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要活出新人的生活>
讀經【弗4: 17-32】【所以我說,且在主里確實地說,你們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行事……。】在以弗所書第四章的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教導信徒要活出新人的生活,首先他說到信徒行事不應再像外邦人:【所以我說,且在主里確實地說,你們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行事。他們心地昏昧,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了,都因自己無知,心裡剛硬。良心既然喪盡,就放縱私慾,貪行種種的污穢。】「所以我說,且在主里確實的說」,這表明保羅是照著主的意思來訓勉以弗所信徒。以弗所教會中的信徒,是已經信了主的外邦人,因此保羅勸勉他們,「你們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這裡的「不要」,表示他們當中還有人行事就像外邦人。但保羅指出:「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行事」,意思就是外邦人的行事,常有許多無知的妄想,他們所種的是瓜,卻妄想得豆,他們不悔改歸向神,卻想從神得福。這種存心,使他行事虛妄,不切實際。結果所追尋的一切,如捕風捉影,一無所獲。但基督徒的行事,應棄絕這種存心,與「外邦人」,也就是與世人要有分別。「他們的心地昏昧」,是指外邦人的心思,被罪惡和這世界的神遮蔽在黑暗之中,以致不會分別是非。他們黑白不分,又不認識真光,又因驕傲自是而自足於今世的虛榮之中,他們就「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了」,他們既與神的生命隔絕,當然無法領悟神的事情,且不會與神交通,與神的關係完全隔絕,這也是信徒從前【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的光景。現在信徒既已蒙了光照,就不應去效法那些心地昏昧的人。「都因自己無知,心裡剛硬」,外邦人既與神隔絕,對神的事就成為「無知」,因而心裡剛硬,不信服神的道。「良心既然喪盡,就放縱私慾」,良心是人在道德方面的最大約束,世人由於經常違背良心的警告,結果使良心喪盡其正常的功用,變成毫無約束的人,必然會放縱肉體的私慾,只要滿足自己的私慾,便不擇手段地去達到目的,去「貪行種種的污穢」。這「種種的污穢」,指所有貪圖個人利益而作的壞事,都是一種污穢的罪。這雖然在那些喪盡良心的人看來,是一種享受,但在神眼中卻是一種污穢,一種要受審判的罪惡。這也指出,那些良心已經麻木的世人,常常會不知足地貪行種種污穢的壞事,而且以為是獲得利益,其實乃是在神面前為自己增添罪惡,成為更加污穢的罪人。
接著使徒說到信徒在信主前後應有的改變,【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如果你們聽過祂的道,領了祂的教,學了祂的真理。】信徒既學了基督,聽過祂的道,領了祂的教,當然不應再像外邦人,乃應有新生的樣式!「如果你們聽過祂的道」,這裡的「如果」,不是說以弗所信徒還未聽過主的道,乃是說他們若聽過祂的道,就應當有所改變。「領了祂的教,學了祂的真理」,說明聽道和普通聽演講不同,聽道不是聽人的講論,乃是領受主的教訓,和學習真理,所以應當存心向主領受。信徒既「學了基督」,「聽過祂的道,領了祂的教,學了祂的真理」,行事就不要再像外邦人,而是應有新生的樣式,因此【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 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這「舊人」,是指從老亞當而來的舊生命,我們的舊生命「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信徒既已因信真道,領受基督的新生命,就當脫去舊人的行為,活出新生活來。
就要「將心志改換一新」,基督徒在重生后,「心志」因有了新生命而改換一新,對於事物的見解和存心都有了新的改變。我們對舊生命的敗壞「脫去」得愈多,新生命就愈加長進,因此信徒對於舊人,不是去改善他,而是像脫衣服那樣的脫除他。「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就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今天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都在受到墮落的環境影響,以至於無法活出基督里的新生命。但我們必須要知道:我們是一群蒙恩的人,我們獲得新的生命,我們可以靠著主耶穌基督的復活大能,脫去舊人、過一個滿有新人樣式的新生活來。
保羅在講了信徒穿上新人後,他就說:【你們要棄絕謊言,各人與鄰舍說實話;因為我們是互相為肢體。】「謊言」是世人最普通的罪,他們不論大事小事,即使無須說謊的事,也隨便說謊。而謊言的破壞力也是最大的,謊言可以混淆真理,可以迷惑人偏行己路,可以挑起紛爭,可以觸動怒氣,可以使人受到傷害,使教會失去合一。因此神對說謊的刑罰是滅絕,詩篇5:6: 【說謊言的,你必滅絕;好流人血弄詭詐的,都為耶和華所憎惡。】啟21:8又說:【惟有膽怯的…和一切說謊話的,他們的份就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這是第二次的死。】因此聖經在此命令我們「要棄絕謊言」,沒有給我們留任何借口可以使用謊言,所以沒有什麼善意的謊言。因此「各人與鄰舍說實話」,這「鄰舍」是指主內弟兄。「誠實」是基督徒與世人分別最明顯的一個記號,並且也是許多不信主的人所共有的一種感覺,就是覺得基督徒是比較誠實的。所以世人最不原諒基督徒的罪,就是不誠實的罪。可是現今不誠實的基督徒愈來愈多,以致基督徒誠實的聲譽已日漸敗落了!但我們要求神的保守,不要犯不誠實的罪。因為「我們是互相為肢體」,既然是「肢體」,同在一個身體上,同為一個目標而生活,就當誠實相待。接著保羅說:【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生氣」,是人一種常見的情緒,只要是人,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就必然會生氣。生氣若為反對罪、憎惡罪那是對的。若生氣是因自尊受損、受人藐視,為發泄忿怒報復人,就是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如果我們在日落之前還讓怒氣在心中醞釀,還懷怨在心,這就「給魔鬼留地步」。魔鬼深知人很難控制怒氣,所以牠伺機而動,利用怒氣沖沖的人,激發仇恨,破壞基督身體合一的見證。因此我們「生氣卻不要犯罪」。
接下來保羅就勸信徒:【從前偷竊的,不要再偷,總要勞力,親手作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偷竊」,就是用不光明不正當的方法,取用不屬於你的錢財、物品等,這種行為便是偷竊。可能有些信徒認為「偷竊」與我無關,我還總不至於墮落到偷竊的地步,但請你不要急於下結論,這是保羅寫給以弗所的信徒,他們都是基督徒。「偷竊」在保羅時代的信徒中是一個問題,在今天的基督徒中,這個問題不會有多大的改善,說不定更嚴重也不得而知。所以神才借著祂的僕人保羅,把這極重要的警誡寫在以弗所書中,教導當時的聖徒,也教導我們今日這些信主的人。因為「偷竊」有許多種方式,我們若在聖靈的亮光中省察自己,就必看見,許多時候我們也不知不覺中犯了這種罪,就如:竊取公家的用品,公家的時間,在各種不同方式下,取得不合法的便利和好處,或未經別人許可,而擅自取用了別人的東西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應當避免的偷竊,因此在今日的教會中太需要這種教訓了!而使徒不只教訓我們「不要再偷」,他又教訓我們說:「總要勞力,親手作正經事」,這教訓與不要偷竊的教訓是互相關連的。我們生活在世上需要財物,神叫我們得財物的正軌途徑是「勞力,作正經事」,這樣我們所得來的財物才是光明正大的,才是我們應當享受的,而且還會有餘。我們在有餘以後,當用那些多餘的,分給那缺少的人。保羅又說:【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污穢的言語」,就是粗話、髒話、不文明的話,保羅要求信徒這樣的話是「一句不可出口」。我們每個人在信主前都會說「污穢的言語」,但我們信主之後,我們的口就改變了,我們「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這是主借著《聖經》對我們基督徒的要求。
【不要叫 神的聖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他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這是很重要的一句話,因為我們是神的子民,受了從神聖靈而來的印記,理當體貼神的靈。所以當我們所作的事,違背神的旨意,不合真理的要求時,聖靈便為我們擔憂。我們如何才能不叫神的聖靈擔憂呢?就【當順著聖靈而行。】我們「受了祂的印記」,表明我們是屬於祂的。可是今天有些信徒不管神喜悅與否,只是按著自己的意思行,好像是不屬神的人一樣,這不但不能蒙神賜福,還要受到懲罰。因為信徒是屬神的,是主血所買來的,有聖靈的印記,不能不歸給神。「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亦即等候基督的再來。因此保羅說:【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或作「陰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苦毒,忿怒,惡毒,這三個是在人心裡面醞釀的。惱恨,嚷鬧,毀謗這三個是人發出來的,因這些都是罪,因此信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 神在基督里饒恕了你們一樣。】恩慈、憐憫的心,是神本性中的一種美德(詩103:8),神既用恩慈待我們,我們也當用恩慈待弟兄。我們除了用「恩慈相待」之外,也要「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這不但不至絆跌那些軟弱的弟兄,也可以保持和睦的生活。「正如神在基督里饒恕了你們一樣」,這說明信徒「彼此饒恕」,要像神在基督里饒恕我們那樣地饒恕,不是表面上饒恕而內心卻懷恨,或暫時不追究,日後仍要算賬。而是要真正的饒恕,不留痕迹,不存成見的饒恕。這樣才能使我們與弟兄之間有真正的和諧,實在地彼此相愛。今天我們已信主重生得救,我們就成為基督身體的一部分。為此,願我們都要按教會合一的原則,與其他的肢體相處,活出新人的樣式來,這樣我們就能為主耶穌作美好的見證!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