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創12: 1-20>

作者:霞步思  於 2024-7-25 05:3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聖經分享|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創12: 1-20】【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在創世紀第十二章中講到,神再次呼召亞伯蘭:【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從本章開始是對神選民的歷史記載,以色列這個民族的起源就是從神呼召亞伯蘭開始。神第一次在吾珥呼召亞伯蘭,要他【離開本地和親族。】(徒7:2-4)。現在神第二次在哈蘭呼召亞伯蘭,不但要他「離開本地、本族」,還要離開「父家」。「本地」指本國或故鄉;「本族」指親族;「父家」指父母、兄弟。而神兩次呼召都只說「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並沒有具體說明什麼地方,需要亞伯蘭對神有信心,要憑信心一步一步地跟上神的呼召,不根據眼見,單單根據神的話,跟隨神的帶領。如今的我們也正走在這個旅程中,往天父所要指示我們的地方去,也需要我們對神有信心,才能夠用順服來回應神的呼召。【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我必叫你」是神主動地,必定成就的應許,也是神的大應許。「叫你成為大國」。 亞伯蘭將要蒙福成為大國,就是由他生出許多子民,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賜福的源頭是神,所賜的福是屬天和屬地的的福。「叫你的名為大」。亞伯蘭所得到的大名,指聲名遠播,如【多國的父】(17:5),【信之人的父】(羅4:11)等。「叫別人得福」。就是人們要從亞伯蘭領受祝福。可見神呼召亞伯蘭為要使他蒙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於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神要賜福給那些祝福亞伯蘭的人,並且要咒詛那些咒詛他的人。「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神呼召亞伯蘭,並為他改名為亞伯拉罕(17:5),就是要借著他把神的應許與福分延伸到萬民萬族中。【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羅得也和他同去。亞伯蘭出哈蘭的時候年七十五歲。】「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表示亞伯蘭因著信而立刻順服,這是他一生的特徵。「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他沒有問神去哪裡、環境條件怎麼樣,神怎樣「吩咐」,他「就照著」去行。信心就是照著耶和華的吩咐立刻去行。「羅得也和他同去」,後來羅得自己不但成了亞伯蘭的累贅,羅得所生的摩押人和亞們人(19:37-38),也成了以色列人的難處,這是由於亞伯蘭沒有完全聽從神的命令,離開「本族、父家」的緣故。那麼聽從神的吩咐就一定要撇下親情嗎?不是的。當年的亞伯蘭已經七十五歲了,他大哥的兒子羅得也早已是一個成年人,並且已經成家立業了,他完全可以自立子。所以當神吩咐亞伯蘭離開的時候,他所要做的就是聽從神的命令,帶著妻子、家僕與財物離開。此時亞伯蘭「年七十五歲」,年齡並不能阻攔人順服神的呼召。

【亞伯蘭將他妻子撒萊和侄兒羅得,連他們在哈蘭所積蓄的財物、所得的人口,都帶往迦南地去。他們就到了迦南地。】從這裡可以看到,亞伯蘭在哈蘭時已經很富有,他並非為了尋求更豐富、更安逸的生活,才前往遙遠、落後的迦南地,而是因為憑信心順服神的呼召。神並沒有讓亞伯蘭撇下財物,信徒擁有錢財並不是罪,對待錢財的錯誤存心才是罪。而亞伯蘭帶著那麼多的人口,和牲畜,平安到達了迦南地,證明耶和華神與他們同在。從「哈蘭」到「迦南地」,大約要走800公里。【亞伯蘭經過那地,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裡。那時迦南人住在那地。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蘭就在那裡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示劍」位於迦南地中部。「摩利橡樹」可能是迦南人敬拜偶像的地方,橡樹的樹蔭很大,迦南人經常在橡樹下敬拜偶像(賽1:29)。這時亞伯蘭所見所聞的帶給他多麼大的考驗!神呼召他離開了拜偶像之地吾珥和哈蘭,進入的竟然又是拜偶像的迦南,並且這裡的邪惡比起吾珥和哈蘭來,有過之無不及。而且在神應許給亞伯蘭的地方,竟有「迦南人住在那地」。換作我們會有怎樣的反應呢?還要相信神的應許嗎?還要繼續靠著神前行嗎?但是,當亞伯蘭到達示劍這裡時,「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確認祂的應許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表明神要年邁無子的亞伯蘭必得著「後裔」,也表明亞伯蘭的「後裔」才能實際得著這地為業。因亞伯蘭在信心裡看見神的「顯現」和應許,因此「亞伯蘭就在那裡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築壇」為要敬拜神和向神感恩,也是為了求告神、尋求神,讓神成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倚靠。【從那裡他又遷到伯特利東邊的山,支搭帳棚;西邊是伯特利,東邊是艾。他在那裡又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從那裡他又遷到伯特利東邊的山」,伯特利」位於示劍的南方。亞伯蘭「支搭帳棚」,代表他在地上【是客旅,是寄居的。】(彼前2:11)對我們基督徒來說,這世界非我們的家,我們的家在天上。世界再美好,都不是我們久留之地。我們的身分是客旅,我們所走的路是天路,因此必須學會離開與放下的功課。亞伯蘭「在那裡又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求告耶和華的名」,就是單單定睛在神身上,活在神的旨意里。亞伯蘭這樣憑著信心順服地生活在神面前,神不能不賜福他。我們若肯效法亞伯蘭的腳蹤,那實在是蒙福的。

【後來亞伯蘭又漸漸遷往南地去。】亞伯蘭漸漸遷往環境越來越差的「南地」,可能是被當地迦南人排擠出了肥沃的地帶,【連立足之地也沒有給他。】(徒7:5)亞伯蘭沒有在南地築壇,表明他在難處中陷入了信心的低谷,忽略了「求告耶和華的名」。【那地遭遇飢荒。因飢荒甚大,亞伯蘭就下埃及去,要在那裡暫居。】亞伯蘭在迦南地「遭遇飢荒」,而且是「飢荒甚大」,這時亞伯蘭的信心遇到巨大的考驗,懼怕也接踵而來,所以「亞伯蘭就下埃及去,要在那裡暫居」躲避飢荒,他並沒有事先求問神,但這也是神造就他的計劃的一部分。因為「那地遭遇飢荒」,正是神所允許、所興起的環境,為要暴露亞伯蘭肉體生命中的軟弱、煉凈他的信心。【將近埃及,就對他妻子撒萊說:『我知道你是容貌俊美的婦人,埃及人看見你必說:』這是他的妻子」,他們就要殺我,卻叫你存活。】當時人的壽命大約是現代人的兩倍,撒萊當時已經六十五歲,但還是「容貌俊美」,相當於現代人的三十多歲。埃及人尊重婚姻,如果他們看上亞伯蘭的妻子,就會先把亞伯蘭殺死。【求你說,你是我的妹子,使我因你得平安,我的命也因你存活。『】撒萊原是亞伯蘭同父異母的妹妹(20:12),所以「你是我的妹子」是半真半假,企圖以兄妹關係掩蓋夫妻關係,以一半事實,來遮掩另一半事實,這乃是謊言。亞伯蘭因怕死只顧自己,不顧撒萊。這一位信心之父一旦離開神命定的地方,竟軟弱到需要靠妻子保護的地步。【及至亞伯蘭到了埃及,埃及人看見那婦人極其美貌。】這裡不提撒萊的名字,只說「那婦人」,一面表明她是有夫之婦,一面也表示尊重撒萊的名節。【法老的臣宰看見了她,就在法老面前誇獎她。那婦人就被帶進法老的宮去。】亞伯蘭所害怕的事真的發生了。埃及人看到容貌俊美的撒萊,立刻去告訴法老王。法老王就叫人把撒萊帶進宮裡。「法老」本來是指埃及王的王宮,後來成為古埃及王的尊號。【法老因這婦人就厚待亞伯蘭,亞伯蘭得了許多牛、羊、駱駝、公驢、母驢、仆婢。】因亞伯蘭與撒萊以兄妹相稱,所以法老就賞賜一大堆牲畜和仆婢給亞伯蘭,作為把撒萊取去的報酬。而亞伯蘭雖然不知道神眷顧他們,神卻信實地看守著他們。

【耶和華因亞伯蘭妻子撒萊的緣故,降大災於法老和他的全家。法老就召了亞伯蘭來,說:』你這向我做的是什麼事呢?為什麼沒有告訴我她是你的妻子?為什麼說她是你的妹子,以致我把她取來要做我的妻子?現在你的妻子在這裡,可以帶她走吧!『於是法老吩咐人將亞伯蘭和他妻子,並他所有的都送走了。】當「耶和華因亞伯蘭妻子撒萊的緣故,降大災於法老和他的全家」時,法老知道了實情以後,立刻打發人把亞伯蘭召來,要質問和責罵他。從法老的話語當中,我們了解到法老是一位有良知的君王。他知道不應該搶奪別人的妻子,這是姦淫。他之所以把撒萊「取來」要作他的妻子,是因為他以為撒萊是亞伯蘭的妹妹。現在法老知道了真相,就對亞伯蘭說:「現在你的妻子在這裡,可以帶她走吧!」亞伯蘭原害怕因妻子被殺,但神用事實顯明,祂是信實的、可信賴的、負責到底的神,亞伯蘭的憂慮和籌劃都是多餘的。神使用法老把亞伯蘭逼回應許之地,繼續神的救贖計劃。當亞伯蘭決定前往埃及的時候,神並沒有阻擋,而是讓亞伯蘭在失敗中學到了功課。亞伯蘭經過了這個失敗不再依靠自己,而是單單依靠神。亞伯蘭所走過曲折的信心之路,也是所有屬靈的「亞伯拉罕的後裔」所要經過的道路。為此,願我們今天都不要靠自己的聰明,凡事都要求神的帶領,都要依靠神。特別是當我們遇到危險的時候,我們不要忘記,那位全智全能的神很樂意幫助我們,我們就要來到神的面前,仰望祂的恩典!阿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9 10:2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