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勸信徒更加順服>
讀經【腓2: 12-18】【這樣看來,我親愛的弟兄,你們既是常順服的,不但我在你們那裡,就是我如今不在你們那裡,更是順服的……。】在家腓立比書第二章的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勸勉腓立比信徒,也是對今日信徒的勸勉,就是要更加順服。保羅又講到提摩太與他同勞,興旺福音,以巴弗提和他一樣,為了基督的工作,不顧自己的性命。保羅首先說:【這樣看來,我親愛的弟兄,你們既是常順服的,不但我在你們那裡,就是我如今不在你們那裡,更是順服的,就當恐懼戰兢,作成你們得救的工夫;】使徒在講論主的順服之後,緊接著就勸勉信徒順服,一方面可使他們在順服之中得著鼓勵,因為他們效法了主的榜樣,另一方面可使他們看見自己的不夠,他們的順服比起主還差得太遠。這裡的「順服」,應指順服使徒的教訓,和順服在信徒心中運行的聖靈,也就是順服神。使徒稱讚他們:「你們既是常順從的,不但我在你們那裡,就是我如今不在你們那裡,更是順服的」。這表明他們順服的是使徒所教訓的真理,而不是他本人,所以使徒用一種稱讚的語氣勉勵他們應更加順服。「就當恐懼戰兢」,就是要他們存著敬畏神的心,小心謹慎地生活工作,唯恐有失於神的託付,有負神的大恩。信徒應存這樣的心,「作成你們得救的工夫」,就是把我們所得著的救恩從身上活出來。得著救恩,是神在我們生命中工作的開始,我們應當讓這救恩的工作得以完成。靈魂得救、罪惡得赦免,不過是救恩的起點,若要經歷完全的救恩,就要繼續讓神的話語不斷在我們心中作工,而且要順服這種工作,使我們有成熟豐盛的生命,使救恩的奇妙功效明顯地在我們身上活出來。【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 神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這「因為」解明了,我們所以能活出救恩,作成我們得救的工夫,都是因神在我們心中的「運行」,使我們的「立志行事」,能以順服神的旨意,活出救恩。我們的得救,是神的靈在我們心中運行的結果,使我們的心思能順服神的真道。當我們得救以後,神的靈仍然不斷在我們心中「運行」,使我們照著祂的旨意行事立志。「運行」就是作工,神在我們裡面如何作工,我們就能如何活出主的榮美。既然那一位在我們心中運行工作的是神,我們就要存敬畏的心,戰兢地順從祂的運行,以成全祂的美意!我們若輕忽祂的運行,不順服祂的感動,就等於是破壞祂的美意,阻礙祂的計劃。
接著保羅又勸勉信徒:【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凡所行的都不要」,就是不論那一件事,不論是順是逆,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怨言是表示不服神的安排,不肯為自己所遭遇的苦境負責,而想要諉過於人。它一方面是對神不服,另一方面是對人不平。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曾經用以色列人在曠野被神嚴厲懲治的事,警誡哥林多人不可發怨言(林前10:10),所以「發怨言」是今日基督徒應當引為鑒戒的。因發怨言不但觸動神的怒氣,且破壞團體的和睦,容易激「起爭論」,損害愛心,因此保羅在此將發怨言跟起爭論放在一起講。而「爭論」是堅持己見、不肯接納別人意見的外在表現,是破壞肢體和睦生活的起點,也是最容易叫人跌倒的。保羅繼續勸勉信徒,【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這裡的「使」是重要的字,表示信徒若順服神的旨意,在凡事上都不發怨言、起爭論,就「使」信徒可以成為「無可指摘,誠實無偽…作神無瑕疵的兒女」。「無可指摘」,著重在外面的行為,不給人有毀謗的把柄。「誠實無偽」,著重在裡面的存心,應當真純誠實。「彎曲悖謬的世代」,就是現今的世代,「彎曲」是形容這世界的詭詐,使人難以分辨曲直。「悖謬」是形容這世界的謬解真理,叫人不能分別是非,從而違背神意。「作神無瑕疵的兒女」,這表明我們的「無瑕疵」,是從神的生命來的。「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這是提醒信徒,我們在這世代中,有如明光要照耀在黑暗中。現今的世代是越過越彎曲,越過越悖謬,所以信徒活在世上,不但不可隨從世俗,同流合污,並要順從神在心中之運行,要與肢體同心,追求和睦,不發怨言,更要有誠實無偽、無可指責的品德。【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誇我沒有空跑,也沒有徒勞。】「生命的道」,是指耶穌基督,祂就是神的道,生命也在祂裡頭(約1:4)。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就是效法基督,見證基督,讓人從我們身上看到基督的生命,看出我們是跟隨基督的門徒,是神蒙慈愛的兒女。【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誇我沒有空跑,也沒有徒勞,】就是在基督再來的日子,保羅能看見自己所作的一切工作都有美好的果效,他就可誇自己沒有徒勞。【我以你們的信心為供獻的祭物,我若被澆奠在其上,也是喜樂,並且與你們眾人一同喜樂。你們也要照樣喜樂,並且與我一同喜樂。】保羅勞苦栽培信徒,使他們的信心長進堅強,把這樣工作的果效,當作「祭物」獻給神。神的兒女在信心上長成,是神的喜樂,也就是保羅的喜樂。保羅在此以腓立比信徒的信心為獻給神的祭物,以自己的血為澆奠在其上的酒。一個忠心服事神的人,必然甘心樂意為神的兒女「澆奠」他的生命,並且以此為一生最高的喜樂。保羅雖然身在監牢,但他仍因信徒能為主發光,而與他們一同喜樂了。「你們也要照樣喜樂,並且與我一同喜樂」。這裡保羅勸勉腓立比信徒,因著他自己能在監獄中充滿喜樂的緣故,也要與他一同喜樂。
隨後保羅講到他的兩位同工,就是提摩太和以巴弗提。保羅首先說到他的同工提摩太:【我靠主耶穌指望快打發提摩太去見你們,叫我知道你們的事,心裡就得著安慰。】從這裡可以看到,保羅似乎很急切要知道腓立比信徒的景況,他雖在監獄中,心裡十分挂念腓立比的信徒,所以他「靠主耶穌指望快打發提摩太去見」腓立比信徒,並要向保羅回報,使他知道信徒的情形而得安慰。那保羅為什麼要「靠主耶穌」打發提摩太?打發同工似乎不是什麼大事,但保羅在一切大小事上,對於任何事的指望都是以主為中心。【因為我沒有別人與我同心,實在挂念你們的事。】這裡說出,保羅之所以打發提摩太前往腓立比的原因在於,沒有別人像提摩太這樣與他同心。同工最要緊的是「同心」,但要遇見一個同心的同工是何等的難!因提摩太與他同心,所以當保羅看出腓立比的教會有需要時,他就打發提摩太去,提摩太也願意前往,因為提摩太和他同心,而且提摩太也「實在挂念你們」。可見提摩太與保羅在一起的時候,必定現出對腓立比教會信徒的種種關懷,或在禱告中不斷提到他們,以致保羅看出提摩太實在挂念腓立比信徒,正如保羅挂念他們。【別人都求自己的事,並不求耶穌基督的事。但你們知道提摩太的明證,他興旺福音,與我同勞,待我像兒子待父親一樣。所以我一看出我的事要怎樣了結,就盼望立刻打發他去;但我靠著主,自信我也必快去。】保羅在此指出,有很多人都「求自己的事」,即為自己的利益打算。有些人雖然在教會做工,但不是為了耶穌,乃是圖謀自己的利益。這些人嘴上說的是為「主」,實際上是為了自己,這樣的事奉在主前毫無價值(太7:22-24)。但提摩太不僅挂念教會,為眾信徒掛心,更為「興旺福音」,即熱心地傳福音,並與保羅一同受苦和一同勞苦,腓立比信徒也了解這事實。「待我像兒子待父親一樣」,提摩太在工作上跟保羅的關係,不但是同工且像父子,這也使腓立比信徒感到,提摩太來跟保羅親自前來相差無幾,因為他是保羅最親密的同工。「所以,我一看出我的事要怎樣了結,就盼望立刻打發他去」。「我的事」,是指保羅在羅馬被囚的事,「要怎樣了結」,即他的案件怎樣了結。保羅在得知要釋放的情況下,他先打發提摩太去腓立比,將這好消息告訴他們,並且說:「但我靠著主自信我也必快去。」
保羅又說到以巴弗提如何與他同工,他說:【然而,我想必須打發以巴弗提到你們那裡去。他是我的兄弟,與我一同作工、一同當兵,是你們所差遣的,也是供給我需用的。】以巴弗提是腓立比教會差派他來供應保羅一些需用的,當時羅馬的監獄監對犯人的懲罰是罰款、勞役和處死,所以監獄不是長期監禁犯人的地方,而是犯人等候受刑的地方,生活條件非常惡劣,囚犯必須負責自己的飯食。但從保羅稱以巴弗提為他的弟兄,他的同工,一同當兵的人,表明以巴弗提和保羅之間不論在生命上、聖工上、屬靈的爭戰上,都是彼此同心、患難與共的。【他很想念你們眾人,並且極其難過,因為你們聽見他病了。他實在是病了,幾乎要死,然而神憐恤他,不但憐恤他,也憐恤我,免得我憂上加憂。】以巴弗提曾病得十分嚴重,幾乎要死,但因著神的憐恤才得以日漸痊癒。以巴弗提是腓立比教會的同工,所以當腓立比人「聽見他病了」,他恐怕腓立比人為他過於掛心、焦急,因而極其難過。以巴弗提竟然因別人聽見他病重,而為別人難過,這種難過隱藏著超凡的愛心,這種愛心只能在屬基督的人中才會找到的。這裡的「然而」,解釋了神旨意的美妙,神藉以巴弗提這一次的重病,使保羅更深地經歷神的憐恤,所以他說:「不但憐恤他,也憐恤我,免得我憂上加憂」。因保羅對以巴弗提的關心,才使他「憂上加憂」。這裡充分表現當時教會的同工與同工之間,信徒與傳道人之間那種親切的關係,今日教會實在望塵莫及。最後保羅說:【所以我越發急速打發他去,叫你們再見他,就可以喜樂,我也可以少些憂愁。故此,你們要在主里歡歡樂樂地接待他,而且要尊重這樣的人,因他為作基督的工夫,幾乎至死,不顧性命,要補足你們供給我的不及之處。】從保羅的話中可以看見,他是那樣的迫不及待,這是保羅對腓立比教會的關心和愛。保羅要求腓立比信徒歡歡樂樂的接待他,也要尊重像以巴弗提這樣的人,因他為基督作工幾乎至死。「要補足你們供給我的不及之處」,這是指腓立比信徒雖供給保羅經濟上的需用,卻無法照顧他,但以巴弗提卻補足他們不及之處,為他們服事保羅。可見雖然他所作的工夫只是一些卑微的工作,但他既為基督而作,且十分忠心,甚至不顧性命,便值得受人敬重,也同樣被主所看重。為此,願我們今天通過腓立比書的教導,讓我們對保羅的同工,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並要像保羅的寶貴同工提摩太那樣,興旺福音,也要像保羅的寶貴同工以巴弗提那樣,為了基督的工作,不顧自己的性命!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