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結42: 1-20>

作者:霞步思  於 2023-9-18 03:3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聖經分享|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結42: 1-20】【他帶我出來向北,到外院,又帶我進入聖屋;這聖屋一排順著空地,一排與北邊鋪石地之屋相對……。】在以西結書第四十二章中,先知以西結說:【他帶我出來向北,到外院,又帶我進入聖屋;這聖屋一排順著空地,一排與北邊鋪石地之屋相對。這聖屋長一百肘,寬五十肘,有向北的門。對著內院那二十肘寬之空地,又對著外院的鋪石地,在第三層樓上有樓廊對著樓廊。在聖屋前有一條夾道,寬十肘,長一百肘。房門都向北。聖屋因為樓廊佔去些地方,所以上層比中下兩層窄些。聖屋有三層,卻無柱子,不像外院的屋子有柱子;所以上層比中下兩層更窄。聖屋外,東邊有牆,靠著外院,長五十肘。靠著外院的聖屋長五十肘。殿北面的聖屋長一百肘。在聖屋以下,東頭有進入之處,就是從外院進入之處。向南(原文是東)在內院牆裡有聖屋,一排與鋪石地之屋相對,一排順著空地。這聖屋前的夾道與北邊聖屋的夾道長寬一樣;出入之處與北屋門的樣式相同。正在牆前、夾道的東頭,有門可以進入,與向南聖屋的門一樣。】這裡神的使者帶領以西結看過新聖殿的聖所和至聖所后,現在使者帶他「出來向北,到外院,又帶我進入聖屋;這聖屋一排順著空地,一排與北邊鋪石地之屋相對。這聖屋長一百肘,寬五十肘,有向北的門。對著內院那二十肘寬之空地,又對著外院的鋪石地,在第三層樓上有樓廊對著樓廊」。這裡「向北,到外院」,不是指聖殿外的院子,而是與聖所相連的祭司院子向北的屋子。「又帶我進入聖屋」,聖屋就是內外院交界處的房屋,是供祭司用的。聖屋有兩排,一排對著外院的鋪石地,一排對著內院的空地。聖屋的總面積是一百肘乘五十肘,樓高三層,而兩排聖屋中間有一通道,闊十肘,故每排屋子的尺寸是一百肘乘二十肘。「聖屋因為樓廊佔去些地方,所以上層比中下兩層窄些。聖屋有三層,卻無柱子,不像外院的屋子有柱子;所以上層比中下兩層更窄」。聖屋是上層比下層窄,因為上層的樓廊佔去地方,又因為不是用柱子作支撐,故上層比下層窄。 「聖屋外,東邊有牆,靠著外院,長五十肘」。聖屋外有牆,就佔去若干面積,所以東邊有牆,靠著外院,就只有五十肘。「靠著外院的聖屋長五十肘。殿北面的聖屋長一百肘」。靠外院的聖屋,可能因有牆,而只有五十肘,但殿北面的聖屋,就有一百肘。「在聖屋以下,東頭有進入之處,就是從外院進入之處」。從聖屋向西為聖所的內殿,向東就是出口,是出入之處。「向南(原文作「東」)在內院牆裡有聖屋,一排與鋪石地之屋相對,一排順著空地」。兩排相對的聖屋,空地引入內院,鋪石地也裡外相通,成為完美的排列。「這聖屋前的夾道與北邊聖屋的夾道長寬一樣,出入之處與北屋門的樣式相同」。這聖屋是在聖殿後面的西邊空地南端,又在北邊、南邊與東邊四邊都有,聖屋的面積都一樣。「正在牆前、夾道的東頭,有門可以進入,與向南聖屋的門一樣」。這是為祭司在換上聖衣以後,就可以不經過外院,而是直接進入內院的門洞,目的是為了分別為聖。

【他對我說:』順著空地的南屋北屋,都是聖屋;親近耶和華的祭司當在那裡吃至聖的物,也當在那裡放至聖的物,就是素祭、贖罪祭,和贖愆祭,因此處為聖。祭司進去出了聖所的時候,不可直到外院,但要在聖屋放下他們供職的衣服,因為是聖衣;要穿上別的衣服才可以到屬民的外院。『】這裡神的使者對以西結解釋聖屋的用途,也是在丈量過程中第四次說話,為要提醒聖屋的重要性。在國度的聖殿里有兩座非常大的聖屋,聖屋並不是給祭司休息的,而是為了滿足神分別為聖的要求,「親近耶和華的祭司當在那裡吃至聖的物」,在獻祭時只能由祭司吃的「至聖的物,就是素祭、贖罪祭,和贖愆祭」,他們本來應在內院的祭壇前吃祭物(利10:12),現在神卻為他們預備了特殊的聖屋,給他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這些聖屋也是「放至聖的物,就是素祭、贖罪祭,和贖愆祭,因此處為聖」。因為祭司不能穿著普通的衣服事奉,也不可穿著「聖衣」外出隨便活動,所以每當結束事奉以後,「要在聖屋放下他們供職的衣服」,換上普通的衣服,然後才能出到外院,因此事奉聖潔的神絕不是件隨便的事。祭司按規定要穿聖袍,它象徵著祭司在接近神的時候,有一顆聖潔的心,所以祭司一定要穿上這些特殊的衣服才能在聖殿的至聖所事奉。因為這袍子是聖潔的,所以祭司出來見百姓之前要脫掉它。這也是提醒我們,每次來到祂面前敬拜或服事時,要先自潔省思,不要以輕忽隨便的態度來服事神,也不能憑藉恩賜才幹來替代當有的手潔心清,否則是對神極大的藐視。

【他量完了內殿,就帶我出朝東的門,量院的四圍。他用量度的竿量四圍,量東面五百肘(原文是竿;本章下同),用竿量北面五百肘,用竿量南面五百肘,又轉到西面,用竿量五百肘。他量四面,四圍有牆,長五百肘,寬五百肘,為要分別聖地與俗地。】神的使者「量完了內殿」,就帶以西結「出朝東的門,量院的四圍」。 「內殿」,指聖殿的區域,包括所有已經測量的部位。「院的四圍」,是聖殿的區域。神的使者是以量竿為工具,量的方向,是東邊、北邊、南邊與西邊:「東面五百肘(原文是竿;本章下同),用竿量北面五百肘,用竿量南面五百肘,又轉到西面,用竿量五百肘」。至此,神的使者把聖殿的周圍量了出來,新聖殿的形狀是正四方形,每邊長「五百肘」,充分表達新聖殿的均衡和完美。「他量四面,四圍有牆,長五百肘,寬五百肘,為要分別聖地與俗地」。這裡指出圍牆的尺寸,目的是「為要分別聖地與俗地」,這也是四十至四十二章的總結, 將整個聖殿之地分別為聖。這聖地、俗地有別,即使在新約中也仍然要持守,因此保羅說:【神的殿和偶像有什麼相同呢?因為我們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又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凈的物,我就收納你們。】(林后6:16-17)那麼今天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否分別聖地、俗地呢?但願在我們的生活中都有分別聖地、俗地,並要把我們自己以及家庭,全然分別為聖歸給主!阿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17:1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