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2: 1-21】【過了十四年,我同巴拿巴又上耶路撒冷去,並帶著提多同去……。】在加拉太書第二章中,使徒保羅說:【過了十四年,我同巴拿巴又上耶路撒冷去,並帶著提多同去。我是奉啟示上去的,把我在外邦人中所傳的福音對弟兄們陳說;卻是背地裡對那有名望之人說的,惟恐我現在,或是從前,徒然奔跑。】保羅第二次訪問耶路撒冷教會,時間是「十四年」之後,這是從他悔改信主后算起。與保羅同去的巴拿巴是猶太信徒所熟悉的。另一位是希臘人提多,且是未受割禮的人,提多正是保羅在外邦傳道工作所結的果子,這也說明行律法跟救恩沒有關係。保羅這次去耶路撒冷是「奉啟示上去的」,也就是說,他前往耶路撒冷,是因為他服從所領受的啟示而去的。「背地裡對那有名望之人說的」,指他與耶路撒冷教會領袖之間的私下會談。「那有名望之人」,指受人尊敬的教會領袖。保羅向耶路撒冷的使徒陳述在外邦傳道之情形,目的為要證明外邦人可以不必受割禮得救。因這件事極為重要,所以保羅惟恐耶路撒冷的使徒和長老們對外邦信徒可以不受割禮而因信稱義有所疑惑,那麼他就自認是「徒然奔跑。【但與我同去的提多,雖是希臘人,也沒有勉強他受割禮;】希臘人提多成了信徒,他是否需要行割禮是試金石,而耶路撒冷的領袖們並不認為割禮是得救的必要條件,所以「沒有勉強他受割禮」,這有力地駁斥了加拉太假師傅的教訓。【因為有偷著引進來的假弟兄,私下窺探我們在基督耶穌里的自由,要叫我們作奴僕;我們就是一刻的工夫也沒有容讓順服他們,為要叫福音的真理仍存在你們中間。】「偷著引進來的假弟兄」,指一批混入教會的假信徒,他們企圖窺探外邦信徒「在基督耶穌里的自由」,就是不再受律法的束縛,而有順從聖靈的自由。「作奴僕」,指作律法的奴僕。如果提多被強迫受割禮,等於否定因信稱義,承認一個人在信心之外,還需要加上別的才能得救,這就動搖了福音的基本真理。因此保羅絕不妥協,「就是一刻的工夫也沒有容讓順服他們,為要叫福音的真理仍存在你們中間」。保羅為著真理,也為著別人能無誤地接受真理的緣故,他對異端教訓絕不妥協讓步。【至於那些有名望的,不論他是何等人,都與我無干。神不以外貌取人。那些有名望的,並沒有加增我什麼,反倒看見了主託付我傳福音給那未受割禮的人,正如托彼得傳福音給那受割禮的人。】「那些有名望的」,指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們。「不論他是何等人,都與我無干」。指耶路撒冷的領袖們並沒有教導保羅什麼。加拉太假師傅可能故意推崇耶路撒冷的領袖、貶低保羅,所以保羅指出,「神不以外貌取人」,福音完全是神自己的啟示,並非只有某些屬靈領袖才有特殊的權威。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們不但沒有教導保羅新的福音真理,反而看出保羅所傳的福音正是主所託付的,因為主託付保羅「傳福音給那未受割禮的人,正如托彼得傳福音給那受割禮的人」。「未受割禮的人」,指外邦人。「受割禮的人」指猶太人。
【(那感動彼得、叫他為受割禮之人作使徒的,也感動我,叫我為外邦人作使徒;)又知道所賜給我的恩典,那稱為教會柱石的雅各、磯法、約翰,就向我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禮,叫我們往外邦人那裡去,他們往受割禮的人那裡去。只是願意我們記念窮人,這也是我本來熱心去行的;】保羅在這裡宣布:那感動彼得的聖靈「叫他為受割禮之人作使徒的」,也同樣在保羅心中動工,叫他「為外邦人作使徒」,去傳同樣的信息。這個宣布說明,神使他們都認識到大家都事奉同一位神、傳揚同一個福音,但卻有不同的分工、不同的方式,但他們的傳道工作,同是被神鑒定和認可的。所以事奉神的人既不要和別人攀比,也不能要求大家都做同樣的工作,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基督的福音。「雅各」指主耶穌的兄弟雅各,當時是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徒15:13)。「用右手行相交之禮」,表明他們對保羅的認同和信任,接受保羅的福音和使徒職分,並且同意在福音事工上的分工:「叫我們往外邦人那裡去,他們往受割禮的人那裡去」。他們所傳的不是兩種不同的福音,而是面向兩種不同的對象。「只是願意我們記念窮人」,這並不是指對一般窮人的施捨,而是希望外邦教會幫助貧窮的猶太信徒。當時猶太地因著克勞第年間的大飢荒(徒11:28),長期陷於窮困。耶路撒冷領袖的這個要求,正是對保羅向外邦人所傳福音的認可。「這也是我本來熱心去行的」,指保羅對此一直很有負擔(林前16:1-3),因為外邦信徒對猶太信徒的幫助,正是基督身體合一的見證。
【後來,磯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責之處,我就當面抵擋他。從雅各那裡來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飯,及至他們來到,他因怕奉割禮的人,就退去與外邦人隔開了。其餘的猶太人,也都隨著他裝假;甚至連巴拿巴也隨伙裝假。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與福音的真理不合,就在眾人面前對磯法說:』你既是猶太人,若隨外邦人行事,不隨猶太人行事,怎麼還勉強外邦人隨猶太人呢?『】「安提阿」,指敘利亞的安提阿,保羅就是由安提阿教會打發出去做工的。這時保羅當面「抵擋」彼得,因為彼得「有可責之處」。「從雅各那裡來的人」,是一批來自耶路撒冷的猶太信徒,也就是「奉割禮的人」。律法禁止猶太人不可吃禮儀上不潔凈的食物(利11:1-47),猶太人為了免誤食不潔之物,所以從來不和外邦人一起吃飯。但基督已廢掉了那些律法上的規條,使外邦人得與猶太人合一(弗2:11-18),神也在異象中指示彼得可以接納外邦人、吃不潔凈之物(徒十14),可是彼得這時「因怕奉割禮的人,就退去與外邦人隔開了。其餘的猶太人,也都隨著他裝假;甚至連巴拿巴也隨伙裝假」。「裝假」就是言行不一,一面教導福音的真理,一面行為「與福音的真理不合」。傳道人和信徒最大的破口,往往就是「裝假」。「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與福音的真理不合」,表明保羅所以責備彼得等人,乃是為福音的真理。「隨外邦人行事」,指安提阿教會的信徒都知道彼得已經和外邦人一起吃飯,「不隨猶太人行事」了。但當「奉割禮的人」來到時,他「就退去與外邦人隔開了」,這就是沒有按福音的真理而行,彼得因屈服在奉割禮之人的壓力下,做出了違背真理的事情。彼得「勉強外邦人按照猶太人的樣子生活」,可能是勸說外邦信徒遵守猶太飲食律法,動機是為了雙方和睦相交。但這並不能「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四3),反而犧牲了真理、助長了謬誤。因此保羅當眾責備彼得,因為公開的「裝假」,就必須公開地糾正,否則就會絆倒眾人,不但影響「福音的真理」,而且破壞基督身體的合一。教會裡公開的錯誤,都應當被公開地糾正。如果大家都佯裝不見、一團和氣,不但是「隨伙裝假」,而且是給仇敵留破口。而彼得並未因此懷怨,後來他還在信中提到【我們所親愛的兄弟保羅】(彼后3:15)。這就證明他們都是耶穌基督的使徒,接受同一位聖靈的管理,所以能順服福音的真理、更順服真理背後的權柄。在福音傳向外邦的關鍵時刻,主允許彼得陷入這樣的軟弱,又感動保羅當面責備彼得,借著這個事件澄清了福音、挽救了教會,基督的教會也沒有淪為猶太教的一個分支。
【我們這生來的猶太人,不是外邦的罪人;既知道人稱義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穌基督,連我們也信了基督耶穌,使我們因信基督稱義,不因行律法稱義;因為凡有血氣的,沒有一人因行律法稱義。】保羅在此以闡述福音,來解釋他為什麼責備彼得在安提阿「行的不正,與福音的真理不合」。「我們這生來的猶太人,不是外邦的罪人」,這句話是針對猶太人的優越感。猶太人所說的「罪人」,是指不遵行律法的人。他們認為自己守律法,所以不是罪人,而沒有律法的外邦人就是罪人。「既知道人稱義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穌基督」。「既知道」表明,「因信基督稱義」是福音的基要真理,猶太信徒和外邦信徒在接受福音的時候已經知道這一點了。「連我們也信了基督耶穌」,表明保羅、彼得和其他猶太信徒的親身經歷都證實了福音的真理,就是「因信基督稱義,不因律法的行為稱義」。「凡有血氣的」,是指每一個人,都不是「因行律法稱義」。「稱義」,就是在神面前被宣告為無罪,被神按義人的身份對待。【我們若求在基督里稱義,卻仍舊是罪人,難道基督是叫人犯罪的嗎?斷乎不是!】「若求在基督里稱義」,即單靠主救贖的恩典,而不靠行律法。「卻仍舊是罪人」,這是那些假師傅的錯誤教訓,他們認為不遵行律法的人,無論信基督與否仍舊是罪人。「難道基督是叫人犯罪嗎?」在假師傅看來,如果人「不因行律法稱義」,「乃是因信耶穌基督」,脫離律法的約束,就會隨便犯罪,這樣基督就成了「叫人犯罪的」。果真如此嗎?保羅堅決地說「斷乎不是!」【我素來所拆毀的,若重新建造,這就證明自己是犯罪的人。】保羅「素來所拆毀的」,就是那「因行律法稱義」的教訓。他若再去重建這個錯誤的道理,以為可以繼續靠行律法蒙神悅納,就證明他從前拆毀律法之舉,乃是犯罪。【我因律法,就向律法死了,叫我可以向神活著。】「我因律法」,意指保羅借著律法而認識到自己無力遵守律法。「就向律法死了」,指律法在保羅身上已經沒有功效,保羅不會再回到律法里尋找生路。「叫我可以向神活著」,轉而靠信心活在神的面前。
【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祂是愛我,為我舍己。】這「我」指保羅自己,也代表了一切信徒,因保羅所經歷的救恩,也是一切信徒所能經歷的。「已經」表明我們與基督同釘十字架是一個已過的事實,當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時,神已經將我們擺在基督里,和祂一同死了。所以每一個接受了基督的救贖的人,不但罪已得赦免,舊我也「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是指我們信主之後,裡面是基督做我們的生命,我們自己就要免活,要讓基督來活。「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就是相信神的兒子在我們裡面活著,相信主已經作了我們的生命。重生得救的信徒仍然「在肉身活著」,但卻不應該再靠自己,而是要信靠基督,「因祂是愛我,為我舍己」。【我不廢掉神的恩;義若是借著律法得的,基督就是徒然死了。】這可作保羅為本章的結論,意思是,若行割禮才可以稱義,即「義若是借律法得的」,就等於廢掉神的恩,就是主張要借行律法稱義了!若我們能借律法稱義,基督便徒然死了。但就保羅說:「我不廢掉神的恩」,他不能眼看這種要使基督代死的功勞歸於落空、把神寶貴的恩典「廢掉」的道理擾害信徒,混亂福音真理,因此他要加以駁斥抗拒。這也是保羅解釋他為什麼嚴厲責備彼得,因為這件事的後果,關係非常重大。從這裡不但使我們看見保羅確實是神所設立的使徒,並且他從神所得著的選召、啟示、差遣、託付、權柄、和他的忠心,都是眾信徒的榜樣。為此,願我們今天不但要在真理面前要站立得穩,我們還要效法保羅面對真理絕不徇情面,不與人妥協,要為真理爭辯!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