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論律法與恩典>
讀經【加4: 1-20】【我說那承受產業的,雖然是全業的主人,但為孩童的時候,卻與奴僕毫無分別,乃在師傅和管家的手下,直等他父親預定的時候來到……。】在加拉太書第四章的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論到律法與恩典,奴僕則代表律法,兒子是代表恩典。保羅首先說:【我說那承受產業的,雖然是全業的主人,但為孩童的時候,卻與奴僕毫無分別,乃在師傅和管家的手下,直等他父親預定的時候來到。】「承受產業的」,是指舊約下的猶太人。猶太人是亞伯拉罕的子孫,是承受神所應許給亞伯拉罕之產業的。他們雖然是「全業的主人」,卻不過是像個孩童,還未到合法的年齡可以承受產業。他們與奴僕一樣是「在師傅和管家的手下」,「師傅」與「管家」都是指律法。他們受師傅的教導學習律法,禮儀等,並未真正支取屬靈的祝福。而整個律法所預表和預言的就是基督:【律法的總結就是基督,使凡信祂的都得著義。】(羅10:4)但在律法之下的以色列人,只學會了預表基督的禮儀,卻未認識基督,也不明白律法的真意。正如孩童,雖然有可以承受產業的權利,卻未實際享用。「直等他父親預定的時候來到」,按當時的習慣,孩童到了父親所預定的時候來到,他就被視為「成人」,可以承受父親的產業。但按屬靈意義來說,就是指著當律法的時期滿足,神所預定的恩典時期來到的時候,也就是【但這因信得救的理既然來到,我們從此就不在師傅的手下了】的時候(3:25)。【我們為孩童的時候,受管於世俗小學之下,也是如此。】「我們」指使徒與當時之受書人等,當他們作孩童時,也曾「受管於世俗小學之下」。「世俗的小學」,指保羅與他的一切猶太同胞所信奉的猶太教。他們在未認識基督之前,只知為舊約的律法熱心,也像暫時受管於世俗小學之下一樣。其實舊約的那些律例、禮儀、獻祭、割禮等事,都不過是暫時的條例(來9:9-11),目的在幫助人認識以後要來的救贖主基督。若只顧堅守這些規條,而丟棄那已經降世的基督和祂的救贖,這些律法的規條反而成為攔阻人認識基督的道理,與世俗的小學沒有什麼分別。【及至時候滿足,神就差遣他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時候滿足」,就是神所預定基督降世的時候到了。「神就差遣他的兒子」降世為人。「為女子所生」,即由童女瑪利亞所生。所有的人並非僅由女子所生,乃是男女結合所生;但耶穌基督乃是被聖經特稱的「為女子所生」的人。這是應驗了創世記3:15的應許。「且生在律法以下」,主耶穌生后第八日照律法的規條受割禮(路2:21),又照律法所記被獻給神(路2:22-24),最終也承擔了律法的咒詛(3:13)。基督為我們這樣活在律法之下,又為我們受死,其目的是要把我們這些「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贖」表示主耶穌曾為我們付出代價,說明了神的愛與公義之兩方面,都是借著基督代死表明了出來。
【你們既為兒子,神就差他兒子的靈進入你們(原文作「我們」)的心,呼叫:「阿爸,父!」】「兒子的靈」,就是耶穌基督的靈,亦即聖靈。聖靈住在信徒心中,是我們領了神兒子生命的憑據,我們得著永生神的生命是由於聖靈的工作(約3:5)。信徒既領受了祂的生命和祂的靈,就可以親密地呼叫神為:「阿爸,父!」【可見,從此以後,你不是奴僕,乃是兒子了;既是兒子,就靠著神為後嗣。】這證明我們既有兒子的靈就不再是奴僕,乃是「後嗣」了。「後嗣」就是承受產業的人,這「產業」就是「永生」和有關永生的種種福分。我們既有神兒子的名分,受了神兒子的靈,得為神的後嗣,這樣我們的生活行事是否尊重神兒子的地位?是否順從聖靈的引導?是否用信心支取神兒子的權利?這是我們應當在神的光中自省的。【但從前你們不認識神的時候,是給那些本來不是神的作奴僕。】這裡保羅提醒信徒,他們從前不認識神的時候,怎樣「給那些本來不是神的作奴僕」。「本來不是神的」,不但是指偶像不是神,也說出了除了看得見的偶像之外,還有好些事物也不是神。就如許多罪中的娛樂,許多偉人,許多我們心愛的東西,許多今世的虛榮等,本來也都不是神,但它們都可能在我們心中佔據「神」的地位。我們在未認識神之前,就是給這一切不是神的作奴僕。【現在你們既然認識神,更可說是被神所認識的,怎麼還要歸回那懦弱無用的小學,情願再給他作奴僕呢?】認識神就是信仰的真諦,主耶穌說:【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他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17:3)這樣我們現在既因信福音而認識了神,卻不堅持謹守這能使我們認識神之恩典的福音,而歸回舊約的律法下,服從那些宗教的禮儀與規條,無異捨本逐末,大開倒車了!「更可說是被神所認識」,這是強調神認識他們比他們認識神更清楚。任何信徒,在未認識神之前,早已被神所認識。神早已知道我們的軟弱,知道我們對於律法的「不能行」,所以祂為我們預備了救恩。現今因祂的恩典,我們既已屬於祂,不但是祂所知道的,且與祂有了生命之關係。「怎麼還要歸回那懦弱無用的小學,情願再給他作奴僕呢?」使徒的意思是加拉太人竟這樣退後,受律法主義者的影響,在信了福音之後仍想回到律法下作奴僕,是令人十分費解的。「懦弱無用的小學」,指舊約的律法,特別是那些割禮派的道理。律法被指為「懦弱」的,因為它並不能使人勝罪。「無用」,是指著律法對於拯救人脫離罪惡方面是無用的。正如希伯來書著者所說的:【先前的條例,因軟弱無益,所以廢掉了(律法原來一無所成),就引進了更美的指望,靠這指望,我們便可以進到神面前。】(來7:18-19)律法又被稱為「小學」,因為它在引領人認識神的事上,只屬於初步的階段,它的目的是把人引到基督的救贖之前。律法雖能使人知罪,並知道罪惡應受的刑罰,但它並不能除去人的罪,卻促使人另外尋求一個完全救法,就是因信稱義的福音。這就是律法之為「小學」的功用。
【你們謹守日子、月份、節期、年份。11我為你們害怕,唯恐我在你們身上是枉費了工夫。】這「謹守」是指猶太人的宗教日子,就是摩西律法中的禮儀規條。而加拉太信徒卻要拘守猶太人的各種節期,這就是退到「那懦弱無用的小學」,作了它的奴僕。這「害怕」表示保羅為他們擔憂,恐怕他已往在加拉太人中所作的工,因他們的無知,聽信猶太假師傅的誘惑去遵守律法,而「枉費了工夫」。這也顯示,當時的加拉太信徒所受猶太主義之影響,已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那些猶太假師傅不只叫加拉太信徒受割禮,也叫他們按舊約的律法謹守日子、節期等。雖然這是針對舊約的節期,但對於今日教會的節期,如受難節、復活節、升天節、聖誕節等,這就是重蹈猶太教的覆轍。之後保羅就勸告加拉太人說:【弟兄們,我勸你們要像我一樣,因為我也像你們一樣,你們一點沒有虧負我。你們知道我頭一次傳福音給你們,是因為身體有疾病。】使徒勸告加拉太信徒要像他那樣,就是要像他那樣放棄了依靠行律法得救。保羅也曾經為著他們,不顧猶太人的身分,像外邦人的樣子,而加拉太信徒「一點沒有虧負」他。保羅頭一次傳福音給加拉太人,是帶著身體的疾病。但他依然在加拉太各城傳福音、建立教會。保羅在此特別提起這件事,是要向加拉太信徒表白,他從開始就本著愛主的心來愛他們。【你們為我身體的緣故受試煉,沒有輕看我,也沒有厭棄我,反倒接待我,如同神的使者,如同基督耶穌。】這樣一位患病的福音使者,對加拉太人的愛心是一個很大的試煉,「你們為我身體的緣故受試煉」,因為一個患病的人當然有許多事要由人代勞,加重別人的負擔。但加拉太信徒並沒有因此而輕視保羅或厭棄他,也沒有因保羅的病怕受到拖累,而不願照顧他。所以保羅肉身的病成為加拉太人的試煉,顯出他們愛主的心是真誠的。他們為愛主的緣故,以接待保羅算為接待主。他們用接待主的態度來接待保羅,看保羅是神的使者,是代表神來接受他們的愛的。【你們當日所誇的福氣在哪裡呢?那時,你們若能行,就是把自己的眼睛剜出來給我也都情願。這是我可以給你們作見證的。】這裡進一步證明加拉太人當日對保羅的愛心完全出於真情,甚至願把自己的眼睛剜出來給保羅。可是現今他們卻失落了這種愛,所以保羅在此責問他們說:「你們當日所誇的福氣在那裡呢?」這也是告訴我們我們,用真誠的愛心愛主的忠僕,乃是一種福氣。另外也說明,信徒以往的愛心,並不足以作為現今也有愛心的憑據。信主年日長久,未必愛心比較往日更豐富。反之倒可能更為落後。
【如今,我將真理告訴你們,就成了你們的仇敵嗎?】這是一句十分沈痛的問話,保羅的意思是說,我現今這樣地指出你們的錯誤,把真理告訴你們,就成了你們的仇敵嗎?保羅忠心的勸責,誠然會使加拉太人聽起來感到難受,但他並不是他們的仇敵,反倒是深切地疼愛他們的良師良友。【那些人熱心待你們,卻不是好意,是要離間你們(原文作「把你們關在外面」),叫你們熱心待他們。】這是針對當時的割禮派異端來說的。他們特別熱心對待加拉太信徒,卻不是出於好意,乃是另有企圖,所以保羅說:「那些人熱心待你們,卻不是好意」,他們乃是要離間加拉太人與保羅之間的情感,使他們對保羅漸漸失去好感,從而把他們從保羅所傳的真道中,引誘到他們的異端之中,好使加拉太人熱心他們。【在善事上常用熱心待人,原是好的,卻不單我與你們同在的時候才這樣。】加拉太人曾熱心待保羅,他們的熱心若是真誠的,就不應當只在保羅還在他們中間時才是這樣,在保羅離開他們之後,便聽信人的讒言,背棄保羅所傳給他們的真道。在保羅離開之後,他們也應該一如保羅仍在的時候那樣,對主的道表示堅定的信心,對主的僕人存著愛心。【我小子啊,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裡。20我巴不得現今在你們那裡,改換口氣,因我為你們心裡作難。】加拉太信徒是保羅屬靈的孩子,所以他不甘心眼看他們被假師傅毀掉,願為他們「再受生產之苦」,把他們重新帶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裡」,就是讓基督救贖功效之完美,被他們確切具體地認識。這些都顯示一個忠心的主僕對於信徒靈性的關懷和責任感,是何等的迫切。保羅也表示他並非喜歡責備加拉太人,乃是出於不得已的。縱然不得已而責備了,也希望今後可以改換這種帶責備的口氣,而不必再講這樣的話了。但由於真理、由於責任的催促,他不能不加以警告、勸責。但願我們今天不但要在別人本著主的愛勸責我們時,應當虛心反省。我們還要明白使徒保羅在此為律法與恩典的辯證:律法使人失去自由,神的恩典將人從律法之下贖出來,而享自由。我們接受神的恩典,憑信心活在基督里,這樣我們就能承受產業了!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