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1: 1-24】【作使徒的保羅(不是由於人,也不是借著人,乃是借著耶穌基督,與叫祂從死里復活的父神)……。】從今天開始要分享《加拉太書》,本書的作者是保羅。《加拉太書》是保羅書信的第四卷,是寫給加拉太的各教會。加拉太是當時古羅馬帝國的一個省分,包括以哥念、彼西底的安提阿、路司得、特庇等城。加拉太教會是保羅第一次出外佈道時所建立的(徒1:4),其後到第三次出外佈道時再經過加拉太,堅固門徒(徒18:23)。可是後來有割禮派異端在加拉太教會傳講錯謬的道,他們說外邦人要得救,只信耶穌是不夠的,他們需要像猶太人那樣受割禮,然後才能得救。這種錯謬的道改變了「基督的福音」,把許多人領入迷途,使人不專一信靠那捨命流血的基督,卻去倚靠那使人知罪的律法。因保羅看見加拉太教會偏離了救恩的根基,就特別寫了這封《加拉太書》。保羅在這封書信中清楚地講明,人得救是因著信,不是因行律法,因受割禮。而保羅措辭嚴厲,毫不留情的指斥,甚至咒詛傳異端的人,這對我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警示,就是對傳異端的人,絕不能妥協!在加拉太書第一章中,使徒保羅首先說:【作使徒的保羅(不是由於人,也不是借著人,乃是借著耶穌基督,與叫祂從死里復活的父神)和一切與我同在的眾弟兄,寫信給加拉太的各教會。】「作使徒的保羅「,表明保羅是以「使徒」的權柄寫了本信。「使徒」的意思是使者、被差遣者,最初是指耶穌基督所特別挑選的【十二個門徒】(路6:13),也被用在主耶穌的兄弟雅各和巴拿巴、保羅(徒13:8)身上。當時可能有人在加拉太各教會中指控保羅並不是真正的使徒,所以他的教導不足信服。為了福音的緣故,保羅必須為自己的使徒職分辯護,說明他這職分「不是由於人」,就是不是出於某個團體的差遣;「也不是借著人」,指並非出於某個人的委任。這職分與耶路撒冷的十二使徒一樣,「乃是借著耶穌基督,與叫祂從死里復活的父神」,就是從死里復活的耶穌基督親自向他顯現並揀選的(徒9:15),並且也是出於父神恩典的呼召。本書信是保羅一人所寫,但他加上「和一切與我同在的眾弟兄,寫信給加拉太的各教會」。以表明本書的內容,不僅是他一個人的意思,也是他眾同工的意思。從這裡也可見,當時受割禮派異端影響的,不只是一處的教會,而是使加拉太全省的各教會,都受了迷惑。【願恩惠、平安從父神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恩惠」即恩典,指神將祂自己和祂的一切白白給人的賞賜,是人所不配受的。「平安」包含平和安詳的心境,此乃人享受恩典后所產生的情形與結果。「恩惠」與「平安」,都是從「父神」借著中保耶穌基督而賜給我們的,離開這賜福的源頭,便無法得著屬天的福祉。保羅的問候總是先「恩惠」后「平安」,因為除非神的「恩惠」已經把罪對付清楚,否則就不會有真正的「平安」。【基督照我們父神的旨意,為我們的罪舍己,要救我們脫離這罪惡的世代。但願榮耀歸於神,直到永永遠遠。阿們!】救恩是「基督照我們父神的旨意」成就的計劃。基督「為我們的罪舍己」,用十字架上的得勝不僅是救我們脫離了永遠的死亡,也「救我們脫離這罪惡的世代」,就是脫離這世代的種種罪惡,不陷在罪中。基督救我們脫離罪惡世代的結果,使一切蒙恩者將榮耀歸於神,這是保羅向著這些已蒙恩的加拉太信徒表明他的心愿。「直到永永遠遠」表示,只有神配受這種榮耀,也惟有神的榮耀存到永世。
【我希奇你們這麼快離開那借著基督之恩召你們的,去從別的福音。那並不是福音,不過有些人攪擾你們,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但無論是我們,是天上來的使者,若傳福音給你們,與我們所傳給你們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我們已經說了,現在又說,若有人傳福音給你們,與你們所領受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因加拉太的眾教會受割禮派異端的迷惑,正在離棄基督的恩典,去接受另一套道理教訓,這是促使保羅寫這封書信的主要原因。因此保羅沒有像其他書信中一樣為收信人感謝神(羅1:8等),而是在問安之後,立刻開始責備他們:「我希奇你們這麼快離開那借著基督之恩召你們的,去從別的福音」。加拉太各教會是保羅宣教所結的果子,但一旦面臨假師傅的攪擾,居然也很快離開真理、跟從「別的福音」。「別的福音」並不是福音,它不過是猶太假師傅的「攪擾」,巧妙地「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那些猶太的假師傅並非叫加拉太人完全放棄信「基督的福音」,他們乃是要在信「基督的福音」之外也要受割禮,成為猶太人,然後才能得救。這樣做的結果,是將基督完全的救恩貶了值,而割禮則成為得救的條件之一。所以保羅嚴厲的斥責這種教訓,認定它根本不是福音,乃是異端教訓。「無論是我們,是天上來的使者」,意思是使徒和天使也沒有權柄修改福音。因此無論是耶路撒冷的教師、還是加拉太的領袖,無論是名人的見證、還是是靈界的奇事,只要是修改了「基督的福音」,「他就應當被咒詛」。「我們已經說了,現在又說,若有人傳福音給你們,與你們所領受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這表示,保羅所領受的福音極有權威,是無人有資格更改的。而加拉太的眾教會竟然受割禮派的迷惑,「去從別的福音」,因此保羅在這裡措詞那麼激烈!這「被咒詛」,就是承受神的忿怒。【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呢?還是要得神的心呢?我豈是討人的喜歡嗎?若仍舊討人的喜歡,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當時加拉太的假師傅可能指控保羅為了討好外邦人,「要得人的心」,所以教導外邦人不必拘泥於律法規條。因此保羅在此表白他自己:「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呢?還是要得神的心呢?我豈是討人的喜歡嗎?」但保羅傳「福音」,不是要討人的喜歡,迎合人的觀點,而是要討神的歡喜,要得神的心。「若仍舊」,表明保羅承認自己信主前的所作所為也是要「討人的喜歡」,因為從前的保羅不是基督的僕人。現在他既是基督的僕人,就不可「仍舊」討人的喜歡,而是要討神的歡喜。
【弟兄們,我告訴你們,我素來所傳的福音不是出於人的意思。因為我不是從人領受的,也不是人教導我的,乃是從耶穌基督啟示來的。】保羅在此告訴加拉太各教會的信徒,他「素來所傳的福音不是出於人的意思」,即不是出於人的授意,也不是從其他使徒那裡領教來的,「乃是從耶穌基督啟示來的」,就是直接從主領受的啟示。從保羅所寫的書信看來,他對福音真理的「奧秘」的確比其他使徒知道得更多。特別是對於外邦信徒得以在基督里借著福音得與猶太信徒同歸於一,這方面的道理,在聖經中沒有其他使徒比他所得的啟示更多。這就足以證明保羅所傳的福音,確是從耶穌基督來的,不是從人來的。【你們聽見我從前在猶太教中所行的事,怎樣極力逼迫殘害神的教會。我又在猶太教中,比我本國許多同歲的人更有長進,為我祖宗的遺傳更加熱心。】這裡保羅追述他未悔改歸主之前,「在猶太教中所行的事」,就是「極力逼迫殘害神的教會」。由此看來,保羅以前對律法非常忠心,若非主向他顯現,他的確比「本國許多同歲的人更有長進」,並且是一個「為我祖宗的遺傳更加熱心」的人。保羅要藉此證明一件事,他如今完全丟棄先前的熱心,只宣揚基督的福音,就是因為他從耶穌基督那裡得了啟示,使他轉變為耶穌基督忠心的僕人。【然而,那把我從母腹里分別出來、又施恩召我的神,既然樂意將祂兒子啟示在我心裡,叫我把祂傳在外邦人中,我就沒有與屬血氣的人商量,也沒有上耶路撒冷去見那些比我先作使徒的,惟獨往阿拉伯去,后又回到大馬士革。】因保羅早就被神「從母腹里分別出來」,並在大馬士革的路上主動將神的兒子啟示在他心裡,呼召保羅「把祂傳在外邦人中」。因此他「就沒有與屬血氣的人商量,也沒有上耶路撒冷去見那些比我先作使徒的」,這表明神不但揀選保羅,也將耶穌基督啟示在他心中,使他認識耶穌基督及祂的榮耀、聖潔、慈愛、犧牲等,然後要他將基督傳給外邦人。「惟獨往阿拉伯去」,保羅被迫逃離大馬士革(徒9:25),在阿拉伯的曠野用了三年時間單獨尋求神、反思自己的信仰,「后又回到大馬士革」。所以他根本沒有機會到耶路撒冷向十二使徒請教如何當使徒。但是,保羅所傳的福音卻與十二使徒完全相同,這就證明了福音啟示的超自然性。
【過了三年,才上耶路撒冷去見磯法,和他同住了十五天。至於別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沒有看見。我寫給你們的不是謊話,這是我在神面前說的。】「過了三年」,是指由保羅蒙召那時算起。保羅信主之後,「過了三年,才上耶路撒冷去見磯法」,「磯法」是希臘文「彼得」的亞蘭文。「同住了十五天」,是為了解更多主耶穌生平的第一手資料, 而不是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學習福音真理。所以保羅雖然不是主耶穌在世時所選立的使徒,但他是神親自選立的使徒。「至於別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沒有看見」。保羅除了會見彼得之外,他也會見了主的兄弟雅各,這表明保羅初次上耶路撒冷所會見的使徒不多。當時耶路撒冷的信徒都不敢相信保羅已經悔改(徒9:26),若不是巴拿巴的接納(徒9:27-28),保羅可能連彼得和雅各都見不到,更談不上向他們請教福音。而這一切都在神的掌管之下,要證明福音啟示的超自然性。「我寫給你們的不是謊話,這是我在神面前說的」,這表示保羅鄭重說明他以上所講的話句句屬實,因為這是他在神面前說的。【以後我到了敘利亞和基利家境內。那時,猶太信基督的各教會都沒有見過我的面。不過聽說那從前逼迫我們的,現在傳揚他原先所殘害的真道。他們就為我的緣故,歸榮耀給神。】保羅的家鄉大數就在「基利家境內」(徒22:3)。「敘利亞和基利家境內」,這兩個地方都離耶路撒冷和猶太地很遠,保羅在這一帶事奉,應驗了他蒙召的使命:「叫我把祂傳在外邦人中」。「猶太信基督的各教會」,指猶太地的各教會。他們雖然都沒有見過保羅,但卻聽說原來熱心猶太教傳統、逼迫教會的保羅,「現在傳揚他原先所殘害的真道」,他們就為神在保羅身上的作為而「歸榮耀給神」。這個事實,是對加拉太那些高舉猶太教傳統的假師傅有力的駁斥。而保羅因著生命的大改變,不只在生活上有見證,且忠心傳揚真道,別人就為他歸榮耀給神。願我們今天都要效法保羅,忠心的傳揚真道。我們也要在生活上彰顯基督、見證基督,好讓別人因著我們感謝神!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