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后9: 1-15】【論到供給聖徒的事,我不必寫信給你們……。】在哥林多后書第九章中,使徒保羅繼續說到捐助耶路撒冷貧窮聖徒的事」,他說:【論到供給聖徒的事,我不必寫信給你們;因為我知道你們樂意的心,常對馬其頓人誇獎你們,說亞該亞人預備好了,已經有一年了;並且你們的熱心激動了許多人。但我打發那幾位弟兄去,要叫你們照我的話預備妥當,免得我們在這事上誇獎你們的話落了空。】這「論到供給聖徒的事」,就是指上一章所講的捐助耶路撒冷貧窮聖徒的。「我不必寫信給你們」,意思是保羅再寫信給哥林多信徒談這事實際上是多餘的。「因為我知道你們樂意的心」,就是哥林多信徒早已向保羅表達他們願作的心(8:10-11)。「常對馬其頓人誇獎你們,說亞該亞人預備好了」,「馬其頓人」指馬其頓眾教會的信徒們;「亞該亞人」,主要是指哥林多信徒。「誇獎你們」,就是誇獎哥林多信徒樂意捐助的心。「預備好了」,在此不是指他們已經把捐項收齊了,而是指他們預備好願作的心。「已經有一年了」,哥林多信徒一年前就向保羅表達他們樂意捐獻的心,「並且你們的熱心激動了許多人」,他們的熱心也成為許多人捐獻的鼓勵。「那幾位弟兄」,就是提多和另外兩位在信里沒有提名的弟兄(8:16-23)。「要叫你們照我的話預備妥當」,就是要他們把從前所應許的捐貲,預備妥當,也就是把他們願作的心實際地辦成了。「免得我們在這事上誇獎你們的話落了空」,結果保羅的話並沒有落空,因為在他動身離開亞該亞赴耶路撒冷之前,已經收齊了亞該亞的捐項(羅15:25)。而保羅一面憑信心募捐,一面也盡心落實捐項,而不是只講屬靈的話,卻沒有屬靈的實際。【萬一有馬其頓人與我們同去,見你們沒有預備,就叫我們所確信的,反成了羞愧;你們羞愧,更不用說了。】保羅預料「萬一有馬其頓人與我們同去」,後來果然有幾位馬其頓人伴隨保羅到達哥林多,然後又一起上耶路撒冷去(徒20:2-6)。「見你們沒有預備,就叫我們所確信的,反成了羞愧」,這裡的「羞愧」是指保羅的羞愧,因他憑著對哥林多信徒的信任說了些誇獎他們的話。「你們羞愧,更不用說了」,這不只是因為哥林多信徒失去面子,他們失去面子是小事,失去見證才是「成了羞愧」的大事。
【因此,我想不得不求那幾位弟兄先到你們那裡去,把從前所應許的捐資預備妥當,就顯出你們所捐的是出於樂意,不是出於勉強。】為了避免哥林多信徒一拖再拖,到時無法一下子籌措出原先所應許的數目,保羅「不得不求那幾位弟兄先到你們那裡去」幫助他們,使他們按時「把從前所應許的捐貲預備妥當」,就是兌現「所應許的捐資」。若是他們把「從前所應許的」再三拖延,即使終有一天實現目標,就會顯出所捐的是「出於勉強」,不是出於樂意。【『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這話是真的。】保羅在此借用自然界種與收之間的定律來說明屬靈的原則。農夫若是撒的種子很少,自然不能期望豐收,若是撒的種子多,就有豐收的希望。這「種」就是哥林多信徒的捐獻,「收」就是從神得著豐厚的祝福。 「這話是真的」,意指這話是一個至理,也就是真理。但保羅又說:【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信徒捐獻的款額並不是一致的,也不是隨便定的,乃是各人「隨本心所酌定的」,就是按照自己樂意的程度而作。「不要作難,不要勉強」,「作難」是指在外來的壓力之下作出決定,「勉強」是指作出決定之後會感到心痛和不甘,這樣即使獻得再多,也不蒙神喜悅。「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神非常在意人捐獻時的態度,我們如果把心中酌定的款子,用「捐得樂意」的態度捐獻出去,必蒙神喜悅。【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地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如經上所記:他施捨錢財,周濟貧窮;他的仁義存到永遠。】「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地加給你們」,「各樣的恩惠」,包括屬靈的恩惠和物質的恩惠。神是先多多的加給他們,使他們「凡事常常充足」,然後他們才「能多行各樣善事」。神賜我們各樣恩惠的目的,就是要叫我們能多行各樣的善事。「如經上所記」,是引自詩篇112:9,證明賙濟窮人乃是神所喜悅的。並且強調我們為主所拿出去「周濟貧窮」的弟兄,並沒有減少,因為做在主身上的必蒙主記念,使「他的仁義存到永遠」。所以「周濟貧窮」的弟兄,他的錢財並不減少,只不過是從地上轉到天上,從必朽壞的變成永不朽壞的。
【那賜種給撒種的,賜糧給人吃的,必多多加給你們種地的種子,又增添你們仁義的果子;叫你們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捨,就借著我們使感謝歸於神。】神就是那「賜種給撒種的」,「賜糧給人吃的」,所以那些肯多為神撒種的,神「必多多加給你們種地的種子」,就是供我們用作奉獻的錢財。「又增添你們仁義的果子」,表明奉獻錢財可被視作存到永遠的義果。而神叫我們「凡事富足」的目的,不是讓我們自我享受、自高自大,而是要我們做祂賜福的管道,「可以多多施捨」。「富足」不是罪,罪乃是人忘記了神讓我們富足的目的,忘記自己對神、對人該盡的責任,沒有運用這「富足」去榮神益人。「就借著我們使感謝歸於神」,「我們」指保羅和同行送交捐款的人,當他們把捐項交給耶路撒冷的貧窮聖徒時,便會有許多感謝歸於神。這也給我們看見,神叫人富足的目的是:可以多多施捨,使感謝歸於神。【因為辦這供給的事,不但補聖徒的缺乏,而且叫許多人越發感謝神。】「辦這供給的事」,是指在教會中勸勉並經手管理信徒奉獻錢財的事。這樣的事至少能產生向著人和向著神兩大效果,向著人可以「補聖徒的缺乏」。而蒙恩的聖徒,他們肯【親手作工】(帖前4:11),大致不至於有所缺乏,但仍難免有天災、人禍、病痛等不幸事件,就有賴周圍的信徒加以幫補。向著神可以「叫許多人越發感謝神」,包括施給的人和受惠的人都越發感謝神。所以我們若吝於幫補聖徒,我們是在剝奪他們從神得著供給的權利,同時也是在剝奪神所應得的感謝。
【他們從這供給的事上得了憑據,知道你們承認基督順服祂的福音,多多地捐錢給他們和眾人,便將榮耀歸與神。】「他們從這供給的事上得了憑據」,指耶路撒冷教會的眾聖徒,無論窮與不窮的聖徒都包括在內,都可以從這供給窮苦聖徒的事上,得到一個憑據,證明神在外邦信徒身上的工作。「知道你們承認基督順服祂的福音」,外邦眾教會的信徒關懷窮苦的猶太人信徒,是由於他們承認並相信基督,順服福音的感動,愛那同有神生命、同屬神兒女的弟兄姐妹,因此就甘心樂意地「多多地捐錢給他們和眾人」,「他們」指接受賙濟的貧窮聖徒,「眾人」指耶路撒冷全教會的聖徒,也可指全地眾教會的聖徒。捐錢給教會中一部分的人,即是捐錢給全教會。「便將榮耀歸與神」,因為神才是這善事的源頭,是祂關懷窮苦的信徒,是祂感動捐助者的心,是祂供給捐助的財物,是祂促成整個捐助的事,因此配得感謝與榮耀。【他們也因神極大的恩賜顯在你們心裡,就切切地想念你們,為你們祈禱。】耶路撒冷的聖徒看到「神極大的恩賜」顯明在外邦信徒心裡,就「切切地想念你們,為你們祈禱」。奉獻的人有神應許他們樂意奉獻的賞賜,而這賞賜是從那些領受他們奉獻的人的禱告而來,因神最喜歡垂聽窮苦聖徒的代禱。最後保羅從心底發出讚歎:【感謝神,因祂有說不盡的恩賜。】「祂有說不盡的恩賜」,是指神有豐富無比的恩賜,就如神賜給馬其頓眾教會的恩(8:1)、供給聖徒的恩情(8:4),信徒行善的能力等,都是出於神的恩賜。今天我們若要經歷神那說不盡的恩賜,就要多多地奉獻,因為我們奉獻得越多,就越多從神得著恩賜。而保羅在這裡有關供給耶路撒冷聖徒捐獻的事,在原則上也適用於基督徒錢財的奉獻。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向神甘心樂意地奉獻錢財,我們奉獻得越多,就越多從神得著恩賜!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