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17: 1-24】【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在以西結書第十七章中,神用二鷹與二樹的比喻,審判背信棄義的猶大君王和首領。先知以西結說:【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人子啊,你要向以色列家出謎語,設比喻,說主耶和華如此說:有一大鷹,翅膀大,翎毛長,羽毛豐滿,彩色具備,來到黎巴嫩,將香柏樹梢擰去,就是折去香柏樹盡尖的嫩枝,叼到貿易之地,放在買賣城中;又將以色列地的枝子栽於肥田裡,插在大水旁,如插柳樹,就漸漸生長,成為蔓延矮小的葡萄樹。其枝轉向那鷹,其根在鷹以下,於是成了葡萄樹,生出枝子,發出小枝。又有一大鷹,翅膀大,羽毛多。這葡萄樹從栽種的畦中向這鷹彎過根來,發出枝子,好得它的澆灌。這樹栽於肥田多水的旁邊,好生枝子,結果子,成為佳美的葡萄樹。你要說,主耶和華如此說:這葡萄樹豈能發旺呢?鷹豈不拔出它的根來,芟除它的果子,使它枯乾,使它發的嫩葉都枯乾了嗎?也不用大力和多民,就拔出它的根來。葡萄樹雖然栽種,豈能發旺呢?一經東風,豈不全然枯乾嗎?必在生長的畦中枯乾了。『】這裡神要以西結「向以色列家出謎語,設比喻」,這「謎語」其實就是比喻,需要解釋才會明白。神說的二鷹與二樹的比喻,時間是在西底家投靠埃及、背叛巴比倫的時候,比喻的內容一部分是已經發生的歷史,另一部分是還沒有成就的預言。「有一大鷹,翅膀大,翎毛長,羽毛豐滿,彩色具備,來到黎巴嫩,將香柏樹梢擰去,就是折去香柏樹盡尖的嫩枝,叼到貿易之地,放在買賣城中」。這鷹有大的翅膀,在翅膀的頂端還有翎毛,所以動作非常敏捷。此處的鷹是比喻外邦的侵略者巴比倫王。「利巴嫩」比喻猶大。「香柏樹」比喻大衛王室。「將香柏樹梢擰去」,比喻巴比倫王於主前597年擄去約雅斤王和猶大的社會精英。 「貿易之地、買賣城」,都是比喻巴比倫(16:29)。「又將以色列地的枝子栽於肥田裡,插在大水旁,如插柳樹」,指巴比倫人在猶大地設立的傀儡王西底家(王下24:17)。「就漸漸生長,成為蔓延矮小的葡萄樹。其枝轉向那鷹,其根在鷹以下,於是成了葡萄樹,生出枝子,發出小枝」,比喻猶大成為巴比倫的藩屬國,政局逐漸穩定,但在巴比倫的控制下,西底家的權力頗受限制。「又有一大鷹,翅膀大,羽毛多。這葡萄樹從栽種的畦中向這鷹彎過根來,發出枝子,好得它的澆灌」。這第二隻鷹沒有前一隻碩大,是指埃及,因為埃及不如巴比倫。這是比喻西底家投靠埃及,期盼從近鄰埃及獲得幫助、脫離遠方巴比倫的控制。「這樹栽於肥田多水的旁邊,好生枝子,結果子,成為佳美的葡萄樹」。比喻西底家投靠埃及的目的,是為了發展壯大。但以色列原是神從埃及挪出的葡萄,現在又挪回埃及,與神的旨意完全背道而馳。因此「主耶和華如此說:這葡萄樹豈能發旺呢?鷹豈不拔出它的根來,芟除它的果子,使它枯乾,使它發的嫩葉都枯乾了嗎?也不用大力和多民,就拔出它的根來」。這是預言巴比倫王必將報復背叛他的西底家,輕易地把猶大連根拔起、擄走百姓。「一經東風,豈不全然枯乾嗎?」指從東部沙漠刮到應許之地的熱風,能使農作物枯死,預言巴比倫將在幾年後入侵猶大,耶路撒冷徹底被毀滅。因為他們背逆神,受神的審判。
接著神透過先知將這比喻的意思解釋出來:【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你對那悖逆之家說:你們不知道這些事是什麼意思嗎?你要告訴他們說,巴比倫王曾到耶路撒冷,將其中的君王和首領帶到巴比倫自己那裡去。從以色列的宗室中取一人與他立約,使他發誓,並將國中有勢力的人擄去,使國低微不能自強,惟因守盟約得以存立。他卻背叛巴比倫王,打發使者往埃及去,要他們給他馬匹和多民。他豈能亨通呢?行這樣事的人豈能逃脫呢?他背約豈能逃脫呢?他輕看向王所起的誓,背棄王與他所立的約。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他定要死在立他作王、巴比倫王的京都。敵人築壘造台,與他打仗的時候,為要剪除多人,法老雖領大軍隊和大群眾,還是不能幫助他。他輕看誓言,背棄盟約,已經投降,卻又做這一切的事,他必不能逃脫。』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他既輕看指我所起的誓,背棄指我所立的約,我必要使這罪歸在他頭上。我必將我的網撒在他身上,他必在我的網羅中纏住。我必帶他到巴比倫,並要在那裡因他干犯我的罪刑罰他。他的一切軍隊,凡逃跑的,都必倒在刀下;所剩下的,也必分散四方(方:原文是風)。你們就知道說這話的是我耶和華。『】「你對那悖逆之家說:你們不知道這些事是什麼意思嗎?你要告訴他們說:巴比倫王曾到耶路撒冷,將其中的君王和首領帶到巴比倫自己那裡去」。 「悖逆之家」,就是指希望與埃及結盟來推翻巴比倫的猶大君王。「從以色列的宗室中取一人與他立約,使他發誓」,巴比倫王從以色列的王室中取一人,就是西底家(王下24:17)。「立約」、「發誓」,都是為監督他效忠於巴比倫,使猶大成為帝國的附庸(代下36:13)。「使國低微不能自強,惟因守盟約得以存立」。指巴比倫的政策就是要維持藩屬國的軟弱狀態,「將國中有勢力的人擄去」,以便使被征服者別無選擇、惟有順服。而西底家卻「輕看向王所起的誓,背棄王與他所立的約」,企圖與埃及結盟、脫離巴比倫的轄制,結果卻是客死他鄉。「他卻背叛巴比倫王,打發使者往埃及去,要他們給他馬匹和多民」,這不但背棄了與人的盟約,而且違反了與神的聖約(申17:16),所以「他豈能亨通呢?行這樣事的人豈能逃脫呢?他背約豈能逃脫呢?」。「法老雖領大軍隊和大群眾,還是不能幫助他」,指主前588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圍攻耶路撒冷,法老合弗拉出兵紓解戰況(耶37:5),讓百姓興奮不已。但他卻虛晃一槍、很快退兵,耶路撒冷最終於主前586年淪陷。因西底家輕看指著神所起的誓,必然會招致神的審判,因此神說:「我必將我的網撒在他身上,他必在我的網羅中纏住。我必帶他到巴比倫,並要在那裡因他干犯我的罪刑罰他…」。因西底家輕看向巴比倫王所起的誓,也就是輕看指著耶和華神所起的誓,背棄指著耶和華神所立的約,所以神必要嚴厲的懲罰他。
最後【主耶和華如此說:『我要將香柏樹梢擰去栽上,就是從盡尖的嫩枝中折一嫩枝,栽於極高的山上;在以色列高處的山栽上。它就生枝子,結果子,成為佳美的香柏樹,各類飛鳥都必宿在其下,就是宿在枝子的蔭下。田野的樹木都必知道我耶和華使高樹矮小,矮樹高大;青樹枯乾,枯樹發旺。我耶和華如此說,也如此行了。』】這裡神說了另一個關於香柏樹的比喻,預言神將親自建立祂的國度。「我要將香柏樹梢擰去栽上,就是從盡尖的嫩枝中折一嫩枝,栽於極高的山上」。「我」是耶和華親自要作的工,是基於祂的恩典。「從盡尖的嫩枝中折一嫩枝」,比喻大衛的苗裔彌賽亞(賽11:1-10)。「栽於極高的山上」,比喻這棵樹不是在地上的肥田裡、而是在屬天的高處。「以色列高處的山」,比喻錫安山,也就是將來萬民流歸的耶路撒冷(賽2:2)。「各類飛鳥」,比喻外邦人。「田野的樹木」,比喻列邦。「高樹、青樹」,比喻巴比倫、埃及等強國。「矮樹、枯樹」比喻神的選民以色列。「我耶和華如此說,也如此行了」。神曾應許大衛的後裔,永遠坐在他的寶座上。現在猶大面臨亡國,神應許彌賽亞國度要來,這是何等美好的盼望!我們的神是守約施慈愛的神!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仰望神,堅定的信靠祂,凡事認定祂,祂必指引我們的路!阿們!