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賜馬其頓眾教會的恩>
讀經【林后8: 1-15】【弟兄們,我把神賜給馬其頓眾教會的恩告訴你們……。】在哥林多后書第八章的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說:【弟兄們,我把神賜給馬其頓眾教會的恩告訴你們,就是他們在患難中受大試煉的時候,仍有滿足的快樂;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馬其頓」是一個很大的地區,「馬其頓眾教會」,主要包括腓立比、帖撒羅尼迦、庇哩亞教會等。保羅告訴哥林多信徒,「馬其頓眾教會」能慷慨地捐助耶路撒冷貧窮的聖徒,是因「神賜給馬其頓眾教會的恩」。因神賜給了馬其頓眾教會的恩,而喚起馬其頓眾教會想要奉獻的渴望。所以他們雖然本身仍「在患難中受大試煉」里,但他們「仍有滿足的快樂」,儘力的捐獻,甚至「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可見信徒能在這樣的環境中仍能捐獻,是蒙了神的厚恩。所以信徒能慷慨奉獻,不是因為自己條件好給得起,即使自己生活的不容易,也會拿出自己的一點來奉獻給別人。馬其頓教會不但是在患難中,而且是受大試煉,這大試煉產生的結果是極度貧困,深陷困境中,基本上不具備施捨的條件,但馬其頓眾教會「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因為他們真實地經歷了神在他們身上的恩典,所以能慷慨施捨。保羅就以馬其頓眾教會如何從神的恩典帶下的生命見證,來激發哥林多教會的愛心。
【我可以證明:他們是按著力量,而且也過了力量,自己甘心樂意地捐助,再三地求我們,准他們在這供給聖徒的恩情上有份。】保羅證明馬其頓教會不但「按著力量」儘力捐獻,甚至「也過了力量」,即超過了他們的經濟能力,就是把金錢奉獻了之後,會叫他們在現實生活上立即面臨艱難的局面。如果他們沒有信靠神的心,就不可能有這樣的奉獻。而且馬其頓教會是「甘心樂意地捐助」。這正如主耶穌所稱讚的那個窮寡婦,雖然只往銀庫中【投了兩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可12:42),但那卻是最值得稱讚的,因為她【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可12:44)這真是「過了力量」的奉獻。更難能可貴的,馬其頓教會的信徒「再三的求」,准他們在這供給聖徒的「恩情」上有份。保羅知道他們當時的處境困難,可能沒有要求他們為外地的聖徒捐款,但馬其頓教會卻主動要求捐助,而且是「再三的求」,那種真誠的愛,令人感到真正的甘心又樂意。「恩」是指神給他們的恩惠,也是他們存報恩的心這麼做,「情」是主里弟兄間的情誼,不是出於「人情」勉強應酬式的捐獻。他們的這種捐獻不僅感動了保羅,和當時各地的眾教會,也感動了今天的我們。當今信徒有如此奉獻的心志,實在是少之又少。而馬其頓眾教會的信徒,能這樣捐助耶路撒冷貧窮的聖徒,是對神恩典的響應,同時也表明信徒所以能夠捐獻,是蒙了神所賜的恩典。
【並且他們所作的,不但照我們所想望的,更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獻給主,又歸附了我們。】保羅在此講到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則,就是「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獻給主」,因馬其頓眾教會的信徒先把自己獻給了主,他們過一個真正完全奉獻的生活,一切所想所求的都是為著主,這樣當他們想到別的聖徒有需要時,就會儘力幫助他們。因此奉獻錢財也是對我們的一種考驗,看我們到底是不是過完全奉獻的生活。但除非我們已先將自己獻給神,否則我們的奉獻不會蒙神悅納。因為神所要得著的不是人的財物,因為這一切都是神先給人的,神所要得著的是順服祂旨意的人。「又歸附了我們」,就是承認神在使徒身上所顯明的權柄。
【因此我勸提多,既然在你們中間開辦這慈惠的事,就當辦成了。】「因此我勸提多」,是指保羅在馬其頓見到提多,並聽取了他的報告之後,就勸他回到哥林多信徒中間去。「這慈惠的事」,就是供給聖徒的事。保羅要提多在哥林多信徒中間繼續辦理捐助耶路撒冷貧窮聖徒的事,直到完成這善工。【你們既然在信心、口才、知識、熱心和待我們的愛心上,都格外顯出滿足來,就當在這慈惠的事上也格外顯出滿足來。】保羅對哥林多信徒說:「你們既然在信心,口才,知識,熱心和愛心上」很充足,那麼他們在幫助聖徒之事上也該顯出樂意的捐獻。保羅就是要提醒他們,要儘快完成這善工。【我說這話,不是吩咐你們,乃是借著別人的熱心試驗你們愛心的實在。】保羅不要哥林多人認為,捐獻是命令,他是借著馬其頓信徒的榜樣,激勵他們的愛心。
保羅又以主耶穌為榜樣說:【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就是祂讓自己有所損失,叫不配的人有所得著。「祂本來富足」,指主耶穌在道成肉身以前是最富有的天地萬物的創造者,一切的擁有者,祂配得一切的尊貴、榮耀、頌讚。但主為了拯救全人類,祂甘心樂意的離開本來屬於祂的一切豐富和榮耀,降生到世上,生在馬槽里,從富足成了貧窮。好「叫你們因祂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主這樣捐獻自己,來到世間,成就救恩,就是叫我們這些貧窮的,能夠在神面前成為富足,叫我們因信耶穌重生得救,成為神的兒女,在基督里得著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成為真正的富足。主耶穌的恩典是何等的大!我們真該全心感謝主!並效法主耶穌基督,為有需要的人而成為貧窮,好叫他們因此成為富足!【我在這事上把我的意見告訴你們,是與你們有益,因為你們下手辦這事,而且起此心意已經有一年了,如今就當辦成這事。既有願作的心,也當照你們所有的去辦成,因為人若有願作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保羅針對哥林多教會在辦理這慈惠事上,一年以後卻仍未成事,他就叫他們把這事快快辦好,因他們有意做這善事。但捐獻一定要出於樂意,甘心情願的奉獻才蒙神悅納。而甘心樂意的奉獻,就是「照他所有」,不是「照他所無」。這也是一切事奉的原則。神若向我們要什麼,一定會先賜給我們什麼,決不會向我們要我們沒有的,因為凡不是從神而來的恩典,神一概看不上。因此保羅向他們解釋,神所悅納、所看重的是人「願做的心」,而不是捐獻的多少。
【我原不是要別人輕省,你們受累,乃要均平,就是要你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你們的不足,這就均平了。如經上所記:』多收的也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我原不是要別人輕省,你們受累」,意思是我並不是叫別人不必負擔那麼多的捐款,而要你們為別人的需要受累。因此肢體之間要彼此相愛,用「富餘」補「不足」,使每個肢體都無所缺乏,一同享用神的豐富,在愛中建立基督的身體,「這就均平了」。保羅又把舊約以色列人收取嗎哪的規則,引用在信徒錢財的捐獻上。以色列人收取嗎哪,多收的沒有餘,因必須分給人,所以少收的也沒有缺,這就是每天仰望神信靠神的生活。自古以來,神就要祂的兒女學習在物質的需用上信靠祂,學慣用愛心互相照顧。信心生活絕不只是傳道人要學習的功課,也是一切信徒要學習的功課。而保羅在此就是要鼓勵哥林多信徒,趕快去辦理要奉獻給耶路撒冷貧窮的聖徒的事,因「一年以後卻仍未成事」。而馬其頓眾教會在奉獻上為何有如此美好的心志?是因「神賜給馬其頓眾教會的恩」,就是「樂捐的厚恩」。也因他們先把自己奉獻給主,然後再將金錢捐獻於需要幫補的聖徒。因此他們才能有這美好的心志。這也是今天我們信徒應有的心志。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因神所賜的恩,將自己真正獻給神,並要有樂意捐獻的心,為主的教會獻上自己的一份!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