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10: 1-43】【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德聽見約書亞奪了艾城,盡行毀滅,怎樣待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也照樣待艾城和艾城的王……。】在約書亞記第十章中記載了,亞摩利五王聯軍要攻打基遍,基遍人就來求約書亞拯救他們,於是約書亞率軍連夜馳援基遍擊敗五王;因為神使天降大冰雹,又使日月停住一天,讓以色列人大獲全勝,於是五王戰敗逃跑,以色列人就乘勝追趕敵人,直到將他們滅盡。本章首先說到:【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德聽見約書亞奪了艾城,盡行毀滅,怎樣待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也照樣待艾城和艾城的王,又聽見基遍的居民與以色列人立了和約,住在他們中間,就甚懼怕;因為基遍是一座大城,如都城一般,比艾城更大,並且城內的人都是勇士。所以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德打發人去見希伯侖王何咸、耶末王毗蘭、拉吉王雅非亞,和伊磯倫王底璧,說:『求你們上來幫助我,我們好攻打基遍,因為他們與約書亞和以色列人立了和約。』於是五個亞摩利王,就是耶路撒冷王、希伯侖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磯倫王,大家聚集,率領他們的眾軍上去,對著基遍安營,攻打基遍。】「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德聽見約書亞奪了艾城,盡行毀滅」,「耶路撒冷」位於基遍東南方約十公里,城內居民多為耶布斯人。「怎樣待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也照樣待艾城和艾城的王」,是指以色列人殺滅兩城的城民和王。「又聽見基遍的居民與以色列人立了和約,住在他們中間」,「立了和約」是指與基便人立約和平共存。「就甚懼怕,因為基遍是一座大城,如都城一般,比艾城更大」,「如都城一般」,是指好像有王治理的城一般,這表示基遍並沒有王,是由長老治理的(9:11)。「並且城內的人都是勇士」,「勇士」就是能善戰的勇敢兵士。「所以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德打發人」,這表示是由耶路撒冷王主導的聯軍。「去見希伯侖王何咸、耶末王毗蘭、拉吉王雅非亞和伊磯倫王底璧,說」,「希伯侖」位於耶路撒冷西南方三十公里;「耶末」位於耶路撒冷西二十六公里;「拉吉」位於希伯侖西方二十三公里;「伊磯倫」位於拉吉西方十公里。「求你們上來幫助我,我們好攻打基遍,因為他們與約書亞和以色列人立了和約」,「上來」表示耶路撒冷地勢比較高。「攻打基遍」基遍人散居基遍、基非拉、比錄、基列耶琳等四座城(9:17)。「於是五個亞摩利王,就是耶路撒冷王、希伯侖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磯倫王」,「五個亞摩利王」,可能是山地諸城之統治者的泛稱,因耶路撒冷居民多為耶布斯人,希伯侖居民為赫人(創23:2-3)。「大家聚集,率領他們的眾軍上去,對著基遍安營,攻打基遍」。「他們的眾軍」,就是五城的聯軍。
【基遍人就打發人往吉甲的營中去見約書亞,說:『你不要袖手不顧你的僕人,求你速速上來拯救我們,幫助我們,因為住山地亞摩利人的諸王都聚集攻擊我們。』於是約書亞和他一切兵丁,並大能的勇士,都從吉甲上去。耶和華對約書亞說:『不要怕他們;因為我已將他們交在你手裡,他們無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基遍人就打發人往吉甲的營中去見約書亞,說」,「吉甲的營」,當時約書亞的指揮總部就在吉甲(9:6)。「你不要袖手不顧你的僕人,求你速速上來拯救我們,幫助我們」,這表示立約雙方不僅互不侵犯,且負有彼此支持保護的責任。「上來」表示基遍的地勢比吉甲高。「因為住山地亞摩利人的諸王都聚集攻擊我們」,「山地亞摩利人」,亞摩利人多住在山區。「於是約書亞和他一切兵丁,並大能的勇士,都從吉甲上去」,「一切兵丁」指主力作戰部隊,還有留守的後衛部隊,在吉甲保護老幼婦孺;「大能的勇士」指勇敢善戰的兵士。「耶和華對約書亞說:不要怕他們」,「不要怕他們」,因亞摩利人身材高大,以色列人素來害怕巨人族(民13:32-33)。「因為我已將他們交在你手裡,他們無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約書亞完全相信神的應許,他就徹夜行軍。【約書亞就終夜從吉甲上去,猛然臨到他們那裡。耶和華使他們在以色列人面前潰亂。約書亞在基遍大大地殺敗他們,追趕他們,在伯和侖的上坡路擊殺他們,直到亞西加和瑪基大。他們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正在伯·和侖下坡的時候,耶和華從天上降大冰雹(原文是石頭)在他們身上,直降到亞西加,打死他們。被冰雹打死的,比以色列人用刀殺死的還多。】「約書亞就終夜從吉甲上去,猛然臨到他們那裡」,「終夜」,本來正常的行軍速度需要「第三天」才能到達(9:17),現在因要「速速」救援,急行軍僅費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猛然」,就是出其不意,令敵軍陷入驚恐狀態。「耶和華使他們在以色列人面前潰亂」。基遍之戰對以色列人非常有利,因不須一一攻城,敵方失去堅固城防的優勢,而在山嶺地帶打仗,乃是以色列人的擅長,更何況有神的幫助,因此「約書亞在基遍大大地殺敗他們,追趕他們在伯和侖的上坡路」,「大大地殺敗」,就是大獲全勝;從海拔250米的亞雅侖平原沿著山脊上到海拔770米的基遍,被稱為「伯和侖的上坡路」。「擊殺他們直到亞西加和瑪基大」,「亞西加」位於「耶末」西面僅3公里;「瑪基大」位於伯利恆西方約24公里。「他們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正在伯和侖下坡的時候」,就是五王聯軍沿著「伯和侖的上坡路」往下逃跑的時候。「耶和華從天上降大冰雹在他們身上,直降到亞西加,打死他們。被冰雹打死的,比以色列人用刀殺死的還多」。這是很奇妙的事情!在戰役之中,大冰雹怎能分清敵我?只打到敵軍身上,卻沒有傷害一個以色列人,這是個大神跡!這是何等的壯觀!因此戰爭的勝利歸於神!雖然神親自為百姓爭戰,完全可以只使用「冰雹」作武器,但祂卻樂意讓百姓「終夜從吉甲上去」,盡最大的努力參與爭戰。人負責盡本分,神負責施行大能,這是與神同工的原則。
【當耶和華將亞摩利人交付以色列人的日子,約書亞就禱告耶和華,在以色列人眼前說:『日頭啊,你要停在基遍;月亮啊,你要止在亞雅侖谷。』於是日頭停留,月亮止住,直等國民向敵人報仇。這事豈不是寫在雅煞珥書上嗎?日頭在天當中停住,不急速下落,約有一日之久。在這日以前,這日以後,耶和華聽人的禱告,沒有像這日的,是因耶和華為以色列爭戰。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回到吉甲的營中。】「當耶和華將亞摩利人交付以色列人的日子」,是指正當基遍之戰的時候。「約書亞就禱告耶和華,在以色列人眼前說」,就是約書亞用眾人能聽見的聲音大聲禱告。「日頭啊,你要停在基遍;月亮啊,你要止在亞雅侖谷」。約書亞期望一舉剿滅聯軍,就求告神使日頭停住,讓他們在白日爭戰。約書亞竟敢這樣禱告,而神竟然聽了他的禱告!「於是日頭停留,月亮止住,直等國民向敵人報仇」。這是有始以來最長的一日,是神讓日頭停在空中整整一日之久,使以色列人能將敵軍看得清楚,直到約書亞殺敗敵人,大獲全勝,日頭才下山。這是個大神跡!我們的神實在是一位奇妙又偉大的神,祂是掌管大自然的神!因此這場戰爭的勝利,完全是在於神為祂的子民爭戰,同時也在於他們的信心。約書亞不但自己有信心,以色列人也有信心,因此神為他們行了這麼大的神跡奇事!「這事豈不是寫在雅煞珥書上嗎?日頭在天當中停住,不急速下落,約有一日之久」,「雅煞珥書」是一本歌頌以色列人英雄和戰跡的詩歌集(撒下1:18),現已失傳。「在這日以前、這日以後,耶和華聽人的禱告,沒有像這日的」,是指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上,神對人禱告的回應,可稱為空前絕後的一天。「是因耶和華為以色列爭戰」,成就祂自己所定意的計劃。之後「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回到吉甲的營中」。
【那五王逃跑,藏在瑪基大洞里。有人告訴約書亞說:『那五王已經找到了,都藏在瑪基大洞里。』約書亞說:『你們把幾塊大石頭滾到洞口,派人看守,你們卻不可耽延,要追趕你們的仇敵,擊殺他們盡後邊的人,不容他們進自己的城邑,因為耶和華你們的神已經把他們交在你們手裡。』約書亞和以色列人大大殺敗他們,直到將他們滅盡;其中剩下的人都進了堅固的城。眾百姓就安然回瑪基大營中,到約書亞那裡。沒有一人敢向以色列人饒舌。】「那五王逃跑,藏在瑪基大洞里」,「瑪基大」位於「希伯侖」和「拉吉」的中間。「有人告訴約書亞說:『那五王已經找到了,都藏在瑪基大洞里』」,「有人」指搜索人員。「約書亞說:『你們把幾塊大石頭滾到洞口,派人看守」,為防止他們逃脫。「你們卻不可耽延,要追趕你們的仇敵,擊殺他們盡後邊的人」,「不可耽延」,就是不可停止。「盡後邊的人」,是指潰不成軍、散落在隊伍後面的人。「不容他們進自己的城邑,因為耶和華你們的神已經把他們交在你們手裡『」。「不容他們進自己的城邑」,是因為敵軍如果「進了堅固的城」,攻城作戰就會曠日持久,所以約書亞要求儘可能在野外殲敵。「約書亞和以色列人大大殺敗他們,直到將他們滅盡」。「滅盡」就是消滅殆盡,僅少數人脫逃。「其中剩下的人都進了堅固的城」,「堅固的城」就是有堡壘的城。「眾百姓就安然回瑪基大營中,到約書亞那裡」,「眾百姓」指追剿的士兵們;「安然」指無一人傷亡;「瑪基大營中」,就是約書亞當時坐鎮在瑪基大指揮追剿行動。「沒有一人敢向以色列人饒舌」,意思是全然折服,無人再敢向以色列人說三道四。
【約書亞說:『打開洞口,將那五王從洞裡帶出來,領到我面前。』眾人就這樣行,將那五王,就是耶路撒冷王、希伯侖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磯倫王,從洞裡帶出來,領到約書亞面前。帶出那五王到約書亞面前的時候,約書亞就召了以色列眾人來,對那些和他同去的軍長說:』你們近前來,把腳踏在這些王的頸項上。『他們就近前來,把腳踏在這些王的頸項上。約書亞對他們說:『你們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應當剛強壯膽。因為耶和華必這樣待你們所要攻打的一切仇敵。』隨後約書亞將這五王殺死,掛在五棵樹上。他們就在樹上直掛到晚上。日頭要落的時候,約書亞一吩咐,人就把屍首從樹上取下來,丟在他們藏過的洞里,把幾塊大石頭放在洞口,直存到今日。】「約書亞說:『打開洞口,將那五王從洞裡帶出來,領到我面前』」。約書亞命將巨石滾開,把五王提出來。「眾人就這樣行,將那五王,就是耶路撒冷王、希伯侖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磯倫王,從洞裡帶出來,領到約書亞面前」。「那五王」就是五個亞摩利王。「帶出那五王到約書亞面前的時候,約書亞就召了以色列眾人來」,「以色列眾人」,是指參與戰事的士兵們。「對那些和他同去的軍長說:『你們近前來,把腳踏在這些王的頸項上」。「和他同去的軍長」,表示此次救援行動,並非出動全軍。「腳踏在這些王的頸項上」,就是已經把敵人徹底制服。「他們就近前來,把腳踏在這些王的頸項上」,就是以行動宣告完全的勝利。「約書亞對他們說:』你們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應當剛強壯膽」。約書亞以此次軍事行動為例,顯示今後征服迦南全土之事不足為懼,當勇往直前。「因為耶和華必這樣待你們所要攻打的一切仇敵」,就是神必將全境所有的敵人交在以色列人手中。「隨後約書亞將這五王殺死,掛在五棵樹上。他們就在樹上直掛到晚上」。「直掛到晚上」,就是不將屍首掛在樹上過夜(申21:23)。「日頭要落的時候,約書亞一吩咐,人就把屍首從樹上取下來」。他們就在日落之前就取下屍首。「丟在他們藏過的洞里,把幾塊大石頭放在洞口,直存到今日」。就是將五王的屍首丟在山洞裡作為紀念。
【當日,約書亞奪了瑪基大,用刀擊殺城中的人和王;將其中一切人口盡行殺滅,沒有留下一個。他待瑪基大王,像從前待耶利哥王一樣。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瑪基大往立拿去,攻打立拿。耶和華將立拿和立拿的王也交在以色列人手裡。約書亞攻打這城,用刀擊殺了城中的一切人口,沒有留下一個。他待立拿王,像從前待耶利哥王一樣。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立拿往拉吉去,對著拉吉安營,攻打這城。耶和華將拉吉交在以色列人的手裡。第二天約書亞就奪了拉吉,用刀擊殺了城中的一切人口,是照他向立拿一切所行的。那時基色王荷蘭上來幫助拉吉,約書亞就把他和他的民都擊殺了,沒有留下一個。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拉吉往伊磯倫去,對著伊磯倫安營,攻打這城。當日就奪了城,用刀擊殺了城中的人。那日,約書亞將城中的一切人口盡行殺滅,是照他向拉吉一切所行的。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伊磯倫上希伯侖去,攻打這城,就奪了希伯侖和屬希伯侖的諸城邑,用刀將城中的人與王,並那些城邑中的人口,都擊殺了,沒有留下一個,是照他向伊磯倫所行的,把城中的一切人口盡行殺滅。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回到底璧,攻打這城,就奪了底璧和屬底璧的城邑,又擒獲底璧的王,用刀將這些城中的人口盡行殺滅,沒有留下一個。他待底璧和底璧王,像從前待希伯侖和立拿與立拿王一樣。】「當日約書亞奪了瑪基大,用刀擊殺城中的人和王」,「瑪基大」,位於「希伯侖」和「拉吉」的中間。「將其中一切人口盡行殺滅,沒有留下一個,他待瑪基大王,像從前待耶利哥王一樣」。這是根據神的命令,迦南地各城均不留活口,以免以色列人被誘惑去敬拜偶像假神。「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瑪基大往立拿去,攻打立拿」,「立拿」位於亞西加的西面約6公里。「耶和華將立拿和立拿的王也交在以色列人手裡。約書亞攻打這城,用刀擊殺了城中的一切人口,沒有留下一個。他待立拿王像從前待耶利哥王一樣」。然後「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立拿往拉吉去,對著拉吉安營,攻打這城」,「拉吉」位於立拿的南方,希伯侖的西方約二十三公里。「耶和華將拉吉交在以色列人的手裡。第二天約書亞就奪了拉吉」,拉吉的軍隊早已傷亡殆盡,故輕易地被以色列人攻佔。「用刀擊殺了城中的一切人口,是照他向立拿一切所行的」。而「那時基色王荷蘭上來幫助拉吉,約書亞就把他和他的民都擊殺了,沒有留下一個」。「基色」位於耶路撒冷西北約二十九公里;「上來」基色的地勢比拉吉低。「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拉吉往伊磯倫去,對著伊磯倫安營,攻打這城」,「伊磯倫」位於拉吉西方十公里。「當日就奪了城,用刀擊殺了城中的人」,伊磯倫的軍隊也早已傷亡殆盡,故輕易地被以色列人攻佔。「那日約書亞將城中的一切人口盡行殺滅,是照他向拉吉一切所行的」。接著「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伊磯倫上希伯侖去,攻打這城」。「希伯侖」位於耶路撒冷西南方三十公里。「就奪了希伯奪了和屬希伯侖的諸城邑,用刀將城中的人與王,並那些城邑中的人口,都擊殺了,沒有留下一個」。「與王」大概是指繼任的王,因原來的希伯侖王已經被殺。「是照他向伊磯倫所行的,把城中的一切人口盡行殺滅」。最後「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回到底璧,攻打這城」。「底璧」位於希伯侖西南方15公里。「就奪了底璧和屬底璧的城邑,又擒獲底璧的王」,「屬底璧的城邑」,底璧王管轄數個城鎮。「用刀將這些城中的人口盡行殺滅,沒有留下一個。他待底璧和底璧王像從前待希伯侖和立拿與立拿王一樣」。這裡一次又一次地重複了「盡行殺滅」,表明約書亞和百姓不折不扣地遵行了神的命令。順服神的權柄,正是神的百姓得勝的保證。
【這樣,約書亞擊殺全地的人,就是山地、南地、高原、山坡的人,和那些地的諸王,沒有留下一個。將凡有氣息的盡行殺滅,正如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所吩咐的。約書亞從加低斯·巴尼亞攻擊到迦薩,又攻擊歌珊全地,直到基遍。約書亞一時殺敗了這些王,並奪了他們的地,因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為以色列爭戰。於是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回到吉甲的營中。】「這樣,約書亞擊殺全地的人,就是山地、南地、高原、山坡的人,和那些地的諸王,沒有留下一個」。「全地」是指耶路撒冷以南的迦南地南部地區,但不包括耶路撒冷;「山地」指耶路撒冷南面,東從死海到西面靠近沿著地中海平原的山區;「南地」指山地以南,直至與尋的曠野接壤的一片貧瘠乾地;「高原」指耶路撒冷以北的迦南地中部丘陵地帶;「山坡」指中部丘陵地帶的坡地和山谷。「將凡有氣息的盡行殺滅,正如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所吩咐的」。「凡有氣息的」指所有的人。「約書亞從加低斯巴尼亞攻擊到迦薩」,「加低斯巴尼亞」,位於尋的曠野;「迦薩」位於希伯侖以西約五十公里的地中海岸邊一條狹長平地,這是從南到北,代表此次戰役的西界。「又攻擊歌珊全地,直到基遍」,「歌珊」不是埃及的歌珊,而是指死海東面,山地南面的一塊地區,代表此次戰役的東界最南面;「基遍」代表此次戰役的東界最北面。「約書亞一時殺敗了這些王,並奪了他們的地,因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為以色列爭戰」。「一時」是指一段很短的日期。當約書亞和以色列人照著神的旨去行的時候,神就會伸出大能的手來成全祂所要作的,神就伸手為以色列爭戰。「於是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回到吉甲的營中」。約書亞和以色列人凱旋歸回,與留守在吉甲的衛戌部隊和眾百姓會合。而每次爭戰結束,以色列人都是全體回到吉甲的約櫃面前,然後再從吉甲重新出發爭戰。願我們在每一次屬靈爭戰的開始和結束,也都要像約書亞那樣「回到吉甲的營中」,回到神面前,這樣我們就能靠神迎接更大的得勝!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