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23: 1-20】【撒拉享壽一百二十七歲,這是撒拉一生的歲數……。】在創世紀第二十三章中講到,亞伯拉罕為撒拉之死哀慟,之後亞伯拉罕為撒拉購置墳地,埋葬撒拉。摩西首先說:【撒拉享壽一百二十七歲,這是撒拉一生的歲數。】「撒拉享壽一百二十七歲」,她完成了她在神救贖計劃里的任務,她一生的年日是蒙神記念的,在神面前是有價值的。在聖經中,撒拉是惟一記載「一生的歲數」的女人,表示她的重要,因她是賢惠的妻子(彼前3:6),使徒彼得教導姐妹如何成為一個敬虔莊重的婦人的時候,就舉撒拉為例子,撒拉不僅僅是生來美貌的女子,並且也有著美好的生命品格。【撒拉死在迦南地的基列亞巴,就是希伯侖。亞伯拉罕為她哀慟哭號。】「撒拉死在迦南地的基列亞巴,就是希伯侖」。「基列亞巴」是希伯侖的別名。「希伯侖」在別是巴(22:19)東北約60公里,撒拉就是死在應許之地。亞伯拉罕起初居住在希伯侖(13:18)約20年,後來在別是巴住了約40年,現在又回到了希伯侖。當撒拉過世時,亞伯拉罕的歲數為137歲,當時以撒的歲數為37歲。「亞伯拉罕為她哀慟哭號」,「哀慟」,是指裡面的心情,「哭號」,指外面的表露,不只是哭泣,乃是大聲的哀號,表示他極其悲傷,可見亞伯拉罕是如此地愛撒拉。信徒為親人之死衷心傷痛,這是正常的表現,但不可【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帖前4:13),被感情所困擾。【後來亞伯拉罕從死人面前起來,對赫人說:『我在你們中間是外人,是寄居的。求你們在這裡給我一塊地,我好埋葬我的死人,使她不在我眼前。』】「後來亞伯拉罕從死人面前起來」,按古時中東人的習俗,哀號者是俯伏在死者面前,然後就起身準備辦理後事。他「對赫人說:『我在你們中間是外人,是寄居的」。「赫人」是迦南的後裔(10:15),他們人多勢大,擁有大片土地(書1:4)。當時希伯侖的居民就是赫人,亞伯拉罕在他們中間乃「是外人,是寄居的」,這種人不能擁有地產。「求你們在這裡給我一塊地」,意思就是向他們買一塊地。亞伯拉罕所以重視一塊地,因他清楚知道神已將整個迦南地賜他和他的子孫為業,雖然到目前為止,亞伯拉罕還沒有得到一塊土地,如今有個好理由可以先得一點地業。「我好埋葬我的死人,使她不在我眼前」。所以他要賣一塊地為墓地,他相信迦南地未來的主人必定是他的後裔。
【赫人回答亞伯拉罕說:『我主請聽。你在我們中間是一位尊大的王子,只管在我們最好的墳地里埋葬你的死人;我們沒有一人不容你在他的墳地里埋葬你的死人。』】赫人稱亞伯拉罕為「我主」,表示對他的敬意。「你在我們中間是一位尊大的王子」,因為亞伯拉罕有【精練壯丁三百一十八人】(14:14),在當時是一支人數可觀的勢力。「只管在我們最好的墳地里埋葬你的死人;我們沒有一人不容你在他的墳地里埋葬你的死人」。赫人的託詞是為了阻止亞伯拉罕擁有永久的土地產權。【亞伯拉罕就起來,向那地的赫人下拜,】「下拜」是當時社會的禮節,並不是敬拜。【對他們說:『你們若有意叫我埋葬我的死人,使她不在我眼前,就請聽我的話,為我求瑣轄的兒子以弗侖;把田頭上那麥比拉洞給我;他可以按著足價賣給我,作我在你們中間的墳地。『】亞伯拉罕拒絕了赫人表面的好意,因為他知道赫人將來要被神從迦南驅逐(15:20),所以堅持分別的原則。亞伯拉罕為撒拉購買墳地,他首先請求當地的赫人作中間人,替他「求瑣轄的兒子以弗侖;把田頭上那麥比拉洞給我」。亞伯拉罕提到以弗侖的名字,表明他已經做過調查了。「求」表示請赫人跟他接洽的意思,「以弗侖」可能是當地有身分地位的人。「田頭上」,表示在他田的角落上的地,他的要求很低,結果卻是連田和麥比拉洞以及田上的樹都買來了。「他可以按著足價賣給我,作我在你們中間的墳地」。「足價」意思是市場價,亞伯拉罕要知道那洞的價錢,因為他要以購賣的方式取得那地。按照神的應許,所有的迦南地都是屬於亞伯拉罕的,但是,在神的時間未到以前,他定意不用不義的方法來獲得。【當時以弗侖正坐在赫人中間。於是,赫人以弗侖在城門出入的赫人面前對亞伯拉罕說:』不然,我主請聽。我送給你這塊田,連田間的洞也送給你,在我同族的人面前都給你,可以埋葬你的死人。『】當時「赫人以弗侖在城門出入的赫人面前對亞伯拉罕說」,「城門」是古時中東人公眾集會、買賣的地方。古時中東人買地,必須在城門口眾人面前,請年長的人或長老作證人,才算手續完備。亞伯拉罕只需要買「田頭上那麥比拉洞」,但地主以弗侖的話表面上要慷慨贈洞,實際上是要亞伯拉罕高價買下整塊田。這是古時中東人作買賣時婉轉,逼使別人高價購買的手段。
【亞伯拉罕就在那地的人民面前下拜,在他們面前對以弗侖說:『你若應允,請聽我的話。我要把田價給你,求你收下,我就在那裡埋葬我的死人。』】「在那地的人民面前下拜」,這是對眾人特別允准以弗侖賣地給他的感激,但亞伯拉罕堅持要用足價買下。【以弗侖回答亞伯拉罕說:『我主請聽。值四百舍客勒銀子的一塊田,在你我中間還算什麼呢?只管埋葬你的死人吧!』】以弗侖的話表面上慷慨客氣,實際上是大開獅子口,假如他真的願意將這塊田送給亞伯拉罕為禮物,他就不能特別提出這塊地的價銀。「四百舍客勒銀子」,大約有4.56公斤銀子,是一筆巨款。大衛只用五十舍客勒銀子買下禾場和牛(撒下24:24),耶利米僅用十七舍客勒銀子就購地一塊(耶32:9)。以弗侖提到這塊田的價值,同時也保持東方人的禮貌:「我主請聽,值四百舍客勒銀子的一塊田,在你我中間還算什麼呢,只管埋葬你的死人吧!」
【亞伯拉罕聽從了以弗侖,照著他在赫人面前所說的話,把買賣通用的銀子平了四百舍客勒給以弗侖。】雖然是一筆巨款,但亞伯拉罕並沒有與以弗侖討價還價,他與赫人相處的原則正如當初對待所多瑪王一樣(14:22-23)。「買賣通用的銀子」,指用於商業交易的標準的銀子。以弗侖和他赫人的朋友們對亞伯拉罕的這種行為必定甚感驚奇。【於是,麥比拉、幔利前、以弗侖的那塊田和其中的洞,並田間四圍的樹木,都定準歸與亞伯拉罕,乃是他在赫人面前並城門出入的人面前買妥的。】以弗侖把「那塊田和其中的洞,並田間四圍的樹木」,都賣給亞伯拉罕,這筆交易是「在赫人面前並城門出入的人面前買妥的」。「都定準歸與亞伯拉罕」,是指這份買賣的合約是極有保障的。雖然亞伯拉罕寄居在赫人中間,他的生活與赫人有非常徹底的分別,決不欠他們的情。
【此後,亞伯拉罕把他妻子撒拉埋葬在迦南地幔利前的麥比拉田間的洞里。(幔利就是希伯侖)。從此,那塊田和田間的洞就借著赫人定準歸與亞伯拉罕作墳地。】當亞伯拉罕買了以弗侖的那塊田和其中的洞后,他就把「妻子撒拉埋葬在迦南地幔利前的麥比拉田間的洞里」。後來做了希伯來人的祖墳,亞伯拉罕、以撒、利百加、雅各和利亞都葬在這裡(25:9;49:31;50:13)。雖然神已經應許將【迦南全地】賜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永遠為業(17:8),但亞伯拉罕生前所獲得的唯一一塊迦南地業,是他買來的「墳地」。亞伯拉罕不惜代價地買下這墳地,因為他一定要讓妻子撒拉和他自己的屍骨留在迦南地,作神應許的見證,等候四百年後神應許的成就(15:13-16),所以這塊墳地成為神應許的標誌。【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來11:13)為此,願我們今天都不要對地上的事物寄予希望,而是要【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