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后12: 1-21】【我自誇固然無益,但我是不得已的。如今我要說到主的顯現和啟示……。】在哥林多后書第十二章中,使徒保羅說:【我自誇固然無益,但我是不得已的。如今我要說到主的顯現和啟示…。】「我自誇固然無益,但我是不得已的」,這是說保羅為著叫哥林多信徒得著造就,使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真假使徒,他必須作一件對他自己無益的事,就是自誇。保羅一生經歷了許多「主的顯現和啟示」,包括:主在大馬士革路上的呼召(徒9:3-8),主在耶路撒冷聖殿的差遣(徒22:17-21),主借著馬其頓人異象的引導(徒16:9),主在哥林多城的鼓勵(徒18:9-10),而現在他要講述他從主所得的特殊啟示和超自然的經歷,是任何別的使徒所沒有的。【我認得一個在基督里的人,他前十四年被提到第三層天上去;(或在身內,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只有神知道。)我認得這人;(或在身內,或在身外,我都不知道,只有神知道。)他被提到樂園裡,聽見隱秘的言語,是人不可說的。】「我認得一個在基督里的人」,這個人就是保羅自己。保羅用第三人稱來談自己「被提到第三層天上去」的經歷,是刻意保持低姿態,不叫人感受到他是在自誇。「在基督里的人」,是強調在基督里新造的人。「前十四年」,就是保羅寫本信14年之前,當時保羅信主約8年,正在敘利亞和基利家境內(加1:21)「被提到第三層天上去」,在聖經里,天共有三層:第一層是空氣的天,就是雲層的所在;第二層是太空的天,就是星宿的所在;第三層天就是神寶座的所在(來1:3)。「身內」指包括肉身整個人被提,如以諾(創5:24)。「身外」指僅靈體被提,或魂游象外(徒10:10)。「我也不知道」,指保羅並不知道自己是怎樣被提的。但「他被提到樂園裡,聽見隱秘的言語,是人不可說的」。從這裡可見樂園是在第三層天。主耶穌曾經應許被釘十字架的強盜說:【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路23:43)所以信徒死了就到第三層天的樂園。「隱秘的言語」,指人的肉身所無法說出來的一種言語。「人不可說」,指不可將其內容說給一般人聽。而保羅不僅聽見了,並且還能明白那些話的意思,可見保羅在屬靈界中具有獨特的地位。「為這人,我要誇口;但是為我自己,除了我的軟弱以外,我並不誇口。】「這人」,是指保羅自己。「誇口」指誇耀他因蒙了恩而有這特殊的經歷。但為他自己是沒有什麼可以誇口的,除了他的「軟弱以外」,沒有什麼值得說的。【我就是願意誇口也不算狂,因為我必說實話;只是我禁止不說,恐怕有人把我看高了,過於他在我身上所看見所聽見的。】保羅「就是願意」誇他特殊的經歷「也不算狂」,但他「禁止不說」他第三層天和樂園的經歷,為的是「恐怕有人把我看高了」,以致竊取了神的榮耀。保羅屬靈的經歷是過去的,「在我身上所看見所聽見的」卻是他現在的生活見證,我們更應該用平時的生活言行去見證主、造就人。
【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啟示甚大,就過於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我肉體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免得我過於自高。】因保羅「所得的啟示甚大」,這會叫他「過於自高」,以致落到撒但驕傲自大的罪里。所以神憐憫祂的僕人,允許撒但給保羅「有一根刺」加他肉體上,是用來保護他,使他時刻活在警醒里,不敢自高。這「刺」,在別人看來可能並不顯眼,卻叫被扎的人感覺痛楚難當。究竟這根「刺」是什麼?聖經既然沒有說,我們也就不必太追究它,而主所容許加在我們身上的難處,無論是什麼都是「刺」。
【為這事,我三次求過主,叫這刺離開我。祂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保羅「三次求過主,叫這刺離開我」,表明這根「刺」不是一點不舒服,而是使他非常難受。但主對保羅禱告的回答不是應許把「刺」拿掉,而是對他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夠你用」表示持續向他供應的恩典。「因為」表明主不照保羅所要求的加以成全的理由,「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刺」留在保羅身上為要顯明他的軟弱,逼使他取用主夠用的恩典,顯明主能力的全備。因此保羅在享用主的恩典、經歷基督的能力之後說:「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這就是神加刺在祂僕人身上的目的,保羅也得到恩典與能力,足以面對他身上的「刺」。「覆庇」是指在軟弱中經歷、體驗到基督的能力。【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我為基督的緣故」,指為著基督能在我身上達成祂目的緣故。這些「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原本叫他難以忍受,但因著經歷了基督能力的覆庇,反而叫他喜樂。苦難顯明人的軟弱,而人的軟弱叫人經歷基督的能力,因此什麼時候顯明肉身舊造的軟弱,什麼時候就得到基督能力的覆庇,也就顯出剛強了。
【我成了愚妄人,是被你們強逼的。我本該被你們稱許才是。我雖算不了什麼,卻沒有一件事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我在你們中間,用百般的忍耐,借著神跡、奇事、異能顯出使徒的憑據來。除了我不累著你們這一件事,你們還有什麼事不及別的教會呢?這不公之處,求你們饒恕我吧。】「我成了愚妄人」,是因他自誇。「是被你們強逼的」,指哥林多信徒誤信假使徒的讒言,不信任使徒保羅,逼使他不得已而自誇。「我本該被你們稱許才是」,指哥林多信徒本該在假使徒面前「稱許」保羅,因為他們是因保羅的傳道而信主的,並且證明保羅在他們當中的行事為人「沒有一件事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這樣保羅就不需要在此像「愚妄人」一樣自誇了。而且保羅在他們當中「用百般的忍耐,借著神跡、奇事、異能顯出使徒的憑據來」,即使他們按照那些假使徒所提出的標準,他也一點都不比他們差。「不累著你們」,指保羅下定決心不在經濟上成為哥林多信徒的負擔,但這事被假使徒歪曲為保羅不愛哥林多信徒的證據(11:11)。「這不公之處,求你們饒恕我吧」,是反面責備的話,叫他們慚愧。【如今,我打算第三次到你們那裡去,也必不累著你們;因我所求的是你們,不是你們的財物。兒女不該為父母積財,父母該為兒女積財。我也甘心樂意為你們的靈魂費財費力。難道我越發愛你們,就越發少得你們的愛嗎?】「如今,我打算第三次到你們那裡去」,「第三次」,意指在此之前,保羅已經去過哥林多兩次:第一次是去傳福音建立教會(林前2:1),第二次沒有明文記載,據推測是一次短暫而不愉快的訪問。保羅打定主意,這一次再去哥林多的時候,「也必不累著你們」,就是仍舊不會接受他們的供給。為什麼呢?「因我所求的是你們,不是你們的財物」。保羅表明他所求哥林多信徒的不是財物,而是為主要得著他們,使他們迴轉歸向神。「兒女不該為父母積財,父母該為兒女積財」,保羅與哥林多信徒的關係有如父親和兒女,因為他們是他在基督耶穌里用福音所生的(林前4:14-15)。在兒女們長大成熟之前,他們不會想到父母的需要,乃是父母親處處事事為兒女們設想,甘心樂意為他們費財費力。保羅是這樣存著為父的心腸來對待他們,所以在他們靈命長大成熟,懂得為主的工人設想之前,他堅持不接受他們的供給。「為你們的靈魂費財費力」,指保羅花費自己的所有在哥林多人中事奉,他「甘心樂意」這樣做,是因為他經歷了神豐富的恩典,也看見了神榮耀的計劃,所以願意擺上神賜給他的一切去事奉。「難道我越發愛你們,就越發少得你們的愛嗎?」這是感嘆的話,用愛來摸他們的良心,要引發他們愛的響應。
【罷了,我自己並沒有累著你們,你們卻有人說,我是詭詐,用心計牢籠你們。我所差到你們那裡去的人,我借著他們一個人佔過你們的便宜嗎?我勸了提多到你們那裡去,又差那位兄弟與他同去。提多佔過你們的便宜嗎?我們行事,不同是一個心靈(或譯:聖靈)嗎?不同是一個腳蹤嗎?】「罷了」,是對哥林多信徒冷酷無情抒發的感慨。「你們卻有人說」,就是在他們中間有人在造謠中傷保羅,說他「是詭詐,用心計牢籠你們」。保羅曾先後差派提摩太、提多和一位不具名的弟兄去哥林多作工,「我借著他們一個人佔過你們的便宜嗎?」就是用欺騙的手段獲取財物了嗎?「我勸了提多到你們那裡去;又差那位兄弟與他同去」,「勸」和「差」表示他們去到哥林多乃出於保羅的意思。「提多佔過你們的便宜嗎?」這裡再重提提多,因為他是負責辦理收集奉獻款給耶路撒冷貧窮的聖徒(8:16-17)。「我們行事,不同是一個心靈嗎?不同是一個腳蹤嗎?」保羅自己是廉潔的,他的同工也是廉潔的,他們行事都「同是一個心靈」順服主,「同是一個腳蹤」跟隨主,沒有個人的主張,也沒有個人的雄心大志和理想計劃,凡事都是為了討神喜悅、滿足神的計劃。【你們到如今,還想我們是向你們分訴;我們本是在基督里當神面前說話。親愛的弟兄啊,一切的事都是為造就你們。】「你們到如今」,意指你們向來就是這樣。「還想我們是向你們分訴」,意思是他並不是在哥林多信徒面前為他自己作辯護。但他說的這些話是在基督里當神的面前說的,因此保羅向他們所作的一切的事,包括所說的一切話,「都是為造就你們」,就是為叫信徒得著建造。【我怕我再來的時候,見你們不合我所想望的,你們見我也不合你們所想望的;又怕有紛爭、嫉妒、惱怒、結黨、毀謗、讒言、狂傲、混亂的事。且怕我來的時候,我的神叫我在你們面前慚愧,又因許多人從前犯罪,行污穢、姦淫、邪盪的事不肯悔改,我就憂愁。】這裡的「怕」指擔心。因哥林多信徒並沒有像保羅所希望的那樣真實悔改,保羅也擔心哥林多信徒仍舊缺乏屬靈的眼光,不懂分辨真假使徒,以致對保羅失望。保羅又擔心哥林多信徒仍舊屬肉體,生命沒有長進,以致教會中充滿了「分爭、嫉妒、惱怒、結黨、毀謗、讒言、狂傲、混亂的事」。保羅更擔心哥林多信徒當中仍舊有許多人深陷情慾的罪:「行污穢、姦淫、邪盪」,卻毫無知罪、悔罪、離罪,如未信主之前的光景,所以使保羅「憂愁」。今天我們屬靈的情形若不好,沒有真正的悔改,也會使帶領我們人憂愁。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真正悔改,並要除去各種情慾的罪,這樣就不會使帶領我們的人憂愁!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