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前5: 1-28】【弟兄們,論到時候、日期,不用寫信給你們……。】在貼撒羅尼迦前書第五章,也是最後一章中,使徒保羅講到主再來並勉勵信徒要做好準備,隨時迎見主。保羅首先說:【弟兄們,論到時候、日期,不用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自己明明曉得,主的日子來到,好像夜間的賊一樣。人正說『平安穩妥』的時候,災禍忽然臨到他們,如同產難臨到懷胎的婦人一樣,他們絕不能逃脫。】「弟兄們,論到」,表示保羅要講一個新的主題,是與上一章4:13-18 有關,保羅向帖撒羅尼迦信徒講了主再來時信徒復活和被提的真理,他們就會問主來的時間,什麼時候被提。所以保羅就在此回答他們:「論到時候日期,不用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自己明明曉得」。「時候、日期」,指基督再來的時間。保羅認為沒有必要教導他們基督何時再來的細節,因為主耶穌自己說過,【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太24:36)因此信徒就不應該妄加臆測,只能根據各種徵兆,知道主再來的日子近了(太24:32-33),而最重要的是隨時警醒預備,「因為你們自己明明曉得,主的日子來到,好像夜間的賊一樣」,表明使徒早已教導過關於基督再來的事情,現在只是提醒他們。「主的日子」,就是主耶穌基督再來的日子。「好像夜間的賊一樣」,這是比喻耶穌基督再來的時日,是在人意想不到的時候,並無貶義,主耶穌自己也這樣比喻過(路12:39-40)。因此我們應當知道,基督必定會再來,但對於每個信徒來說,自己隨時可能會見主面、向祂交賬,所以我們不需要臆測主何時再來,只需要「警醒謹守」。「人正說平安穩妥的時候」,這裡的「人」是指不信的世人。「正說平安穩妥」,表明在主再來之前,地上很可能有一段極短的年日,因敵基督與敵國締結和平條約而呈現太平的景象,以致人們感到「平安穩妥」。但「災禍卻忽然臨到他們」,是指為期三年半的大災難(啟11:2)。「如同產難臨到懷胎的婦人一樣」,是比喻那災禍將和產難一樣無法預料、突然爆發,但又像產難一樣早有陣痛作為預兆,也像產難一樣要有巨大的痛苦。懷胎的婦人如何到了產期就必然生產,犯罪的罪人也必如何到了日期便要受到神忿怒的審判,「他們絕不能逃脫」。
【弟兄們,你們卻不在黑暗裡,叫那日子臨到你們像賊一樣。你們都是光明之子,都是白晝之子。我們不是屬黑夜的,也不是屬幽暗的。】「你們卻不在黑暗裡」,表示信徒的心眼既蒙主開啟,已經出黑暗入光明(1:13),我們只要行在光明中,不作黑暗的事,隨時警醒預備,這樣主來的「那日子」,雖然「像賊一樣」臨到,但對我們來說,主無論什麼時候來,都不會像賊來那樣可怕了。「你們都是光明之子,都是白晝之子」,信徒是光明之子,因為我們是世上的光,信徒是白晝之子,因為基督給我們新生命。
信徒既是光明之子,就該生活像光明之子,既不屬黑暗,就不該行在黑暗中,只要生活為人像「白晝之子」,就可隨時迎見主的來臨。「屬黑夜的」,指其行為暗昧,如同行在黑夜裡。「屬幽暗的」,指其本性黑暗,受黑暗權勢的轄制。什麼樣的生命,就活出什麼樣的生活。屬光明白晝的生命,自然活在光明中,屬幽暗黑夜的生命,自然活在黑暗中。【所以,我們不要睡覺像別人一樣,總要警醒謹守。因為睡了的人是在夜間睡,醉了的人是在夜間醉。】」這裡的「睡覺」,不是指肉身的死亡,是指靈里的沉睡。這「別人」,就是指那些屬黑暗的人,他們對神的旨意一無所知,對罪惡痛苦的結局和神的忿怒,像睡了的人那樣沒有感覺。「不要睡覺像別人一樣」,就是不要像不信者那樣,在屬靈上昏睡和遲鈍。「總要警醒謹守」,就是靈里保持清醒,保持自律和節制,每天都預備迎接基督再來。「因為睡了的人是在夜間睡,醉了的人是在夜間醉」,「睡」是靈里的沉睡,完全沒有警醒、提防。「醉」是縱情享樂,而未謹守。「夜間」是指在黑暗權勢底下。 「睡」和「醉」都是屬黑夜,屬黑暗的人的生活光景。基督徒與他們不同,不該「睡」,不該「醉」。雖然在我們周圍有許多「別人」,對於罪惡視同兒戲,順應黑暗的潮流而生活。但我們卻不能隨從他們的樣子,因我們雖然活在如黑夜的世代中,卻是「白晝之子」,所以我們無論如何,「總要警醒謹守」,就是靈里要清醒,警覺,等候基督再來。
【但我們既然屬乎白晝,就應當謹守,把信和愛當作護心鏡遮胸,把得救的盼望當作頭盔戴上。因為神不是預定我們受刑,乃是預定我們借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得救。】使徒在這裡論及信、愛、望是一種屬靈的兵器,可以保護信徒的「胸」與「頭」,成為我們抵擋那惡者的軍裝。既然信徒的身份是「屬乎白晝」,「就應當謹守」、用「信、望、愛」作為自己屬靈的保護,迎接主的再來。第一個保護,是「把信和愛當作護心鏡遮胸」,「護心鏡」是用來保護胸部和背部的金屬盔甲,比喻信心和愛心可以保護我們的屬靈生命,「信和愛」是不可分割的兩項恩典。我們若要保守自己的心就應當以「信和愛」為護心鏡,這樣就能抵擋魔鬼的一切迷惑,詭計和所發的各種火箭(弗6:16)。我們什麼時候若失去信心和愛心,就會受到撒但致命的打擊,甚至仆倒不能起來。第二個保護,是「把得救的盼望當作頭盔戴上」,頭盔可以有效地保護頭部,對於生存至關重要,「得救的盼望」,是指當主再來時我們得以被拯救脫離那將來忿怒的盼望。「因為神不是預定我們受刑,乃是預定我們借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得救」。這裡的「受刑」是指遭受永刑。「得救」是指永遠的得救,即最終完滿的救恩。信徒最終必要得著完滿的救恩,這是神所「預定」給我們的結局,因此無論我們遭遇什麼困境,都有神的美意,我們只管堅守得救的盼望,等候主的再來。【祂替我們死,叫我們無論醒著,睡著,都與祂同活。】「衪替我們死」,就是主耶穌基督成就的救贖大功,也是保羅傳講的【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林前2:2),這是福音的核心。「無論醒著,睡著」,指無論是活著還是已經去世的信徒,都因祂的死而得著神的生命,可以「與祂同活」,並且這正是祂替我們死的目的。【所以,你們該彼此勸慰,互相建立,正如你們素常所行的。】這「所以」是接上文,既然主耶穌替我們死,是要叫我們與祂同活,「所以」,我們就該「互相勸慰、彼此建立」。因我們都是基督身上的肢體,不是單獨生存的個體,是息息相關的。所以我們都該互相建立,用真道彼此勸勉,叫眾人在屬靈的品格上更堅固,更有能力應付所要面對的問題。「正如你們素常所行的」,表示當初的教會,相當注重「彼此勸慰,互相建立」的真理教訓。
【弟兄們,我們勸你們敬重那在你們中間勞苦的人,就是在主裡面治理你們、勸戒你們的;又因他們所做的工,用愛心格外尊重他們。你們也要彼此和睦。】保羅在此勸勉信徒要「敬重那在你們中間勞苦的人」,「敬重」就是尊敬。「勞苦的人」,可能是指教會中的長老和教師,他們勞苦服事主並服事聖徒,應當配受敬重。「就是在主裡面治理你們、勸戒你們的」,「治理,表明教會的領袖應適當的運用主所給的權柄和恩賜管理教會,保守教會的聖潔。「勸戒」,意指教導和警戒。信徒尊重教會的領袖,不是因為他們的身分、地位、資歷或成就,而是「因他們所做的工」,既是因為他們的工作是神所交託的,也是為了讓他們更好地完成工作,信徒就要「用愛心格外尊重他們」。「你們也要彼此和睦」,信徒若和睦相處,教會領袖的「治理」和「勸戒」工作才能按照神的旨意「在主裡面」進行。【我們又勸弟兄們,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你們要謹慎,無論是誰都不可以惡報惡;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眾人,常要追求良善。】「不守規矩的人」,就是那些遊手好閒,專愛多管閑事的人,信徒就要警戒這樣的人。「灰心的人」,是指因遭受挫折患難而灰心的人,對這樣的人都要勉勵、激勵,使他們在天路上繼續前行。「軟弱的人」,是指身心陷入軟弱的人,他們需要被扶持、守護,學習倚靠主。「也要向眾人忍耐」,在教會裡面有各種不同的人,我們不該只限定向某種人忍耐,應該學習向眾人忍耐。「你們要謹慎」,這是接在前句「也要向眾人忍耐」之後,表示一般人「忍耐」不了時,便會有激烈的反應,所以必須小心謹慎。「無論是誰都不可以惡報惡」,不論是自認為靈性軟弱的,或是自命為靈性高超信徒;也不論是生性溫柔沉靜的信徒,或是生性暴燥急激的信徒,「無論是誰」,都沒有例外可以「以惡報惡」。在神的家中,任何一種屬血氣的手段和報復,都是被定準為「惡」的。所以不論是「警戒」別人,或是自己受「警戒」,都要「追求良善」,就是照著神怎樣對待我們的對待別人。
【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里向你們所定的旨意。】「要常常喜樂」,這是一道命令。信徒的喜樂是根據與神的正常關係,【因信祂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彼前1:8)這種喜樂與處境無關,甚至能【在大難之中,蒙了聖靈所賜的喜樂。】(1:6)「不住地禱告」,是指不但要有規律地禱告,而且要以禱告從事日常一切活動、與神保持親密的交通。「凡事謝恩」,「凡事」指一切的事,無論大事或小事,順境或逆境,快樂或痛苦的事都要「謝恩」。「謝恩」是因我們知道神掌管一切,祂叫【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8:28),因此我們要向神獻上感謝。「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是神向每個信徒「所定的旨意」,是信徒在「在基督耶穌里」,可以活出來的生活。【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但要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各樣的惡事要禁戒不做。】「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這「消滅」意思是滅火。聖靈如火給信徒的生命帶來熱與光,我們就不要熄滅聖靈的火,倒要讓它燒旺。我們若常常【順著聖靈而行】(加5:16),聖靈的火就越挑越旺;我們若常常【體貼肉體】(羅8:5-7),聖靈的火就會漸漸熄滅。「先知的講論」,重在解明神旨意的講道,信徒對於先知講論該有的態度是「不要藐視」,但也不可隨便地接受,乃要慎思明辨。「但要凡事察驗」,就是把「先知的講論」與聖經做比較,以確定先知的講論是否符合聖經的真理。「善美的要持守」,對先知的講論經察驗后,若符合聖經的真理,則為善美的就要持守。我們若發現是不符合聖經的「各樣的惡事」,就要「禁戒不做」。
【願賜平安的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使徒願信徒「全然成聖」,但我們靠自己是無法做到的,只有「賜平安的神」才能使我們最終「全然成聖」,在生活的各方面都分別出來歸給神。「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保羅並不是說人是由「靈與魂與身子」三部分組成的,而是用這三個詞來強調,願我們全人都「得蒙保守」,這樣就可以在「我主耶穌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那召你們的本是信實的,祂必成就這事。】「那召你們的」,是指神自己。「本是信實的」,因祂是信實的神(申7:9)。「祂必成就這事」,是指使我們全然成聖,無可指摘這事,必定完全成就在信徒身上。【請弟兄們為我們禱告。與眾弟兄親嘴問安,務要聖潔。我指著主囑咐你們,要把這信念給眾弟兄聽。願我主耶穌基督的恩常與你們同在!】保羅有很大的屬靈恩賜、口才和成就,但在許多書信中他謙卑地「請弟兄們為我們禱告」。在本卷書中,保羅曾經三次為帖撒羅尼迦城的信徒禱告,現在他也求弟兄們為他們禱告,可見他非常重視彼此的代禱。「與眾弟兄親嘴問安,務要聖潔」。「親嘴問安」,原為猶太人見面時一種問安的方式,他們是互相擁抱、頰與頰相碰,如現代人的握手。「務要聖潔」,親嘴問安本是彼此相愛的表示,但若裡面的存心和外面的行動不一致,便是虛偽邪惡,在神面前乃為不聖潔。「我指著主囑咐你們,要把這信念給眾弟兄聽」。這是說不但這書信的內容出於主的啟示,要把書信念給眾信徒聽,也是主旨意,所以信徒就當聽從。最後保羅說:「願我主耶穌基督的恩常與你們同在!」主耶穌基督的恩典總是常與信徒同在,但保羅所關心的是,每個初信者都應當親身體會、並且親自享受這浩大的恩典。《帖撒羅尼迦前書》就在此結束了。使徒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中,啟示了主耶穌要在榮耀中再來,並鼓勵我們當警醒、等候主的再來。為此,願我們都要在生活的各方面分別出來歸給神,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我主耶穌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