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2: 1-22】【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祂叫你們活過來……。】在以弗所書第二章中,使徒保羅講明信徒在基督里蒙恩的經過,然後敘述猶太人與外邦人如何在基督里合而為一。保羅首先說:【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祂叫你們活過來。】這「死在過犯罪惡之中」,是指靈性的死,就是與神的生命隔絕,靈性毫無功用,對罪完全失去反抗的力量。每個人一出生就處於靈性死亡的狀態中,與神的生命隔絕。「過犯 」,是指走錯了路,做了不該做的事;「罪惡」,是指人故意所犯的罪。「祂叫你們活過來」,是指因著神的憐憫和大愛,「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那時,你們在其中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
「那時」,是指還未得救的時候。「你們在其中」,指在過犯罪惡中,「行事為人」,就是「隨從今世的風俗」,即被眼前世界的思想和價值觀所支配。「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是指撒但,撒但是空中邪靈的首領和世界的王,全世界都卧在牠的手下(約壹5:19)。「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撒但的靈運行在人裡面,人便跟從撒但,去行神所不喜歡的事,就作了「悖逆之子」。人若「隨從今世的風俗」,就等於是「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撒但,因為這世界的價值觀正是撒但藉以牢籠、迷惑人的圈套。
【我們從前也都在他們中間,放縱肉體的私慾,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為可怒之子,和別人一樣。】「我們」包括猶太人與外邦人的信徒。「從前也都在他們中間,放縱肉體的私慾」,「放縱」,就是不加約束。「肉體」代表墮落的人性,「肉體的私慾」,指出於墮落人性的慾望。靈性死亡的人就會「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信徒在蒙恩以前,都「本為可怒之子」,結局也是「和別人一樣」,等候神的審判和震怒。無論外邦人還是猶太人,在重生之前都是「隨從」世界、「順服」撒但、「放縱」肉體的「可怒之子」,只配承受神對罪的忿怒(羅1:18)。世界、撒但和肉體是我們屬靈生命的三大仇敵,信徒一生都要與這三個仇敵爭戰。【然而,神既有豐富的憐憫,因祂愛我們的大愛,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這「然而」,是靈性死亡者的人生轉折點,這轉折完全是因為神「有豐富的憐憫」。若非神有「豐富的憐憫」,我們是無法得救的。而神「愛我們的大愛」,和神「豐富的憐憫」是相連的,神既然這樣愛我們就憐憫我們。「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便叫」顯出神的愛是主動的。 「一同活過來」,這是信徒得救的第一步,就是【出死入生。】(約5:24)「你們得救是本乎恩」,救恩完全在乎神的恩典,是祂白白賜下的。
【祂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要將祂極豐富的恩典,就是祂在基督耶穌里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祂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就是叫我們從基督得著新的生命,可以勝過死亡的權勢。 「一同坐在天上」,是指我們雖然仍活在地上,卻過著屬天的生活,不再重視地上的事物、名利、榮辱,一心一意地愛慕天上的基業。而神在我們身上這種美好的計劃,不但更加顯出祂「極豐富的恩典」,並且要我們將神「在基督耶穌里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使祂的榮耀得著稱讚。】(1:14)【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里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你們得救是本乎恩」,指救恩完全在乎神的恩典,是祂白白賜下的。「也因著信」,指人接受這恩典的唯一方法就是借著信心。「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這」是指整個救恩,其中既包括「恩」、也包括「信」。一個人在重生之前,靈命已經「死在過犯罪惡之中」,既無力自我拯救、也無法生髮信心,所以恩典和信心都不是出於自己,都是神所賜的,只能歸榮耀於神。「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因救恩完全是神的恩典,與人的行為無關,所以人在得救的事上一無可誇。「我們原是祂的工作」,我們得救完全是神的工作,是「在基督耶穌里造成的」,神將祂的生命,在基督耶穌里賜到我們,使我們有了神的性情。 「為叫我們行善」,這是神對已經得救之人的要求,神對未得救的人只要求他們「信」。而神叫我們所行的善,不是按著人的標準做好事,而是行「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所以你們應當記念:你們從前按肉體是外邦人,是稱為沒受割禮的;這名原是那些憑人手在肉身上稱為受割禮之人所起的。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里,靠著祂的血,已經得親近了。】這裡保羅講到外邦信徒在地位上的轉變。「你們從前按肉體是外邦人,是稱為沒受割禮的」,是指從血緣的角度看,收信的信徒都是沒有與神立約的外邦人,就是「沒受割禮的」人。「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猶太人有彌賽亞的盼望,外邦人卻沒有。「在以色列國民以外」,指外邦人無分於以色列的屬靈地位。 「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是指神曾與以色列人所立的約,應許要白白賜人福分,就如與亞伯拉罕之約(創十五17~21),與摩西之約(出十九5),與大衛之約(撒下七章)等,這些與外邦人無關,沒有他們的分。「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指不信主的外邦人,一切盼望都是虛空。「沒有神」,是說他們不認識獨一的真神,與神和神的一切都無分、無關。「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指外邦人按靈性說是與神遠離的。「如今卻在基督耶穌里,靠著祂的血,已經得親近了」。這是說外邦人與以色列民蒙恩沒有分別,都是靠基督的血。「已經得親近了」,指一面得與神親近,一面也得與一切在基督里的人親近。【因祂使我們和睦(原文是因祂是我們的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讎,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借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因祂使我們和睦」,小字原文作「因祂是我們的和睦」。意思是我們本來沒有和睦,也不能達到和睦,但祂「是」我們的和睦,有了祂猶太人和外邦人之彼此之間就有了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指猶太人和外邦人現在因在基督里,就「合而為一」了。「中間隔斷的牆」,指舊約律法的各種規條,是猶太人和外邦人的阻隔,這道牆如今被主耶穌拆毀了。「以自己的身體」,指主耶穌的肉身被釘十字架,祂藉此拆毀隔斷的牆和「廢掉冤讎」,「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就是以色列人事奉神的律例都叫規條,如獻祭、節期、禁食等規條。「為要將兩下借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這「新人」是指一切已經在基督里的猶太與外邦信徒,「如此便成就了和睦」,這和睦包括與人、與神和睦。
【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讎,便借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因為我們兩下借著祂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基督「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讎」,就是因人的罪與律法的要求相背而有的「冤讎」,「便借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即猶太與外邦都在祂裡面「歸為一體」,也「與神和好了」。而「來傳和平的福音」,就是主耶穌。「給你們遠處的人」,指外邦人,「也給那近處的人」,指猶太人。在基督里猶太人與外邦人同「被一個聖靈所感」,同樣「得以進到父面前」。【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裡的人了;】「外人」指外族人,「客旅」指無公民權的寄居者。但信徒在基督里就不再是外人或客旅,乃是「與聖徒同國」,這就是說,所有信徒不分猶太人或外邦人,都同樣享有作神國國民的一切權利。也「是神家裡的人」,這「家」是指神的教會(提前3:15),信徒不但共同享有神國子民的權利,並且彼此間有一種親密的關係,就是「家人」的關係。【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或譯:全)房靠祂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祂同被建造,成為神借著聖靈居住的所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是指神借著使徒和先知所啟示、見證的話語,也就是《聖經》,這是建造教會的根基。「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這是牢靠的,因此「各房靠祂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表示漸漸的增長而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祂同被建造」,表明所有的信徒都要被神帶進教會,在基督裡面互相聯絡、同被建造,這樣就能「成為神借著聖靈居住的所在」。神以教會作祂的居所,這對我們是何等的恩典!又是何等的榮耀。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靠基督同被建造,「成為神借著聖靈居住的所在」!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