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釋放了我們>
讀經【加5: 1-15】【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在加拉太書第五章的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清楚地告訴加拉太信徒,也是今天的我們:【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基督釋放了我們」,表示我們原本是被捆綁的,是受律法的捆綁,受罪的捆綁,是被奴僕的軛挾制的。但耶穌基督借著祂在十字架流血救贖,使我們每一個信靠祂的人脫離了律法的捆綁、「得以自由」。所以我們所得的自由並非憑自己努力所獲致,乃是基督所釋放的。「叫我們得以自由」,這是基督釋放我們之目的。這「自由」最直接意義就是不再受律法之軛轄制,所以律法並不是神的目的,乃是神的手段,要引領我們到基督那裡得自由。這樣我們若不去享用基督里的自由,便是辜負了基督釋放我們的恩典了。這「自由」另一方面的意義是,我們不必再受罪的壓制,不再因罪的勢力而不得不犯罪。主曾對猶太人說:【所以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約8:36)這「真自由」,就是從罪惡的捆綁中釋放出來,而不是自由去犯罪。基督既然為我們完成如此偉大的救法,使我們得以自由,我們享受了這麼大的恩典,「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站立得穩」,就是在福音的真理上堅定不移,不肯隨便跟從別的福音,而是看重所蒙的救恩。「不再被奴僕的軛挾制」,「奴僕的軛」仍然是指律法。「軛」本來是放在牛的肩膀上耕田的,代表一種難以擔當的責任,使人受奴役。照樣,律法的要求是人所無法遵行的,像難以擔當的軛,使遵守律法以求得救的人,有如作奴僕那樣。但神賜律法之目的,並非叫人借背負這難當的軛以求稱義,只不過使人發現自己無力履行律法的要求,而尋求救恩。那些不明白神旨意的律法主義者,竟將神要藉以引導人尋求恩典的律法,當作可以得稱義的途徑,把奴僕的「軛」放在人的肩頭上以求自由!所以他們所傳講的道理,對於那些已經得救的加拉太信徒,成為一種試探。但凡要在基督恩典上站立得穩的人,就要拒絕這種「奴僕的軛」的試探,不要受它的轄制。
【我保羅告訴你們,若受割禮,基督就與你們無益了。我再指著凡受割禮的人確實地說,他是欠著行全律法的債。】這裡的「割禮」是代表整個律法,不是單按割禮本身的儀式。一切猶太信徒都曾受過割禮,但他們信靠了基督也同樣蒙恩,並不會因受過割禮便無分於基督的救恩。但使徒告訴加拉太信徒,他們若照著猶太主義之假師傅所主張的,以割禮為可以稱義的條件之一,就等於在基督的救恩之外加上人的行為,這樣「基督就與你們無益了」,也就是說,基督流血捨命完成的救贖,對他們毫無用處了。「凡受割禮的人」,就是想靠受割禮得救的人,他們是「欠著行全律法的債」,因為若主張要受割禮才能得救,就是主張要守律法靠行為才能得救。既主張守律法,就得守全律法(雅2:10)。但那些攪擾加拉太教會的假師傅,卻只注重割禮,並不守律法(加6:13),所以使徒說他們是「欠著行全律法的債」。【你們這要靠律法稱義的,是與基督隔絕,從恩典中墜落了。】這裡的「你們」,是指加拉太信徒中那些要靠割禮得救的人,就是那些攪擾加拉太信徒的猶太假師傅,他們的主張是「靠律法稱義」,就「是與基督隔絕,從恩典中墜落了」。保羅是以這群割禮派的律法主義者為例,對所有信徒提出警告,指出任何想靠割禮得救的人,都是與基督隔絕,從恩典中墜落。「從恩典中墜落了」,因為他們既要憑律法稱義,當然就得不著恩典的福音了。【我們靠著聖靈,憑著信心,等候所盼望的義。】這「我們」包括使徒與加拉太信徒。「靠著聖靈」,就是靠聖靈得生。「憑著信心」,就是憑著信心的原則以稱義。救恩是由基督所作成的功,卻借聖靈施行於人,並由人用信心來接受,然後發生功效在信的人身上。「等候所盼望的義」,是指我們信徒乃是【照祂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后3:13)基督今天是我們的義(林前1:30),將來是我們義的盼望,當我們見主的面時,就要得著全部的義(約壹3:2)。【原來在基督耶穌里,受割禮不受割禮全無功效,唯獨使人生髮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保羅在這裡指出:在「基督耶穌里」的人,「受割禮不受割禮全無功效」,而是要注重「生髮仁愛的信心」,因為割禮不過是一種死的儀式,而「生髮仁愛的信心」乃是有生命的、活的、能生髮屬靈的美果。「生髮」的意思是,我們所領受的信,在我們裡面會借著仁愛作工運行,使我們的靈命發生某些果效。也就是說,信徒唯有存著真實的信心和愛心來求神的喜悅,才有屬靈的價值。
之後保羅說到傳割禮的假師傅對信徒順從真理的影響:【你們向來跑得好,有誰攔阻你們,叫你們不順從真理呢?】這裡「你們向來跑得好」,是稱讚加拉太信徒在未受割禮派的異端影響之前,一向都在真理上奔跑得很好。但他們在受了假師傅影響之後,便走入歧途,跑得不好了。今日的信徒也同樣需要留心提防異端的教訓,有些信徒初信時十分熱心愛主,但漸漸受了錯誤道理的影響,以致陷入迷途。「有誰攔阻你們,叫你們不順從真理?」這「誰」是指割禮派的人。保羅在此不指明是割禮派的人,而用責問的語氣來問加拉太信徒,目的是要叫他們不可把跑錯路的責任,完全歸在那些割禮派的異端身上。他們的信心若堅定,不體貼人情,不怕人的逼迫,誰能攔阻他們跑得好?他們既然向來「跑得好」,已經有一個好的開頭,為什麼不照這好的開頭繼續向前跑,竟去跟從人的主張,受人的攔阻,「叫你們不順從真理呢?」這「真理」,是指恩典的福音,保羅在此是站在一種「絕對」的立場上來說話,若叫人不順從福音,就是叫人不順從真理。這種「絕對」的立場,表示使徒心中認為,唯有恩典的福音才是真理,任何想取代福音真理地位的道理,都是異端。所以保羅說:【這樣的勸導不是出於那召你們的。】這裡的「勸導」,是出於魔鬼和人的主張。「那召你們的」,指的是神。許多異端的發生,都是由於人靠自己的聰明去領會神的話,又擅自設立自己的理論,便產生種種錯誤。結果便形成種種異端,使其他的人無所適從,而中了魔鬼的詭計。【一點面酵能使全團都發起來。】這裡保羅用面酵的比喻提醒信徒,謹慎防備割禮派的異端,不可給他們稍留餘地,否則會像面酵一樣很快就發起來,使全群的人都受影響。當時的割禮派可能不是完全否認基督十架的救恩,只是在救恩之外,加上要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才能得救的道理(徒15:1)。這種教訓加在福音真理中,雖然只像「一點面酵」,卻能使整個恩典的福音受到破壞,變成不是憑恩典得救,而是憑著較易遵行的行為來得救了!但基督為我們說完成的,乃是完全的救恩,不容加上我們自己的行為。【我在主里很信你們必不懷別樣的心,但攪擾你們的,無論是誰,必擔當他的罪名。】保羅深信加拉太信徒不是真想丟棄保羅所傳的福音,去跟從那些割禮派的人。他們只不過在真理方面仍然幼稚,受不起割禮派的攪擾,心志很快就動搖罷了!而那些誘惑信徒的人,必在神面前擔當自己的罪。雖然他們未必「攪擾」得成功,但仍要受到神的審判。
然後保羅說:【弟兄們,我若仍舊傳割禮,為什麼還受逼迫呢?若是這樣,那十字架討厭的地方就沒有了。】保羅傳道所到之處,大多數的逼迫都是來自那些熱心割禮的猶太主義者。保羅若遷就人,迎合人的主張,順著猶太人的喜歡,除了傳福音之外,也傳割禮,就無須受這些逼迫了。但保羅卻不是這樣傳,因為他傳道只能照著神的啟示,不能照著人的主張。所以保羅之所以受割禮派的反對,正可以證明他所傳的是神的道,不是人的道。這「十字架討厭的地方」,就在於它不是憑人的行為得救,乃是憑恩典白白稱義。這使熱心律法之猶太人的各種誇口成為無用,這就是他們最「討厭」的地方,但保羅卻冒著各種艱難忠心傳揚十字架的福音。【恨不得那攪亂你們的人把自己割絕了。】保羅內心的急切盼望,就是巴不得這些攪擾加拉太信徒的異端把自己閹割了,像加拉太的異教祭司一樣。假師傅教導外邦信徒受割禮,與異教的那種野蠻行為毫無分別,在神面前毫無功效。【弟兄們,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將你們的自由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因為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這「蒙召」,指神從世界中把我們召出來,而神召我們的目的,是要我們「得自由」。但保羅提醒信徒,不可將蒙召所得之自由,「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因此信徒不可誤用真「自由」。「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因為全律法」的精義,都包括在「愛人如己」這句話之內了。「服事」是愛心的表現之一,就是甘願站在卑微的地位上,使人得到我們的「服事」。而「互相服事」,顯示這種愛心的服事是雙方面的,我們不是單單受人的服事而不服事人,乃是彼此服事,這種彼此服事,可以互相激發愛心。保羅又警告信徒說:【你們要謹慎;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滅了。】這警告是提醒信徒不可彼此紛爭。加拉太教會既有傳異端的割禮派來攪擾,必然有些信徒受影響,有些立場堅定的信徒起來反對,這樣他們彼此之間很容易因真理方面的爭辯,導致人身攻擊,繼而發生分黨分派、互相指摘。所以保羅在此針對這種可能發生的情形提出警告,他們若彼此「相咬相吞」,結果必然「彼此消滅了」。今天我們在走天路時,同樣也會遇見一些假師傅,誤導我們走錯路。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多讀《聖經》,明白真道:我們是因信耶穌得救,與守律法無關。我們更要感謝神,因耶穌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不再受律法的捆綁,不再受奴僕的軛轄制!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