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所經歷的苦難>
讀經【林后11: 16-33】【我再說,人不可把我看作愚妄的;縱然如此,也要把我當作愚妄人接納,叫我可以略略自誇……。】在哥林多后書第十一章的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講到他所經歷的各種危險和苦難。而他首先講到他的自誇:【我再說,人不可把我看作愚妄的;縱然如此,也要把我當作愚妄人接納,叫我可以略略自誇。我說的話不是奉主命說的,乃是像愚妄人放膽自誇;】因為哥林多人太容易受假使徒欺騙,迫使保羅不得不用自誇來為他自己辯護,顯得好像是愚妄的,但其實他並不愚妄,所以哥林多信徒「不可把我看作愚妄的」。「縱然如此」,指他們即或真的把保羅當作愚妄人看待,「也要把我當作愚妄人接納,叫我可以略略自誇」,哥林多信徒最低限度也應當把他當作愚妄人接納。雖然保羅自誇,他也只是「略略自誇」,且是被強逼的:【我自誇固然無益、但我是不得已的。】(12:1)【我成了愚妄人、是被你們強逼的。】(12:11)而保羅在此對哥林多信徒所說的話,並不是「奉主的命」而說,然而他為著愛哥林多信徒,為要幫助他們,所以他被迫不得不說,因此這些話對我們來說,也是主的話。保羅原本反對自誇的行為,視自誇為愚妄,但如今卻又不能不自誇,因此好像是愚妄人「放膽自誇」。如果哥林多人果真欣賞那些喜歡自誇的假使徒,就沒有理由不接受保羅在這裡因敘述他的真實經歷而有的自誇。【既有好些人憑著血氣自誇,我也要自誇了。你們既是精明人,就能甘心忍耐愚妄人。假若有人強你們作奴僕,或侵吞你們,或擄掠你們,或侮慢你們,或打你們的臉,你們都能忍耐他。我說這話是羞辱自己,好像我們從前是軟弱的。然而人在何事上勇敢,(我說句愚妄話),我也勇敢。】「既有好些人憑著血氣自誇」,指混入哥林多教會的假使徒,他們「憑著血氣自誇」,而哥林多信徒竟然不加分辨就接受了。「我也要自誇了」,意指你們既然接受他們那樣的自誇,就讓我也用自誇來和他們作一比較,好叫你們能分出真假使徒來。哥林多人既是「精明人」,卻「能甘心忍耐愚妄人」,忍耐這樣的人奴役他們、侵吞、擄掠、侮慢他們,甚至打他們的臉,那是一種極大的侮辱。假使徒敢大膽地奴役哥林多信徒,保羅提起事就像「羞辱自己」。而保羅並不像那些假使徒對待哥林多信徒,顯得「好像我們從前是軟弱的」。但假使徒在什麼事上能勇敢,保羅也能夠「說句愚妄話」,他也敢於勇敢,為的是叫他們藉此作一分辨。
【他們是希伯來人嗎?我也是。他們是以色列人嗎?我也是。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嗎?我也是。他們是基督的僕人嗎?(我說句狂話),我更是。】那些假使徒可能是希伯來人,所以用希伯來人作誇口,但保羅正是生來的希伯來人(腓3:5)。不論那些人自誇是以色列人,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或自誇是基督的僕人,保羅沒有一樣比不上他們的。「他們是基督的僕人嗎?」意思是他們自稱為基督的僕人嗎?或哥林多人以為他們是基督的僕人嗎?如果他們算是基督的僕人,那保羅「更是」基督的僕人。因此保羅接下來就講到有關他自己確是基督僕人的證據:【我比他們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遇著船壞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里;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裡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這些都是保羅為基督的緣故在身體方面所受的苦難,包括很多方面對死亡的危險和對身體有嚴重傷害的刑罰。而保羅受苦的經歷,就是他作為基督僕人和使徒的憑據,這也是提醒哥林多信徒,那些假使徒能否像他那樣為福音受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比較,證明保羅是基督的僕人。有關保羅受苦的事,有一些在使徒行傳是查得到的。如他在腓立比、該撒利亞坐監牢,徒二十八章記載他在羅馬坐監牢、被棍打等等。而保羅在這裡提到危險和勞苦,沒有逐一詳加記述。因為保羅在傳道工作中為主所受的苦實在太多,若將每次的經過都詳加記述,本書可能變成他的傳記了。所以他在此只略提大概,是為避免妨礙他寫本書的宗旨。
【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保羅除了在身體上所遭受的苦難之外,他在心靈方面也受苦,就是為眾教會的信徒天天掛心,這種心裡的負擔,全是因愛的緣故,自己擔起來的。如果沒有愛心,也就沒有掛心。保羅為著信徒在主面前的屬靈長進,天天掛心。他這樣忠心事奉主,真是我們的好榜樣。【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這是愛的質問,「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就著肉身而言,保羅所能承擔的都是有限度的,他也知道自己的軟弱。 「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跌倒」指在信仰的真道上受到絆跌,特別是靈命幼稚的信徒較有可能跌倒,保羅就會為此焦急,因為保羅實在愛他們,關心每一個信徒的靈性。【我若必須自誇,就誇那關乎我軟弱的事便了。那永遠可稱頌之主耶穌的父神,知道我不說謊。】保羅能夠在軟弱當中承擔起許多的苦難,顯然是神的恩典,所以他說他「若必須自誇,就誇那關乎他軟弱的事」,也就是誇主的恩典怎樣扶助了他的軟弱。而他以上所說的,是「那永遠可稱頌之主耶穌的父神」可以為他作見證的,因為祂「知道我不說謊」,因他所說的都是他的經歷,都是事實。這就讓那些喜歡憑外表成就自誇的人,不敢過於張狂,又叫那些屬肉體的哥林多信徒認識自己的幼稚。【在大馬色亞哩達王手下的提督,把守大馬色城要捉拿我,我就從窗戶中,在筐子里從城牆上被人縋下去,脫離了他的手。】這是保羅在大馬色的時候怎樣被人捉拿的情形。那是保羅悔改之後三年的事(徒9:25),這證明了保羅剛信主不久,就為主受苦。而且他從開始為福音受苦,到寫本書的時候,始終沒有改變他的心志,還是一樣的忠心為主受苦。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有保羅那樣的心志,一生甘願為主受苦,忠心事奉主!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