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亞伯拉罕為所多瑪祈求>

作者:霞步思  於 2024-8-2 22:2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聖經分享|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亞伯拉罕為所多瑪祈求>
讀經【創18: 16-33】【三人就從那裡起行,向所多瑪觀看,亞伯拉罕也與他們同行,要送他們一程。耶和華說:「我所要作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在創世紀第十八章的這段經文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為所多瑪祈求,也是為羅得向神祈求。這裡首先說到:【三人就從那裡起行,向所多瑪觀看,亞伯拉罕也與他們同行,要送他們一程。耶和華說:『我所要作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三人就從那裡起行,向所多瑪觀看」,表示神要差使者毀滅所多瑪和蛾摩拉二城。「亞伯拉罕也與他們同行,要送他們一程」,一方面表示不舍之情,另一方面也說出亞伯拉罕與神有親密的友情。因亞伯拉罕向神表現出親密的友情,神就將祂心中所要行的事告訴他,所以「耶和華說:『我所要做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凡神所喜悅的人,神都樂意把自己的旨意啟示給他們,正像我們樂意把心中的意念告訴我們的好朋友一樣。神要剿滅所多瑪,亞伯拉罕並沒有查問神,神卻說:"我所要作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這說明因亞伯拉罕向神表現出親密的友情,使得神不能不向他推心置腹,將祂心中所要行的事告訴他。這裡神雖然沒有稱亞伯拉罕是祂的朋友,卻在語意中有這涵義,但在以賽亞書41:8中說:【惟你以色列我的僕人,雅各我所揀選的,我朋友亞伯拉罕的後裔。】還有雅各書2:23說:【這就應驗經上所說:『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他又得稱為神的朋友。】所以神要把剿滅所多瑪和蛾摩拉的計劃告訴亞伯拉罕,與他一起交談,就是把他當作朋友。主耶穌對門徒說:【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約15:14-15) 這就是主耶穌對朋友的定義。若門徒遵行主所吩咐的,主就把祂要做的事告訴他們,把祂從父領受的與門徒分享,所以主就把門徒看做朋友了。同樣今天我們若遵行主所吩咐的,這樣我們就成為主的朋友了,這是主賜給我們寶貴的應許!而神特意將祂要毀滅所多瑪的旨意告訴給亞伯拉罕,是要引導他為羅得代求。

神除了看重亞伯拉罕為朋友,祂又賜福給他,神說:【亞伯拉罕必要成為強大的國,地上的萬國都必因他得福。我眷顧他,為要叫他吩咐他的眾子和他的眷屬遵守我的道,秉公行義,使我所應許亞伯拉罕的話都成就了。】神要使亞伯拉罕「成為強大的國,地上的萬國都必因他得福」,並且要「眷顧他,為要叫他吩咐他的眾子和他的眷屬遵守我的道,秉公行義」。神為要讓亞伯拉罕進一步認識祂的慈愛與公義,以致使他警覺自己的生命,也警戒他後裔的生命,要遵守神的道,秉行公義。因此當亞伯拉罕面對神時,他不但認識神是慈愛的,也是公義的,並且敬畏祂。可是今天有許多人對神的認識都很片面,只認識神慈愛,卻不認識神的公義,所以有許多人不能以正確的愛來愛神,敬畏神,這樣也就不能與神建立密切的關係。接著神對亞伯拉罕說:【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甚重,聲聞於我。我現在要下去,察看他們所行的,果然盡像那達到我耳中的聲音一樣嗎?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我現在要下去,察看」,這是神借用人所能了解的說法,並非神真的必須從天上下來察看才能知道詳情,因為神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的。對於罪惡滿盈的所多瑪蛾摩拉,神沒有立刻審判他們,以致罪惡日重,聲聞於神。之後【二人轉身離開那裡,向所多瑪去;但亞伯拉罕仍舊站在耶和華面前。】神把這樣的啟示顯給亞伯拉罕看見,亞伯拉罕就站在那裡為所多瑪祈求。於是他近前來對神說:【無論善惡,你都要剿滅嗎?假若那城裡有五十個義人,你還剿滅那地方嗎?不為城裡這五十個義人饒恕其中的人嗎?將義人與惡人同殺,將義人與惡人一樣看待,這斷不是你所行的。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嗎?】公義是神最基本的屬性,也只有神是絕對公義的,祂必照著各人所行的報應各人,神絕對不會將義人與惡人同殺,將義人與惡人一樣看待。

所以【耶和華說:『我若在所多瑪城裡見有五十個義人,我就為他們的緣故饒恕那地方的眾人。』亞伯拉罕說:『我雖然是灰塵,還敢對主說話。假若這五十個義人短了五個,禰就因為短了五個毀滅全城嗎?『祂說:』我在那裡若見有四十五個,也不毀滅那城。『亞伯拉罕又對他說:』假若在那裡見有四十個怎麼樣呢?『祂說:』為這四十個的緣故,我也不做這事。『亞伯拉罕說:』求主不要動怒,容我說,假若在那裡見有三十個怎麼樣呢?『祂說:』我在那裡若見有三十個,我也不做這事。『亞伯拉罕說:』我還敢對主說話,假若在那裡見有二十個怎麼樣呢?『祂說:』為這二十個的緣故,我也不毀滅那城。『亞伯拉罕說:』求主不要動怒,我再說這一次,假若在那裡見有十個呢?『祂說:』為這十個的緣故,我也不毀滅那城。『】亞伯拉罕的禱告不但因著心裡的負擔,認識義人的地位,也是極謙卑極虔誠的禱告。亞伯拉罕對神說話的態度也非常恭敬、惟恐冒犯,不敢隨便說話。他說:"我雖然是灰塵,還敢對主說話」,一方面他看見自己是灰塵,另一方面他還敢對主說話,這就是亞伯拉罕因信向神祈求所顯出的膽識。那麼亞伯拉罕為什麼這麼認真地為所多瑪代禱?所多瑪跟亞伯拉罕沒有關係,住在所多瑪的羅得卻是亞伯拉罕的侄兒。而且這羅得是個忘恩負義的人,從小受亞伯拉罕的提攜照顧,當時亞伯拉罕還沒有兒子,對羅得備加愛護,但他們從埃及地回迦南后,羅得的牛群羊群也多起來,竟縱容僕人與亞伯拉罕的僕人相爭終於羅得選擇了所多瑪全平原肥沃之地,把年老的叔父撇下不顧。但亞伯拉罕全不跟羅得計較,這時,亞伯拉罕知道所多瑪已是將亡城,他心中所挂念的是這愛世界的羅得。所以亞伯拉罕就這麼認真地為所多瑪代禱,最主要的原因是為羅得。

雖然亞伯拉罕在代禱中,沒有提羅得的名字,但神知道亞伯拉罕的心,因神是亞伯拉罕的朋友。因此在創世紀19:29記載,【當神毀滅平原諸城的時候,祂紀念亞伯拉罕,正在傾覆羅得所住之城的時候,就打發羅得從傾覆之中出來。】神為什麼在毀滅所多瑪、蛾摩拉的時候,把亞伯拉罕的侄兒羅得從傾覆中救出來?是因為神聽了亞伯拉罕的禱告后,超過他所求的賜給他。這就讓我們看到,一個忠心代禱的人,神必看顧他心靈深處所想所求的。而當神和亞伯拉罕說話的時候,那兩個執行毀滅所多瑪的天使,已經正在往所多瑪城的路上去了。而亞伯拉罕還要祈求,而且儘力的求。亞伯拉罕的禱告每次都蒙神應允,但沒有一次達到神可以為他成就的程度,因為那城根本連十個義人都沒有,所以神無法照亞伯拉罕所求的不剿滅那城。但我們從亞伯拉罕為所多瑪祈求,也是為羅得向神祈求中可以看到,一個忠心代禱的人,神必看顧他心靈深處所想所求的。有許多時候神沒有照我們的意思成就,但我們只要照著神的旨意求,神就會體會我們心靈深處的所求所想。為此,願我們今天在禱告時不要灰心,要作一個忠心代禱的人,我們還要認識神的慈愛和公義,並要按神的心意禱告,這樣神就會成就一切我們所求所想的!阿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0 14: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