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11: 1-32】【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在創世紀第十一章中說到,人造巴別塔的罪惡;並講到閃的後代和他拉的後代。摩西首先說:【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當時全世界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這證明人類都出於同一個族類。但聖經沒有說人類最原始的語言是什麼。【他們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裡。】神的旨意是要人【遍滿了地】,而「他們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裡」。人執意要「住在那裡」,就是不打算離開,因為這片平原足以滿足他們自己。「往東邊遷移」,可能指人們從亞拉臘山脈下來,沿著幼發拉底河遷移到東南方的美索不達米亞下游平原,寧錄可能是當時眾人的領袖(10:8)。「示拿地」代表巴比倫,是人類奢侈放縱、敬拜偶像的中心。【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做磚,把磚燒透了。』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這「彼此商量」,就是要聯合起來實現共同的目標。「來吧,我們要」,表明世人決定根據自己、依靠自己,而不是根據神、依靠神。人自己做主,脫離神而自立,是離棄神的開始。「拿磚當石頭」,巴比倫平原缺少石頭,必須用以窯燒的磚頭取代石塊。「石漆」就是瀝青。以瀝青作為膠合料,不但防水,更堅硬如石頭。他們用堅固的磚石與石漆,就是要建造一座永不朽壞的城。【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這裡的「城」,指有城牆等防衛設施的城市,表明離開神的人一面缺乏安全感,一面要聯合起來保衛自己。「塔」也被稱為巴別塔。「塔頂通天」,是指人想憑著自己的力量【升到天上】,【要與至上者同等】(賽14:13-14)。「為要傳揚我們的名」,表明所有的人都想傳揚自己的名,高舉自己、榮耀自己,這乃是人悖逆神的根源,是受咒詛的行為。「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表明人執意違抗神要人【遍滿地面,治理這地】(1:28)的旨意,只尋求自己的滿足,這再次表明當代人剛硬的心。【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這裡「耶和華降臨」,有一個特別的含義。人以為可以靠自己的力量使「塔頂通天」,但這城和塔離天實在太遠了,以致神必須「降臨」下來,「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這說明神是極度地關心所要發生的事情。但神是無所不在的,祂完全清楚一切,因此祂必要採取的行動,以阻止人類的計劃而完成祂自己的計劃和目的。「世人」表示這些人是屬世的世人,這群人很多很多,如今也是這樣。
【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做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指他們外表的行動一致。「都是一樣的言語」,指話語、思想、觀念一致。有這兩個「一致」作基礎,必然會聯合起來反對神。「如今既做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神的意思是若不攔阻他們,讓他們長此下去,他們將來必然會為所欲為,無惡不作,人類勢必馬上又開始洪水時代前的那種悖逆生活,而變本加厲地走向敗壞,最終奔向滅亡。【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從「我們下去」可知,人要建一座塔使「塔頂通天」,事實上是不可能的。神並未拆除城和塔,而是「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這樣人就不能配搭合作,因不能明白對方所表達的意思,結果各說各話,各行其是,使得這個建城造塔的工程停頓了下來。可見在巴別塔之前,世上只有一種言語,是神在巴別「變亂天下人的言語」時,分別創造出獨立語言。因著人類的罪惡,神使人的語言不通了。目前全世界已知有7472種語言,人無法解釋這些語言的來源於何處,只有聖經能提供答案。【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裡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人們原來所害怕的是,「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而神的審判就是針對他們所擔心的,「使他們從那裡分散在全地上」。這樣「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神變亂了他們的語言,使人類不能繼續統一,從那時起他們就不得不分道揚鑣,而神要世人遍布全球的旨意乃得以完成。【因為耶和華在那裡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就是變亂的意思)。】人建這座塔是要「塔頂通天」,但因神「在那裡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這裡的「天下人」和「全地上」,表明世人都有份於建造巴別塔,所犯的這個罪惡是團體的,只有很少敬虔的人例外,當時挪亞、閃都還在世。「所以那城名叫巴別(就是變亂的意思)」,這說明「巴別」的由來,是因為耶和華在那裡變亂了人類的語言。
【閃的後代記在下面。洪水以後二年,閃一百歲生了亞法撒。】 「閃的後代記在下面」,這是一個新的主題,第十章是閃的後代,而這裡的中心是指亞伯蘭是閃的子孫。「洪水以後二年,閃一百歲生了亞法撒」。當洪水泛濫在地上的時候,挪亞整六百歲(創7:6)。「洪水以後二年,閃一百歲」,是指當閃99歲時洪水就開始了,當他100歲時,就是洪水以後二年了。【閃的兒子是以攔、亞述、亞法撒、路德、亞蘭】(10:22)這是說在閃生亞法撒之前,已經生了以攔和亞述。以攔是長子,沒有寫進女人後裔家譜,而是排行老三亞法撒寫進了本章女人後裔的家譜中。【閃生亞法撒之後又活了五百年,並且生兒養女。亞法撒活到三十五歲,生了沙拉;亞法撒生沙拉之後又活了四百零三年,並且生兒養女。沙拉活到三十歲,生了希伯。沙拉生希伯之後,又活了四百零三年,並且生兒養女。希伯活到三十四歲,生了法勒。希伯生法勒之後又活了四百三十年,並且生兒養女。法勒活到三十歲,生了拉吳。法勒生拉吳之後又活了二百零九年,並且生兒養女。拉吳活到三十二歲,生了西鹿。拉吳生西鹿之後又活了二百零七年,並且生兒養女。西鹿活到三十歲,生了拿鶴。西鹿生拿鶴之後又活了二百年,並且生兒養女。拿鶴活到二十九歲,生了他拉。拿鶴生他拉之後又活了一百一十九年,並且生兒養女。他拉活到七十歲,生了亞伯蘭、拿鶴、哈蘭。】這份家譜最後一個人是他拉,他的三個兒子名叫亞伯蘭、拿鶴和哈蘭。這個家譜不像第五章的家譜總是說【就死了】(5:5),而是說「又活了」,因為所有的人都是為著神的選召鋪路,神對他們一生的記念就是「生」某一個人,並且這個人的出生是為了引出神將要選召的「亞伯蘭」,【女人的後裔】(3:15)將從「亞伯蘭」而出,所以這是一個帶著盼望的家譜。
【他拉的後代記在下面。他拉生亞伯蘭、拿鶴、哈蘭;哈蘭生羅得。】「他拉的後代記在下面」,但這裡的焦點轉到了亞伯蘭,這表示神要從墮落的人類當中,選召人出來,而有新的開始。所以這裡雖然是從他拉的歷史講起,但較少提到他拉本人,而整篇故事隨即轉到亞伯蘭身上。「亞伯蘭、拿鶴、哈蘭」,他們三人的排列次序,可能不是依照年紀的大小(9:18),他們年齡的次序應為:哈蘭、拿鶴、亞伯蘭,但因亞伯蘭是這個家譜的主角,故排在最前面。「亞伯蘭」的意思是「尊貴的父」,神給他改名為亞伯拉罕,意即「多國的父」(17:5)。【哈蘭死在他的本地迦勒底的吾珥,在他父親他拉之先。】「哈蘭死在本地」,哈蘭是他拉的兒子,表示亞伯蘭離開吾珥以前,他已經過世,他的兒子羅得後來跟隨亞伯蘭從吾珥出來。這是洪水之後首次出現兒子先於父親死亡的記載,表明人類的壽命更加縮短,警告死亡的突然性。「吾珥」位於幼發拉底河下游的「示拿地」。【亞伯蘭、拿鶴各娶了妻:亞伯蘭的妻子名叫撒萊;拿鶴的妻子名叫密迦,是哈蘭的女兒,哈蘭是密迦和亦迦的父親。】亞伯蘭娶了同父異母的妹妹撒萊為妻(20:12),「撒萊」的字義是「公主」。拿鶴也娶了他自己的侄女密迦為妻,近親結婚是當時的習俗(24:4)。【撒萊不生育,沒有孩子。】這裡著重提出「撒萊不生育」的事實,為要說明亞伯蘭的子孫,並非墮落人類自然產生的。神的選民是出自神的作為,是神應許而生的,這也是神考驗亞伯蘭夫婦信心的過程(21:11-12)。【他拉帶著他兒子亞伯蘭和他孫子哈蘭的兒子羅得,並他兒婦亞伯蘭的妻子撒萊,出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地去;他們走到哈蘭,就住在那裡。】聖經提到他拉的資料很少,但約書亞記24:2說,他是敬拜異教之神。「他拉帶著他兒子亞伯蘭和他孫子哈蘭的兒子羅得,並他兒婦亞伯蘭的妻子撒萊,出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地去」。他拉離開吾珥並不是被神呼召,所以「走到哈蘭,就住在那裡」。此時「吾珥」進入了最繁榮的時期。「迦南地」,即今日的巴勒斯坦,在當時尚屬落後、未開化的地區。【他拉共活了二百零五歲,就死在哈蘭。】他拉「就死在哈蘭」,表明這是舊時代的結束、新時代的開始。此時亞伯蘭75歲(12:4),從此亞伯蘭全心全意地順從神的呼召離開哈蘭,神選民的歷史正式開始了。今天神在基督里揀選我們,是要我們成為祂的子。為此,願我們都要全心全意地順從神的呼召,並要愛神勝過一切!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