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要思念也要去行>
讀經【腓4: 8-23】【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在腓立比書第四章的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呼籲腓立比信徒,也是今日的信徒要思念也要去行,並講到他自己靠主凡事知足。保羅首先說:【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賜平安的 神就必與你們同在。】這「我還有未盡的話」,意思就是最後的話,也是保羅最重要的勸告。而保羅呼籲腓立比信徒和我們,要思念的事,就是:「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真實的」,包括待人、行事、言語等,這一切都應當真誠,信徒若看見別人在神面前裡外如一、言行相符,就應當去思念效法。「可敬的」,是指一切引人敬重的事,使人佩服的事,信徒都應當思念。「公義的」,是指公義的行事,就是完全沒有偏私或體貼人意,只站在公正的地位上,照著真理而行,這些都是我們應當思念的。「清潔的」,就是沒有沾染罪惡的,不含罪惡的成分和動機的,保羅曾勸勉提摩太,要在清潔上作信徒的榜樣(提前4:12)。「可愛的」,就是令人愛慕的,信徒的生活見證要令人羨慕,使人感覺可愛。「有美名的」,這「美名」不是指因屬世的地位、財富而有的名聲,而是因以上種種「真實」、「可敬」、「公義」、「清潔」的行事而有的美名,對於這等事,我們應當思念。「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不論是自己的德行或別人的德行,是自己受稱讚或別人受稱讚,信徒都該留心思想其中真正的原因。「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這「思念」有思想、考慮等意。今天我們的思想會受到從世界而來的影響,因每天報紙、電視、收音機、網路…,其中所報導與充滿的都是些兇殺、強暴、各類恐怖事件,還有各種罪惡、污穢的事、不道德的事等,每天我們的頭腦,在我們不知不覺中,不停的讓這些壞事、惡事、可怕的事、骯髒的事、醜陋的事湧進來,充塞在我們的思想里,我們若多思念屬世之事,結果必陷於痛苦與憂慮中。但我們若多思念屬天的品德,思念神所喜歡我們追求的事,就必因此得著屬靈的喜樂。因此保羅要求我們:「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
但這些美事除了要我們思念,還要行出來。因此使徒對信徒又發出一項要求:【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信徒先要多多思念這些美事,思念之後,就該切實去行,思而不行,仍與我們無益。所以我們不要只將真理放在頭惱中回味、研究,而是要去實行。而保羅要信徒去實行的,是他們在他身上所學習、所領受、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可見保羅的生活確有美好的榜樣,不怕讓人看、給人學。「所學習的」,表示保羅曾留下良好的模範。「所領受的」,表示保羅有屬靈的糧食和真理的亮光,使信徒有所領受。「所聽見」,表示保羅從主耶穌那裡有神所要他傳的信息,並且他所講的一切,都是造就人、叫人得益的。「所看見」,表示保羅常將自己從神所領受、所傳講的實行在生活中,所以信徒們從他身上能看見榜樣。保羅以他自己作為信徒的榜樣,他也期望信徒將從他身上所學習的真理,所領受的屬靈供應,所聽見他的傳講教導,和所看見的他行為表現,實行出來,這樣「賜平安的神就必與你們同在」。因此我們今天不但要留心思念使徒的教訓和榜樣,並要去行,這樣賜平安的神就必與我們同在!
接著保羅說:【我靠主大大地喜樂,因為你們思念我的心如今又發生;你們向來就思念我,只是沒得機會。】這裡的「思念」,是指信徒對保羅在經濟方面的支持,腓立比信徒常顧念保羅的需用,而供給他。因腓立比信徒發生「思念」他的心,他就靠主大大喜樂。腓立比信徒「向來就思念」保羅,但卻不是常有機會表示他們的愛心。雖然顧念主僕的需要是一件好事,卻也要有機會,因為想幫助人的,自己不一定常常有餘,受幫助的,也不一定常常有需要,所以保羅說「只是沒得機會」。但保羅說:【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這解釋了保羅稱讚腓立比人的原因,他並非因正感到缺乏,所以故意講奉承的話,好叫他們日後繼續樂意供給他;而是他對腓立比信徒有認識、有信心,知道他們的確是那樣顧念主的僕人。「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保羅在此講到真正的知足,就是不論貧、富、苦、樂、尊、卑、榮、辱都知足。「已經學會了」,表示保羅曾經學過,他經歷過各種不同的境遇,又知道,在各種境遇中,因主的恩助,他就能以現在所有的為知足。因而他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有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可見保羅的人生經歷十分豐富,他不是一直在飽足、豐富之中,也不是一直在飢餓、缺乏之中,神讓他經過各種不同的環境,使他獲得豐富的屬靈經歷。這也正是我們要學習的一個屬靈的功課。而按人的本性,遇卑賤、飢餓、缺乏就會抱怨,自卑,不安於份,甚至去偷、去搶、去作賊。遇豐富、飽足、有餘就會浪費,狂傲,甚至墮落。但保羅知道怎樣處卑賤,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保羅不是說說而已,他真是這樣,無論在什麼環境,他都能知足。因為他「隨事隨在,都得了秘訣」。這「秘訣」就是:【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這「凡事」就是這裡列出的各種境遇。保羅靠著那加給他力量的,在任何的環境里,他都能知足,都能勝過。因為他深信主是無所不能的,只要倚靠祂所加的力量,在凡事上、各種境遇中,他就都能得勝了。保羅不是靠外在的環境,而是倚靠耶穌基督,所以在基督里是保羅知足秘訣的關鍵。
【然而你們和我同受患難,原是美事。】這是指腓立比信徒對保羅的供給說的。他們在保羅受患難之中,雖然自己不是十分富足,還是儘力供給保羅的需用,在他的患難上有分。他們這些物質上的供給,證明他們內心中對保羅所受患難的關切跟同情,所以保羅說「你們和我同受患難,原是美事」。【腓立比人哪,你們也知道我初傳福音,離了馬其頓的時候,論到授受的事,除了你們以外,並沒有別的教會供給我。】保羅講到他初次在腓立比傳道時的情形(徒16章),和他離開腓立比到帖撒羅尼迦之後(徒17:1-9),腓立比教會如何一再打發人供給他的需用。【就是我在帖撒羅尼迦,你們也一次兩次的打發人供給我的需用。】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傳道時,是親手作工的(帖前2:9),因他作工所收入的十分有限,所以腓立比教會一次兩次打發人供給他的需用,證明他們的愛心是十分真誠可貴的。【我並不求什麼饋送,所求的就是你們的果子漸漸增多,歸在你們的賬上。但我樣樣都有,並且有餘;我已經充足,因我從以巴弗提受了你們的饋送,當作極美的香氣,為神所收納、所喜悅的祭物。】保羅並不求什麼饋送,就「樣樣都有,並且有餘」,證明他的信心是真正仰賴神的,不是仰賴人,他的眼睛不是看在腓立比所送來的「饋送」上,而是仰望著神施恩的手。所以他所求的不是自己能得著多少金錢,而是信徒能為主多結果子,可以向神交賬。「當作極美的香氣,為神所收納所喜悅的祭物」,表示信徒作在神仆身上的,就是作給神的。所以信徒奉獻財物,不論交給誰使用,都該看作是給了神的。奉獻的人不該對接受的人有所要求,這樣的奉獻,才蒙神的接納,才是極美的香氣。
接下來是保羅的祝禱:【我的神必照他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里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這不只是保羅憑信心為腓立比教會的信徒所祝禱的話,也是一切信徒能支取的應許。但支取這應許的人不但要有信心,而且應當顧念主僕的需用,並樂意奉獻。保羅這樣為腓立比信徒祝福,顯示他們本身也有所需要,所以他才用這樣的應許勉勵他們。由此看來,腓立比信徒的奉獻更顯得難能可貴,他們雖然自己的需用並不充足,還是一心顧念保羅的需要,實在是現今信徒奉獻的好榜樣。【願榮耀歸給我們的父 神,直到永永遠遠。阿們!】凡將榮耀歸給神的,都該永永遠遠地歸給神!保羅的問安是:【請問在基督耶穌里的各位聖徒安。在我這裡的眾弟兄都問你們安。眾聖徒都問你們安。在凱撒家裡的人特特地問你們安。】在保羅的書信中,常在結束之前,代替信徒向受書人問安,信徒彼此問安或請人代替問安,雖是很小的事,但也可以增進主內彼此間的關切。在我們替人問安時,也許自己以為無關重要,但可能叫領受問安的人,感到十分快慰和鼓舞。最後保羅以:【願主耶穌基督的恩常在你們心裡!】結束了本書。本書以神的恩典開始(1:2),又以耶穌基督的恩典結束。今天我們所處的每一個環境都是神給我們的功課,我們每時每刻都需要神的恩典。為此,願我們今天不但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還要靠主的恩典去面對所處的環境,並用神加給我們的力量去勝過一切的環境,這樣我們就能像保羅那樣,無論在什麼景況中都能靠主凡事知足!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