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提前2: 1-15>

作者:霞步思  於 2023-11-20 06:2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聖經分享|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提前2: 1-15】【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在提摩太前書第二章中,使徒保羅勸勉提摩太要為萬人代禱,這不但是勸提摩太,也是勸所有的信徒。使徒保羅說:【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2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地度日。】「我勸你」,不是普通的勸勉,乃是力勸。「第一」,並非僅表示一個開始,而是表示要將禱告放在優先位置,就是「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萬人」,是指所有的人,包括我們所認識和不認識的人、我們的家人親戚、主內肢體、傳道同工、宣教士和外邦人。「懇求」,是為他人向神懇切祈求。「禱告」,就是向神傾訴,與神交通。「代求」,指為別人代禱。「祝謝」,就是為神賜給自己或別人的恩典,表示內心的感謝。保羅之所以列出這幾類的禱告,是表示信徒在禱告上應該多方面的向神禱告祈求。「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包括為各個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掌權者。無論在什麼制度下,無論掌權者是墮落的,是友善還是敵對的,信徒「也該如此」,為他們代禱。因為【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羅13:1)每一個政權的存在都仰賴神的允許,地上的權柄不過是表明神的權柄。所以任何政權,無論形式是民主、共和,還是專制、獨裁;無論成因是選舉、任命,還是政變、侵略;無論信仰是敬虔、順服,還是抵擋、悖逆,若沒有神的允許,沒有一個能夠存在。保羅勸勉信徒為掌權者代禱,並非因為當時的政權善待基督徒,實際上,按當時來說是指羅馬皇帝尼羅,此人兇殘無道,殺害基督徒,但是保羅還是勸信徒,即使對這樣的君王也要為他們禱告,因為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就曾經為仇敵代禱(路23:34)。我們為那些作君王、總統,以及所有政府中在位掌權的禱告,就是求神賜他們智慧和能力,能以本著神的原則,照著神的恩典,治理國家,善待人民,這樣就「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地度日」。「敬虔」,指對神尊敬,就是使我們信仰生活不受無理的干涉;「端正」,是屬神兒女的尊嚴。「平安」,此處主要指外部環境的平安。「無事」,即內心的平安。「度日」,是指基督徒要在恆切禱告中,持續地過每天的日子。【這是好的,在神我們救主面前可蒙悅納。】「這」,是指為萬人和一切在位的代禱,「好」,是因這件事「在神我們救主面前可蒙悅納」。因為神是「我們救主」,所以信徒「為萬人」的得救禱告,是蒙神悅納的。「可蒙悅納」,是指這是神所喜悅的一件美事。所以為萬人禱告是合乎神的旨意、是摸著了神的心意,因為【祂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神既然願意萬人得救,當然祂也喜悅基督徒能為萬人的得救代求。神「願意萬人得救」,就是神【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后3:9),但這並不就等於「萬人都會得救」,所謂「普世得救」的說法,是誤解本處聖經,不可相信。神雖願意萬人得救,但只有相信主耶穌基督的人才能得救,所以人若不願意相信,神就不能施拯救,因祂雖有愛心,但不能違背祂公義的法則。「明白真道」,就是明白救恩真理。

【因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因為只有一位神」,所以我們就要全心信祂,愛祂,不可另拜任何偶像。「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中保」就是立約雙方之間的中間人、擔保人(來7:22),這位中保一面要代表神,另一面要代表人,所以必須既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主耶穌是神的兒子(約20:31),是完全的神,祂又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即道成肉身,也是完全的人。所以只有「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才能承擔這個職分。不但如此,在祂死而復活以後,仍然是神也是人(來1:8),所以祂長遠有資格作中保(來7:22-25)。【祂舍自己作萬人的贖價,到了時候,這事必證明出來。】保羅在此提及耶穌作中保的另一重要資格,就是「祂舍自己作萬人的贖價」。「舍」意指捨命。「贖」表示我們被贖,「價」表明耶穌為我們付上了代價,這「贖價」實在是昂貴的贖價,除了耶穌基督以外,沒有人能替萬人付上這贖價。所以只有耶穌一人,可以為萬人付出贖價,而且是已經付了。「到了時候,這事必證明出來」,耶穌基督已經在十字架上為萬人而死,履行了唯一中保的職分。基督在十字架上【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10:45),不但作了猶太人的贖價,也作了外邦人的贖價,把信徒從罪惡和撒但的捆綁中買贖回來。【我為此奉派作傳道的,作使徒,作外邦人的師傅,教導他們相信,學習真道。我說的是真話,並不是謊言。】「我為此奉派」,是指保羅為著證實基督耶穌舍自己作萬的贖價,他就順從神的差遣,以使徒的職分「作傳道的,作使徒,作外邦人的師傅」。「傳道的」,就是傳福音的人。「使徒」指奉差遣去達成使命的人,通常指有權柄能代表神在各地設立教會的工人;「師傅」,是指教師,即教導並解說聖經真理的人;「外邦人的師傅」,就是以外邦人為主要教導對象的教師。「教導他們相信,學習真道」,就是教導外邦人相信這位救主、學習聖經真理。保羅是特派向外邦人傳道的使徒,他用又忠心又真誠的態度教導人學習真道,所以他在此又鄭重地聲明:「我說的是真話,並不是謊言」。

【我願男人無忿怒,無爭論(或譯:疑惑),舉起聖潔的手,隨處禱告。】「我願男人無忿怒,無爭論」,「我願」是根據保羅的使徒權柄所表達的較重的口氣。「忿怒」,含有生氣發怒的意思。「爭論」就是爭執辯論。「忿怒」和「爭論」,就像被玷污的雙手,會妨礙信徒與神的禱告交通。一般而言,男人比較易於動怒和與人爭論,所以保羅是針對男人的弱點有所指正。 「舉起聖潔的手,隨處禱告」,說明禱告最重要的是能「舉起聖潔的手」,就是所作所行,對神對人常存無虧的良心,這樣「隨處禱告」,都會有功效的。「隨處」,就是無論到何處。【又願女人廉恥、自守,以正派衣裳為妝飾,不以編髮、黃金、珍珠,和貴價的衣裳為妝飾,只要有善行,這才與自稱是敬神的女人相宜。】「又願女人廉恥、自守」,意即女人的舉止要莊重、切勿輕浮,令人產生不知羞恥的行動。「廉恥、自守」,是每個敬畏神的姐妹最基本的品德。「以正派衣裳為妝飾」,就是以整齊、端正、樸實而不寒酸,與年齡身分相配的衣裳為妝飾。「不以編髮、黃金、珍珠、和貴價的衣裳為妝飾」,就是不要奢華浪費、耗用太多的金錢在衣飾方面。「只要有善行」,「善行」,指出自內心而表現於外的良好舉止行為(彼前3:4-5)。「這才與自稱是敬神的女人相宜」,「自稱」,含有自許的意思;「敬神」,就是敬畏神;「相宜」,就是名副其實。姐妹們最好不要過分注重自己的外貌,而宜更多著重於內在的品格,以及由品格表現出來的德行(腓4:8)。【女人要沉靜學道,一味地順服。】「沉靜」指安安靜靜地。「學道」指學習道理。「一味」指凡事,「順服」指內心甘願服在神的安排。當時無論是猶太人還是希臘人,婦女在公共場合的地位都很低,但初期教會中有許多姐妹表現傑出,所以保羅特別提醒姐妹們在教會聚會中注意自我約束、守住神創造的秩序(林前14:34-35)。

【我不許女人講道,也不許她轄管男人,只要沉靜。】「不許」指不許可,不準許。「講道」指講解並教導真理。「轄管」指在某人身上行使權力。「男人」也可以指丈夫。可能當時在教會聚會時,有些婦女轄管自己的丈夫,因此保羅禁止妻子在教會中當眾教導、轄管丈夫。「沉靜」不只是安靜,也是不要無禮的意思。保羅允許女人講道(林前11:5),教會裡也有百基拉(羅16:3-5)、女先知(徒21:9)等姐妹同工。保羅也允許姐妹教導,比如提摩太自己也是從小被母親教導聖經(提后1:5)。【因為先造的是亞當,后造的是夏娃,且不是亞當被引誘,乃是女人被引誘,陷在罪里。】這「因為」說出,不許女人轄管男人的第一個理由。「先造」,說出神造人的先後次序。可見保羅並不是根據當時的社會風俗背景而貶低女人,他乃是根據神起初造人時的計劃和安排。「后造的是夏娃」,含意是「后造的」應該順服「先造的」,這是出於神的安排,我們不能向神強嘴質問(羅9:20)。這「且」字說出不許女人轄管男人的第二個理由。「引誘」,指撒但誘使人違犯神的命令(創2:16-17)。「女人被引誘」,指夏娃被蛇誘騙之事(創3:13)。「陷在罪里」指罪入了世界之事(羅3:12)。【然而,女人若常存信心、愛心,又聖潔自守,就必在生產上得救。】這是特別對基督徒婦女生產的應許。「信心」,重在向著神,意即信靠神,「愛心」,重在向著人,意即愛眾聖徒,「聖潔自守」,重在向著自己,意即用聖潔尊貴守住自己。「就必在生產上得救」,「生產」,指生育兒女,「得救」,是指從婦女生產的危險和苦難中得著保守和拯救,亦即得以安然度過危險和苦難。生產兒女對女人雖是一種苦難,但敬虔的女人能夠化苦難為喜樂和祝福。為此,願每一位主內姐妹,都要追求靈命的成長,對神有信心,對人有愛心,又能聖潔自守,這樣必能得著蒙神保守的應許!阿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03:1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