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19: 1-14】【你當為以色列的王作起哀歌……。】在以西結書第十九中講到,神要以西結為以色列的王作哀歌,就是哀悼或預言猶大國的滅亡,但其是用獅子和葡萄樹的比喻作哀歌。首先神對先知以西結說:【你當為以色列的王作起哀歌,說:你的母親是什麼呢?是個母獅子,蹲伏在獅子中間,在少壯獅子中養育小獅子。在它小獅子中養大一個,成了少壯獅子,學會抓食而吃人。列國聽見了就把它捉在他們的坑中,用鉤子拉到埃及地去。】神已經透過先知以西結用表演、又用比喻來警告祂的子民,如果他們不趕快悔改,就難逃滅亡的結局。可是神子民仍不悔改歸向神,因此神就要以西結「為以色列王作哀歌」。「哀歌」是用來悼念已死的人,但是這裡所哀悼的兩位君王,他們當時都還活著,所以這是一首特殊的哀歌。這裡「以色列的王」,包括約西亞之後的猶大末代諸王約哈斯、約雅敬、約雅斤和西底家。神之前剛宣告【我不喜悅那死人之死,所以你們當回頭而存活】(18:32),接著在此就要先知「為以色列的王作起哀歌」,預告猶大的傾覆,就是要警誡他們,勸他們【回頭離開所行的道存活。】(18:23)「你的母親是什麼呢?是個母獅子,蹲伏在獅子中間,在少壯獅子中養育小獅子。在它小獅子中養大一個,成了少壯獅子,學會抓食而吃人」。「母獅子」,比喻猶大和大衛王室。「少壯獅子」,比喻約哈斯王。「少壯獅子,學會抓食而吃人」,指約哈斯掌權之後,殺害同胞,肆行暴力和掠奪(王下23:32)。「列國聽見了就把它捉在他們的坑中,用鉤子拉到埃及地去」。約哈斯登基僅三個月,但是在這短短的三個月里,【約哈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他列祖一切所行的。】(王下23:32)結果他被埃及法老尼哥擄到埃及,死在那裡。(列王紀下23:31-33)。
【母獅見自己等候失了指望,就從它小獅子中又將一個養為少壯獅子。它在眾獅子中走來走去,成了少壯獅子,學會抓食而吃人。它知道列國的宮殿,又使他們的城邑變為荒場;因它咆哮的聲音,遍地和其中所有的就都荒廢。於是四圍邦國各省的人來攻擊它,將網撒在它身上,捉在他們的坑中。他們用鉤子鉤住它,將它放在籠中,帶到巴比倫王那裡,將它放入堅固之所,使它的聲音在以色列山上不再聽見。】「母獅見自己等候失了指望,就從它小獅子中又將一個養為少壯獅子」,母獅在小獅子中又將一個養大,是比喻接替約哈斯的約雅敬王,他「成了少壯獅子,學會抓食而吃人」,他曾燒毀過城邑和宮殿,殺害了神的僕人先知(耶26:20-23),用刀割破、燒毀「書卷」(耶36:22-23)。 他在位也不過三個月,在主前597年被尼布甲尼撒帶往巴比倫去(王下24:15)。「它知道列國的宮殿,又使他們的城邑變為荒場,因它咆哮的聲音,遍地和其中所有的就都荒廢。於是四圍邦國各省的人來攻擊它,將網撒在它身上,捉在他們的坑中」。「它知道列國的宮殿」,是指它奪走他們的寡婦。「四圍邦國各省的人來攻擊它」,指亞蘭、摩押、亞捫和巴比倫一起攻打約雅敬(王下24:2)。因此猶大人應為他哀哭。
【你的母親先前如葡萄樹,極其茂盛(原文是在你血中),栽於水旁。因為水多,就多結果子,滿生枝子;生出堅固的枝幹,可作掌權者的杖。這枝幹高舉在茂密的枝中,而且它生長高大,枝子繁多,遠遠可見。但這葡萄樹因忿怒被拔出摔在地上;東風吹乾其上的果子,堅固的枝幹折斷枯乾,被火燒毀了;如今栽於曠野乾旱無水之地。火也從它枝幹中發出,燒滅果子,以致沒有堅固的枝幹可作掌權者的杖。這是哀歌,也必用以作哀歌。】「你的母親先前如葡萄樹,極其茂盛(原文是在你血中),栽於水旁。因為水多,就多結果子,滿生枝子」。這「葡萄樹」,比喻猶大國。「栽於水旁」,就是有不斷的供應,這是神豐富的恩典,使他們不至缺乏。「因為水多,就多結果子,滿生枝子」,因為有神豐富的恩典,他們的物產豐富,真是處在流奶與蜜之地。「生出堅固的枝榦,可作掌權者的杖。這枝榦高舉在茂密的枝中,而且他生長高大,枝子繁多,遠遠可見」,更重要的是,他們當中生出堅固的枝榦,出現能幹的人,可作掌權者,能作王管理百姓。這君王在周圍各國中廣為人知。「葡萄樹」本軟弱,但因有神的恩典,成為強大之國,這是猶大國本來的樣貌,像葡萄樹,荗盛豐富。這裡「掌權者的杖」,代錶王權。「枝幹」比喻猶大諸王。「但這葡萄樹因忿怒被拔出摔在地上;東風吹乾其上的果子,堅固的枝幹折斷枯乾,被火燒毀了」。這是誰的「忿怒」?是巴比論王不滿猶大的背叛,而在怒中除滅他們,但這也是神忿怒的刑罰臨到他們,因為是神借外邦人來施行審判。「東風」,指從以色列東方的阿拉伯曠野刮來的乾燥熱風,比喻強大的巴比倫軍隊。「被火燒毀」,比喻猶大國的滅亡。「如今栽於曠野乾旱無水之地」,比喻約雅斤和猶大的社會精英已經被擄到巴比倫(王下24:10-16)。「火也從它枝幹中發出,燒滅果子,以致沒有堅固的枝幹可作掌權者的杖」,這是預言西底家將背叛巴比倫,結果尼布甲尼撒【在西底家眼前殺了他的眾子,並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用銅鏈鎖著他,帶到巴比倫去。】(王下25:7)就結束了猶大的獨立和大衛的寶座。
神曾經應許大衛:【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我面前永遠堅立。你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撒下7:16),但大衛的子孫在四百多年之後,竟然落到「沒有堅固的枝幹可作掌權者的杖」的地步。人的敗亡,原因並非來自外面,而是來自裡面的「枝幹中」,最終「火也從它枝幹中發出,燒滅果子」。因西底家背叛尼布甲尼撒,導致他出兵猶大境內,使耶路撒冷被火燒毀,猶大人也被擄往巴比倫(王下25:1-17),這就是葡萄樹和枝子的下場。「這是哀歌,也必用以作哀歌」,意思是這首哀歌不但是為已經發生的悲慘的事情哀傷,也將用在即將舉行的葬禮上。此時耶路撒冷還沒有被毀,西底家還在耶路撒冷作王,所以這首哀歌,也是一首用哀歌的形式的預言,預言猶大和西底家的結局。而猶大本來因神的恩典,成為強大之國,但因他們的罪孽,被神忿怒地拔出,被東風吹乾,被火燒毀。猶大因他們種種的罪惡使國家滅亡,這真是可嘆的哀歌。後來的以色列子孫也無法忘記這首,由猶大國悲慘的結局所作的哀歌。這對今天的我們而言,也是一個警告和前車之鑒。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以悖逆神的百姓和君王的悲慘結局,作為鑒戒,我們就不要犯罪得罪神,而是要聽從神的話,行在祂的旨意中!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