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憑著信心說話>
讀經【林后4: 13-18】【但我們既有信心,正如經上記著說:'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我們也信,所以也說話……。】在哥林多后書第四章的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因有寶貝在瓦器裡面所發出的能力,不但能夠叫他忠心地盡他的職分、勝過各樣的苦難,更能夠叫他在人看來是絕望的環境裡面,憑著信心說話。他說:【但我們既有信心,正如經上記著說:『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我們也信,所以也說話。】這節經文是引自詩篇116:10的話,詩人在危難之中,相信神是救他命的,是救他腳免跌倒的,所以他憑信心說話。保羅借用這話,表示他也像詩人那樣,憑著信心說話。同樣今天認識主的人,都要憑著信心說話。那麼保羅憑信心說些什麼話呢?他不僅說了:在各樣苦難中忠心的傳講基督,不傳自己;在各樣的患難中,相信主的拯救,主也實在拯救了他;且也相信雖然為基督「被交於死地」,卻能夠叫別人在生命上得著供應。他不但憑信心說了這些話,也憑信心繼續說到,【自己知道,那叫主耶穌復活的,也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復活,並且叫我們與你們一同站在祂面前。】保羅相信神怎樣叫基督復活,也必定叫他和耶穌一同復活,而且也會叫那些接受他所傳之福音的人復活,一同站在主的面前。保羅深信所有的信徒都必定復活得救,所以他雖然在工作中遭遇到各樣患難,和叫人絕望的環境,還能夠憑著信心說話。因為他有復活的盼望,所以就不怕死亡的威脅,能夠講說信心的話語。
【凡事都是為你們,好叫恩惠因人多越發加增,感謝格外顯多,以致榮耀歸與神。】保羅在此講到,他為什麼甘願為基督「被交於死地」,為福音冒死工作。因為他凡事為信徒們的益處,他要讓更多的人能領受神的恩惠,使神的救恩更加擴展,這樣得救的人就會越發增多,就會有更多人獻上感謝,叫神得著榮耀。保羅這樣只求人的靈性得益處,只求神得榮耀,不但激發許多信徒的愛心,也激發了自己勇敢為基督受苦的心志,這樣的生活態度,是基督徒所該效法的。【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這裡保羅說明,他所以不喪膽,因他有美好的盼望。雖然外體會毀壞,身體為基督的緣故會衰敗,因受各樣的逼迫、危險、患難,會一天比一天「毀壞」,但是由於這些在基督里患難的經歷,卻使他的內心「一天新似一天」,更像基督的榮美,更向神真誠堅貞。保羅又把今生外體所受的苦楚,算為「至暫至輕」的苦楚,因他有屬靈的眼光,已經看到這樣為基督受苦,所受的是「至暫至輕的苦楚」,所得著的卻是「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人不會為基督受苦,或不肯甘心樂意為主受苦,都是因為沒有保羅這種屬靈的眼光,對永世中會得到的榮耀沒有保羅那種實在的感覺。
最後保羅說:【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這裡保羅將世上所有的事分為兩類,一是「所見的」,即物質世界的一切,一是「所不見的」,即屬天的一切。並且要我們不要顧念所見的,要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所以所見的無論多好,多實際,多有用都是暫時的、是轉眼之間即行消逝的,這樣為之費心費力的去追求,是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的。有的人還沒有得到就已去世了,即或得到,也很快地就變會消失。世人因為不知道有「永遠的」,所以他們只能追求這些暫時的事物,如金錢、名利、地位、情愛等等。但我們信主的人知道我們有永恆的天家,因此我們就不要追求世上的一切,因為這些都是暫時的。而我們真正家鄉是在天上,我們真正的盼望是在永恆里。可是今天有許多信徒只顧念所看見的,心裡只想著世上的事,喜愛世人所喜愛的,甚至整天忙碌在世界里,至於祈禱、讀經,都置若罔聞。因為他們認為看得見的是現實的,能得到的,有用的。認為所不見的,是很遙遠,也不能解決現實的需要,所以漠然置之。但使徒保羅說:「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我們也都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世上的一切都是暫時的,但我們信主的人卻有永恆的盼望。為此,願我們今天都不要顧念世上所見的,暫時的事物,而是要顧念那不能見的和屬天的一切,這就是我們信心的生活!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