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18: 1-31】【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但支派的人仍是尋地居住;因為到那日子,他們還沒有在以色列支派中得地為業……。】在士師記第十八章中記載了,但支派奪去米迦的神像和祭司。由於但支派始終未能完全攻取他們的領地,就打發五勇士窺探以法連山地,卻進入了米迦的家;之後他們派六百人去奪地,在途經米迦家時,強奪神像並利誘少年祭司同行;最後但人攻取拉億改名為但,設立所奪的神像和所拐利未人為祭司。本章首先說到:【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但支派的人仍是尋地居住;因為到那日子,他們還沒有在以色列支派中得地為業。但人從瑣拉和以實陶打發本族中的五個勇士,去仔細窺探那地,吩咐他們說:『你們去窺探那地。』他們來到以法蓮山地,進了米迦的住宅,就在那裡住宿。】「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但支派的人仍是尋地居住」,聖經在此第二次強調「以色列中沒有王」,當整個以色列都不肯順服律法、接受神管理的時候時,各人就任意而行。「尋地居住」,但支派原已分配地業(書19:40-48),由於亞摩利人的頑抗(1:34-35)和日後非利士人的壓迫(13:1-23),但支派無法在所分得的地上立足。「因為到那日子,他們還沒有在以色列支派中得地為業」。「到那日子」,是指從約書亞死後至第一個士師出現之前;「得地為業」,落實所分得的土地,在其上安居樂業。「但人從瑣拉和以實陶打發本族中的五個勇士,去仔細窺探那地。吩咐他們說:你們去窺探那地」,「瑣拉和以實陶」位於梭烈谷的丘陵。但支派的平原地區最初在亞摩利人的控制下(1:34),後來被非利士人控制。但支派害怕與仇敵爭戰,就不顧神的安排,【越過原得的地界】(書19:47),想另外「尋地居住」。「他們來到以法蓮山地,進了米迦的住宅,就在那裡住宿」,「以法蓮山地」,是指從伯特利向北到耶斯列平原的山區,包括瑪拿西支派地業的西部。「米迦的住宅」裡面有神像,還有米迦立少年利未人作祭司。
【他們臨近米迦的住宅,聽出那少年利未人的口音來,就進去問他說:『誰領你到這裡來?你在這裡做什麼?你在這裡得什麼?』他回答說:『米迦待我如此如此,請我作祭司。』他們對他說:『請你求問神,使我們知道所行的道路通達不通達。』祭司對他們說:『你們可以平平安安地去,你們所行的道路是在耶和華面前的。『】「他們臨近米迦的住宅,聽出那少年利未人的口音來」,「利未人的口音」,可能是南方猶大的口音;由於但支派與猶大相鄰,故可能口音相近。「就進去問他說:『誰領你到這裡來?你在這裡作什麼?你在這裡得什麼?』」由口音而知道利未人原居地和身份,自然會對他的現況表示好奇。「他回答說:『米迦待我如此如此,請我作祭司』」。「請我作祭司」,就是聘請或僱用我作祭司。「他們對他說:『請你求問神,使我們知道所行的道路,通達不通達』」。神早已清楚地指示了但支派的產業範圍(書19:40-46),這些人「越過原得的地界」,明明在走不合神心意的路,卻還要問神「所行的道路通達不通達」。「祭司對他們說:『你們可以平平安安地去,你們所行的道路是在耶和華面前』」。假祭司是自作主張的代表神說話;「平平安安地去」是蒙神賜福的表示;「所行的道路是在耶和華面前的」,是指乃是走在正路上。這個假祭司根本不明白神的旨意,卻知道怎樣說人愛聽的話。假祭司之所以能廣受歡迎,就是因為世人都喜歡聽虛謊的好話,好讓自己繼續活在虛謊里,安心地【各人任意而行】(17:6)。
【五人就走了,來到拉億,見那裡的民安居無慮,如同西頓人安居一樣。在那地沒有人掌權擾亂他們;他們離西頓人也遠,與別人沒有來往。五人回到瑣拉和以實陶,見他們的弟兄;弟兄問他們說:』你們有什麼話?『他們回答說:『起來,我們上去攻擊他們吧!我們已經窺探那地,見那地甚好。你們為何靜坐不動呢?要急速前往得那地為業,不可遲延。你們到了那裡,必看見安居無慮的民,地也寬闊。神已將那地交在你們手中;那地百物具全,一無所缺。『】「五人就走了,來到拉億,見那裡的民安居無慮」,「拉億」四面環山,與腓尼基西頓人之間有黎巴嫩山,與敘利亞亞蘭人之間有黑門山,水源豐富;「安居無慮」因無外敵之憂,自給自足,無憂無慮地安居於此。「如同西頓人安居一樣。在那地沒有人掌權擾亂他們」,「西頓人」不好戰,而善於經商;「沒有人掌權擾亂」,就是不受境外勢力的侵擾。「他們離西頓人也遠,與別人沒有來往」,「遠」指有山脈相隔;「沒有來往」是指他們滿足於與世隔絕的獨立生活。「五人回到瑣拉和以實陶,見他們的弟兄。弟兄問他們說:『你們有什麼話?』」「瑣拉和以實陶」就是五位探子的出發地點。「他們回答說:『起來,我們上去攻擊他們吧!我們已經窺探那地,見那地甚好」。「那地甚好」是指物產豐盛,適於但支派全體移居,也容易攻取。「你們為何靜坐不動呢?要急速前往得那地為業,不可遲延」,「不可遲延」表示免得走漏風聲,引起多餘的麻煩,要先下手為強。「你們到了那裡,必看見安居無慮的民,地也寬闊」,「地也寬闊」,是指足夠供但族人居住生活。但支派一心走自己的路,卻以為是神為他們開路,所以自我安慰「神已將那地交在你們手中」。他們是妄稱神的名來自欺欺人,好繼續「各人任意而行」。「那地百物具全,一無所缺」,形容那地物產應有盡有。【於是但族中的六百人,各帶兵器,從瑣拉和以實陶前往。上到猶大的基列耶琳,在基列耶琳後邊安營。因此那地方名叫瑪哈尼但,直到今日。他們從那裡往以法蓮山地去,來到米迦的住宅。】「於是但族中的六百人,各帶兵器,從瑣拉和以實陶前往」,但支派並沒有全體遷移,只有這「六百人」和他們的家屬遷到了北方。「上到猶大的基列耶琳,在基列耶琳後邊安營」,「基列耶琳」位於猶大支派與便雅憫支派接壤處,在耶路撒冷以西約11公里,原為基遍人的城邑(書9:17)。「因此那地方名叫瑪哈尼但,直到今日」,「瑪哈尼但」指但支派紮營的地方,此名也曾用於不同的地方(士13:25),表示但支派長期不能攻取自己的產業,因此到處遷徙。「他們從那裡往以法蓮山地去,來到米迦的住宅」。「米迦的住宅」,是當初五個探子遇見那少年利未人之處。
【從前窺探拉億地的五個人對他們的弟兄說:『這宅子里有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並雕刻的像與鑄成的像,你們知道嗎?現在你們要想一想當怎樣行。』五人就進入米迦的住宅,到了那少年利未人的房內問他好。那六百但人各帶兵器,站在門口。窺探地的五個人走進去,將雕刻的像、以弗得、家中的神像,並鑄成的像,都拿了去。祭司和帶兵器的六百人,一同站在門口。那五個人進入米迦的住宅,拿出雕刻的像、以弗得、家中的神像,並鑄成的像,祭司就問他們說:『你們做什麼呢?『】「從前窺探拉億地的五個人對他們的弟兄說:『這宅子里有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並雕刻的像與鑄成的像」,「這宅子」原文是「這些宅子」,表明這是一個村莊。「以弗得」是大祭司聖服的一部分(出28:6-14),上面的決斷胸牌里有用來求問神的「烏陵和土明」(出28:30);「家中的神像,並雕刻的像與鑄成的像」,就是私自鑄造的神像。「你們知道嗎?現在你們要想一想當怎樣行」,這表示他們要趁機去奪取。「五人就進入米迦的住宅,到了那少年利未人的房內問他好」,這五人外表以禮相待,內心卻不懷好意。「那六百但人各帶兵器,站在門口」,就是在門口戒備。「窺探地的五個人走進去,將雕刻的像、以弗得、家中的神像,並鑄成的像,都拿了去」。就是動手搶奪這些神像。「祭司和帶兵器的六百人,一同站在門口」。「一同站在門口」,此時祭司站在門口正和眾人打招呼。「那五個人進入米迦的住宅,拿出雕刻的像、以弗得、家中的神像,並鑄成的像,祭司就問他們說:你們作什麼呢?」這顯然出乎那少年祭司的意料之外,那五個人竟公然搶奪這些神像。但人搶走神像,並不是想爭著敬拜神,而是想利用神為自己得好處。因此,對於他們來說,只要能給自己帶來好處,偶像和神沒有什麼分別。
【他們回答說:『不要作聲,用手捂口,跟我們去吧!我們必以你為父、為祭司。你作一家的祭司好呢?還是作以色列一族一支派的祭司好呢?』祭司心裡喜悅,便拿著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並雕刻的像,進入他們中間。】「他們回答說:『不要作聲,用手捂口,跟我們去吧!我們必以你為父、為祭司」。「不要作聲,用手捂口」這是威嚇的話;「以你為父、為祭司」就是要少年利未人當他們的祭司。「你作一家的祭司好呢?還是作以色列一族一支派的祭司好呢?』」兩相比較,當然後者更為有利。「祭司心裡喜悅,便拿著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並雕刻的像,進入他們中間」。假祭司在威逼和利誘之下,就拿著偶像「進入他們中間」,跟從但支派。【他們就轉身離開那裡,妻子、兒女、牲畜、財物都在前頭。離米迦的住宅已遠,米迦的近鄰都聚集來,追趕但人,呼叫但人。但人回頭問米迦說:『你聚集這許多人來做什麼呢?』米迦說:『你們將我所做的神像和祭司都帶了去,我還有所剩的嗎?怎麼還問我說「做什麼」呢?』但人對米迦說:『你不要使我們聽見你的聲音,恐怕有性暴的人攻擊你,以致你和你的全家盡都喪命。』但人還是走他們的路。米迦見他們的勢力比自己強盛,就轉身回家去了。】「他們就轉身離開那裡,妻子、兒女、牲畜、財物,都在前頭」,「妻子、兒女、牲畜、財物」,都是但支派的家屬和財物。「離米迦的住宅已遠,米迦的近鄰都聚集來,追趕但人」,「米迦的近鄰」是指全村的人,他們把神像的搶奪當作全村人的損失。「呼叫但人。但人回頭問米迦說:『你聚集這許多人來作什麼呢?』」「回頭」可能沒有停止繼續向前行走。「米迦說:『你們將我所作的神像和祭司都帶了去,我還有所剩的嗎?怎麼還問我說,作什麼呢?』」米迦義正詞嚴地說「我作的神像」,整個村莊的人都不覺得雕刻偶像是違反十誡的犯罪。「但人對米迦說:『你不要使我們聽見你的聲音」,就是禁止他出聲。「恐怕有性暴的人攻擊你,以致你和你的全家盡都喪命』」。「性暴的人」就是性情凶暴的人。「但人還是走他們的路。米迦見他們的勢力比自己強盛,就轉身回家去了」。米迦看到但人的勢力大,就「轉身回家去了」,他輕易地放棄了花巨資製造的偶像,表明偶像在他心中只是一個被利用的工具,性命比偶像更寶貴。而米迦所做的神像不但不能保護敬拜牠的米迦,也不能保護自己。
【但人將米迦所做的神像和他的祭司都帶到拉億,見安居無慮的民,就用刀殺了那民,又放火燒了那城,並無人搭救;因為離西頓遠,他們又與別人沒有來往。城在平原,那平原靠近伯利合。但人又在那裡修城居住,照著他們始祖以色列之子但的名字,給那城起名叫但;原先那城名叫拉億。】「但人將米迦所作的神像和他的祭司都帶到拉億,見安居無慮的民,就用刀殺了那民,又放火燒了那城」。這表示但支派的人對外族人展開殺戮又焚城。「並無人搭救,因為離西頓遠,他們又與別人沒有來往」。「離西頓遠」,可能指拉億和西頓都是腓尼基人,只能向西頓求援。「城在平原,那平原靠近伯利合。但人又在那裡修城居住」。「平原」指黑門山腳的平原。「伯利合」可能位於戈蘭高地西北部。「照著他們始祖以色列之子但的名字,給那城起名叫但;原先那城名叫拉億」。「給那城起名叫但」,從此聖經常以【從但到別是巴】(20:1等)來表示以色列最北和最南的疆界。【但人就為自己設立那雕刻的像。摩西的孫子、革舜的兒子約拿單,和他的子孫作但支派的祭司,直到那地遭擄掠的日子。神的殿在示羅多少日子,但人為自己設立米迦所雕刻的像,也在但多少日子。】「但人就為自己設立那雕刻的像。摩西的孫子、革舜的兒子約拿單和他的子孫,作但支派的祭司,直到那地遭擄掠的日子」。這裡說到但族人自行設立敬拜中心的由來。這裡指出那少年人祭司的名字是「約拿單」。「那地遭擄掠的日子」,是指以後北國以色列亡國於亞述。「神的殿在示羅多少日子,但人為自己設立米迦所雕刻的像,也在但多少日子」。因此但支派的偶像崇拜持續了整個三百多年的士師時代。但支派搶奪偶像,擄走祭司、而祭司唯利是圖,並且他們建立自己的偶像祟拜中心,置神在示羅真正的會幕於不顧,表明他們完全活在「各人任意而行」的黑暗裡。那麼我們屬靈光景如何呢?但願我們的事奉和敬拜都是討神喜悅的!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