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46: 1-24】【主耶和華如此說:『內院朝東的門,在辦理事務的六日內必須關閉;惟有安息日和月朔必須敞開……。】在以西結書第四十六章中,【主耶和華如此說:『內院朝東的門,在辦理事務的六日內必須關閉;惟有安息日和月朔必須敞開。王要從這門的廊進入,站在門框旁邊。祭司要為他預備燔祭和平安祭,他就要在門檻那裡敬拜,然後出去。這門直到晚上不可關閉。在安息日和月朔,國內的居民要在這門口,耶和華面前敬拜。安息日,王所獻與耶和華的燔祭要用無殘疾的羊羔六隻,無殘疾的公綿羊一隻;同獻的素祭要為公綿羊獻一伊法細面,為羊羔照他的力量而獻,一伊法細面加油一欣。當月朔,要獻無殘疾的公牛犢一隻,羊羔六隻,公綿羊一隻,都要無殘疾的。他也要預備素祭,為公牛獻一伊法細面,為公綿羊獻一伊法細面,為羊羔照他的力量而獻,一伊法細面加油一欣。王進入的時候必由這門的廊而入,也必由此而出。】這是王在安息日和月朔的獻祭法則。在國度里以色列的王不僅在主要節期時準備供物,安息日和月朔時也不例外。「辦理事務的六日」,指一周里除安息日以外的其他六日。內院的東門只能在「安息日和月朔」敞開。「王要從這門的廊進入,站在門框旁邊。祭司要為他預備燔祭和平安祭,他就要在門檻那裡敬拜,然後出去」。王從這東門進入,站在內院的門框旁邊,他只能站在那裡,不得再向前。只有祭司才能進入內院,祭司為他預備燔祭和平安祭,他就在門坎那裡敬拜,然後出去。在安息日王當擺上的供物,就是獻燔祭和平安祭,要感謝神,要像祭牲一樣願意獻上自己,因為每周人都是蒙恩的。在月朔王「要獻無殘疾的公牛犢一隻,羊羔六隻,公綿羊一隻,都要無殘疾的。他也要預備素祭,為公牛獻一伊法細面,為公綿羊獻一伊法細面,為羊羔照他的力量而獻,一伊法細面加油一欣」。月朔與安息日相似,公牛一隻,加素祭細面加油一欣。但再加上羊羔六隻及公綿羊一隻。素祭方面,以每隻公牛,要用調油的細面伊法十分之三,每隻公羊用調油的細面伊法十分之二,每隻羊羔用調油的細面十分之一。「照他的力量」,是指個人當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來獻供物。「王進入的時候必由這門的廊而入,也必由此而出」。王在獻祭的時候,王從那裡進來,也從那裡出去。這是適當的安排,井然有條,也不致在聖地沾污。因此他至多到內院門口,然後由原路返回。
【在各節期,國內居民朝見耶和華的時候,從北門進入敬拜的,必由南門而出;從南門進入的,必由北門而出。不可從所入的門而出,必要直往前行,由對門而出。民進入,王也要在民中進入;民出去,王也要一同出去。】這是王出入聖地的法則。在國度里,到聖殿敬拜的百姓雖然人流如織、但卻井然有序,「從北門進入敬拜的,必由南門而出;從南門進入的,必由北門而出」,敬拜者不允許走回頭路。進出聖地的時候,王在神面前被看作百姓中的一分子,並沒有特權,進出的路線都和百姓一樣:「民進入,王也要在民中進入;民出去,王也要一同出去」。【在節期和聖會的日子同獻的素祭,要為一隻公牛獻一伊法細面,為一隻公綿羊獻一伊法細面,為羊羔照他的力量而獻,一伊法細面加油一欣。王預備甘心獻的燔祭或平安祭,就是向耶和華甘心獻的,當有人為他開朝東的門。他就預備燔祭和平安祭,與安息日預備的一樣,獻畢就出去。他出去之後,當有人將門關閉。】這是王日常獻祭的法則。「在節期和聖會的日子同獻的素祭,要為一隻公牛獻一伊法細面,為一隻公綿羊獻一伊法細面,為羊羔照他的力量而獻,一伊法細面加油一欣」。細面和油是農業的出產,牛羊是畜牧業的出產。國度里的素祭比摩西律法里要求的更多,表明土地的出產將更加豐富,百姓將有能力提供更多的細面和油。王若「預備甘心獻的燔祭或平安祭,就是向耶和華甘心獻的」,隨時可以進入內院的東門洞,門將專門為他而開。「甘心獻的燔祭或平安祭」,是為了表達對神的愛而獻上祭物。神所悅納的並不是強制性的,儀式上的感謝,乃是自發的,發自內心深處的感恩。【每日,你要預備無殘疾一歲的羊羔一隻,獻與耶和華為燔祭;要每早晨預備。每早晨也要預備同獻的素祭,細面一伊法六分之一,並油一欣三分之一,調和細面。這素祭要常獻與耶和華為永遠的定例。每早晨要這樣預備羊羔、素祭,並油為常獻的燔祭。】這是每日要獻的祭。早晨獻一歲的羊羔,這是燔祭。再加素祭,數量方面也顯然不同。這要成為永遠的定例,是特別加重語氣的性質。每天清晨百姓都要按規定的時間,規定的方法獻祭,此祭的意義在於將那一天的生活全然交託,仰望在神的手中。這也象徵今日聖徒的晨禱。
【主耶和華如此說:『王若將產業賜給他的兒子,就成了他兒子的產業,那是他們承受為業的。倘若王將一份產業賜給他的臣僕,就成了他臣僕的產業;到自由之年仍要歸與王。至於王的產業,必歸與他的兒子。王不可奪取民的產業,以致驅逐他們離開所承受的;他要從自己的地業中,將產業賜給他兒子,免得我的民分散,各人離開所承受的。』】在國度里,王可以將土地賜給他的兒子和臣僕,但兒子可以繼續永遠擁有產業,臣僕卻要在禧年歸還土地。同樣,王也「不可奪取民的產業,以致驅逐他們離開所承受的」。因為土地的真正主人是神,王和百姓都是祂的租戶,神不喜悅見到「各人離開所承受的」。所以在國度里,君王的權力並不是無限的,每個作王的人都應當知道自己的權柄界限,認清自己的權柄來自神。因為他們並不是群羊的主人,只能在神所賦予的許可權之內履行牧人的使命。在國度里,地已經被分給了王,王卻沒有權力隨心所欲地分配。同樣我們的身體也是神賜給我們的,但我們也沒有權力隨心所欲地主張自己的身體,【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林前6:20)。
【那帶我的,將我從門旁進入之處、領進為祭司預備的聖屋,是朝北的,見後頭西邊有一塊地。他對我說:『這是祭司煮贖愆祭、贖罪祭,烤素祭之地,免得帶到外院、使民成聖。』他又帶我到外院,使我經過院子的四拐角,見每拐角各有一個院子。院子四拐角的院子,周圍有牆,每院長四十肘,寬三十肘。四拐角院子的尺寸都是一樣,其中周圍有一排房子,房子內有煮肉的地方。他對我說:『這都是煮肉的房子,殿內的僕役要在這裡煮民的祭物。』】這裡講到祭司烹煮祭祭肉的法則。神的使者帶以西結「從門旁進入之處、領進為祭司預備的聖屋,是朝北的,見後頭西邊有一塊地」。然後對他說:「這是祭司煮贖愆祭、贖罪祭,烤素祭之地,免得帶到外院、使民成聖『」。聖屋後頭的一塊地,是為烤煮祭品的。贖愆祭、贖罪祭要在壇上焚燒,但必留一部分是給祭司的,先在廚房空地煮。。「免得帶到外院,使民成聖」,是因為【一切的素祭、贖罪祭、贖愆祭,其中所有存留不經火的,都為至聖之物】(民18:9),只能留給分別為聖的祭司吃(民十八9)。普通的百姓若是【摸這些祭物的,都要成為聖】(利6:18),必須把自己贖出來(利27:1-8),否則就要歸神所有。神的使者又帶以西結「到外院,使我經過院子的四拐角,見每拐角各有一個院子。院子四拐角的院子,周圍有牆,每院長四十肘,寬三十肘。四拐角院子的尺寸都是一樣,其中周圍有一排房子,房子內有煮肉的地方」。然後使者對以西結說:「這都是煮肉的房子,殿內的僕役要在這裡煮民的祭物」。聖殿外院的四拐角又有四個院子,是專門安排了「殿內的僕役」,在那裡為前來敬拜的百姓「煮民的祭物」。「民的祭物」,指獻祭者可以一同享用的「平安祭」。在國度里,「平安祭」象徵神在恩典中給人的供應。因為整個聖地的中心是祭壇,而四角是煮祭肉的院子、四圍是享用祭肉的房子,可見神的安排真是具體而且詳細。 但關於新聖殿的一切規例,並不是由王或祭司制定的,而是依據神的命令。同樣今天我們在教會服事中,也要按照神的分工和安排而行,因為這是神的家,理應聽從神的安排。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有敬畏神的心,在教會中要按照神的分工和安排來侍奉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