極大。而「俄巴底甚是敬畏耶和華」。「甚是」就是極度地。「耶洗別殺耶和華眾先知的時候」,「耶洗別」是亞哈的王后,以敬拜巴力出名(17:31);「殺耶和華眾先知」,因他們群起反對敬拜巴力而受到迫害。「俄巴底將一百個先知藏了,每五十人藏在一個洞里,拿餅和水供養他們」。在耶洗別的時候,北國已經離棄神六十多年,但還有那麼多的「耶和華眾先知」,並且在逼迫的環境還能得著「甚是敬畏耶和華」的俄巴底的幫助。「亞哈對俄巴底說:『我們走遍這地,到一切水泉旁和一切溪邊」,「走遍這地」是指王宮附近整個撒瑪利亞山區;「水泉」是從地下湧出的泉源;「溪」是從山上地表流下的澗水。「或者找得著青草,可以救活騾馬,免得絕了牲畜』」。當時騾子是富貴人家的坐騎,馬是軍隊的戰馬,亞哈想「救活騾馬」,目的是為了維持自己的軍隊,並不是體恤百姓的疾苦。「於是二人分地遊行,亞哈獨走一路,俄巴底獨走一路」,就是分頭前去搜尋。
【俄巴底在路上恰與以利亞相遇,俄巴底認出他來,就俯伏在地,說:『你是我主以利亞不是?』回答說:『是。你去告訴你主人說,以利亞在這裡。』俄巴底說:『僕人有什麼罪,你竟要將我交在亞哈手裡,使他殺我呢?我指著永生耶和華你的神起誓,無論哪一邦哪一國,我主都打發人去找你。若說你沒有在那裡,就必使那邦那國的人起誓說,實在是找不著你。現在你說,要去告訴你主人說,以利亞在這裡;恐怕我一離開你,耶和華的靈就提你到我所不知道的地方去。這樣,我去告訴亞哈,他若找不著你,就必殺我;僕人卻是自幼敬畏耶和華的。耶洗別殺耶和華眾先知的時候,我將耶和華的一百個先知藏了,每五十人藏在一個洞里,拿餅和水供養他們,豈沒有人將這事告訴我主嗎?現在你說,要去告訴你主人說,以利亞在這裡,他必殺我。』以利亞說:『我指著所事奉永生的萬軍之耶和華起誓,我今日必使亞哈得見我。』於是俄巴底去迎著亞哈,告訴他;亞哈就去迎著以利亞。】「俄巴底在路上恰與以利亞相遇」,這「相遇」是出於神的引領。「俄巴底認出他來,就俯伏在地,說:『你是我主以利亞不是?』」「認出他來」,因以利亞曾於三年半前去見亞哈王,當面指責他,隨侍在王身邊的俄巴底印象猶新;「俯伏在地…你是我主」,顯示身為王室重臣的俄巴底,為人敬虔且謙卑。「回答說:『是,你去告訴你主人說:』以利亞在這裡『」。以利亞不是跟隨俄巴底去見王,而是讓王來見他。「俄巴底說:』僕人有什麼罪,你竟要將我交在亞哈手裡,使他殺我呢?『我指著永生耶和華你的神起誓,無論哪一邦,哪一國,我主都打發人去找你」。亞哈王當時的國勢已經比較強大,所以能要求周圍的小國協助尋找以利亞,並「使那邦那國的人起誓」。「若說你沒有在那裡,就必使那邦那國的人起誓說,實在是找不著你。現在你說,要去告訴你主人說,以利亞在這裡」。俄巴底認為他若去告訴亞哈「以利亞在這裡」。「恐怕我一離開你,耶和華的靈就提你到我所不知道的地方去」。俄巴底擔心「耶和華的靈」會在亞哈到來之前,將以利亞提到別的地方去。「這樣,我去告訴亞哈,他若找不著你,就必殺我」。就是在沒有保證之前,俄巴底絕不肯前去報信。「僕人卻是自幼敬畏耶和華的,耶洗別殺耶和華眾先知的時候,我將耶和華的一百個先知藏了,每五十人藏在一個洞里,拿餅和水供養他們,豈沒有人將這事告訴我主嗎?」俄巴底隱藏一百個先知的事情,他認為以利亞一定知道,因為他是神的先知。「現在你說,要去告訴你主人說,以利亞在這裡,他必殺我。『以利亞說:『我指著所事奉永生的萬軍之耶和華起誓,我今日必使亞哈得見我』」。「萬軍之耶和華」這個稱呼,表明神是創造、支配「萬軍」的神,因此以利亞「指著所事奉永生的萬軍之耶和華起誓」,是向俄巴底宣告:神的權能是不可抗拒的,所以神的先知根本不會懼怕亞哈。
【亞哈見了以利亞,便說:』使以色列遭災的就是你嗎?『以利亞說:『使以色列遭災的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父家;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的誡命,去隨從巴力。現在你當差遣人,招聚以色列眾人和事奉巴力的那四百五十個先知,並耶洗別所供養事奉亞舍拉的那四百個先知,使他們都上迦密山去見我。『】「亞哈見了以利亞,便說:『使以色列遭災的就是你嗎?』」亞哈認為這次旱災是因以利亞所宣告的誓言(17:1)而引起的。「以利亞說:『使以色列遭災的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父家」,以利亞告訴亞哈,使以色列遭受旱災的不是他,而是亞哈和他的先王暗利的罪。「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的誡命,去隨從巴力」,「耶和華的誡命」指十誡,其中不可有別的神,不可雕刻偶像,不可跪拜偶像(出20:3-5),而亞哈和他父家卻「離棄耶和華的誡命,去隨從巴力」。「現在你當差遣人,招聚以色列眾人和侍奉巴力的那四百五十個先知」。「以色列眾人」是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並非指全國百姓,不過人數遠大於千人。「那四百五十個先知」,是亞哈所供養的,「先知」在此是指事奉偶像假神的祭司。「並耶洗別所供養事奉亞舍拉的那四百個先知,使他們都上迦密山去見我『」。「亞舍拉」與巴力相對稱的陰性偶像假神。「迦密山」位於以色列西北部,是當時敬拜巴力的中心。當先知以利亞奉神的差遣說話的時候,話語里就帶著權柄,所以現在不是亞哈王在發命令,而是以利亞在發布命令。他要在「迦密山」與八百五十個假先知對決,顯明「耶和華是神!」【亞哈就差遣人招聚以色列眾人和先知都上迦密山。以利亞前來對眾民說:『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若耶和華是神,就當順從耶和華;若巴力是神,就當順從巴力。』眾民一言不答。】「亞哈就差遣人招聚以色列眾人和先知都上迦密山」,「先知」是指巴力和亞舍拉的先知共有八百五十名。「以利亞前來對眾民說:『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這是指責他們又敬拜耶和華,又敬拜巴力,沒有專一。「耶和華是神,就當順從耶和華;若巴力是神,就當順從巴力」,真神只有一位,以利亞要百姓在耶和華與巴力兩者中間作抉擇。「眾民一言不答」,他們不回答以利亞的話,因為他們不認識耶和華是獨一的真神。
【以利亞對眾民說:『作耶和華先知的只剩下我一個人;巴力的先知卻有四百五十個人。當給我們兩隻牛犢。巴力的先知可以挑選一隻,切成塊子,放在柴上,不要點火;我也預備一隻牛犢放在柴上,也不點火。你們求告你們神的名,我也求告耶和華的名。那降火顯應的神,就是神。』眾民回答說:『這話甚好。『】「以利亞對眾民說:『作耶和華先知的只剩下我一個人」,是指在場的耶和華先知只有他一個,因為以利亞知道以色列還有其他的先知。「巴力的先知卻有四百五十個人」,另外還有四百個亞舍拉的先知。「當給我們兩隻牛犢。巴力的先知可以挑選一隻,切成塊子,放在柴上,不要點火」。「兩隻牛犢」是獻祭的祭牲。「我也預備一隻牛犢,放在柴上,也不點火」。「不點火」就是特意避開人為的點火,各自向神祈求,如果是真神便會降下火來焚燒祭牲,藉此辨明真神與假神。「你們求告你們神的名,我也求告耶和華的名。那降火顯應的神,就是神。眾民回答說:『這話甚好』」。「降火顯應」就是用降火來回應人的呼求。當以利亞提出「那降火顯應的神,就是神」的時候,之前「一言不答」的眾民,現在卻說「這話甚好」。因為「火」是巴力的強項,巴力的造型就是手持閃電,而神的百姓敬拜巴力,所圖的就是巴力降下閃電和風雨。「以利亞對巴力的先知說:『你們既是人多,當先挑選一隻牛犢,預備好了,就求告你們神的名,卻不要點火。』他們將所得的牛犢預備好了,從早晨到午間,求告巴力的名說:『巴力啊,求你應允我們!』卻沒有聲音,沒有應允的。他們在所築的壇四圍踴跳。到了正午,以利亞嬉笑他們,說:『大聲求告吧!因為他是神,他或默想,或走到一邊,或行路,或睡覺,你們當叫醒他。』他們大聲求告,按著他們的規矩,用刀槍自割、自刺,直到身體流血。從午後直到獻晚祭的時候,他們狂呼亂叫,卻沒有聲音,沒有應允的,也沒有理會的。】「以利亞對巴力的先知說:『你們既是人多,當先挑選一隻牛犢」,以利亞把優先權讓給了巴力眾先知,從而表現出對耶和華堅固的信心。「預備好了,就求告你們神的名,卻不要點火」。不點火而求神降火,以試驗出誰是真神。「他們將所得的牛犢預備好了,從早晨到午間,求告巴力的名說:『巴力啊,求你應允我們!卻沒有聲音,沒有應允的」。巴力眾先知雖經極力呼求,卻絲毫未見回應。「他們在所築的壇四圍踴跳」,就是在眾人眼前顯出瘋狂的樣子。「到了正午,以利亞嬉笑他們,說:』大聲求告吧!因為他是神」。以利亞以輕蔑的態度譏諷嘲笑對方;「因為他是神」這是反諷的話,若真是神,便不需要大聲求告才能聽到。「他或默想,或走到一邊,或行路,或睡覺,你們當叫醒他」。這是將假神當作常人一般的看待。「他們大聲求告,按著他們的規矩,用刀槍自割、自刺,直到身體流血」。「用刀槍自割、自刺」是自殘的行為,用意在激起巴力的關注。「從午後直到獻晚祭的時候,他們狂呼亂叫,卻沒有聲音,沒有應允的,也沒有理會的」。就是得不到任何回應。
【以利亞對眾民說:『你們到我這裡來。』眾民就到他那裡。他便重修已經毀壞耶和華的壇。以利亞照雅各子孫支派的數目,取了十二塊石頭(耶和華的話曾臨到雅各說:『你的名要叫以色列』),用這些石頭為耶和華的名築一座壇,在壇的四圍挖溝,可容谷種二細亞,又在壇上擺好了柴,把牛犢切成塊子放在柴上,對眾人說:『你們用四個桶盛滿水,倒在燔祭和柴上;』又說:『倒第二次。』他們就倒第二次;又說:『倒第三次。』他們就倒第三次。水流在壇的四圍,溝里也滿了水。】「以利亞對眾民說:『你們到我這裡來。眾民就到他那裡」。以利亞使眾人的注意力轉向他。「他便重修已經毀壞耶和華的壇」,就是使真神的祭壇恢復原狀。「以利亞照雅各子孫支派的數目,取了十二塊石頭」。以利亞「取了十二塊石頭」來「為耶和華的名築一座壇」,表明神在迦密山所行的神跡,不只是為了向北國、也是為了向南國的百姓顯明:「耶和華是神」。「耶和華的話曾臨到雅各說:』你的名要叫以色列」,這是回述改名以色列的由來(創32:28),用意在使圍觀眾人都知道,南北兩國的人民都同屬一個民族。「用這些石頭為耶和華的名築一座壇」,是指無論南北兩國的任何支派,都應當敬拜耶和華真神。「在壇的四圍挖溝,可容谷種二細亞」,「挖溝」為盛裝流水。「二細亞」約摺合14.6公升。「又在壇上擺好了柴,把牛犢切成塊子,放在柴上」,這是獻祭的步驟。「對眾人說:『你們用四個桶盛滿水,倒在燔祭和柴上』;又說:『倒第二次。』他們就倒第二次;又說:『倒第三次。』他們就倒第三次」。以利亞吩咐百姓倒水在祭牲和柴上,淋濕它們,這樣更難著火。一而再,再而三,表示完全濕透。「四個桶」乘以「三次」合計十二桶,表明屬神的完全。「水流在壇的四圍,溝里也滿了水」。是指祭壇與其四周都滿了水,若非神的作為,實難令其著火。
【到了獻晚祭的時候,先知以利亞近前來,說:『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神,耶和華啊,求禰今日使人知道禰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禰的僕人,又是奉禰的命行這一切事。耶和華啊,求禰應允我,應允我!使這民知道禰耶和華是神,又知道是禰叫這民的心迴轉。』於是,耶和華降下火來,燒盡燔祭、木柴、石頭、塵土,又燒乾溝里的水。眾民看見了,就俯伏在地,說:『耶和華是神!耶和華是神!『以利亞對他們說:『拿住巴力的先知,不容一人逃脫!』眾人就拿住他們。以利亞帶他們到基順河邊,在那裡殺了他們。】「到了獻晚祭的時候」,大約下午三時(即申初)。當巴力的先知們徒勞無功之後,以利亞便接手獻祭。「先知以利亞近前來,說:『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神」,聖經在提到以色列人的列祖時,一般都是稱呼「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出3:6),以利亞在此特別改成「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是要提醒北國以色列的百姓與神的立約關係。「耶和華啊,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你的僕人,又是奉你的命行這一切事」。在以色列眾人面前,以利亞清楚表明自己與真神的關係,求神借著他顯明祂是以色列的神。以利亞在安靜中禱告,求神讓百姓知道「耶和華是神」,與那些巴力先知狂呼亂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耶和華啊,求你應允我,應允我」。「應允我」就是應允以利亞求神降火的禱告。「使這民知道你耶和華是神,又知道是你叫這民的心迴轉」。這是以利亞求神降火的目的。「於是,耶和華降下火來,燒盡燔祭、木柴、石頭、塵土,又燒乾溝里的水」。神降火將整個祭壇都燒成灰燼,不是一般的火焰或閃電能夠造成的。所以「眾民看見了,就俯伏在地,說:『耶和華是神!耶和華是神!」緊接著「以利亞對他們說:『拿住巴力的先知,不容一人逃脫」。「巴力的先知」包括亞舍拉的先知,合計有八百五十名。「人就拿住他們。以利亞帶他們到基順河邊,在那裡殺了他們」。百姓殺了巴力的先知,不怕得罪偶像,正是他們信心恢復的表現。「基順河」是流經迦密山東北麓山腳下的一條河,全長約60公里。
【以利亞對亞哈說:『你現在可以上去吃喝,因為有多雨的響聲了。』亞哈就上去吃喝。以利亞上了迦密山頂,屈身在地,將臉伏在兩膝之中;對僕人說:『你上去,向海觀看。』僕人就上去觀看,說:『沒有什麼。』他說:『你再去觀看。』如此七次。】「以利亞對亞哈說:『你現在可以上去吃喝,因為有多雨的響聲了」。「上去吃喝」是以利亞特意安撫亞哈;神既已降火顯應,巴力和亞舍拉的先知也已被殺,以利亞的心中彷佛聽見雨聲,乾旱已然成為過去。「亞哈就上去吃喝」。亞哈所求的是解除旱象,故此時放心吃喝。「以利亞上了迦密山頂,屈身在地,將臉伏在兩膝之中」。以利亞「屈身在地,將臉伏在兩膝之中」是在禱告、等候。「對僕人說:』你上去,向海觀看『。僕人就上去觀看,說:』沒有什麼『」。僕人站在山頂上放眼向海觀看,卻看不出任何特別的跡象。「他說:』你再去觀看。『如此七次」。就是如此來回共達七次。【第七次僕人說:『我看見有一小片雲從海里上來,不過如人手那樣大。』以利亞說:『你上去告訴亞哈,當套車下去,免得被雨阻擋。』霎時間,天因風雲黑暗,降下大雨。亞哈就坐車往耶斯列去了。耶和華的靈(原文是手)降在以利亞身上,他就束上腰,奔在亞哈前頭,直到耶斯列的城門。】「第七次僕人說:『我看見有一小片雲從海里上來,不過如人手那樣大』。以利亞說:『你上去告訴亞哈,當套車下去,免得被雨阻擋』」。以利亞吩咐僕人通知亞哈即刻啟程,以免山路被大雨沖毀,無法下山。「霎時間,天因風雲黑暗,降下大雨」。「霎時間」就是很短的時間。「亞哈就坐車往耶斯列去了」。「耶斯列」位於迦密山的東南方,是北國以色列的重要政治和宗教城鎮,亞哈王在那裡設有行宮。「耶和華的靈降在以利亞身上」,就是神的能力臨到以利亞的身上。「他就束上腰,奔在亞哈前頭,直到耶斯列的城門」。「奔在亞哈前頭」表示他奔跑的速度比馬車還要快。而以利亞這麼勇敢,這麼有能力見證神,完全是因為他相信「耶和華是神!」但願我們今天也要像以利亞那樣,相信「耶和華是神!」並要全心全意順從祂!阿們!
www.biblestudy-xbss.com 聖經分卷分章註解 霞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