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2: 1-49】【尼布甲尼撒在位第二年,他做了夢,心裡煩亂,不能睡覺……。】在但以理書第二章中,先知但以理說:【尼布甲尼撒在位第二年,他做了夢,心裡煩亂,不能睡覺。王吩咐人將術士、用法術的、行邪術的,和迦勒底人召來,要他們將王的夢告訴王,他們就來站在王前。王對他們說:『我做了一夢,心裡煩亂,要知道這是什麼夢。』】「尼布甲尼撒在位第二年」,而在【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到耶路撒冷,將城圍困】時(1:1),他還不是正式的王,那一年他父親死後是他的登基年,根據巴別倫的記法不算在內,因此這「第二年」就已經有三年,這是但以理等人剛好結束了為期三年的受訓(1:18)。「他作了夢,心裡煩亂」,因他被自己的夢所困擾,卻無法知道,所以心裡煩亂而「不能睡覺」。因此「王吩咐人將術士、用法術的、行邪術的,和迦勒底人召來」,這些人都是善於通靈的魔法師,能占卜、觀星象、行巫術等, 「迦勒底人」就是巴比倫人的別稱,他們當中有些人以星相術聞名於世,人們遂將這些星相家統稱為迦勒底人。王吩咐這些通靈專家「要他們將王的夢告訴王,他們就來站在王前」。尼布甲尼撒所要求的卻不是解夢,而是「要他們將王的夢告訴王」,因為他「心裡煩亂,要知道這是什麼夢」。【迦勒底人用亞蘭的言語對王說:『願王萬歲!請將那夢告訴僕人,僕人就可以講解。』王回答迦勒底人說:『夢我已經忘了(或譯:我已定命;八節同),你們若不將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就必被凌遲,你們的房屋必成為糞堆;你們若將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就必從我這裡得贈品和賞賜,並大尊榮。現在你們要將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他們第二次對王說:『請王將夢告訴僕人,僕人就可以講解。』王回答說:『我准知道你們是故意遲延,因為你們知道那夢我已經忘了。你們若不將夢告訴我,只有一法待你們;因為你們預備了謊言亂語向我說,要等候時勢改變。現在你們要將夢告訴我,因我知道你們能將夢的講解告訴我。』】「亞蘭的言語」是迦勒底人的母語。迦勒底人用宮廷的禮節和尊敬對王說了「願王萬歲」之後,就要求王「請將那夢告訴僕人,僕人就可以講解」,這是合理的要求,也是很正常的說法。王卻「回答迦勒底人說:『夢我已經忘了(或譯:我已定命;八節同)」,王的回話按原文可譯「我已定命」,表明王避免回答說明夢境,因他若先說了,哲士會順流推勢的亂解。但王卻命令:「你們若不將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就必被凌遲,你們的房屋必成為糞堆」。「凌遲」是一種酷刑,把犯人斬成碎塊,而且他們的房屋將被摧毀成為廢墟或垃圾堆,這顯明巴比倫王是個史無前例蠻橫無理的君王。王又提出:「你們若將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世人根本不可能測知別人所作的夢是什麼,因此也不可能講解那夢,除非得到真神的啟示。「就必從我這裡得贈品和賞賜,並大尊榮」。「贈品」和「賞賜」,都是高貴的禮物。「大尊榮」是有關名譽的事。「現在你們要將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尼布甲尼撒王仍然要求他們將自己做了什麼夢和夢的講解都告訴他。「他們第二次對王說:『請王將夢告訴僕人,僕人就可以講解」。這些哲士聽了國王恐嚇威脅的話后非常害怕,他們再次求王將夢告訴他們。其實就算是讓他們知道王作了什麼夢,他們也無法講解那夢,因為那夢是從真神來的。王回答說:「我准知道你們是故意遲延,因為你們知道那夢我已經忘了」。哲士們一再請求王告訴他們那夢,使得王懷疑他們必定是故意拖延時間,伺機逃生。「你們若不將夢告訴我,只有一法待你們」,就是王之前說的刑罰。 「因為你們預備了謊言亂語向我說」,王認為他們推說不知道那夢的話是「謊言亂語「,是虛假的託辭,「要等候時勢改變」,意思是要到時間改變,就是尼布甲尼撒政權的傾覆,或因其他的事情忘記刑罰這群哲士。王對自己的高級顧問產生懷疑,不再信任。「你們現在要把夢告訴我,好使我知道你們真能把夢的意思向我解釋」。可見王何等渴望能找到一個真正解夢的哲士。而這些人連說出夢的能力都沒有,又怎能解夢呢?如果他們連過去的事都不知道,又怎麼能預測未來事呢?
【迦勒底人在王面前回答說:『世上沒有人能將王所問的事說出來;因為沒有君王、大臣、掌權的向術士,或用法術的,或迦勒底人問過這樣的事。王所問的事甚難。除了不與世人同居的神明,沒有人在王面前能說出來。』因此,王氣忿忿地大發烈怒,吩咐滅絕巴比倫所有的哲士。】尼布甲尼撒威脅說如果他們不能述說夢以及解夢就要處死他們,這些哲士都很震驚,就對王說:「世上沒有人能將王所問的事說出來;因為沒有君王、大臣、掌權的向術士,或用法術的,或迦勒底人問過這樣的事。王所問的事甚難」。迦勒底人認為王所問的問題超乎常理,相當罕見且難於作答。「除了不與世人同居的神明,沒有人在王面前能說出來」,意指若非「神明」,即假神邪靈告知,便無人能知。他們敢說這種話,表示他們認為國王的處罰沒有道理。「因此王氣忿忿的大發烈怒」,就發出命令,要除滅全國所有的哲士。【於是命令發出,哲士將要見殺,人就尋找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要殺他們。王的護衛長亞略出來,要殺巴比倫的哲士,但以理就用婉言回答他,向王的護衛長亞略說:『王的命令為何這樣緊急呢?』亞略就將情節告訴但以理。但以理遂進去求王寬限,就可以將夢的講解告訴王。】王的命令一發出,所有的「哲士將要見殺」。「人就尋找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要殺他們」,因他們剛結束了三年的受訓課程,也被正式列在那些與國王見面的哲士之中,所以就被列入見殺名單內。「王的護衛長亞略出來,要殺巴比倫的哲士,但以理就用婉言回答他」。「王的護衛長」,就是負責執行死刑的官長。但以理就「向王的護衛長亞略說:『王的命令為何這樣緊急呢?』亞略就將情節告訴但以理」。當亞略將王為何發命令,要殺哲士的事告訴但以理后,「但以理遂進去求王寬限,就可以將夢的講解告訴王」。「求王寬限」,就是求王暫停殺哲士們。因但以理仰望神,確信神一定會向他顯明夢的奧秘,所以他答應「可以將夢的講解告訴王」。【但以理回到他的居所,將這事告訴他的同伴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要他們祈求天上的神施憐憫,將這奧秘的事指明,免得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與巴比倫其餘的哲士一同滅亡。這奧秘的事就在夜間異象中給但以理顯明,但以理便稱頌天上的神。】但以理用智慧求王寬限,緊接著他就「回到他的居所,將這事告訴他的同伴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這顯明他們四個人不但食宿在一起,並且一起禱告、交通、敬拜神。但以理「要他們祈求天上的神施憐憫,將這奧秘的事指明,免得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與巴比倫其餘的哲士一同滅亡」。「天上的神」這個稱呼,大都出現在被擄以後的經文里(拉1:2等)。在一個膜拜星象的外邦國度里,這是對獨一真神非常合適的稱呼。「要他們祈求天上的神施憐憫」,因為他們知道王所做的夢,憑自己不能知道,需要神施憐憫才能知道。「將這奧秘的事指明」,奧秘的事指神若不將它解開啟示出來,人就不得而知的事。「免得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與巴比倫其餘的哲士,一同滅亡」,這是他們在禱告中申述自己的存亡危機。「這奧秘的事,就在夜間異象中,給但以理顯明」,但以理當夜就從神得著啟示。「異象」,是指神所顯明,人的肉眼或心眼能夠看見的景象。「但以理便稱頌天上的神」,禱告得著答應,不可忘記向神獻上感謝和讚美,謝恩是禱告多得答應的秘訣。
【但以理說:『神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從亘古直到永遠,因為智慧能力都屬乎祂。祂改變時候、日期,廢王,立王,將智慧賜與智慧人,將知識賜與聰明人。祂顯明深奧隱秘的事,知道暗中所有的,光明也與祂同居。我列祖的神啊,我感謝禰,讚美禰;因禰將智慧才能賜給我,允准我們所求的,把王的事給我們指明。』】這是但以理一首感恩的讚美詩歌。「但以理說:『神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神的名表明神的「所是」和屬性,也就是神自己(詩118:10)。「從亘古直到永遠」,指從亘古到永遠的神,是配得永遠的稱頌。「因為智慧能力都屬乎祂」,指神是全知且全能的神。「祂改變時候,日期,廢王,立王」,指大自然的現象和人類歷史的變遷,全都在於祂。「將智慧賜與智慧人,將知識賜與聰明人」,「智慧」重在指對事物的洞察力,「聰明」重在指對事物的理解力。「祂顯明深奧隱秘的事」,「深奧」,是指存在神內心深處的旨意,若沒有啟示,人就難於明白。「隱密」,是指神在人類歷史中對將來所要發生之事的安排。「知道暗中所有的」,就是知道罪人和魔鬼所行暗妹無益的惡事。「光明也與祂同居」,指神就是光,在祂毫無黑暗。「我列袓的神啊,我感謝你,讚美你」,「我列祖的神」指歷代神選民的神。「因你將智慧才能賜給我」,就是感謝神將「智慧能力」賜給屬祂的人。「允准我們所求的,把王的事給我們指明」,這表明但以理他們所求的,就是求神將王所詢問的事指明給他們知道。但以理不但知道了異夢的內容和解釋,也從中認識了神對宇宙和歷史的主權,他就專心尋求神的旨意。【於是,但以理進去見亞略,就是王所派滅絕巴比倫哲士的,對他說:『不要滅絕巴比倫的哲士,求你領我到王面前,我要將夢的講解告訴王。』亞略就急忙將但以理領到王面前,對王說:『我在被擄的猶大人中遇見一人,他能將夢的講解告訴王。』】但以理先去見亞略,因他是王派去殺哲士的護衛長。但以理對他說:「不要滅絕巴比倫的哲士」,這是為通國的哲士求情,停止殺他們。「求你領我到王面前,我要將夢的講解告訴王」,本來解夢的事與護衛長亞略無關,他也不能確信但以理真能解夢,所以最安全的做法是繼續執行「滅絕巴比倫哲士」的命令,免得節外生枝、連累自己。但他卻「急忙將但以理領到王面前」,向王推薦:「我在被擄的猶大人中遇見一人,他能將夢的講解告訴王」,這表明是神在背後做工。
【王問稱為伯提沙撒的但以理說:『你能將我所做的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嗎?』但以理在王面前回答說:『王所問的那奧秘事,哲士、用法術的、術士、觀兆的都不能告訴王,只有一位在天上的神能顯明奧秘的事。祂已將日後必有的事指示尼布甲尼撒王。你的夢和你在床上腦中的異象是這樣:王啊,你在床上想到後來的事,那顯明奧秘事的主把將來必有的事指示你。至於那奧秘的事顯明給我,並非因我的智慧勝過一切活人,乃為使王知道夢的講解和心裡的思念。】王問但以理的問題是帶著疑心,而但以理先回話說:「王所問的那奧秘事,哲士,用法術的,術士,觀兆的,都不能告訴王」,他所否定的是任何人都不可能解答王的疑問,因為那是屬於「奧秘」的事。接著他就向王肯定「只有一位在天上的神,能顯明奧秘的事」,但以理是要將王的眼目引向神。「祂已將日後必有的事,指示尼布甲尼撒王」,意指神借夢指示王,那夢跟將來必有的事有關。「你的夢,和你在床上腦中的異象是這樣:王啊,你在床上想到後來的事,那顯明奧秘事的主把將來必有的事指示你」。當王在床上或睡或醒,正想到將來所要發生之事的時候,神就借著夢,「把將來必有的事」指示給他,就是從耶路撒冷的被毀一直到彌賽亞國度的降臨的事。此時的巴比倫空前強大,猶大即將被擄,猶大國很快就要滅亡。但就在這樣的屬靈黑暗中,神卻向尼布甲尼撒王啟示了祂的計劃,又借著被擄的但以理來做解釋,好讓世界和神的百姓都知道,無論世上的國度多麼強大,猶大「列祖的神」永遠掌管一切,最終的勝利是屬於神的。但以理又說:「至於那奧秘的事顯明給我,並非因我的智慧勝過一切活人,乃為使王知道夢的講解,和心裡的思念」,但以理說明他自己所以能知道王所作的夢,並非因為他的智慧高過一切哲士,而是神把夢顯明給但以理,為要幫助王想起夢境,並明白那夢的意思。神真實的用人,從不高抬自己,只在乎顯明神的心意。此時但以理大約只有十七歲,卻得著機會在世界之王面前見證神。而預備這一刻的,乃是他平時的生活見證(1:8)。【王啊,你夢見一個大像,這像甚高,極其光耀,站在你面前,形狀甚是可怕。這像的頭是精金的,胸膛和膀臂是銀的,肚腹和腰是銅的,腿是鐵的,腳是半鐵半泥的。你觀看,見有一塊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打在這像半鐵半泥的腳上,把腳砸碎;於是金、銀、銅、鐵、泥都一同砸得粉碎,成如夏天禾場上的糠秕,被風吹散,無處可尋。打碎這像的石頭變成一座大山,充滿天下。】「王啊,你夢見一個大像」,這是指王在夢中看見一個巨大的人像。因「這像甚高,極其光耀」,所以顯在王面前「形狀甚是可怕」,叫王觸目驚心。「這像的頭是精金的」,金的價值最貴。「胸膛和膀臂是銀的」,銀的價值次貴。「肚腹和腰是銅的」,銅的價值不如銀。「腿是鐵的」,鐵的價值不如銅。「腳是半鐵半泥的」,這是最脆弱的部分,卻要充當整個巨像的根基。之後王又「見有一塊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打在這像半鐵半泥的腳上,把腳砸碎」。這「塊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就是預表基督的再來,那時「金、銀、銅、鐵、泥都一同砸得粉碎,成如夏天禾場上的糠秕,被風吹散,無處可尋。打碎這像的石頭變成一座大山,充滿天下」。這顯示基督再來時要審判世界,地上各國都被消滅,祂要建立永遠的國度,親自作王,統制萬國,那時世界才有真正的平安。
【這就是那夢;我們在王面前要講解那夢。王啊,你是諸王之王,天上的神已將國度、權柄、能力、尊榮都賜給你。凡世人所住之地的走獸,並天空的飛鳥,祂都交付你手,使你掌管這一切。你就是那金頭。在你以後必另興一國,不及於你;又有第三國,就是銅的,必掌管天下。第四國,必堅壯如鐵,鐵能打碎克制百物,又能壓碎一切,那國也必打碎壓制列國。你既見像的腳和腳指頭,一半是窯匠的泥,一半是鐵,那國將來也必分開。你既見鐵與泥攙雜,那國也必有鐵的力量。那腳指頭,既是半鐵半泥,那國也必半強半弱。你既見鐵與泥攙雜,那國民也必與各種人攙雜,卻不能彼此相合,正如鐵與泥不能相合一樣。】「這就是那夢」,就是王所做的夢。「我們在王面前要講解那夢」,表示這是但以理與他的三位朋友一同禱告的結果。「王啊,你是諸王之王」,當時的巴比倫王統治著中東一代許多國家,包括猶大國在內,許多國王都臣服於他,所以稱他是「諸王之王」。「天上的神巳將國度,權柄,能力,尊榮,都賜給你」,表示巴比倫王所獲得的成就,並非他的先王或他自己奮鬥得來的,全都是那天上的真神所賜給的。 「凡世人所住之地的走獸,並天空的飛鳥,祂都交付你手手,使你掌管這一切」,是指他掌權的範圍之廣,甚至包括一切活物。「你就是那金頭」,代表巴比倫是第一個大帝國。因「金」的價值最高,巴比倫王也擁有最絕對的權力,他可以動用舉國之力建造巴比倫來榮耀自己(4:30)。「在你以後必另興一國,不及於你」,這「一國」,就是征服巴比倫的瑪代和波斯帝國。「胸膛和膀臂是銀的」,代表瑪代和波斯聯盟,因「銀」的價值比「金」低,波斯王的權力也不如巴比倫王,必須受到【瑪代和波斯人的例】(6:12)的限制,不能為所欲為。「又有第三國,就是銅的,必掌管天下」,這是代表徵服波斯的亞歷山大帝國。因亞歷山大滅了瑪代和波斯,攻克巴比倫,完成建立希臘帝國的大業,希臘國此後得勢興起,「掌管天下」。但因「銅」的價值卻比「銀」低,亞歷山大英年早逝,他的帝國被繼承者們瓜分。「第四國,必堅壯如鐵」,代表徵服希臘的羅馬帝國。「堅壯如鐵」,是指羅馬帝國的軍力強盛。「鐵能打碎克制百物,又能壓碎一切,那國也必打碎壓制列國」,當時的羅馬帝國擁有強大的軍力,戰無不勝,所向無敵。「你既見像的腳和腳指頭,一半是窯匠的泥,一半是鐵」,「腳指頭」,位於腳掌的末端,代表第四國的末期。「泥」指第四國較弱的部分,「鐵」指第四國較強的部分。「那國將來也必分開」,這是預言羅馬帝國之後分裂成為西羅馬帝國及東羅馬帝國兩國。「你既見鐵與泥攙雜,那國也必有鐵的力量」,所有羅馬帝國的繼承者都是「鐵與泥攙雜」,既強大、又脆弱,但在政治、軍事和經濟上「必有鐵的力量」,就是有強大的勢力。「那腳指頭,既是半鐵半泥,那國也必半強半弱」,「半鐵半泥」的腳指頭,是由羅馬分裂而出的歐洲近代各國,有些是強盛的,另有些則屬弱國。今日歐洲各國的情況正是半鐵半泥,因歐洲收容了各種民族的人,導致「與各種人攙雜,卻不能彼此相合,正如鐵與泥不能相合一樣」,所以「鐵與泥攙雜」,就是人種的混合。
【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也不歸別國的人,卻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你既看見非人手鑿出來的一塊石頭從山而出,打碎金、銀、銅、鐵、泥,那就是至大的神把後來必有的事給王指明。這夢準是這樣,這講解也是確實的。『】「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那列王」,和啟示錄的【七頭十角】(啟12:3)是并行的。啟示錄的「七頭」指七王(啟17:10),「十角」也指十王(17:12),這七王、十王,都代表基督再臨時的列王。「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國」,就是神的國度、彌賽亞的國度。這個國度是「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國」,所以「永不敗壞」,也「不歸別國的人」,並且將徹底消滅人的國度,「打碎滅絕那一切國」;因是永存的國度,「必存到永遠」。「你既看見非人手鑿出來的一塊石頭從山而出」,就是從高處而來的彌賽亞,基督要「打碎金、銀、銅、鐵、泥」,所象徵的一切仇敵,這是預言基督第二次再來、結束一切地上的國。「那就是至大的神把後來必有的事給王指明」,意指神借夢向王指明將來必成的事。「這夢準是這樣,這講解也是確實的」,因為這夢是神對人類國度結局的預言。在神的眼中,所有地上的國度都是這個巨像。從半鐵半泥的腳到金頭,人類所有的權柄、國度、文化都將被打得粉碎,神將清理整箇舊造,讓基督在全地掌權!【當時,尼布甲尼撒王俯伏在地,向但以理下拜,並且吩咐人給他奉上供物和香品。王對但以理說:『你既能顯明這奧秘的事,你們的神誠然是萬神之神、萬王之主,又是顯明奧秘事的。』於是王高抬但以理,賞賜他許多上等禮物,派他管理巴比倫全省,又立他為總理,掌管巴比倫的一切哲士。但以理求王,王就派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管理巴比倫省的事務,只是但以理常在朝中侍立。】尼布甲尼撒王「向但以理下拜,並且吩咐人給他奉上供物和香品」,是把但以理作為神的代表。王雖然對但以理說:「你既能顯明這奧秘的事,你們的神誠然是萬神之神、萬王之主,又是顯明奧秘事的」,但他並不認為天地之間只有一位獨一真神。「於是王高抬但以理,賞賜他許多上等禮物,派他管理巴比倫全省,又立他為總理,掌管巴比倫的一切哲士」。「總理」並非負責國家的行政,而是「掌管巴比倫的一切哲士」,就是作巴比倫一切哲士的首領。「但以理求王,王就派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管理巴比倫省的事務,只是但以理常在朝中侍立」。但以理為他的三個同伴請求王任命他們管理巴比倫省的事務,「只是但以理常在朝中侍立」,就是在朝廷供職,擔任巴比倫王的首席顧問。而但以理書第二章是全書的關鍵,是關於外邦的預言的基礎,整卷但以理書的信息是,帝國的興衰掌握在神的手中,是神在主導人類的歷史。而我們的神祂的國度是永遠的國,所以巴比倫帝國、瑪代和波斯帝國、希臘帝國、羅馬帝國都曾經是偉大的帝國,但都消逝了。只有耶穌基督所建立的神的國度,不僅「充滿天下」,是真正偉大的國度,而且「永不敗壞,存到永遠」。因此主耶穌基督,就是我們榮耀的盼望!為此,願我們今天都不要看世事的紛擾,而是要單仰望我們的主!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