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創21: 1-34>

作者:霞步思  於 2024-8-7 05:1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聖經分享|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創21: 1-34】【耶和華按著先前的話眷顧撒拉,便照祂所說的給撒拉成就……。】在創世紀第二十一章中講到,神應許給亞伯拉罕與撒拉的兒子至終得到應驗了;撒拉趕走夏甲和以實瑪利;亞伯拉罕與亞比米勒立約。摩西首先說:【耶和華按著先前的話眷顧撒拉,便照祂所說的給撒拉成就。】神曾應許亞伯拉罕有一個兒子,也告訴撒拉明年這個時候她要生一個兒子,「耶和華按著先前的話眷顧撒拉,便照祂所說的給撒拉成就」。神的話從不落空,永遠安定在天(詩119:89),祂怎樣對我們說,事情就要怎樣成就(徒27:25)。【當亞伯拉罕年老的時候,撒拉懷了孕;到神所說的日期,就給亞伯拉罕生了一個兒子。】「亞伯拉罕年老的時候」,就是當他無可指望的時候(羅4:18-19)。「撒拉懷了孕」,表明這是出於神的工作。「到神所說的日期」,神作事有祂的日期,日期一到,事就成了。 「就給亞伯拉罕生了一個兒子」,神之前反覆強調說:【到明年這時候,我必要回到你這裡;你的妻子撒拉必生一個兒子】 (18:10)、【到了日期,明年這時候,我必回到你這裡,撒拉必生一個兒子。】(18:14)所以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所生一個兒子,就是神所應許之子。【亞伯拉罕給撒拉所生的兒子起名叫以撒。以撒生下來第八日,亞伯拉罕照著神所吩咐的,給以撒行了割禮。】「以撒」是神所起的名字(17:19),字義是「喜笑」,預表神生命的大能。以撒的出生,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如今竟然成了事實,叫親身經歷此事的人,不能不「喜笑」。以色列人的男孩「生下來第八日」要受割禮,這是根據神的命令(17:12)。現在亞伯拉罕照著神的吩咐,給他應許而生的獨生子以撒行割禮,這證明他就是神所應許的亞伯拉罕的後裔。【他兒子以撒生的時候,亞伯拉罕年一百歲。】在創世紀17:24中說:【亞伯拉罕受割禮的時候年九十九歲】,這裡又提及「亞伯拉罕年一百歲」,這表示以撒的出生不是平凡的事,乃是神的祝福。【撒拉說:』神使我喜笑,凡聽見的必與我一同喜笑』;又說:『誰能預先對亞伯拉罕說「撒拉要乳養嬰孩」呢?因為在他年老的時候,我給他生了一個兒子。『】撒拉不再是不敢相信的【心裡暗笑】(18:12),而是因著享用恩典,在眾人面前說:「神使我喜笑,凡聽見的必與我一同喜笑」,這是見證神的恩典和信實,因撒拉得了一個應許的兒子,完全是神的恩典。「又說:『誰能預先對亞伯拉罕說『撒拉要乳養嬰孩』呢?」除了神以外,無人知道撒拉能乳養嬰孩。因為亞伯拉罕100歲,撒拉90歲的時候,才生了一個兒子,這完全是神的作為。

【孩子漸長,就斷了奶。以撒斷奶的日子,亞伯拉罕設擺豐盛的筵席。】當時的孩子通常在兩歲或三歲「斷奶」,同時要設擺筵席,而亞伯拉罕因得著以撒,就為慶祝這應許的成就「設擺豐盛的筵席」。【當時,撒拉看見埃及人夏甲給亞伯拉罕所生的兒子戲笑,就對亞伯拉罕說:『你把這使女和她兒子趕出去!因為這使女的兒子不可與我的兒子以撒一同承受產業。』】「埃及人下甲給亞伯拉罕所生的兒子」,就是以實瑪利,此時他至少十五歲了(17:25)。「戲笑」意思是「譏笑,嘲弄」。撒拉因以實瑪利譏笑年幼的以撒,於是她「就對亞伯拉罕說:『你把這使女和她兒子趕出去!」撒拉的行為好像有點過分,但這是合乎神的旨意,神也准許她的要求。因為撒拉清楚的知道「這使女的兒子不可與我的兒子以撒一同承受產業」。【亞伯拉罕因他兒子的緣故很憂愁。】亞伯拉罕已經為以實瑪利起名(16:15),表明他已經接納以實瑪利為自己的兒子,有繼承產業的權利。而且父子倆一起生活了十多年,有深厚的感情,在這個時候,竟然要把這孩子和他母親從家裡面驅逐出去,所以他「很憂愁」。【神對亞伯拉罕說:『你不必為這童子和你的使女憂愁。凡撒拉對你說的話,你都該聽從;因為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當亞伯拉罕因撒拉的要求「很憂愁」的時候,神安慰他說:「你不必為這童子和你的使女憂愁」。又叫他聽從撒拉對他說的話,因為只有「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就是唯有按應許而生的才是亞伯拉罕的後裔。【至於使女的兒子,我也必使他的後裔成立一國,因為他是你所生的。『】因為「使女的兒子」,也是亞伯拉罕所生的,所以神也要祝福他,「使他的後裔成立一國」。表明神為了紀念亞伯拉罕,也賜福給使女夏甲以及以實瑪利。亞伯拉罕既然得到神啟示的指導,【亞伯拉罕清早起來,拿餅和一皮袋水,給了夏甲,搭在她的肩上,又把孩子交給她,打發她走。夏甲就走了,在別是巴的曠野走迷了路。】「清早起來」,表明亞伯拉罕完全順服、立刻行動。「一皮袋水」大約有15公升水,亞伯拉罕已經儘可能地讓夏甲多帶水了。雖然亞伯拉罕並不知道這「一皮袋水」能讓他們在曠野中堅持多久,也不知道神將如何使以實瑪利的後裔「成立一國」,但亞伯拉罕現在已經學會不再看環境,也不再根據自己的親情,而是單單根據神的話來行事為人,相信神必有最美善的安排。亞伯拉罕就把孩子以實瑪利交給夏甲,打發她走。夏甲帶著亞伯拉罕所預備的餅和一皮袋水,「就走了,在別是巴的曠野走迷了路」。「別是巴的曠野」,位於迦南地和埃及之間,夏甲可能是想回她的故鄉埃及,而夏甲帶著兒子在橫渡曠野沙漠的時候迷失了路。

【皮袋的水用盡了,夏甲就把孩子撇在小樹底下,自己走開約有一箭之遠,相對而坐,說:『我不忍見孩子死』,就相對而坐,放聲大哭。】既然他們迷失了路,以致水不久就用盡了。於是「夏甲就把孩子撇在小樹底下,自己走開約有一箭之遠,相對而坐」,「一箭之遠」大約有100米。她說:「我不忍見孩子死』,就相對而坐,放聲大哭」。夏甲在那裡「放聲大哭」,這是最真情的哀禱,因為她不忍見孩子的死。【神聽見童子的聲音;神的使者從天上呼叫夏甲說:『夏甲,你為何這樣呢?不要害怕,神已經聽見童子的聲音了。】「神聽見童子的聲音」,放聲大哭的是夏甲,神所聽見的是童子的聲音,因為以實瑪利名字的意思就是【神聽見】(16:11)。夏甲在這種急難當中沒有多久,「神的使者從天上呼叫夏甲說:『夏甲,你為何這樣呢?」又對她說:「不要害怕」。神透過祂的天使來安慰面臨絕望中的夏甲。「神已經聽見童子的聲音了」,表明不是夏甲絕望的哭聲引來了神,而是神主動的看顧。神既然要亞伯拉罕把以實瑪利趕出去,就負責照著祂的應許(16:12)看顧這「童子」。【起來!把童子抱在懷中(懷:原文是手),我必使他的後裔成為大國。『神使夏甲的眼睛明亮,她就看見一口水井,便去將皮袋盛滿了水,給童子喝。】神吩咐夏甲「起來!把童子抱在懷中」,神再次告訴夏甲要使以實瑪利的「後裔成為大國」,並且憐憫夏甲,使她的「眼睛明亮」,以致於她能「看見一口水井」,因為神知道夏甲母子急需要的是水。曠野里的「水井」,因為怕被太陽曝晒蒸發枯乾,所以要用帳幕或大石頭(29:2)將其遮蓋,並且貼上特殊的標記,認不出這種特殊標記的人就找不到井水。因此這口水井所代表的神恩典的供應本來就已經存在,但若不是神憐憫的指示,他們卻視而未見。而夏甲「看見一口水井,便去將皮袋盛滿了水,給童子喝」。一切的事情都按照神的計劃實現。【神保佑童子,他就漸長,住在曠野,成了弓箭手。他住在巴蘭的曠野;他母親從埃及地給他娶了一個妻子。】「神保佑童子」,表示神要借著祂的保護,來應驗對亞伯拉罕和夏甲關於以實瑪利的將來的應許。「住在曠野」,就是「巴蘭曠野」。「成了弓箭手」意思是作了「獵人、游牧人」,也說明他體格健壯。因夏甲是個埃及人(16:3),所以她「從埃及地給他娶了一個妻子」。以實瑪利的後裔後來成長為大國,就是現在的阿拉伯民族。

【當那時候,亞比米勒同他軍長非各對亞伯拉罕說:『凡你所行的事都有神的保佑。】「當那時候」,就是亞伯拉罕把他的孩子以實瑪利趕走,心裡很難過的時候。「亞比米勒同他軍長非各對亞伯拉罕說」,這「亞比米勒」,就是「基拉珥的王亞比米勒」。「軍長」是指「軍隊領袖」。「凡你所行的事都有神的保佑」,因為亞比米勒親自體驗過神怎樣保佑祂的先知亞伯拉罕。【我願你如今在這裡指著神對我起誓,不要欺負我與我的兒子,並我的子孫。我怎樣厚待了你,你也要照樣厚待我與你所寄居這地的民。』】雖然亞比米勒此時比亞伯拉罕更強大,但他親身經歷過神的大能(20:3-7),因此要亞伯拉罕「在這裡指著神對我起誓,不要欺負我與我的兒子,並我的子孫」。因亞比米勒已經厚待亞伯拉罕(20:14-15),現在他也要亞伯拉罕「照樣厚待我與你所寄居這地的民」。【亞伯拉罕說:『我情願起誓。』從前,亞比米勒的僕人霸佔了一口水井,亞伯拉罕為這事指責亞比米勒。亞比米勒說:『誰做這事,我不知道,你也沒有告訴我,今日我才聽見了。』亞伯拉罕把羊和牛給了亞比米勒,二人就彼此立約。】亞伯拉罕願意「起誓」,表示堅決之心,但他提到之前他的僕人挖了一口水井的事,「亞伯拉罕為這事指責亞比米勒」,因為這是亞比米勒的僕人霸佔了那口水井。亞比米勒回答他對這件事情毫不知情,甚至於埋怨亞伯拉罕不將這事及早告訴他。亞伯拉罕沒有把這事報給亞比米勒,也沒有為這件事情有什麼報怨,直等到亞比米勒自己來請求立友好條約時才提起,他希望先把這事情解決清楚,才與他訂立盟約。現在亞伯拉罕知道亞比米勒對這件事情毫不知情,而且在亞比米勒這方面是誠心誠意毫無詭詐的,於是「亞伯拉罕把羊和牛給了亞比米勒,二人就彼此立約」。「羊和牛」,是指「一隻牛和一隻羊」,用作立約的儀式。【亞伯拉罕把七隻母羊羔另放在一處。亞比米勒問亞伯拉罕說:『你把這七隻母羊羔另放在一處,是什麼意思呢?』他說:』你要從我手裡受這七隻母羊羔,作我挖這口井的證據。『】「亞伯拉罕把七隻母羊羔另放在一處」,亞比米勒看見了就問亞伯拉罕說:「你把這七隻母羊羔另放在一處,是什麼意思呢?」亞伯拉罕說:「你要從我手裡受這七隻母羊羔,作我挖這口井的證據」。如此送禮物來得到對方的承認也是當代的慣例。

【所以他給那地方起名叫別是巴(就是盟誓的井的意思),因為他們二人在那裡起了誓。】「別是巴」位於基拉耳東南四十公里,字義是「盟誓的井」,因為在這裡兩位起了誓。迦南地的牧人主要依靠井水飼養牲畜,這井的權益得到條約的保障,代表亞伯拉罕在迦南地獲得了第一個立足點。【他們在別是巴立了約,亞比米勒就同他軍長非各起身回非利士地去了。】亞比米勒和他軍長與亞伯拉罕立了約之後,就回到「非利士地去了」。亞比米勒是基拉耳的王,現在他回到非利士,表示基拉耳在非利士地境內。【亞伯拉罕在別是巴栽上一棵垂絲柳樹,又在那裡求告耶和華永生神的名。亞伯拉罕在非利士人的地寄居了多日。】亞伯拉罕「栽上一棵垂絲柳樹」,是為了用這種堅硬、長壽的樹來紀念此約。「又在那裡求告耶和華永生神的名」,就是敬拜神、感謝神。亞伯拉罕對神的稱呼從【至高的神】(14:22)到【全能的神】(17:1),現在更深入到「永生神」,這次經歷已經使他認識到,神是永恆的神,祂的信實和保守永不改變,祂的應許永不落空。「亞伯拉罕在非利士人的地寄居了多日」。「多日」表示幾年的時間。當亞伯拉罕受神試驗的時候,他還住在別是巴(22:19),當時以撒的年齡為17歲左右。而亞伯拉罕認識到神是永恆的神,祂的信實和保守永不改變,祂的應許永不落空。為此,願我們今天也都要堅信神所應許我們的,必定為我們成就,我們就要完全的信靠祂,一生跟隨祂,直到那日!阿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5 22: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