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1: 1-30】【基督耶穌的僕人保羅和提摩太寫信給凡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穌里的眾聖徒,和諸位監督,諸位執事……。】從今天開始要分享《腓立比書》,這封書信與《以弗所書》、《歌羅西書》和《腓利門書》,都是保羅第一次在羅馬坐監時寫的,所以被稱為監獄書信。腓立比是保羅第二次宣教旅程進入歐洲的第一站(徒16:12),他在那裡給呂底亞施洗(徒16:14-15),當保羅離開腓立比的時候,已經在呂底亞的家裡建立了以外邦人為主的教會(徒16:40)。之後保羅在羅馬的監獄里給腓立比的信徒們寫了本書信。保羅寫本信的初衷,是對腓立比信徒的饋贈表示感謝,也是對教會面臨外來的迫害(1:28-30)、假師傅的引誘(3:2)和內部的紛爭(4:2),提出警誡和勸勉。保羅在本書中也說出了他屬靈生活的得勝,是在於他得著了基督,基督是他裡面一切動力之源,也是他外面一切彰顯之因。因此保羅盼望腓立比的信徒要「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2:5),在基督的身體里活出合一的見證。保羅雖在被囚中寫此書信,信中卻充滿了喜樂,所以本書的主題就是「靠主常常喜樂」。在腓立比書第一章中,使徒保羅說:【基督耶穌的僕人保羅和提摩太寫信給凡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穌里的眾聖徒,和諸位監督,諸位執事。願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基督耶穌的僕人」,就是被基督揀選、使用的人,擁有基督的恩賜和權柄,也表示他是侍候主的人。保羅把「提摩太」的名字放在作者的位置,不一定表明他參與了實際寫作,但表明他是贊同這封信的內容。此書信是「寫信給凡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穌里的眾聖徒」,就是腓立比的信徒。「聖徒」並不是指本質聖潔、品行良善的人,而是指所有的信徒,他們都是從世界被分別出來見證主、事奉神的人。「和諸位監督,諸位執事」。「監督」就是教會的眾長老(徒20:17),責任是【牧養神的教會】(徒20:28),包括教導聖經、抵擋異端。「執事」,是負責管理教會各樣事務的人。「願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保羅的問候總是先「恩惠」后「平安」,因為除非神的「恩惠」已把罪對付清楚,否則就不會有真正的「平安」。因神是「我們的父」,祂就將恩惠、平安在「主耶穌基督里歸與」祂的兒女。【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神;每逢為你們眾人祈求的時候,常是歡歡喜喜地祈求。】保羅此時雖然面臨死亡的威脅,但當他「想念」腓立比教會時,就能滿有喜樂地「感謝我的神」。感恩是信徒被聖靈充滿的記號,聖靈照明我們心中的眼睛,使我們從環境的難處里看見神的工作,因此涌流出喜樂和感恩,所以保羅「每逢為你們眾人祈求的時候,常是歡歡喜喜地祈求」,而不是憂憂愁愁地哀求。
【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從腓立比信徒接受福音開始到保羅寫此書信(徒16:15),大約有十多年。保羅為他們歡喜快樂,是因為他們始終能「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這樣就能顯明基督身體的見證。「那在你們裡面動了善工的」,是指神。「善工」就是神在信徒生命中的救贖之工,凡是神所開頭的事工,祂必負責「成全這工」,因此雖然腓立比教會飽經苦難、常受逼迫,但神必然保守他們,「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就是主再來提接信徒的那日。【我為你們眾人有這樣的意念,原是應當的;因你們常在我心裡,無論我是在捆鎖之中,是辯明證實福音的時候,你們都與我一同得恩。我體會基督耶穌的心腸,切切地想念你們眾人;這是神可以給我作見證的。】「意念」,意思是滿懷關切。「在捆鎖之中」,這是指保羅初到腓立比傳道時,曾被監禁在監牢里(徒16:23-24)。「辯明證實福音」,即為福音的真道爭辯。「一同得恩」,指腓立比信徒不因保羅被監禁而離棄他,仍樂意支持他的福音事工,故保羅在獄中所得的恩,腓立比人也有分於其中。「我體會基督耶穌的心腸」,就是像基督耶穌那樣,以慈悲憐恤的心對待信徒。保羅因體會主的心腸而愛顧腓立比信徒,常常挂念他們,用真理栽培他們,又切切為他們在神面前祈求。「這是神可以給我作見證的」,保羅渴望腓立比信徒知道他對他們的愛。【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或譯:喜愛那美好的事),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並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叫榮耀稱讚歸與神。】這是保羅為腓立比信徒的代禱。腓立比信徒是很有「愛心」的,保羅在馬其頓工作時,腓立比教會在生活需用上供給他,在保羅離開他們之後還是常供給他的需用(腓4:15-16),但保羅還是為他們禱告,要他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知識」是指對神和真理的認識。「各樣見識」,是指對各樣事物的分辨、判斷的能力,是一種屬靈的敏覺。信徒的「愛心」,應該紮根在「知識和各樣見識」的基礎上,而「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增長的愛心,就會「使你們能分別是非」。「分別是非」,在小字作「喜愛那美好的事」。愛心在知識和各樣的見識上長進,就會使我們更有屬靈的眼光,知道什麼是「那美好的事」,因而生出喜愛之心,更有力量捨棄那些卑賤的事,追求上好的福分。從而「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作誠實無過的人」,就是作真誠無可指責的人。「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就是靠著耶穌基督活出仁義的生活。信徒的好行為,既是出自基督,就要「叫榮耀稱讚歸與神」。
【弟兄們,我願意你們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以致我受的捆鎖在御營全軍和其餘的人中,已經顯明是為基督的緣故。並且那在主里的弟兄多半因我受的捆鎖就篤信不疑,越發放膽傳神的道,無所懼怕。】腓立比的信徒很擔心保羅,因他已經被囚了好幾年,神的計劃好像遇到了挫折。但保羅對神的主權卻滿有信心,也盼望關心自己的腓立比信徒能因此安心,所以就要他們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12節)。保羅雖然被囚,福音不但沒有受阻、反而傳得更廣。傳福音的人可以被「捆鎖」,但福音卻不會受捆鎖。「以致我受的捆鎖在御營全軍和其餘的人中,已經顯明是為基督的緣故」。「御營」指羅馬皇帝直轄的侍衛軍。「其餘的人」,指周圍的人,這些人都已明白,保羅坐監並非因犯了什麼罪,而是因基督持守福音真理的緣故,所以福音在羅馬軍隊中傳開了。並且也鼓勵了許多信徒,他們因為看見神在保羅身上的工作,「就篤信不疑,越發放膽傳神的道,無所懼怕」。最驚人的,也是保羅根本沒想到的,就是他在獄中所寫的《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腓利門書》和《提摩太後書》,在以後的兩千年裡,對教會和整個世界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比他在當時帶起千萬人信主更加寶貴!【有的傳基督是出於嫉妒紛爭,也有的是出於好意。這一等是出於愛心,知道我是為辯明福音設立的;那一等傳基督是出於結黨,並不誠實,意思要加增我捆鎖的苦楚。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保羅在此指出,傳福音的人會有不同的存心,有些人「傳基督是出於嫉妒紛爭,也有的是出於好意」,目的是為了自己的名聲和利益。「這一等是出於愛心,知道我是為辯明福音設立的」,指有些人傳福音,是因為保羅入獄,所以接過傳福音的擔子、表達對他的愛心。「那一等傳基督是出於結黨,並不誠實,意思要加增我捆鎖的苦楚」,指有些人傳福音,是因為保羅入獄,所以趁機擴大自己的名聲和影響,甚至通過傳福音來加增保羅「捆鎖的苦楚」。但是,「這有何妨呢?」只要他們傳的內容正確,保羅就不看他們的動機如何,因為「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只要基督被傳出去,保羅「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
【因為我知道,這事借著你們的祈禱和耶穌基督之靈的幫助,終必叫我得救。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這裡的「得救」,是指保羅為主被囚之事,他深信這次為主被囚,不至被定死罪,必然得著釋放,這是因信徒的代禱與主耶穌基督之靈的幫助。保羅「所切慕、所盼望的」,就是「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就是沒有一件事叫他在神前感到羞愧。所以「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保羅最關注的,不是自己「是生是死」,而是「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就是無論他獲釋還是殉道,都能彰顯基督。「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保羅這樣的表白,說明他不只是一部分生命讓主掌權,而是整個生命都讓主掌權。「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意思是我活著就是基督的代表。「我死了就有益處」,是指因他死了便到主那裡去。【但我在肉身活著,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該挑選什麼。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著,為你們更是要緊的。我既然這樣深信,就知道仍要住在世間,且與你們眾人同住,使你們在所信的道上又長進又喜樂,叫你們在基督耶穌里的歡樂,因我再到你們那裡去,就越發加增。】保羅的意思是說,他若「在肉身活著」,可以繼續為主工作、結果子。他若死了可以到主那裡去,在這兩者之中,他不知該作何挑選。「我正在兩難之間」,是因就他自己而言,他「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但他在肉身活著,對信徒來說「更是要緊的」,這是他的責任。「我既然這樣深信,就知道仍要住在世間」,保羅的責任感使他深信,他要繼續與眾信徒同住,幫助他們靈命的長進,並使他們「在所信的道上又長進又喜樂」。並且叫他們「在基督耶穌里的歡樂」,因他再到他們那裡去,「就越發加增」。
【只要你們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叫我或來見你們,或不在你們那裡,可以聽見你們的景況,知道你們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腓立比的信徒不但信了福音,而且一直「同心合意興旺福音」,但保羅仍然提醒他們,「只要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這是使徒對腓立比信徒最的要求。而「相稱」的具體表現之一,就在於他們能夠「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這樣保羅即使不在他們之中,也可以為他們放心了。【凡事不怕敵人的驚嚇,這是證明他們沉淪,你們得救都是出於神。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祂受苦。你們的爭戰,就與你們在我身上從前所看見、現在所聽見的一樣。】信徒要過與福音相稱的生活,除了在福音上穩定,還要凡事都不必「怕敵人的驚嚇」,因敵人所加給信徒的驚嚇,不過證明他們是沉淪的人。又證明信徒的「得救都是出於神」。因此信徒除了害怕失去神的喜悅,不必害怕任何人、事、物。「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祂受苦」。信徒所蒙的恩典不只叫他得救,也使他有一種責任,為他所信服的基督受苦。所以信徒為主受苦,並不是意外,也不是神的懲罰,而是神計劃中的一部分。可是今天有許多傳道人講的都是福氣、愛心、安慰、醫治,卻不提或淡化信徒「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祂受苦」。但是「基督耶穌的僕人保羅」,他是為主受苦的人,所以保羅對信徒說:「你們的爭戰,就與你們在我身上從前所看見、現在所聽見的一樣」。保羅在受苦中有美好的見證,因此他叫他們回想他為福音爭戰的情形,以之為勉勵。但願我們今天也都要像保羅那樣,靠主為福音爭戰!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