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5: 1-31】【那時,底波拉和亞比挪庵的兒子巴拉作歌,說:因為以色列中有軍長率領,百姓也甘心犧牲自己,你們應當頌讚耶和華……。】在士師記第五章中記載了,底波拉作歌頌讚耶和華;底波拉不但是先知、士師、女英雄,也是一位詩人。【那時,底波拉和亞比挪庵的兒子巴拉作歌,說:因為以色列中有軍長率領,百姓也甘心犧牲自己,你們應當頌讚耶和華。】「那時底波拉和亞比挪庵的兒子巴拉作歌,說」,這裡說「底波拉和亞比挪庵的兒子巴拉作歌」,但據7節看,作者應該是底波拉一人,但她卻把巴拉的名字也加在上面,希望通過這首詩使巴拉以及所有百姓一同頌讚神!「因為以色列中有軍長率領,百姓也甘心犧牲自己,你們應當頌讚耶和華」。底波拉在得勝后,就作歌讚美耶和華,用歌來記念整個爭戰的經過。「因為以色列中有軍長率領,百姓也甘心犧牲自己」,這些都是人順服神的帶領時的表現,因此底波拉說:「你們應當頌讚耶和華」。【君王啊,要聽!王子啊,要側耳而聽!我要向耶和華歌唱,我要歌頌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耶和華啊,禰從西珥出來,由以東地行走。那時地震天漏,雲也落雨。山見耶和華的面就震動,西奈山見耶和華——以色列神的面也是如此。】「君王啊,要聽!王子啊,要側耳而聽」,底波拉呼籲地上有權有勢的人,都要來聽她頌讚神的歌。「我要向耶和華歌唱,我要歌頌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宣明「耶和華」乃是以色列的神。「耶和華啊,你從西珥出來,由以東地行走。那時地震天漏,雲也落雨」。當時是神用暴風雨,讓基順河的河水上漲,以至泛濫,叫西西拉的戰車完全動彈不得,進退兩難,才被以色列人殺到一個不留。這叫人一看就不得不承認:這是神的作為!同時也令底波拉想起當年神在西乃山顯大能,雷轟、閃電、密雲,領以色列人出曠野(出19:16-18)。「山見耶和華的面就震動;西乃山見耶和華以色列神的面,也是如此」,「山…震動」,是指當年神降臨西乃山時,遍山大大的震動(出19:18);「西乃山」是神與以色列人立約的地方(出19:18),能提醒百姓神的信實和自己的悖逆。
【在亞拿之子珊迦的時候,又在雅億的日子,大道無人行走,都是繞道而行。以色列中的官長停職,直到我底波拉興起,等我興起作以色列的母。以色列人選擇新神,爭戰的事就臨到城門。那時,以色列四萬人中豈能見盾牌槍矛呢?】「在亞拿之子珊迦的時候,又在雅億的日子,大道無人行走,都是繞道而行」,「珊迦」在南方曾擊殺六百非利士人(3:31);「雅億」是基尼人希百的妻子雅億。「大道」是指當時商旅行走的道路,被迦南人控制,他們可能又殺人,又搶掠,使以色列人不敢通行,必須繞小道而行。「以色列中的官長停職,直到我底波拉興起,等我興起作以色列的母」,「官長」是指以色列人中的勇士,「官長停職」就是勇士都不見了。「我底波拉興起」,當沒有一個以色列男人肯為神站立的時候,神就興起女先知底波拉來「作以色列的母」。「以色列人選擇新神,爭戰的事就臨到城門」,「新神」是指巴力,其實他們【所祭祀的鬼魔並非真神,乃是素不認識的神,是近來新興的。】(申32:17) 「爭戰的事就臨到城門」,是因為「以色列人選擇新神」,結果使自己陷入了爭戰、苦難和窮困。「那時,以色列四萬人中,豈能見藤牌槍矛呢?」「四萬人」可能指當時北方各支派中可以作戰的人數;「豈能見藤牌槍矛」,是指以色列人被迦南人欺壓得連「盾牌槍矛」都不敢讓人看見,失去了爭戰的功用,這是以色列人當時的光景。以色列人經歷了這麼痛苦的日子,現在就覺得神的拯救實在寶貴,因此每一個以色列人都要來讚美神的作為。【我心傾向以色列的首領,他們在民中甘心犧牲自己。你們應當頌讚耶和華!騎白驢的、坐繡花毯子的、行路的,你們都當傳揚!在遠離弓箭響聲打水之處,人必述說耶和華公義的作為,就是祂治理以色列公義的作為。那時耶和華的民下到城門。】「我心傾向以色列的首領,他們在民中甘心犧牲自己。你們應當頌讚耶和華」。「我心傾向」是指底波拉向各階層的以色列人傾懷呼籲,「首領」指有權勢的人;「甘心犧牲自己」指他們不顧顏面,率先歌頌。因此底波拉呼籲百姓:「你們應當頌讚耶和華」。「騎白驢的、坐繡花毯子的、行路的,你們都當傳揚」,「騎白驢的」指有地位的人;「坐繡花毯子的」指貴族;「行路的」指普通人,「你們都當傳揚」,意思就是說,以色列人不分貧賤富貴,都要傳揚神的大能。「在遠離弓箭響聲打水之處」,是指在打水之處有唱歌者的聲音,「人必述說耶和華公義的作為,就是祂治理以色列公義的作為」。就是人必以詩歌頌揚神公義的作為。「那時耶和華的民下到城門」,「城門」是公眾聚集、審判或議事的地方,現在百姓為了感恩而聚會。
【底波拉啊,興起!興起!你當興起,興起,唱歌。亞比挪庵的兒子巴拉啊,你當奮興,擄掠你的敵人。那時有餘剩的貴胄和百姓一同下來;耶和華降臨,為我攻擊勇士。】「底波拉啊,興起!興起!你當興起,興起,唱歌」,因底波拉被神「興起」,她對神是心裡口中都滿了讚美與頌揚。「亞比挪庵的兒子巴拉啊,你當奮興,擄掠你的敵人」,因著底波拉被神「興起」,就帶出了巴拉的「奮興」,率領全軍下山迎敵(4:14)。「那時有餘剩的貴胄和百姓一同下來」,「余剩的貴胄和百姓」,是指在迦南王耶賓的迫害下(4:2),,未曾逃亡而留下來堅決抵抗的以色列人。「耶和華降臨,為我攻擊勇士」,是指神降下暴雨使西西拉全軍潰亂(4:14-15)。【有根本在亞瑪力人的地,從以法蓮下來的,便雅憫在民中跟隨你。有掌權的從瑪吉下來;有持杖檢點民數的從西布倫下來;以薩迦的首領與底波拉同來;以薩迦怎樣,巴拉也怎樣。眾人都跟隨巴拉衝下平原;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定大志的。你為何坐在羊圈內聽群中吹笛的聲音呢?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設大謀的。基列人安居在約旦河外。但人為何等在船上?亞設人在海口靜坐,在港口安居。西布倫人是拚命敢死的;拿弗他利人在田野的高處也是如此。】「有根本在亞瑪力人的地」,「根本」指定居在亞瑪力人之地的以色列人;「亞瑪力人的地」,亞瑪力人原住在南地(民13:29),後來隨伊磯倫攻打以色列人,佔據中部山地(3:13)。「從以法蓮下來的,便雅憫在民中跟隨你」,原來只有西布倫人和拿弗他利人跟隨巴拉(4:10),現在以法蓮人和便雅憫人也趕來助陣。「有掌權的從瑪吉下來」,「瑪吉」是瑪拿西唯一的兒子,這裡可能代表分配在約但河西的瑪拿西半個支派。「有持杖檢點民數的從西布倫下來」,「持杖檢點民數」是指西布倫支派的首領。「以薩迦的首領與底波拉同來,以薩迦怎樣,巴拉也怎樣。眾人都跟隨巴拉,衝下平原」。「以薩迦怎樣,巴拉也怎樣」,是指以薩迦支派的人與巴拉的行動一致,他們緊緊跟隨巴拉衝鋒陷陣。「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定大志的」,「流便」在此可能代表約但河東兩支派半的人,他們在約但河東岸安居,並未參與爭戰。「你為何坐在羊圈內,聽群中吹笛的聲音呢?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設大謀的」。是指在約但河東的兩支派半的人專註自己的羊群,悠閑地享受浪漫的田園生活,只顧自己安逸,卻忽略了河西的骨肉兄弟正在與敵人爭戰。「基列人安居在約但河外」,「基列人」在此指河東兩支派半的人。「但人為何等在船上?」但支派分地在便雅憫支派的西面,約帕以南瀕臨地中海一帶,因地界太小,容納不下他們,後來遷徙到利善(書19:47),此時他們之中有很多人正從事漁業和貿易業,故說「等在船上」。「亞設人在海口靜坐,在港口安居」,亞設支派分配在西布倫和拿弗他利的西面,沿地中海岸之地,故說他們「在海口靜坐,在港口安居」。「西布倫人是拚命敢死的,拿弗他利人在田野的高處,也是如此」。「拚命敢死」是指冒死爭戰;「田野的高處」指他泊山上。最初參戰的主力是「拿弗他利和西布倫人」(3:6),以法蓮、便雅憫、河西的瑪拿西半支派和以薩迦支派也參與了爭戰,直到將迦南王耶賓滅絕了(4:24)。這五個半支派都勇敢地跟隨神,成為基順河之戰的主要力量。但、亞設與河東的流便、瑪拿西半支派、迦得,這四個半支派都袖手旁觀,有的是事不關己、有的是生意太忙、有的是隔岸觀火,結果都不肯跟隨神爭戰,也失去了合一的見證。這裡沒有提到猶大及西緬支派,可能他們正在南方與非利士人爭戰(3:31)。
【君王都來爭戰。那時迦南諸王在米吉多水旁的他納爭戰,卻未得擄掠銀錢。星宿從天上爭戰,從其軌道攻擊西西拉。基順古河把敵人沖沒;我的靈啊,應當努力前行。那時壯馬馳驅,踢跳,奔騰。】「君王都來爭戰。那時迦南諸王在米吉多水旁的他納爭戰」,「君王…迦南諸王」,是指迦南人諸王應夏瑣王耶賓的邀請,率軍前來支持西西拉,攻打以色列人。「米吉多水旁的他納」,「米吉多水」是指主戰場基順河(4:13),「他納」距離基順河南岸僅數公里。「卻未得擄掠銀錢」,他們參戰的動機原是為擄掠以色列人的銀錢,但因戰敗而未得分文。「星宿從天上爭戰,從其軌道攻擊西西拉」,是指神從天上降下傾盆大雨,使西西拉的戰車陷於泥濘中,動彈不得。「基順古河把敵人沖沒」,原本乾涸的基順河床,瞬間河水暴漲,沖沒敵人車馬和軍兵。「我的靈啊,應當努力前行」,是指以色列人士氣大振,向前衝鋒。「那時壯馬馳驅、踢跳、奔騰」,這是指敵人的馬匹奮力掙扎,想要逃脫洪水和泥濘之的。結果【耶和華使西西拉和他一切車輛全軍潰亂,在巴拉面前被刀殺敗。西西拉下車步行逃跑。巴拉追趕車輛、軍隊,直到外邦人的夏羅設。西西拉的全軍都倒在刀下,沒有留下一人。】(4:15-16)【耶和華的使者說:應當咒詛米羅斯,大大咒詛其中的居民;因為他們不來幫助耶和華,不來幫助耶和華攻擊勇士。願基尼人希百的妻雅億比眾婦人多得福氣,比住帳棚的婦人更蒙福祉。西西拉求水,雅億給他奶子,用寶貴的盤子給他奶油。雅億左手拿著帳棚的橛子,右手拿著匠人的鎚子,擊打西西拉,打傷他的頭,把他的鬢角打破穿通。西西拉在她腳前曲身仆倒,在她腳前曲身倒卧;在那裡曲身,就在那裡死亡。】「耶和華的使者說:應當咒詛米羅斯,大大咒詛其中的居民」,「米羅斯」距離主戰場不遠,「其中的居民」可能指住在那裡的以色列人。「因為他們不來幫助耶和華,不來幫助耶和華攻擊勇士」,是指他們沒有來幫助兄弟攻打敵人。「願基尼人希百的妻雅億比眾婦人多得福氣,比住帳棚的婦人更蒙福祉」。「基尼人希百」,是從基尼族在南方的猶大支派中(1:16)搬到北方的,時間可能就在耶賓王「大大欺壓以色列人」的二十年之間。因為基尼人不是以色列人,所以欺壓以色列人的耶賓會「與基尼人希百家和好」(4:17);因「雅億」信靠耶和華,不同意丈夫的立場,所以這裡說她是有福的。「西西拉求水,雅億給他奶子,用寶貴的盤子,給他奶油」,「求水」是為要確認主人是否歡迎他(4:19);「用寶貴的盤子,給他奶油」,表示他受到貴賓的待遇。「雅億左手拿著帳棚的橛子,右手拿著匠人的鎚子,擊打西西拉,打傷他的頭,把他的鬢角打破穿通」。橛子」形狀上頭扁下頭尖,打入地下再用繩索連結帳棚,使其固定在地上;「鬢角」是人的頭部最軟弱之處。「西西拉在她腳前曲身仆倒,在她腳前曲身倒卧。在那裡曲身,就在那裡死亡」。雅億不是以色列人,卻勇敢地幫助神的百姓殺敵,因此蒙神祝福。
【西西拉的母親從窗戶里往外觀看,從窗欞中呼叫說:他的戰車為何耽延不來呢?他的車輪為何行得慢呢?聰明的宮女安慰她(原文是回答她),她也自言自語地說:他們莫非得財而分?每人得了一兩個女子?西西拉得了綵衣為擄物,得繡花的綵衣為掠物。這綵衣兩面繡花,乃是披在被擄之人頸項上的。】「西西拉的母親,從窗戶里往外觀看,從窗欞中呼叫說:他的戰車,為何耽延不來呢?他的車輪,為何行得慢呢?』」兒子出征,遲遲未歸,令身為母親的人牽腸掛肚。「聰明的宮女安慰她,她也自言自語地說」,「聰明的宮女」自以為聰明,卻不知道事實可悲;「自言自語」是指她勉強自己往好處想。「他們莫非得財而分,每人得了一兩個女子?」她認為他們是在分擄掠物。「西西拉得了綵衣為擄物,得繡花的綵衣為掠物」,是指她兒子必分得貴重的擄掠物。「這綵衣兩面繡花,乃是披在被擄之人頸項上的」,「披在被擄之人頸項上」,是指最貴重的擄掠物當歸給最高級的軍長,就是西西拉。西西拉的母親挂念兒子,雖然令人心酸,但她的「自言自語」說明,她對戰利品、榮耀和地位的興趣,遠超過對俘虜的憐憫。因此底波拉說:【耶和華啊,願禰的仇敵都這樣滅亡!願愛禰的人如日頭出現,光輝烈烈!這樣,國中太平四十年。】「耶和華啊,願你的仇敵都這樣滅亡」,表示所有神的仇敵都應當如此滅亡。「願愛你的人如日頭出現,光輝烈烈!」這是聖經中的佳句,就是愛神的人發光照耀,越照越明,直到日午。「這樣,國中太平四十年」。百姓在第三次悖逆時,一直等到「二十年」之後,在才走頭無路時「呼求耶和華」(4:3)。但神仍然用憐憫和恩典來挽回他們,讓百姓享受「國中太平四十年」。而底波拉不僅是個懂得鼓勵別人的先知,更是一個懂得作詩讚美神的人。在本章中,她借著一首美麗的詩歌,唱出神的信實幫助以色列人爭戰,以祂的大能使祂的百姓得勝,因而詩中充滿了感謝和頌讚。特別在末了,她禱告說:「願愛你的人如日頭出現,光輝烈烈!」這是多麼豪邁,有盼望的禱告,這也是以色列國中太平四十年的原因。但願底波拉的禱告,也成為我們在神面前為教會興旺的禱告。我們也要像底波拉和雅億那樣,信靠神,這樣我們就在神的榮耀里有分!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