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他們以良心作見證>
讀經【林后1: 12-24】【我們所誇的是自己的良心,見證我們憑著神的聖潔和誠實,在世為人不靠人的聰明,乃靠神的恩惠,向你們更是這樣……。】在哥林多后書第一章的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向哥林多教會表明,他們以自己的良心作見證,並且解釋他的行程,因為他本來想先經過哥林多才到馬其頓去,但是後來改變了計劃,先到馬其頓,才到哥林多。保羅首先說:【我們所誇的是自己的良心,見證我們憑著 神的聖潔和誠實,在世為人不靠人的聰明,乃靠 神的恩惠,向你們更是這樣。】保羅說:「我們所誇的」,意思是他們以為光榮的,能坦然向哥林多信徒表白的,就是他和他的同工們是「憑著神的聖潔和誠實,在世為人」,這是他們的良心能作見證的。憑著良心行事為人,這是保羅事奉神的一項原則,所以他向公會的人申辯的時候,說:【弟兄們,我在神面前行事為人,都是憑著良心,直到今日。】(徒23:1)在巡撫面前受審時,他說:【我因此自己勉勵,對神對人,常存無虧的良心。】(徒24:16)當神按著祂的形象與樣式造人時,將良心放在人的里,就是讓人在作任何事時,可以判斷世間一切是非善惡。所以每個人都有良心,只是人的良心已被罪污染,甚至有的人因惡事作多良心就泯滅了。所以今天世上的人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良心值多少錢?隨著世道的險惡,人越來越不看重良心,人在行惡事時雖有良心的責備,但想到別人都是昧著良心辦事,就無所顧忌了。但聖經的教導是,我們雖不能「憑良心」得救,但憑清潔的良心行事為人,這就是使徒給我們留下的榜樣。而「憑著神的聖潔和誠實,在世為人」,就是憑著神那樣的誠實,絕不裝模作樣。有些人的「聖潔、誠實」都是做給人看的,不算得是在神的聖潔和誠實裡面行事為人。那麼信徒怎樣才能憑神的聖潔、誠實在世為人呢?就是「不靠人的聰明,乃靠神的恩惠」。如果要憑著神的聖潔和誠實做人,卻不靠神的恩惠,反靠人的聰明,結果不是落到不誠實,就是被人看為愚蠢。但感謝神,我們在世為人不是靠人的聰明,乃是靠神的恩惠。「向你們更是這樣」,哥林多信徒既然對保羅有猜疑,可見他們不但善於挑剔別人的不是,而且又容易結黨分爭,所以保羅和他的同工在他們中間更不靠人的聰明,只靠神的恩惠!可是今天許多人的事奉常常依靠「人的聰明」,結果帶來許多難處,造成許多軟弱。因為「人的聰明」不可靠,因此不要再自作聰明,而是要單單「靠神的恩惠」。【我們現在寫給你們的話,並不外乎你們所念的、所認識的,我也盼望你們到底還是要認識。】保羅所寫的就是他的書信。保羅已經把該寫的都寫給他們了,他所寫的「並不外乎你們所念的、所認識的」,就是按他們所能明白認識的,都寫給他們了。保羅所寫的既是他們所能理解明白的,使徒就希望他們真正明白他所寫的,不要一知半解。【正如你們已經有幾分認識我們,以我們誇口,好像我們在我們主耶穌的日子以你們誇口一樣。】神借著祂的僕人賜下各樣屬靈的恩惠,正如保羅和他的同工們都是神忠心的僕人,可是哥林多信徒對他們認識得不夠深,只有「幾分」認識。這裡的「誇口」就是引以為榮的意思。因保羅深信神借著他在哥林多信徒身上所做的工夫,不會落空。所以當有一天到主的面前,他看見哥林多信徒能夠昂然無愧地面對主,就會以他們為榮。哥林多人也會因為有這樣一位神仆在他們中間工作,顯出神的恩典,因而以保羅為榮。
接著保羅保羅解釋為什麼他沒有照原定的計劃到哥林多去,他說:【我既然這樣深信,就早有意到你們那裡去,叫你們再得益處;也要從你們那裡經過,往馬其頓去,再從馬其頓回到你們那裡,叫你們給我送行往猶太去。】保羅曾經答應哥林多信徒,他很快就要到哥林多,然後才去馬其頓,再從馬其頓回到哥林多,跟他們住一些時候(林前16:5-7),然後去猶太。後來他的計劃改變了,他先到馬其頓,才到哥林多,在與他們住一些時候,讓他們為他送行往猶太去。因保羅行程計劃改變了,就有人批評他,因此保羅說:【我有此意,豈是反覆不定嗎?我所起的意,豈是從情慾起的,叫我忽是忽非嗎?】哥林多教會中有人因保羅沒有照原定的計劃到他們那裡去,就質疑保羅是:「反覆不定」、「忽是忽非」、用自己的「情慾」做事的人。保羅面對這嚴厲的指控,他聲明說:【我指著信實的神說,我們向你們所傳的道,並沒有是而又非的。】這裡保羅把他改變行程的計劃和神的旨意、神的信實,以及他自己所傳的道,連起來講。而他的行程就是與神的旨意有關,那麼神的旨意豈會「忽是忽非」嗎?保羅這樣為自己解釋,就是要說明他改變行程,不是從「情慾」所起的意念,「情慾」在這裡是指從肉體私慾所起的意念,這樣的意念常常叫人忽是忽非。因為信徒常以傳道人的行動為標準,來判別他們所傳的道,所以保羅在這裡解釋的時候,特彆強調他是「指著信實的神」說的,他向哥林多人所傳的道,並沒有「是而又非」的,也就是沒有含糊或似是而非的情形。【因為我和西拉並提摩太,在你們中間所傳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總沒有是而又非的,在他只有一是。】保羅特別指出他和西拉並提摩太,「在你們中間所傳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總沒有是而又非的,在他只有一是」。「在他只有一是」,意思就是祂對於任何錯誤,絕對不會模稜兩可,只有真正的「對」、真正的「是」,才會被祂認為「是」。所以如果保羅改變行程的計劃是出於自己的任何私意,這絕對不會被神所認可,因為神只承認合祂旨意的行程。換句話說,如果保羅這樣改變行程是憑自己的意思,就必定沒有神的同在。但使徒行傳20:1-12中的記載,就可以證明保羅先到馬其頓才到希臘的行程,確有神的同在,因為猶太人未能陷害他(徒20:3-6),他在特羅亞還行了一個叫人復活的神跡(徒20:6-12)。若他的行程改變是出於私意,怎會得到神這麼明顯的同在?
隨後保羅講到:【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借著他也都是實在的(「實在」原文作「阿們」),叫 神因我們得榮耀。】這「是的」即是真實的、實實在在、千真萬確的、沒有虛假的,是不會落空的,「所以借著祂也都是實在的」,都是阿們的。因此我們借著基督都說「阿們」,這樣就叫神因我們得榮耀。不但使徒所傳神的道是真實的,使徒所傳的「神」是真實的,而且使徒所傳神的應許也是真實可靠的。【那在基督里堅固我們和你們,並且膏我們的就是神。祂又用印印了我們,並賜聖靈在我們心裡作憑據。】神會在基督里堅固保羅和他的同工,同樣也會堅固哥林多信徒。而保羅他們是受聖靈膏立、差派的,「祂又用印印了我們」,「印了」指用印封住文件。神又賜下聖靈在他們心裡作「憑據」。因此保羅行程計劃這一類的事也必定信實可靠。
最後保羅說:【我呼籲神給我的心作見證,我沒有往哥林多去是為要寬容你們。我們並不是轄管你們的信心,乃是幫助你們的快樂,因為你們憑信才站立得住。】「我呼籲神給我的心作見證」,因保羅以上的意念是很難證明的,所以他只能呼籲神給他的心作見證。保羅是眾教會所敬重的神仆,而他卻因哥林多信徒的多疑,他才加上這句話!但保羅行程的變更,並非因為他「反覆不定」,而是神自己的引導,為要「寬容你們」,意思就是,保羅不先去哥林多,是要多給他們一點悔改的機會。他希望哥林多信徒因他所寫的前一封書信感動而悔改,等他們悔改之後他才去,而不願意在他們還沒因上一封信悔改時,就到他們中間處罰那些犯罪的人。所以他說他沒有到哥林多去,是為要寬容他們,讓那些犯罪的人有悔改的機會。「不是轄管你們的信心」,就是不用勉強的方法叫人悔改。所以保羅只是勸告他們,讓他們的信心有自發性的覺醒,憑這樣的信心他們才能站得住。所以保羅延遲到哥林多,給他們時間思想保羅的勸告,幫助他們嘗到悔改的喜樂。而保羅面對哥林多信徒對他的質疑,他不在意自己的尊嚴,而是關心他們的救恩。但願今天每個服事主的人,都能有保羅這樣的生命!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